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享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和价值归宿,与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紧密相连,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本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共享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共享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共享:中国发展新理念》
【摘要】“福山之问”道出了中国也面临着世界性发展难题,即不公平的发展。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中国破解世界性不公平发展难题的中国式制度自信和探索创新,而且体现出了中国的治理特色和治理优势。这既是中国对“福山之问”的正面回应,也是中国破解发展难题的转型之策。
【关键词】“福山之问” 共享理念 治理优势
美国学者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书中提出,“中国能否使用政治权力,以民主法治社会无法学会的方式,继续促进发展”?这个“福山之问”,道出了中国也面临着世界性发展难题,即不公平的发展。对此,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的新型发展理念。可以说,推进共享发展,既是中国对“福山之问”的正面回应,也是中国破解发展难题的转型之策,还体现了中国的制度自信和治理优势。
政治焦虑:能否共享发展
实际上,“福山之问”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能否“继续促进发展”的挑战与期待,也是对西方“民主法治社会”所面临公平发展(即共享发展)危机的普遍性“政治焦虑”。
福山一方面强调,人类价值和意识形态的最重要变化之一,是出现了“平等的承认”,而且,正是这一观念“定义了现代世界”。这即是说,现代民主的兴起为所有人提供了自决机会,以承认相互的尊严和权利为基础,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世界各地得到认可。
但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伊始,民主世界却出现了若干形式的病状,导致了福山的“政治焦虑”。其中,民主制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未能履行民主所允诺的好处,不能向民众提供所需的基本服务,存在许多的治理失误。譬如,拉丁美洲成为世界上贫富最悬殊的地区;在印度众多的城市里,在漂亮耀眼的高科技中心旁,往往可见非洲式的贫穷;欧洲福利国家出现滞涨;美国人抱怨受制于精英和利益团体,这反映了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收入和财富的不均在与日俱增,如此等等。不难看出,这种“政治焦虑”,实际上,就是对能否共享发展的焦虑,即是一种“平等焦虑”。
正因为如此,福山才设计出了由强政府、法治和民主问责这三个制度要素构成的现代国家模式,并且,将追求良好政治经济制度和全体公民获得同等尊重的理想国家,称之为“走向丹麦”。在这里,法治和民主问责能够使强大政府获得民众的认同,在于其服务于具有内在价值的事物,即“平等的承认”或公平正义。
制度自信:坚持共享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为了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决定了中国不仅要从分配领域,更能够从所有制层面,根本地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谋求共享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少西方学者也在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论》,借以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撰写的《21世纪资本论》就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广泛讨论。该书用翔实的数据证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现象,而且将继续恶化下去。实际上,不论是福山还是皮凯蒂,如果仅仅局限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就难以提出西方自由民主国家解决不平等和推进共享发展的有效良方。
共享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因此,坚持共享发展,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从共享与发展或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来看,这表现为我国在走出共享不发展的传统社会基础上,经过共享不发展、非共享发展的历程,走到了现在的共享发展新阶段。
为了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我国已经作出了有效的制度安排。从共享的对象内容来看,共享发展的制度安排,涵盖了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以及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各方面。这些具体的制度安排,将为我国实现共享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治理优势:推进共享发展
“福山之问”之所以提出,在于福山以自己心目中的西方为模特儿,根据美国发展的需要,设计出了由强政府、法治和民主问责这三个制度要素构成的现代国家模式或者政治发展模型。并且,以此来衡量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治理得失。
实际上,如果现代国家建构或者国家治理现代化要以“平等承认”为价值,追求共享的发展,那么,福山的现代国家模式或者政治发展模型的设计及其强大国家、法治和负责制的三要素选择,就不一定找准了西方国家治理失误的病症,其提出的对策方案也不一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反倒是西方的其他一些学者,对于现代国家的公平治理和共享发展,进行了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对策性研究。譬如,针对传统福利国家政府责任理论的困境和保守自由主义者反对政府干预的批评,西方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新社会民主主义等学者,倡导兼容性新福利国家制度机制和超越性的“第三条道路”,提出了政府主导的多元合作治理的政治实现途径方案。在新自由主义者看来,传统福利国家的福利公平是一种结果公平,实行政府再分配的权责机制,由此而导致了福利国家危机。对此,他们不像保守自由主义者“把国家当敌人”,而是诉诸市场的调控作用,只不过主张通过新福利国家的“合作治理体系”共担福利责任,以推进社会权利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协调发展(即复合平等)。
如果以这种多元合作治理模式作为衡量中国治理得失的参照物,那么,“福山之问”和福山对中国的担忧,就成为多余。因为,为了推进国家的公平治理和共享发展,我国在理论对策和制度设计上,都已经构建出了中国特色的全民共建共享的国家―社会治理机制,而且,体现出了中国的治理特色和治理优势,即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通过公平执政、政府善政、市场调控、民主协商、依法治国、完善制度、权利保障、民生建设、精准扶贫和预期引导等方式,推进共享基本民生、共享发展机会和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①[美] 弗朗西斯・福山著,毛俊杰译:《政治秩序的起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共享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坚持共享发展,推进南疆民生建设》
摘 要: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事业,连续6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尤其是对南疆四地州,强化顶层设计,实行高位推动,这次的南疆工作会议是自治区党委对新形势下南疆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只有解决了南疆四地州民生建设问题,才能实现在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
关键词:南疆;发展;改善民生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特别是党的以来,南疆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民生保障力度明显加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进入了经济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2015年11月3日举行的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是自治区党委面对新形势,自成立60年以来第一次全面研究部署南疆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对于推动南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张春贤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由此可见,南疆工作是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棋眼”看似局部,但关系全盘。南疆稳定了,新疆就会稳定。同时,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
发展是破解一切难题的“总钥匙”,也是解决南疆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近年来,新疆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步入又好又快的历史新阶段,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了大跨越,尤其是南疆地区,多项经济指标增速迅猛。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4年,南疆四地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高于全疆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12.3%和15.9%;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建成和田至喀什铁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已达1 243公里……但是作为新疆生态最脆弱的区域,南疆四地州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北疆差距明显,南疆一些地区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据统计,南疆四地州目前富余劳动力超过150万人,占全疆的60%以上;贫困人口达159万人,脱贫任务艰巨。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轻民生。”民生短板不仅会激发各种社会矛盾,还会对我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较大威胁。社会治理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两个最基本的内容,其目标都是让人民安居乐业,让整个社会和谐、有序、稳定。社会主义建设以改善民生为导向,以社会和谐为己任,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目的。2004年中央提出和谐社会建设思想,自此以后,我国的民生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民生制度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当前深入推进南疆民生建设,不是简单地把民生工作从“有”做到“多”,而是要从“有”做到“好”,也就是说,不仅要有量的积累,更要有质的飞跃。正如张春贤书记在南疆工作会议中强调的,要加快发展南疆社会事业,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好“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要求”,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族群众。
第一,改善民生重在“坚守底线”。所谓底线主要体现为要着力“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强调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发生旧社会那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截至2014年底,新疆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次达到3 348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1 073万人次,增长47%,但是社会保障总体水平还偏低,比如南疆喀什地区。基础养老金实行全疆统一,没有体现出各地州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偏低,对贫困人群保障不足;社会保障监管体制、社保基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导致南疆群众就业、看病、上学、住房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结合城乡特点的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社会保障资金来源问题,通过居民基本生活、养老、居住、医疗、教育等措施,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
第二,改善民生还应“突出重点”。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改善民生的关键所在。2013年4月,习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只有解决人民群众最困难、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搞建设,才能使我们的民生建设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南疆四地州是贫困最为集中连片的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南疆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漠化、荒漠化、盐碱化严重,其中和田地区尤为凸显。例如,和田地区8个县市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6个乡镇中有80个乡镇属于扶贫工作重点乡,占乡镇总数的93%;1 470个行政村当中有1 29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占整个和田行政村总数的92%,占自治区重点村总数的36.2%。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别是农田水利、电网改造、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并且新疆的贫困群体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贫困家庭的人口众多,因此减贫难度非常大。这次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上“脱贫”一词共出现7次,也吹响了南疆扶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会议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这是当前南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因人因地施策,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激活县域经济、民族经济,改变扶贫开发中群众“等、要、靠”的问题,提高扶贫时效,逐步实现“安得下、守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正如指出的,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关爱、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第三,改善民生仍需“完善制度”。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制度,让制度“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张春贤书记指出,要坚持就业第一、产业带动、基础先行、开放引领,推动南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解决南疆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围绕稳定谋发展,通过发展促稳定,切实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惠及当地上、增进团结上,让发展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走出一条符合南疆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
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第一要务。在南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一定意义上也是南疆发展和稳定团结的结合点。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要让每一个劳动者、每一个家庭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来源。就业一旦出现问题,例如失业、就业不足或就业不充分不仅会造成家庭生活的危机与困境,而且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连锁反应。目前南疆四地州由于二三产业规模小,以资源加工型为主的产业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吸纳不足,非农就业机会少,使得南疆社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截至2014年底,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共计157.7万人,特别是30岁以下群体转移就业难题尤为突出。这次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立足”来解决南疆就业问题:立足产业带动,立足就地就近,立足疆内解决,立足援疆促进。通过找准南疆优势主导产业,做强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深加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汉语培训等“特培”工作,帮助其在企业实现转移就业,使每一个劳动者找到自我发展的平台。
坚持把教育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对每一个人而言,没有教育机会就不可能接受现代文明,也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甚至合格的劳动者,教育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每一个人的生存及发展。目前南疆四地州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育设施投入比较匮乏、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因此要着重解决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问题,逐步实现“有学上”和“上好学”的目标。同时由于南疆民族构成的特殊原因,还要努力解决南疆双语教师短缺问题,主要表现在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数量偏少并且运用汉语教学的能力不足,双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待遇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双语教师流失,因此要以“早一年解决就少影响一茬学生”的紧迫感,尽快解决南疆教育的师资配备难题。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指出,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制约,南疆四地州基层医疗设施配备上存在很大缺口,比如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不足、医疗设备老化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缓慢等等。因此,切实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突出向乡村倾斜,并且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都是当前南疆四地州急需完备的制度机制。
当前,南疆经济发展主要受到物流、交通等因素的限制,从出疆通道建设来看,要建立南疆与中亚、南亚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开通航空、铁路、公路、管道和快速直达列车等,提高合作双方的物流通畅能力,以此提高南疆与中亚、南亚等地的物流速度和效率。特别是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州、阿克苏地区、巴州等地要创新运输方式,进而提高南疆货物的出疆能力,促进南疆与疆外地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改善民生急需“引导预期”。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其宗旨就是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指出,引导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信念,从而使改善民生既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劳动始终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是生活持续改善的源泉。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要引导人们通过辛勤劳动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一勤天下无难事”,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要让全体人民都意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破除“等、要、靠”的依赖思想。引导预期,就是要引导广大群众客观、理性地看待改善民生,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从而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聚集正能量。当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通过努力奋斗去改善生活、改变现状,那么政府就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人群身上,最大限度地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思想引导行动,观念决定成效。南疆四地州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位置,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凝聚各方力量,举全疆之力、集全疆之智推动南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努力为南疆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共享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试谈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摘要:“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步入共同富裕新时代的关键时期。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共享发展理念,指明发展价值取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的重要发展理念。
关键词:“十三五”共享发展理念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一、 何为共享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将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基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增进人民福祉的决心,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伟力。
二、为何共享
共享发展理念,高扬发展为了人民、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突出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共享发展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历史发展到今天,开始进入通过先富带后富,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新时期。共享发展回答了“发展目标是什么和发展成果如何共享”的问题,找到了发展的归宿,印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二)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斗,其出发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人民幸福。摆脱贫困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共享发展,就是直面这一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让人民共享更多改革红利,把各个地区、民族、群体都纳入我们的发展框架中。
(三)共享发展是推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共享发展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深刻命题,也指明了实现推动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共享发展,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阶段,是对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发展理念的完善和升级。发展决定民生,离开了发展,无法改善民生;民生影响发展,民生问题解决好了,发展才会有力量、有后劲。
三、如何共享
(一)让全体人民共享小康生活,首先必须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当前,7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对此,要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如何脱贫?必须在守底线、超常规发展的基础上,奋力走出一条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路,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确保 2020 年同步小康的目标实现。
(二)创造人民共享公平优质的教育机会。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仅次于生存权。教育也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所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教育公平、教育共享提到很高的位置。“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三)保障人民共享平等就业创业的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安居乐业是人民的普遍向往,所以,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此外,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四)完善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避免两极分化,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我们也充分尊重劳动,鼓励多劳多得,鼓励人民为社会发展多作贡献。习近平强调,要“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五)大力推进全民共享社会保障,努力做到社会保障全覆盖。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等保险,加强社会救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要让人民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步伐。
发展是基础,民生是根本。首先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造福民生,才能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使全民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