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2)

坚烘分享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篇二

  《关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之我见》

  【摘 要】本文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高校教师自杀事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寻找出导致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的源头;并根据分析结果,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给予相对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教师;职业压力

  最近十年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献计献策;但对同为象牙塔里面另外一群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却略显不足。仅今年2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江西师范大学哲学教授郑晓江在自己的住宅小区内坠楼自杀身亡;4月,中山大学法学院37岁的副教授谷德近在家里跳楼自杀。近几年来,高校教师自杀事件不断出现报刊杂志之上,让人们不禁诧然:高校教师都怎么了?

  作为中国高校培养高端人才和自主创新的精英主体,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简单的个人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职能能否更好发挥的问题。目前,高校教师面临着自身专业发展、教学、科研、自主创新等普遍繁重的工作任务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心理健康的“高危群体”。有专家指出,“当前部分高校教师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教师的自我期望值、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就会降低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甚至是处于职业倦怠状况。”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意味着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达到了严重的地步,必须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近些年来,针对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建议和对策提出了不少,但是,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到底是哪一方面出了问题?是教师个人的因素还是社会的因素?有无解决的途径?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校教师总体压力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中感受到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共占70.34%,而31~40岁年龄段压力感受高于其他年龄段,是因为这一年龄段在高校教师骨干队伍中占据较大比例,他们要承担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甚至管理工作任务,面临个人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的竞争及家庭负担过重等问题。因此,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长期压力下的各种生理疾病、职业不适应、职业角色冲突、神经症等方面,而长期承受过强的职业压力是导致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作为中国精英群体的高校教师普遍对自己寄予过高的期望,具有强烈的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愿望,希望自己的社会影响最大化,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受到诸多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使他们这一发展性需要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改革普遍提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但是却忽视了对教师地位的肯定和改善,因此高校教师的成就认可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就更难充分满足。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社会转型使得原先的价值观念被打破,新的现实的生活观念在建立。而这些给教师心理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使高校教师产生了诸多的心理困扰和迷惑;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冲突的加剧、文化思想的急剧变迁也使教师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震动。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劳动的复杂性,教师的工资和社会上其他行业相比还有一定差异。教师的生活一向被冠以“清贫”,特别是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教师的利益回报率并不高。低微的工资、飞涨的物价、清贫的生活、较高的学历、过高的期望值、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高消费的诱惑、观念改变带来的困惑都会使教师心情浮躁,更会对生活产生焦虑、失去希望等不良心理。

  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过高期望,也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和教学科研压力是教师强大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来源。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高度发展,教育行业的“弱势化”也使教师权威优势日渐失落。再加上教师群体在人格上具有理想主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和社会尊重的需求都较强,有过分追求完美的倾向。当所有这些主、客观因素汇集到一起,势必会导致教师心理压力过大,“职业倦怠”、“职业枯竭”、主观幸福感低、心理健康状况差。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势必使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这不仅损害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也会对学生的高等教育和成长造成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最终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健全发展。因此,教师心理健康已经到了非改善不可的地步了。

  二、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有效应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除在社会宏观层面上对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外,关键是在社会、高校和高校教师个人层面上,综合各种策略,切实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

  (一)社会宏观层面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社会各职能部门通过各种改革措施,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高校教师的劳动、树立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满足其作为普通人基本需要,实现同工同酬的人事制度,合理体现其劳动价值;同时社会各界要关心、配合教师工作,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并杜绝教师消极情感和行为的产生。

  (二)学校微观层面尽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是软条件,在管理上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在交流上,学校领导应加强与广大教师的沟通与联系,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建立良好的领导和教师的关系,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工作上,尊重教师渴望了解新知识的愿望,使教师都有学术交流和专业学习的机会;在制度上,引进合理、公平的竞争机制,实现同工同酬,积极激发教师的进取心。二是硬条件,尽可能地为教师创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高校教师个人层面提高自身应对压力的技能

  (1)提高教师的压力应对技巧是以个人层面为切入点,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较为实用的方法有放松训练、时间管理技巧、认知重建策略、反思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放松训练是降低教师心理压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它既指一种心理治疗技术,也包括通过各种身体的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自我管理等缓解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调节; 而时间管理技巧可使生活、工作更有效率,避免过度负荷;认知重建策略包括对自己对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做出心理调整;反思也是一个应对压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它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教学行为,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过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结构、作息有规律、健康的休闲方式、运动、锻炼、培育其它兴趣爱好、宣泄、倾诉。

  (2)将自己融于到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径,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对上,可以理解领导工作;对同事,可以经常沟通。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对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要怀有一颗感恩和欣赏的心。

  作为学生的指引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通过对经济社会、教育系统等的分析,寻求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隐患的源头,但如何从这些方面着手,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政策、方针、方案来保证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我们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本文也仅仅以较为肤浅的角度去呼吁注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希望能引发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桂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3]张小平.试论新时期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4]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值得关注.武汉晚报 2011年7月21日刊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相关文章:

1.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500字

2.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2500字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2500字

4.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2500字

264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