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探讨(2)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从世界角度试谈我国初等教育课程问题
摘 要:师范结构调整后培养高学历的小学教师任务由高等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承担,初等教育 专业课程设置对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我国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趋势的一致之处是:均注意建立中央、地方、学校三结合的课程管理机制;均力求在课程设置中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性创造条件;均从儿童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出发整合课程门类, 编制课程标准。但我国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一致, 改革中课程结构的稳定程度也明显不同, 对设置外语课程的必要性的认识差异更大。中国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既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又应顺应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
关键词:中国;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比较
当前我国初等教育课程设置呈现多元并存态势,其主要原因是处于师范结构调整过渡时期,对初等教育的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学术性等问题认识上存在困惑,课程设置研究相对滞后应从前瞻性、整合性、合理性、辐射性四方面实现初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整体优化,同时要体现初等教育专业的特点。
我国近几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是近十多年世界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既应当是植根于中国国情的改革, 也应当是反映共同的时代需求、符合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改革。
因此, 对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比较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着眼于初等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比较。
一、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我们立足当代, 兼顾二战以来的课改历史, 重点了解与研究了近十多年美、日、俄、澳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考察了台湾、新加坡、香港等具有汉文化背景的国家或地区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也考察了泰国、印度、埃及、坦桑尼亚、智利等具有代表
意义的发展中国家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我们认为,当代世界初等教育课程的改革, 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一) 在课程目标方面,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较为注意学生基础性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和儿童的发展需要,提高初等教育质量,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倾向于将提高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 又称"基础学力") , 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具体些说, 除了传统的读、写、算基本技能外, 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十分关注信息技能和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综合性的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二) 在课程结构方面, 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初等教育课程基本结构已趋于成熟与稳定,有关改革主要表现为局部性的微调
二战结束以来, 以美、日、俄、英、法、德、意、澳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世界性初等教育课程改革,差不多每几年或十多年就来一次。经过多次研究和改革,20世纪后期,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初等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已趋于成熟和稳定。[1]在此次世界性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中, 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只对原有课程结构进行局部性的微调, 课程结构的基本格局没有明显变化。例如, 日本只对原有的初等教育课程结构进行了两项局部性调整:一是适当削减了国语、算术、理科、社会四门课程的课时比例, 二是增设了"综合学习"课程。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也都没有对课程基本结构作大幅度调整。
从课程门类的角度看, 当今世界的主流性初等教育课程, 可依其在总课时中所占比例的大小, 依次排列为:( 1) 语言课程;( 2) 数学课程;( 3) 科学课程;( 4)艺体课程;( 5) 德育课程。
我们认为, 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初等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果需要, 一般只会出现局部性的微调。
二、我国初等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与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趋势的相异之处
我国初等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与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趋势的不一致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不一致
纵观当代世界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其基本目标,首先是使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要, 其次是强调通过改革更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基础性学习能力, 为未来的学习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再次是根据各自的国情调整课业负担, 使之与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要相适应。
中国当前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是在应试教育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的情况展开的,因此改革的基本目标, 是将主要着眼于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旧教育, 转变为主要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新教育。
(二) 课程结构的稳定性不一致
由于已经经过多次相互间的取长补短, 进行过多次改革调整,20世纪后期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初等教育课程基本结构已经相对成熟和稳定, 加上课程基本结构本来就不宜也没有必要进行经常性的大幅度调整, 在此次世界性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中, 课程的基本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倾向于保留原有课程结构的基本格局, 只对课程基本结构进行必要的局部性的微调。[2]
如果将学习人家的先进做法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考虑, 中国原有初等教育课程结构, 有没有必要在一次改革中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调整, 值得研究。[3]比如, 原有的"思想品德"已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传统课程, 这一课程本来就与"生活"、"社会"密不可分, 现在人为地复杂化地将其演变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其必要性值得推敲。
三、总结
我们认为, 中国是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国, 并且是个越来越开放的大国, 最新的初等教育课程方案, 应当考虑外语课程的开设; 但中国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方面, 地区差别极大, 在大城市、沿海经济发达且对外交流频繁的地区和部分中等城市, 有必要也有条件开设外语课程, 而内地不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当滞后, 对外交流极少, 在这些地区的小学开设外语课程, 不仅非常困难, 而且没有多少必要。因此我们认为, 在目前情况下, 全国性的初等教育课程方案宜将外语课程设置成可开可不开的选修课程, 让各地根据需要和可能自行决定是否开设。
初等教育专业课程门类多覆盖面广,其中培养职业技能的课时就占了相当的比例。不比 其它本专科课程的专门和单一,课时总数往往"溢 出" 。在课程设置时除上述提出进行整合优化外,还应提倡课堂教学上精讲,课后保证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多练,避免出现本专科毕 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实践能力方面还不如中师毕业生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上注意理论与实 践两者并重,蔡元培说过,"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二者并进始可" 。一方面 加强基本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中要特别注意教学见实、实习活动的安排,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反复几次,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增长。
我们相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当代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必将经历一个反思、调整时期, 最终将回到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轨道上。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42-110.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29-168.
[3]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 2005,(12).
作者简介:申枭(1993.8-),男,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2011级小学教育(师范)本科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师范。
看了“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探讨初等教育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2.初等教育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