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会计的财务类毕业论文范文(2)
关于财务会计的财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论财务会计目标
【摘要】财务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本文对其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简单比较了财务会计目标两个主要流派( 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学派)的观点, 然后结合当前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理解我国目前的财务会计目标定位。
【关键词】财务会计目标基本准则
财务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这门学科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始终是会计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它是财务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是财务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具体实施起着规范与引领的重要作用。西方会计界一直比较重视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还相对比较欠缺,这对我国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和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水平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制约。下面,本文将就财务会计目标的一些基本问题略作探讨。
一、财务会计目标的概念及特征
(一)财务会计目标的概念
所谓目标,就是一种期望的结果,财务会计目标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通过财务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结果。财务会计目标的提出,一般认为是在会计信息论和会计系统论被会计界普遍认可后才出现的,按照两种理论的观点,会计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既然是一个人造的信息系统,就必然有一个期望的要求和目的,即目标,以指引系统运行的方向。因此,财务会计目标可以说是财务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它的内容受到人们、主要是信息使用者主观期望的影响。
(二)财务会计目标的特征
1.导向性:这是由财务会计目标的本质决定的,财务会计系统的运行就是为了实现其系统目标,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都是为了系统的目标而设计的。
2.主观性:从上面的概念中可以看出,财务会计目标是外界对财务会计系统提出的要求,具有主观性,它的提出,有赖于人们的认识,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财务会计系统运行的“期望”。
3.可变性:财务会计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它是一项主观要求,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和会计环境的变化,人们会对财务会计系统的运行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财务会计目标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4.综合性:财务会计目标是一个综合归纳与平衡的结果。社会利益各方出于对自身特殊利益的考虑,会对财务会计提出对自己有利的要求,这些要求之间,有些是共同的,有些是个性的,还有一些可能是不协调的,而财务会计目标就是在平衡这些利益相关方博弈的结果后提出的一项综合性的期望和要求。
二、有关“财务会计目标”的主要理论观点
20世70年代以来,关于财务会计的目标,西方会计理论界主要形成了两个学派:受托责任学派与决策有用学派,而国内有关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两种观点。
(一)“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
受托责任学派认为:商品经济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引起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经济资源的委托方和受托方。所有者作为委托方将经济资源委托给受托方经营和管理,重视的是受托方的资产管理能力,希望通过受托方的有效经营实现经济资源的保值与增值。虽然受托资源由受托方代为经营和管理,但委托方也密切关注着受托资源的管理运用情况,甚至就此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果受托方不能达到其期望的目标,委托方可以更换并寻找新的管理者。因此为了使委托方合理了解经济资源的受托经管责任,也为了协调双方的关系,受托方就要客观、公正、如实地向委托方报告其对受托资源的经营管理情况。基于这样的要求,财务会计的目标就应定位于向资源所有者提供如实反映受托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即反映受托方通过对受托资源的管理、运用实现资源的保值增值的会计信息。
(二)“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观点
决策有用学派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资源的分配多是通过资本市场完成的,资源委托方由于资本市场的介入而变得模糊和不确定,资源的委托和受托关系也变得不再那么清晰和直接,资源委托方,也即市场的众多投资者对受托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变得弱化,他们将重点集中在市场投资机会的优选决策上,他们一旦认为其投资对象,即受托方的获利及增值能力不能达到其要求,他们通常不是更换受托方,而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将其资源转投到市场中更有机会获利的地方。基于此,作为受托方的企业管理者为了能够留住现有的投资者并吸引更多的资源,就要尽力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向他们提供能够帮助其分析投资机会和获利价值的信息,以资其作出相关的投资决策。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财务会计的目标就应定位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经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三)两种观点的简单比较
受托责任观下,财务会计主要是面向过去,关注的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和履行情况的计量,强调的是对企业业绩的准确计量,因而报表方面收益表就显得比较重要。而在会计确认方面只确认企业实际己发生的经济事项,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更强调客观性,从而在会计计量上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方法,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验证性。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更关注的是现在和未来,强调提供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即有关企业经济资源未来产生现金流量及其可能性的信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的投资价值,由于信息需求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因此,在会计报表方面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同样重视。在会计确认方面不仅确认已经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还要确认那些虽尚未发生但已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及其风险产生影响的经济事项。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更强调相关性,因此在会计计量上不仅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更主张采用公允价值等反映经济资源未来现金流量的现时价值的计量模式,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四)比较结论
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其实并非是两种针锋相对、彼此不相容的观点,之所以有所争论,无非是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所站的理论视角不同而已。两种观点的形成都是与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离开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来判断谁更准确,谁更合理,是很难达成统一意见的。一般来说,在资本市场还没有成为经济资源配置的主要途径时,受托责任观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表述更为恰当,而在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并对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具有全面影响的情况下,决策有用观则与实际更为切合。
其实,两种观点也是有所关联的。在受托责任观下,委托人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关注也是为了做出决策,即是否继续维持委托、受托关系的决策。而在决策有用观下,管理当局经营业绩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也是决策的重要信息。就两种观点之间的联系,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各国的概念公告中也都有所体现,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就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这样认为:广义的受托责任会计应该反映受托人经营受托经济资源的效果、效率,帮助评价企业管理层的经营业绩,以便评估其投资前景,作出投资、抛售、信贷等决策。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财务报告编制框架》中也提到,信息使用者希望评价企业管理层的受托管理责任也是为了作出经济决策。1990年澳大利亚的《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通用财务报告目标》指出,信息使用者需要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做出经济资源配置决策,因而,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这一目标要包含履行受托责任目标。综上所述,可以这么说“受托责任观”是“决策有用观”的基础,“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的延展。
三、我国目前的财务会计目标定位
1992年我国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会计准则,但未明确提出财务会计目标的概念,这表明我国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目标研究的缺失,将会使会计准则自身难以保持合理的一致性,也难以有效指导会计实践活动。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之处,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又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新基本准则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财务会计目标的概念:“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从该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所定位的财务会计目标是双重的,即兼顾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种观点,该定位既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选择保持了基本一致,又体现了我国自身的实际要求,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对财务会计系统运行的普遍期望。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国家经济中,国有经济处于主导地位,而且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目前还很不健全,还未在资源配置中起绝对支配作用,同时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大部分上市公司仍是国有企业,因此在进行财务会计目标选择时,就必然要考虑到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对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进行监督和考核的要求,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所以“反映企业管理层经营管理国有资产情况的”受托责任观,就成为我国目前阶段财务会计目标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国际接轨是我国在此次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而国际上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现在普遍采用“决策有用观”,所以我国在新准则中也同时包含了此观点。综上可见,目前我国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这种定位选择,是有其必然性的,是与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会计学科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相适应的,其优点在于:能同时满足国家有关监管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不同的信息需求,兼顾各方的利益;能促进我国与国际会计的有效融合,减少国际间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沟通成本和障碍,推动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资源分配与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 刘峰.会计大典(第一卷):会计理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张晗.乔运锋.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目标定位研究[J].市场周刊,2005.
[3] 吴水澍.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看了“关于财务会计的财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