北大保研文学学术论文
保研作为读研的捷径,已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关注。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大保研文学学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北大保研文学学术论文篇一
大学生保研现状及对策
摘要: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解大学生综合素质及保研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制定相关选拔和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方法是整群随机抽样与实地访问相结合的调查。结果:部分综合素质较高且有明确意向于学术性研究的大学生在保研竞争中失败,而部分对学术研究毫无概念却倾向于艺术型的大学生被成功推免。最终给双方学生和导师都带来困扰。结论是 高校应结合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完善选拔和考核制度;大学生应该主动了解科研生活,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保研 现状 对策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security research
CAO Yun- jiao,CHEN Ya- nan(College of pharmacy,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Shandong, Ji’nan ,
250355, China)
Objective:To present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selection and appraisal system. Method Using random sampling and field visit combi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Par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higher and there is a clear intention to academic research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ecurity research competition which part of the failure, no concept of academic research tends to art college students are successful. The final push free for both students and instructors have brought trouble. Conclusion The university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problems,improve the selection and appraisal system;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understand the scientific life, cultivate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mprove my practical ability.
Keywords: protection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面对保研体制的改革优势[1]以及沉重的考研压力[2],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走保研之路,为此,展开了激烈竞争。然而,在实际人才选拔中部分有知识、有能力可以进行持续性学术研究的大学生反而不能脱颖而出,这与高校的初衷不符,同时也给学生和导师都带来了困扰。关于保研利弊,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从多方面进行过阐述过,如胡兵[3], 郭丛斌[4]等。笔者是从“伯乐难寻千里马”的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访问的形式找出问题源头,并提出了相关对策。这能为真正的人才开拓美好的发展空间,也为今后各大高校能更加科学地选拔人才提供借鉴。
一、大学生保研的现状与分析
现保研政策取消了外推和内推,为普通高校大学生保送名校提供机会;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各高校推免生所占专业比例合理。
(一)保研制度初衷与实际操作略有不符
1.课外活动加分比例失衡,部分人才与保研资格擦肩而过。在准备争取保研的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中,一些在某个名次段学习和德育总成绩非常接近的学生,按该校现行政策此时要看学生的综合成绩排名,实质就是取决于课外活动分的高低。根据该校情况,课外活动加分大致可分为几类:A类是科技创新、B类是文艺、C类是组织管理。学校的初衷是有意鼓励同学们多参加A类活动,培养科技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把 A类设为无上限加分,B类最多为12分,C类中若出现叠加,则按规定折合。
但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课外加分比例为:仅以A类加分的仅为5.6 %,以B类和C类混合加分的占68.7%,其他混合型加分为25.7 %。到底为什么大多数同学会宁愿选择少投入或者放弃学校有意扶持的无加分限制的A类活动,转而去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加分受限的B、C类活动上呢?
原因之一就是实际加分操作中出现的弊端,使得极少有人可以仅通过A类的加分“难”。具体来说,作为本科生参加A类活动须有老师的指导和团队的合作,然后经过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的付出,再等获奖之后才可以加分,并且,所得加分为团队总得分,个人得分须按照公式{1/(n+1)*总得分数,n为团队成员总数(包括指导老师)}进行分割,这样很多时候经过分割后的分数就不足1分,再按照30%计分,可以说是少得可怜。然而,像C类加分中的组织管理分就在4 ~ 6之间。尤其是B类加分,每参加一次大学生艺术团的合唱即可得到4分,每年大约有3次,每次合唱人员又都是固定的,这样综测下来这部分同学很容易就可以拿到12分的活动分。
原因之二,是参加B、C类活动更“易”加分。如,有的专业凭借体育委员、宣传委员等虚有的头衔(大三后便没有体育课)仍然可以拿到4分的组织管理分,合唱时也可以有浑水摸鱼,结果轻松赚到12分。那么,这样看来,在时间有限的激烈竞争中,大多数学生放弃事倍功半的A类活动,转而选择事半功倍的B、C类活动来争取课外加分,似乎是符合情理的。而在这种情况下也仍有少数学生凭借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选择参加A类活动,这些大学生参加此类活动更注重的是过程,学到了知识,开拓了思维,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真正切身体会到科研的辛酸与喜悦,这为他们选择继续读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学校的初衷。 综上,不难看出,在这场激烈的保研资格竞争中胜出者更多是参加B、C类活动的同学。那么参加A类活动的同学中多数都失去了保研资格。
2.科技思维和能力欠缺,保研复试面临淘汰。从上述情况看最终拥有保研资格的大多数学生是参加非科技创新类活动的同学,这部分同学本科时一味地追求加分,忽略了科研思维锻炼,加上自本身对研究生要做的工作并不了解,有的就是自身并不爱好甚至自身性格不适合搞科研,却盲目跟风争取读研,复试面对导师的提问是“一问三不知”,导师言“搞科技可惜,不如去搞艺术”。这类学生,学习成绩都不错,但又大都是科研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差,而导师更希望招收到科研素质较高的学生,为此导师也很头疼。有最终侥幸成为推免生的,由于本科时没有打开科研思路,也没有做好持续性学术研究的思想准备,又要练习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还要不耽误研究生课程,由于实在是力不从心,一些推免生就只能报混毕业证了,严重的还要延迟毕业。
3.普通高校推免生进名校有“门槛”。仍然有部分985、211综合类高校拒收普通高校尤其是非综合类普通高校的推免生,即使是那些具备科研潜力的推免生,也要被拒在外。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名校认为普通高校由于教育条件和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足以满足他们学校的人才需求。
二、分析与对策
(一)高校相关部门应针对本科生定期改革课外活动加分制度
定期调查加分政策在学生当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对综合测评环节严格把关。针对上述实际加分操作与学校初衷不相符的现象,笔者认为高校不妨在科技创新类活动中,摒弃总得分按公式分割的方法,制定统一评判标准,由指导老师提供的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贡献率以及最后的得奖情况为综合指标,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进行综合打分。如,把校级科技创新类活动分为优秀(90 ~ 100分)、良好(70~ 89分)、及格(60 ~ 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分别折合活动分为6分、4分、2分、0分。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创新类活动分别参考此标准分值有所增加。这样不仅能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类的活动,平衡课外活动加分比例,还可以引起全校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科研素质,从而使高校的初衷得到实现。
(二)高校相关部门应完善推免生的选拔和考核制度
首先,还要完善推免生的选拔制度,如,可以对已经拥有推免资格的学生再次组织综合性的考试,除了包括本科所学专业课程外,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文献检索与写作能力、外语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等,考试不合格者取消推免资格。另外,根据综合测评不具备推免资格的学生,如有两名以上教授推荐即可参加选拔考试,再根据综合成绩排名,确定最后的推免名额。这样不仅能最大程度地选拔出有潜力的人才,长此以往还可以使名校对普通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刮目相看。
其次,高校须完善接收推免生的考核制度,对来自各个学校的推免生一视同仁,就是给普通高校推免生提供公平考试的机会,然后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考试,这样不仅能留住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还能吸引其他大学生的报考,提高知名度。
(三)大学生应及时了解所在专业科研动态,自觉培养创新思维
大学生在课外之余,及时了解科研动态,有利于自己对相关学科的宏观把握,开拓思路,为日后的科技创新奠定基础。韩建林希望普通高校大学生能够用自身的行动和成效来拨乱名校对普通高校的偏见[5]。这就要求大学生,要脚踏实地,思路开阔,不局限于眼下利益,要主动通过一些论坛(如丁香园、小木虫等)了解学科新动态及前人工作。医学类学生除了通过了解新动态不断充实自己以外,建议多看医学古籍;药学类的学生可以关注最新版中国药典。与此同时大学生还要经常从知网、万方等数据库阅中读相关文献,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提高文献检索与创新能力。
积极参加各单位举办的科技创新类活动,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天地
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帮助我们给自己恰当地定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积极跟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来参加活动,实事求是,不盲目从众,不强迫自己走不感兴趣的路。
三、结论
笔者对高校选拔和考核人才的初衷与部分实际结果不符的现象提出了相关建议。对大学生而言,成功难免的关键还是自己不断汲取知识营养,自身学术动机越强,科研素质越高,保研成功的概率就越大,读研之后的教育产出比就越高[4],人生发展也就更加完善。从高校的角度来说,选拔制度越严谨,也越能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有利于高校在国内声誉的提高;考核制度越严格,也就越公正,越能最大程度选出优秀人才,高校的知名度也就高。
参考文献:
[1] 郭奇宏.2015保研推免利大于弊[J].中国大学就业,2014(19):6- 7.
[2] 刘亚聪.大学生考研群体压力成因及适应对策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5(08):130.
[3] 胡兵.保研过程中的“危机”体验[J].中国研究生,2006(02):38- 39.
[4] 郭丛斌,闵维方,刘钊.保研学生与考研学生教育产出的比较分析――以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为例[J].教育研究,2015(03):47- 55.
[5] 本报记者 王瑜琨,于建坤. 考研:岂能以“出身”论高下[N].中国教育报,2005- 05- 18.
北大保研文学学术论文篇二
开启保研模式
保研作为读研的捷径,已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关注。要完美执行保研计划仅凭信息还不够,还必须知晓保研过程中的一道道流程及运作方式,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一、备齐保研“软硬件”
开始保研计划前,必须为“硬件”作准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学习成绩排在班级甚至年级前列,英语四、六级(不同学校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不同,名校大多需要英语过六级,如浙江大学、中科院等;实力弱一些的院校对英语六级没有硬性规定,通过英语四级即可)和计算机二级等证书。除了上述推免必备的硬件外,以下“软件”也非常重要。
(1)丰富的科研经验。这一点也是导师最为看重的,在读研前就有科研经历的学生一定会让导师省心不少。
(2)参加各类竞赛的经历。竞赛的经验可以加创新学分,重要性不需赘述。
(3)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这在面试时会给你带来非常大的优势,获得导师的青睐,需要在平时不断历练。
二、采集基本信息
本专业保研的名额;专业型和学术型推免的比例;本专业前几届保研生的基本去向,自己心仪的高校近几年录取了多少外校推免生;一名导师带几个硕士;该校研究生毕业的难度;与母校有合作关系的高校有哪些……这些信息的采集非常重要。2009年,一位南开大学的专业型推免生申请天津大学,殊不知天津大学在那个学科并未获得专业型硕士授予权,其结果自然是失败。
三、第一时间寄送申请材料
各高校需要的材料大同小异,一般包括:(1)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证明;(2)申请表一份,并由本科所在学校或院系教务部门加盖公章;(3)历年在校正式学习成绩单一份;(4)在核心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过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具有学术水平工作成果的复印件或证明;(5)在本科期间曾从事过的课外科技活动,附获奖证书复印件;(6)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成绩单复印件一份;(7)专家推荐信2封。
每个学校公布“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通知”的时间不一,因此考生寄送材料的时间也不一致。目前多数高校在暑假前就陆续展开推免招生工作,所以考生需要从5月就开始多关注目标院校的官方网站。通知公布后便可以第一时间寄送材料。在邮寄材料之后便是漫长的等待,少则两天,多则半个月。有些高校网上公开参加面试的名单,而另一些高校只会私下电话通知,考生与其“守株待兔”,不如主动打电话咨询。
四、导师是保研的助推剂?
1.联系导师的3个原因
第一,尽早与导师接触,甚至很早就参与到导师的课题中,会使你的录取机会增大。如果等到9月份推免工作正式开展后再联系导师,恐怕你的邮箱将会收到一封又一封的“抱歉已录满”的邮件,即便是来自清华、北大的优秀推免生,也不可能被录取。第二,中科院等科研机构的导师每年只招一名硕士,普通高校的博导一般也只能录取一名直博生。这意味着,如果你有意直博或者有意到中科院这类科研机构读研,那么一定要先联系再申请。“只要导师同意,笔试面试都是浮云”。这句话是笔者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推免欢迎晚宴时一位导师透露的。这是因为平均每位导师只能录取一人,而且决定权完全在导师本人,只要获得导师的青睐,即便是在笔试面试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依然有一定胜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位同学从大三开始就与北师大某位导师有接触,并已进入实验室实习半年左右,虽说上机测试不理想、面试时紧张过度,但是依然被顺利录取。第三,一些导师如果对你印象不错,会在各个环节给你帮助,至少保证你能参加夏令营、参加复试。
2.联系导师8不要
1.不要在同一课题组联系两名导师。现在以课题组为单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逐步成为主流,也就是说,尽管你是A老师的硕士生,但是A老师很忙,实际上平时由同一课题组的B老师指导。而你恰恰同时联系了这两位老师,他们之间信息共享,你会非常尴尬。
2.不要联系太多导师,要在前一个确实没戏的前提下再联系另一个。“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后果就是把很多导师都“坑”了,不但是不诚信的体现,更会对母校的声誉有所损害。北京理工大学就将南方一所知名地矿类大学列为黑名单,其原因就是该校很多同学提前联系好了导师但是最终反悔。
3.不要直接打电话,尽量通过邮件破冰,但千万不要邮件群发。
4.要尊敬导师,但千万不要谄媚,以免留下油嘴滑舌、急功近利的印象。
5.不要与导师联系得过于频繁。笔者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推免生夏令营时与一位导师联系得十分频繁,给导师“非去不可”“板上钉钉”的错觉,但后来发现有更适合自己的选择,花费了很大的工夫才得到老师的谅解,实在是愧疚不已。
6.要联系“有话语权”的导师。有些导师在课题组的地位不高,往往不能在录取时起决定作用,有些时候,即便是他想要你,但也无能为力。这样的导师,联系了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7.联系导师前必须对导师的研究方向作充分了解,也要确定自己对该导师的方向感兴趣,否则将来对双方都是一种损失。
8.联系导师前要确定有被该校录取的可能,否则没有任何意义。笔者曾联系了一位吉林大学的导师,双方也都表现出了强烈意愿,但是后来才知道吉林大学不接收非“211”高校的推免生,白白浪费了双方的时间和感情。
五、推免复试:比研究生复试更严苛
1.竞争更激烈
部分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大牛”导师的推免生复试的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考研的复试。教育部有明确的规定:考研的复试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不得超过150%,而推免生的复试比例则由各录取单位控制,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12年参加推免复试的考生是最后录取数的6倍;“211”高校的这个比例一般约为3∶1。尤其这是在非常优秀的学生之间竞争,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与考研的情形相似,即便是名牌大学,一些冷门专业在录取推免生时也会门可罗雀,譬如中国农业大学的英语、南京理工大学的法律,等等。 2.多批复试成主流
一些高校只进行一轮复试,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能否成功一锤定音;而更多高校则进行多批复试,譬如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物理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轮复试存在着很多弊端,如有些同学临时毁约导致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学生因不可控因素错过了面试等,多批复试则解决了这些问题,逐步成为主流。
3.复试形式类似考研复试
各校复试的内容与形式不尽相同,但基本都与该校考研复试形式如出一辙,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者试通过分享三次计算机专业的复试经历,总结复试的考查点。
院校A: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
竞争指数:4个专业一共有83人参加复试,录取了不到30人;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有3人参加复试,录取了2人。
考查方式:
上机测试:在三小时内完成三道题。第一题,根据一篇有关心理学的英文论文,制作用于学术报告的ppt;第二题,用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设计实验,论证游泳和跑步的减肥效果;第三题,将一篇与教育学相关的英文摘要翻译为汉语。
面试:第一题,用英文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宿舍;第二题,谈谈在本科阶段参与的科研活动;第三题,谈谈选择北师大的理由;第四题,谈谈对在座哪位老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
考查点解读:如果对研究生复试有了解,可以看出推免生的考查方式是与考研复试基本一样的。笔试的第一题、第三题考查的是科研的基本功,第二题专业性较强,考查专业的基本素养。而在面试环节,导师对第二题尤其看重,它反映的同样是考生的科研基本素质,是否热爱科研。前后7个问题,基本上都指向一个核心:科研基本功。
院校B: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竞争指数:10人录取5人。
考查方式:
面试:本次复试无笔试环节。没有自我介绍,上来就问来自哪个学校、学过哪些课程,然后就是对离散数学和编译原理的考查,比如什么是线性表、简述动态链接等,不是很在意是否有科研经历。
考查点解读:该校该学院的考核方式与北师大的相似又有不同,同是考查科研基本功,西北工业更立足于课程内的知识。因此,有必要在面试前把课本复习一遍,并且尽量先说自己擅长的科目,这样接下去的问题很可能就会围绕该科目展开。“扬长避短”,这和研究生复试的策略是一样的。
院校C: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竞争指数:该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是国内唯一能与国防科技大学平起平坐的研究生招生单位(后者研制出全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天河一号),因此吸引了大批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的推免生。笔者是三百余名参加复试的推免生中唯一来自非“211”高校的学生。
考查方式:计算所的面试是我参加过的所有推免生面试中时间最长的,每位同学一小时。其中第二环节是40分钟的压力面试,8位导师轮番提问,根本没有思考时间,直至你回答不上来,内容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做过的科研工作,要详细解释其中的技术细节以及本人在团队中负责的工作内容。
考查点解读: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这样,专门辟出一个环节进行压力测试的尚不多见。事实上,任何院校的复试都存在“压力测试”的环节——面对数名领域内的学术“大牛”,在短时间内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就是一种压力。考生在面试前不妨多设想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准备好应对措施,并采取一些简单的减压方法缓解压力。
六、到手的推免资格也有可能被取消
获得预录取资格还未一劳永逸,如考生出现“考试科目不及格”“毕业论文良好以下”“处分”“推免过程中弄虚作假”等情形,便会被取消录取资格。中国科学院大学就明确规定:“对已发接收函的推荐免试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硕士生录取资格:(1)在本科阶段最后一学年必修课学习成绩有不及格科目;(2)毕业设计(论文)未取得良好以上成绩……”每年都会有同学在推免成功之后,开始放松自己,过上“猪一样的生活”,在大四出现了上述情况,被取消了推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