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浅析论文(2)

坚烘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浅析论文篇二

  《关注新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 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明显,而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较弱,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81-0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激烈的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严峻的就业形势等一系列问题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些大学生无奈采取了极端的、令人心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许多青年学子们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学习、择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常常感到迷惘、焦虑不安、自卑等。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时代不良的社会风气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以致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精神层面的淡漠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越来越明显,再加上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陷入困惑与迷茫,这些状况如不及时调整,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学校环境的影响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生人数的激增,给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师数量和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教育教学及其管理要做到位比较困难,学生的身心健康出现问题也就不能及时地得到解决。另外与中学相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一,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远离父母,怀着理想与渴望,带着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们除了日常生活要完全自理外,生活、学习都在一个复杂多样的众人环境里。大学课程复杂多变,且需要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产生很大的压力,从而直接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

  第二,课外活动的变化。大学是学生的自我管理,班级事情多,社团活动多,人际交往多,学生除了要处理好自身的学习、生活外,还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工作,有的新生难以适应这样的生活,产生压力也就不足为奇。

  3.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今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为了升学,父母往往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放松了对孩子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致使孩子们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一旦进入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多数都经受不了挫折,身心受到严峻的考验。另外,有的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子女容易形成诸多不健康心理。再者,家庭的经济状况和不稳定的家庭关系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4.自身的因素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但自身因素也不可忽视。

  第一,自满、松懈心理。考取大学的新生,由于周围人的羡慕和夸奖,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有的同学认为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需要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新的奋斗目标不明确,竞争的气氛有所减弱,没有了高考时老师和家长的叮嘱,很容易产生松懈的心理。

  第二,学习成绩问题。由于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给一些大学新生带来了不适应,很多学生会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优势已不存在,自己不再是老师和同学们关注的焦点,眼前是重新分化组合的局面,失落感油然而生。也有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不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而导致考试成绩不合格,他们感觉自己无颜面对亲朋好友,从而情绪低落,产生厌学、自卑、自信心不足等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

  第三,人际交往问题。很多学生从小一直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关爱他人。进入大学后,面对全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全新的人际群体,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心里话没有可倾诉的对象,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困惑。如果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个别学生还会产生失控、自卑、孤独寂寞的不良情绪,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求心理安慰等,这些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第四,心理环境的影响。大学校园是大学生进行思想、知识、价值观交流的重要场所。然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缺少真诚的心理沟通。当学生发生心理障碍时,把矛盾、困惑、愤怒等情绪积压在心里,一旦爆发,就会做出失去理智,甚至不可思议的举动。

  第五,情绪波动问题。大学生能否正确对待情感问题,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不深,加上他们是独生子女,自身存在着任性、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惯,极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有的出现焦虑不安和情绪波动;有的则易于感情用事,容易冲动,心情好的时候待人处事合情合理;心情差的时候,说话做事让人无法接受,甚至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又后悔不已。

  二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每个人都会碰到不顺心的事,而不快乐的心理得到及时宣泄也非常重要。当痛苦、愤怒得到排解后,人才能更加接近理智。

  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背景,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文化市场和社会媒体,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风气,利用法律、行政、道德的力量减弱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腐败现象造成的阴影。

  2.学会自我调节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战胜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新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自身能力,来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第二,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保持健康的情绪,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适当地来一点阿Q精神,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同时,要认识到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生存本领,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第三,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大学生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练字画等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丰富大学生活,融于大学这个和谐集体中,养成健康有序的学习生活方式,学会控制情绪,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第四,学会尊重别人。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学会互相尊重,这种尊重体现在对同学的意见、生活习惯等各个细节中,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乐于与人分享,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思想上的分享,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更和谐。

  3.学校重视

  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第一,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人员通过心理治疗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训练,及时疏导心理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到出现问题才去重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积极的应对方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勇于面对心理问题,并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法。还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能使同学们生活在一个健康和谐有朝气的集体环境中,陶冶他们的良好情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艺比赛、体育竞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特长,更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亲和力。

  通过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掌握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可采取完善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策略来帮助贫困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

  第三,作为高校窗口的图书馆也要配合学校创建阅读治疗阅览室,集中展示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文献,开办阅读疗法讲座,达到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

  第四,选拔高素质的辅导员,辅导员的品德、能力、兴趣、心态、情绪、情感、气质、心理健康状况等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对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学校在选拔辅导员时,要任用有工作经验的、态度积极的、高素质的人员,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辅导员要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民主平等、宽容大度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正确的动机、积极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在模仿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第五,授课老师既要授课又要育人,各教学环节、各门课程宜互相配合,体现“教书育人”,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氛围,确保心理素质教育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修养,牢固树立生态学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在理科教学中注意培养大学生耐心细致的品质,在掌握重点、难点问题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恒心、毅力和耐挫力等。

  4.家庭关爱

  家长要更新观念,不要认为孩子上了大学自己就没事了。孩子虽进了大学,但心智还没有完全的成熟,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所以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鼓励孩子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多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充实而愉快地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

  三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工作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生存能力、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把握未来,不仅要做好思想品德、智能、技能、体魄的储备,更要做好战胜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真正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周振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31):206

  [2]武昊宇.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6):88~90

  [3]袁芳.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12):51~52

  [4]刘玉霞.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科技,2009(23):183~185

大学生心理健康浅析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2.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3.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4.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264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