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日关系走向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
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双方互相依赖,彼此间的利益相互交融在一起,中日关系对彼此来说都十分的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中日关系的形势政策3000字论文,欢迎阅读!
中日关系的形势政策3000字论文篇一:《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
摘要:自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谢林在国防经济学中首次引入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以来,博弈论已成为国防经济学的主流分析方法。博弈论主要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钓鱼岛冲突,研究中日之间的策略互动。本文为中国应对钓鱼岛事件应该制定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钓鱼岛事件 冲突 博弈论
一、引言——钓鱼岛争端的历史背景及现状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总面积达到4.38平方公里,有5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和3个小礁组成。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当时钓鱼岛被命名为“高华屿”。明清两朝500年间向琉球派遣册封使24次,册封使回国后都要将经过及琉球的情况写成奏章,上奏皇帝。直至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对于中国政府拥有的钓鱼岛主权未提出任何异议,但是随着战势的发展,日本相继吞并琉球各国和钓鱼岛,并在未事先告知中国政府的情况下窃取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日本强行占领钓鱼岛(此时,日本已将其更名为冲绳岛)将近60年后,中国政府迎来了一个收回钓鱼岛的机会,随着二战的结束,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本应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政府,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希望通过钓鱼岛作为导火索在中日之间制造争端,对其进行政务管理,将钓鱼岛划为自己的势力管辖范围,中国失去了一次收回钓鱼岛的绝佳机会。
1969年11月,美国政府决定“将琉球于1972年归还日本”。此时,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已宣布,钓鱼岛附近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这对资源贫乏的石油消费大国日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随着事态的发展,基于经济、军事、政治上的考虑,日本向世界宣示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纵容右翼分子登岛,通过修建灯塔、直升飞机停机坪等方式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公然践踏中国主权,1972年5月20目,中国驻联合国代表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主席,声明美日两国政府拿中国领土私相授受,这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决不承认。由于近期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事态又开始逐步升级,争端趋于复杂化。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分别是亚洲最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双方互相依赖,利益彼此交融。中日关系对彼此来说都非常重要。在中日两千多年的交往中,既有密切的现实联系,又有历史的恩怨,两国关系中的曲折变迁都对各自国运兴衰产生过重要影响,证明了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一重要道理。中日关系是东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也是国际政治中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如何妥善处理两国涉及切身核心利益的议题,对于稳定双边关系和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现实的利益和历史的恩怨,双方有时在各自国家利益的考量下和各自民族主义点燃的国家情绪下甚至有走向战争边缘的危险,对于涉及主权争端的钓鱼岛问题上更是如此。由于钓鱼岛争端,中日关系跌落谷底,所以妥善解决钓鱼岛事件对建立中日友好关系尤为重要。
二、博弈论对钓鱼岛争端的分析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博弈论主要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也就是说, 博弈论考虑决策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博弈论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将它引入国防经济学,将对深入认识国防经济主体行为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使用博弈论来研究钓鱼岛争端。
假设中日双方选择的斗争性努力分别为,,且钓鱼岛的价值固定为V,则我们可以定义成功冲突函数为:
其中表示斗争性成本的努力的成本函数,由于是的增函数,为分析的方便,令=。
该博弈的次序为第一回合博弈双方同时承诺某种选择,但通常仅仅投入出其成本中的一小部分。此后,这种承诺逐渐相互显露。第二回合他们同时选择是否进攻。然后博弈结束。支付的大小取决于是和平还是战争,设想双方和平,搁置争议,和平共处,双方都可以获取财富的一半V/2,即p=0.5。和平不需要额外的开支,而仅仅需要很低的支付成本,因此和平对双方都很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如任何一方发起进攻,战争就不可避免,则会实现事先承诺的开支和斗争性努力,则成功由竞争成功函数决定,相关收入由决定其支付矩阵形势如下表所示:
由该报酬矩阵可知,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不出兵,不出兵,也就是不发生战争。如果战争发生,则每一方将获得扣除斗争成本一半的回报。和平条件下,每一方只承当斗争成本的 份额,任然可收到一半的回报。
该博弈的结论告诉我们中日之间应该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中国与日本互为近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彼此间有着充分的利益交融。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中日双方根本利益的。日本要提振经济离不开中国这个规模巨大的新兴市场。日本经济要摆脱萎靡不振的现状,改善对华关系十分重要。另外,中国和日本是亚洲两个最重要的经济体,对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推动东亚乃至亚洲经济一体化有决定性影响,对于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对整个中日关系都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中日之间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在短时间内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根据我国一贯奉行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惯例,和平谈判,搁置争议仍然是处理钓鱼岛问题的现实途径。只有暂时搁置争议才能为共同开发创造条件,为两国谋得更多的福祉。只有贯彻这一原则,才能把因钓鱼岛争端对两国关系引发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中日两国应放眼长远,着眼大局,冷静对待和稳妥处理钓鱼岛事件,维护和发展中日关系。
三、博弈论对钓鱼岛事件的进一步分析
既然中日双方的最优策略是不发生战争,和平谈判才是解决钓鱼岛的正确途径,那么为什么日本还是不断挑起争端,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们把它总结为恶意偏好,第三方介入和国内需要。
第一,恶意偏好。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实力不断壮大,日本经济却长期不景气,日本在心理不但存在很大的失落感,而且感到恐惧。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把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加强了对中国防范和遏制的力度。加之中日之间历史上的夙愿使日本更加担心中国的快速崛起。日本为遏制中国的发展,甚至愿意付出一些成本,可能会放手一搏铤而走险发动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主观上会低估进攻的成本,增加了一方进攻或双方进攻的可能性。我们假定一折现系数,于是该支付矩阵如下:
从该博弈矩阵看出只要,日本就会出兵钓鱼岛。
第二,第三方介入。日本积极寻求美国介入,要求美国宣布《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日本之所以寻求美国介入,就是想要减小为钓鱼岛冲突付出的代价。因而美国的介入将使日本对冲突持有更乐观的预期,增加发起进攻的可能。因此,美国是否积极介入以及介入程度将影响日本的行为。事实上,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和行动与美国的表态是密切相关的,处于正相关关系。即在钓鱼岛争端上,中美关系越和谐,美国对钓鱼岛事件态度比较含糊和暧昧,日本对中国也越低调。相反,中美关系越不和谐,美国越要遏制中国的发展,日本就越容易获得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军事承诺,对中国的态度和做法就越强硬。如今美国为遏制中国的发展把战略重心移向亚洲(实际重返东亚)必然会介入钓鱼岛冲突。该博弈矩阵如下:
从该博弈矩阵看出只要,日本就会出兵钓鱼岛。也就说,如果美国介入的程度较深甚至军事介入,日本将在钓鱼岛上采取冒险行动。
第三,国内需要。日本经济在最近二十年一直增长乏力,国家元首不断更换,日本国内需要转移矛盾并寻找经济增长点。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一是对内可以凝聚人心;二是政府通过扩大国防开支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国防开支通过凯恩斯乘数作用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另外国防技术的溢出提高了民用部门的生产率,通过TFP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三是日本实行的海洋扩张战略,扩大海洋专属经济区,获得蕴藏在海底的石油资源。日本如果获得钓鱼岛的主权便可以在与中国划分东海大陆架中占据有利地位。更重要的是,日本希望以拥有钓鱼岛为依据,获得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的“埃默里报告”就预测,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广大东海区域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估计钓鱼岛海域蕴藏的石油约为1095亿桶,这一储量相当于一个中东产油大国原油储藏量。我国科学家则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在737-1574亿桶之间。由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日本又是石油消费大国,几乎所有石油依赖进口,出于夺取石油资源的利益考虑,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会轻易妥协。我们假定日本出兵获得的额外收益为B,于是该博弈矩阵如下:
从该博弈矩阵看出只要时,日本就会出兵钓鱼岛。也就是说当日本可以获得较大的战争利益是会采取冒险行动。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把博弈论应用于钓鱼岛事件可以清楚的分析出中日双方为应对钓鱼岛事件会采取的行动。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边的互补性很强,中日之间密切的经贸关系已经形成。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中一个敏感而棘手的问题,中日双方的理性行为应该是保持克制和平解决钓鱼岛事件。通过坦诚务实的谈判和平解决争端,而不是诉诸武力或是援引军事同盟条款。但是当存在恶意偏好,第三方介入和国内需要时会使和平的机会降低,日本可能会铤而走险出兵钓鱼岛。所以中国在努力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的同时也要做好应对冲突的准备。另外中国要加快发展,使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大幅增强才可以增加对手方向中国发起挑衅的成本,使对手方不敢轻易向中国发起挑衅。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6
[2]迪克西特,奈尔伯夫著,董志强译.《妙趣横生的博弈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卢周来.《剑与犁》,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4]Becker,Gary S., Crime and Punishment;An Economic Approac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78,169-217
[5]Ethan Barnaby Kapste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National Security,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2
[6]Kennedy,G.,Defense Economics.St Martins Press,1983
[7]Schelling,T.C.,The Stratege of Confilic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
[8]Todd Sandle,Keith Hartley,Handbook of Defense Economics,Vol.2,2007
中日关系的形势政策3000字论文篇二:《新形势下影响中日关系的钓鱼岛问题》
摘要: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日本觊觎其丰富的资源与战略价值,近年来,通过各种方式染指钓鱼岛,妄想窃取钓鱼岛的主权。面对日本的行径,中国在积极推动和平手段的同时,也应当采取主动、理性的实际行动,打破日本的梦想,维护钓鱼岛主权。
关键词:中日关系;钓鱼岛;主权
近几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屡次制造事端,来显示它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2010年9月7日,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受到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冲撞,后又受到日方另外两艘巡逻船跟踪、冲撞、截停、登船、检查,并且非法扣留中国渔民与渔船,导致一场中日外交风波。这一事实证明了钓鱼岛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本文将在分析近年来日本染指钓鱼岛行径的基础上,讨论日本觊觎钓鱼岛的原因以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一、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是中国东海大陆架东部边缘的一组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5个岛屿与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3块小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在地质结构和海底地形上看,它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明史》记载,1372年,明朝派杨载为册封使出使琉球,途中杨载的船只停靠在钓鱼岛,并成为第一个踏上该岛的人。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的《顺风相送》中对钓鱼岛进行了记载,书中称呼“钓鱼岛”为“钓鱼屿”。这都远远地早于1884年日本登陆钓鱼岛。
但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其中包括钓鱼岛)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的规定,日本理应归还台湾以及全部附属岛屿,但是钓鱼岛被美国所占领。直到1972年美国将冲绳归还日本的同时,将钓鱼岛一同交给日本,引起了中国的强烈抗议。针对这一问题,美国政府表示“在归还冲绳时,美国将尖阁列岛在内的施政权归还给日本。但美国认为施政权和主权是两回事。如果在主权问题上产生分歧时,应由当事者协商解决”。1972年,中国政府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大局出发,提出钓鱼岛问题暂且搁置,等日后解决。后来,针对钓鱼岛问题,邓小平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措施,但是日本并没有领情,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妄想窃取钓鱼岛的行径不断,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一)一些日本高级官员公开宣称钓鱼岛为日本“领土”。据2009年2月27日环球时报报道。日本首相麻生太郎26日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这是日本首相历史上首次公开发表该内容言论。2010年9月16日,前原诚司受委为外相前一日,前原声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日中之间)并“不存在任何领土问题”。这些日本高官的谬论与错误的行为严重扭曲事实,引起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强烈抗议。
(二)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加强军事控制。2005年1月16日,日本共同社报道,防卫厅已对日中两国有领土争议的尖阁列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冲绳本岛以西的其他岛屿制定了一套“西南岛屿有事”对策方针,其核心内容是:当西南诸岛“有事”时,日本防卫厅除派遣战斗机和驱逐舰外,还将派遣多达5.5万人的陆上自卫队和特种部队前往防守。另外,2011年2月,日本向冲绳增派F-15战机,加强钓鱼岛巡逻,以维护其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除此以外,日本努力联合美国以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2009年2月26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众议院一个委员会上表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当然是日美安保条约适用的对象,如果受到其他国家“侵犯”,日美将共同应对。2010年9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日本防卫相北泽俊美对此番言论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极为恰当”的。这种联手对抗中国的态势,势必使钓鱼岛问题更加复杂。
(三)阻扰中国对钓鱼岛的合法行为。钓鱼岛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我国对钓鱼岛进行维权巡航等行为都是合法行为,理应不受任何一国的干涉,但是日本却频频给予阻扰。据联合早报报道,2010年10月24日晚9点左右,两艘中国渔政在冲绳县钓鱼岛西北偏北约33至37公里的范围内巡航,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提醒两艘船不得进入日本领海。针对此事,日本政府内阁秘书长仙谷说:“这件事之后,我们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当局提出抗议。”2011年1月28日,中国“渔政201”在钓鱼岛附近进行作业,日本飞机和巡逻船向我国渔政“201”发出警告,要求勿侵犯日本领海。这些阻扰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合法利益。
二、日本觊觎钓鱼岛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直走强硬的路线,不断地对中国钓鱼岛的主权进行挑衅。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国际利益决定国家行为”,日本对钓鱼岛主权的争夺,不是仅仅为了几个荒芜的小岛,而是看中了钓鱼岛背后的战略价值。
(一)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战略资源丰富。自1968年以来,联合国、美国等一些研究机构先后对钓鱼岛海域进行了勘探,认为钓鱼岛海域石油储量可达140亿吨。1969年一份“埃默里报告”宣称,台湾和日本之间的大陆架很可能是世界上油气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甚至被称作为第二个“中东”。另外,钓鱼岛以及附近海域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金、银、钴的储量可供日本使用5000年,锰的储量可供日本使用1000年。对于资源非常贫乏的日本来说,这是一个近在眼前的肥肉,所以一直伺机窃取钓鱼岛。
(二)钓鱼岛的军事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从军事战略上看,钓鱼岛位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上,是防止中国突破第一岛链封锁的至关要点,也是日本梦想遏制中国向深海发展、防止中国对其威胁的关键点。如果日本窃取了钓鱼岛。并且在钓上安装远程预警雷达,将直接监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另外,日本一直担心中国统一台湾,因为台湾海峡是日本能源海上输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国顺利统一台湾,将对日本能源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再者,钓鱼岛离台湾非常近,如果日本在此建立军事设施,一旦发生台海冲突,可以迅速插手,加大我国统一台湾的难度。
(三)遏制中国崛起的棋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快速地提升,2011年初,我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对此非常担心,害怕中国的崛起威胁它在东亚来至太平洋地区的地位,阻碍它向政治大国进军的梦想。所以日本希望通过钓鱼岛问题,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共同遏制中国的崛起,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中国的战略选择
面对日本近年来对钓鱼岛的各种行径,中国不能坐以待毙,应该要有所为,才能维护领土安全和国家尊严。
(一)积极地推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钓鱼岛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中日两国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在当前阶段,推动两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务实途经,也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崛起的大局需要和平的周边环境。经济的崛起是中国国家崛起的重要支柱,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在人均方面。2010年中国的GDP世界第二,但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为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105位左右”。显然,中国依然比较贫穷,综合国力不够强大,发展仍然是中国的主旋律,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外的和平环境,尤其是周边的和平环境,所以在钓鱼岛问题上尽可能地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
(二)采取实际行为,维护钓鱼岛主权。自邓小平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发展”政策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地推动和平方式解决钓鱼岛问题,但是这么多年来,日本并不太理会,而且近年来窃取钓鱼岛的行径不断。因此,中国为了维护钓鱼岛的主权,在推动和平手段的同时,也要实施一些实际行动。
首先,加强对钓鱼岛的管理。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中国有权对其加强管理。201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正式施行,要求中国政府加大对钓鱼岛海域的执法力度。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对钓鱼岛海域的巡航制度。切实地实施对钓鱼岛的监管。必要时还应该对入侵中国领海领空的日本海空军实施警告及拦截、驱除,加强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力,以维护钓鱼岛主权。
其次,重视民间“保钓”运动。保护中国的领土不受侵犯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与使命。在日本没有坐下来与中国谈判之前,中国政府应该支持民间的“保钓”运动,使民间的“保钓”更加地具有理性、理智,也可以对中国政府主张钓鱼岛主权以及避免使日本占领钓鱼岛合法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民间的“保钓”运动可以加强与日本民间的交流,深化中日民间对钓鱼岛问题的共同认识,从而从民间带动政府,促进两国政府用和平方式解决钓鱼岛问题。
最后,增强中国的军事力量。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军事发展迅速,这是他们敢于窃取钓鱼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钓鱼岛问题上,没有强大的军事作后盾,中国想维护钓鱼岛主权难度较大。另外,随着东北亚局势的变化,在和平方式不能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情况下,中国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这都需要强大的军事。所以,中国应加强自身的军事建设,尤其在海军与空军方面。
四、结语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一直从东北亚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呼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钓鱼岛问题,但是日本却我行我素,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在此希望日本尊重历史事实,积极地回到谈判桌,通过和平协商彻底地解决钓鱼岛问题,使两国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与深化。
中日关系的形势政策3000字论文篇三:《试谈中日贸易关系》
[摘要] 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日经贸总量在世界排行第四。中日合作影响巨大,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是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的机遇年,不仅会影响到亚洲,而且会影响到全世界。本文将以贸易角度,分别对中日贸易的必要性、现状、政策建议等方面来进行浅析。
[关键词] 中日双边贸易 贸易摩擦 贸易结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流历史。从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双方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贸易合作经历了由小变大、从浅到深的深化过程,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也是中日关系的机遇年,中日贸易合作将迈入一个新的时期。
一、扩大中日贸易是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对彼此来说都非常重要,双方贸易互补性极强。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双赢,使中日双方的经济互补关系在双边贸易发展中得以充分体现。两国在自然禀赋、要素相对价格方面的差异、产业结构发展层次方面的差异既是双边贸易得以发展的内在机制,也使优化双边贸易结构。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二、中日两国贸易现状
1.双边贸易增速有所放缓
从《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历年统计数据中可知:中日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只有89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2073亿美元,增长了将近23倍。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数据2007年日中贸易额达到了2367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美贸易额,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且比2006年将近增长了12%,连续9年更新历史最高纪录。1980以来,中日两边的贸易额一直呈增长趋势,除了1998年有些例外。2002年中日贸易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2006年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
1993年至2003年的11年间,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但自2004年以来,美国和欧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5年开始贸易增长速度有所缓慢。2005年、2006年、2007年中日贸易额的增长率分别下降至9.8%、12.4%、11.9%。这其中不乏因为全球或地区经济动荡、政治关系多变、国家政策制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增长曲线中的断点和增长趋势的不连续。
2.中日两国贸易统计上的不平衡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分别对中日贸易额的统计数据表明,中方和日方对中日贸易的统计数据严重不平衡。90年代以来,对日贸易收支除少数年份外都是逆差。而日本统计中对华贸易则有巨额的逆差。例如,2000年中国统计的对日贸易收支为1.4亿美元的顺差,而日本的统计中对华贸易则有247.4亿美元的逆差。
2002年以来,中国对日贸易一直呈现逆差,逆差分别为2002年50亿美元、2003年121亿美元、2004年209亿美元、2005年165亿美元、2006年241亿美元。除2005年略有起伏外,总体呈现逐年扩大态势。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日方统计则出现相反的结果,日方在双边贸易中一直逆差,逆差分别为2002年219亿美元、2003年180亿美元、2004年204亿美元、2005年286亿美元、2006年257亿美元。由于中日贸易存在逆差使得日本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断然认为结构性的贸易不平衡,由此进行反倾销调查,紧急进口限制,引起贸易摩擦。日本对中国大葱,香菇等出口产品实行紧急进口限制的背景正在于此。
3.贸易产品结构发生转移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日本向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高附加值消费品、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成套设备;中国向日本出口产品主要是煤炭等原材料产品和粮食食品等初级产品(80年代中期以前);电机、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及纺织品等工业制成品(80年代中后期)。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日本向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发动机及零件、加工机床、数字程控交换机、集成电路,高级数码相机和高级轿车等高技术含量产品;中国向日本出口产品多数以冰箱、风扇等家用电器和计算机、计算机显示器、电话机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和少数的高技术含量产品(机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这成为中日之间贸易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上面分析可知:中日贸易由原材料、纺织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转移,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贸易结构转移。
三、对中日贸易的政策建议
为了中日贸易的更进一步的交流,两国要充分认识以下问题。
1.持续保持中日双边贸易增长要确保两国的政治稳定。中日两国有诸多敏感问题,如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日美同盟新一轮强化问题等等,往往造成“政冷经冷”,使得中日贸易也受到影响。中日两国可以经常对围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交流、加强节能环保合作、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和加强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四大领域展开讨论。
2.中日两国的贸易统计上的不同,往往会引起贸易摩擦。对引起中日统计上的差异不作分析,而断定为结构性的贸易不平衡,由此进行反倾销调查,或启动紧急进口限制,这种做法有失平衡。因该正确认识贸易摩擦的成因并尽早解决。如近年来日本“直接投资型产品进口”急剧增加,由此出现的对华贸易逆差,应该用同过去不同的方法来处理。
3.依据国际分工向优势产业转化。在现阶段,一般来说,中国的优势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日本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两国依据现有的比较优势,对各自的优势产业进行正确的定位,并转化优势产业的话,就可以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以动态的方法来把握优势产业的话,那么应该认识到他的构成是经常变化的。基于产业结构长期预测的两国政策调整,两国应该从多层次来把握优势产业,如不简单的把优势定在劳动力,技术,资本上,而按照劳动力与技术,劳动力与资本,技术与资本的多层次的定位上,这样才能更接近于现实。
总之,中日两国的互补性和互惠性,是面向21世纪中日贸易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只要中日双方都能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消除人为障碍,中日经济贸易合作前景将更加光明。
注:“直接投资型产品进口”是指日本的纺织、服装企业和电器制造企业在中国设立工厂,从日本或从第三国及中国筹集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部分制成品以返销的形式出口到日本市场。
参考文献:
[1]刘军红.“中国成日本最大贸易国”的背后玄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 2005.
[2]夏占友.中日经贸关系顾与展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2005.
[3]陈建安.中日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及中日产业合作.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2005,4.
[4]刘昌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海外经营的新动向.东北亚论坛,2007.
[5]中国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蓝皮书(ISBN 7-80181-100-3).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