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财务管理就业指导论文

家文分享

  财务管库专业的大多数毕业生都会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职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财务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财务管理就业指导论文篇一

  经济管理类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探索

  摘要:分析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明确了当前经济管理类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经济管理类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模式,以期能够提高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学生;就业指导;新模式

  作者简介:郭开宇(1973-),女,辽宁阜新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10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221-0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热门专业之一的经济管理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因此,针对当前形势,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促进学校的发展。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就业工作的体会以及汲取其他高校就业工作的经验,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近几年大学生的平均就业率仅为60%~70%,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同样出现了“热门专业”就业“不火”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自身定位不准,缺乏主见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因受社会的整体影响,就业目标不明确,缺乏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易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知适合什么岗位,或好高骛远、或缺乏自信,对未来感到迷茫。

  2.所学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经济管理专业与时代联系紧密,知识更新较快,而部分学校使用陈旧的教材与教学方式,所授知识也相对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同时学校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社会实践,而实习单位也很少给学生机会进行真正的企业锻炼,因此,学生的实训和实践环节往往流于形式,难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3.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近年来,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再单纯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量,特别强调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但是目前的高等教育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仍然非常严重,以致于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出的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就业能力都有所欠缺,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4.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

  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的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与之同步,大学生的就业理想和就业观念也应向多个方向发展。但是相当多的经济管理类毕业生认为自己所读专业为“热门专业”,就业环境、薪水应该比其他专业更好,因此心理预期较高,往往将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公司作为求职目标,以致于“高不成低不就”,最终丧失了大量就业机会。

  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1.就业指导内容单一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紧张,目前高校都非常注重就业指导,但是大部分仍然处于被动应付和“临阵磨枪”阶段,就业服务机构只限于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教师只注重就业政策的宣讲和带有功利性、支招式的指导,如重视就业过程中简历设计、面试技巧等表面内容,而不是结合职业生涯发展来进行指导。就业指导的目的就是追求表面的就业率,而不是深入探索学生真正关心的就业问题。

  2.就业指导队伍参与度不高

  总体来看,经济管理类高校和经管专业的校院二级管理就业指导体系并未完全建立,各院系就业指导的工作大部分都落到了辅导员身上,专任教师并没有加入到此项工作中来。因此,在整个就业指导过程中,由于辅导员自身专业的局限,仅对大学生就业技巧有一定的指导,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就业指导理念创新不够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只针对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但是根据对经济管理类企业的调查,企业所看重的学生就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这些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训练出来的,而是需要大学四年按部就班的培养,因此当前经济管理类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应该是全程化的就业理念。同时学生个体又存在着差异性,多数学校就业指导还仅限于就业知识的讲授,缺乏个性指导和实践环节,针对性不强,效果也不尽如意。

  4.就业指导手段缺乏多样化

  高校就业指导多数只是通过课堂传授知识,未充分打造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体化宣传网络。比如,还未充分利用网络对就业资源进行整合,还未建立完备的就业信息库,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缺乏完善的沟通平台,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还存在不对称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另外,在就业过程中还仅限于专业授课、招聘会等形式,没有将工作坊、团体咨询、个别咨询、朋辈咨询、讲座、培训、实地考察、座谈会、校友会等多种指导方式方法相结合。很多高校也没有形成就业指导的基地化,即政府牵头、以高校的场地为载体,将企业和学校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固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探索

  1.就业指导过程的全程化和个性化

  在大学教育中始终贯穿就业指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全程化就是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四年,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关注学生的发展辅导、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具体来说,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年级为适应期,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基本职业生涯理论,全面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二年级为探索期,学生应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培养成才意识,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深化与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三年级为拼搏期,主要是职业适应、落实职业规划,鼓励学生加强专业课学习,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四年级为冲刺期,收集各种用人信息,掌握与就业相关的信息、法律、政策、就业程序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强化求职技巧,掌握各种求职择业的技能,进行求职前的培训,实现角色转变。   就业指导除了注重全程化,还要注重个性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指导。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根据岗位所需人才的不同,结合学生的性格和特长,运用心理测量、职业能力测量、性格、气质等一系列理论、方法和手段,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给予其不同的职业技能、就业指导、信息咨询等相关培训,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迎接各种竞争和挑战。

  2.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专家化

  就业指导本身就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较为密切的一门学科,但目前高校对此认识不足,往往存在组织不健全、队伍不稳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要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和专家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首先,加强就业指导的课程建设。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学校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其为大学生必修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课堂授课和实践活动,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各院系专业教师应与懂得学生管理、生涯辅导、职业测评、心理咨询的辅导员教师组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队伍,不断开拓视野,掌握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此,高校必须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

  最后,就业咨询专业化。就业指导机构和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利用职业指导的各种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就业指导。

  3.就业指导体系的全员化、多样化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就业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个人等各个方面的重视和参与,全员化、多样化成为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建立一支包括校院领导、就业指导部门、专业教师、专职就业辅导员、学生辅导员在内的就业指导队伍,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氛围和服务体系。

  首先,要完善制度。学校要成立就业指导领导小组,学院、系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确定考核目标,落实责任人,制定方案措施。

  其次,学院内部要形成学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院领导要制定政策,专业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辅导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的指导。

  再次,要建立就业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就业工作与招生、评优、评职等适当挂钩,以调动学院、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在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体系上,还要注意多样化。不仅要有专业授课、招聘会,还要有讲座、咨询、培训等,另外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围绕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发挥社团作用,开展模拟招聘、求职简历设计大赛等,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就业指导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在各个领域迅速发展,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的信息化也是大势所趋。通过建立校内、校外就业指导信息化网络平台,发挥网络优势,搭建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桥梁,就业指导能够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为此,首先要建设符合学生特点的就业网站。在网站建设过程中,针对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特点及要求,设计出方便和实用的网页,便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学校以及毕业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其次要改善学校就业网络系统的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处理系统,提高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要开通网上测评、创建网上职业辅导,提供就业咨询、职业生涯辅导等服务,以提高大学生求职择业的素质和能力。

  四、结束语

  探索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模式对于提高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该重视与加强经济管理类就业指导的建设,探索一条符合各经济管理类学校特点的就业指导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工作,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满足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宋长春.建立全过程渗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2]程克坚.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7).

  [3]孙永新.对构建高校全程化、全员化、立体化的就业指导模式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8).

  [4]夏红兵.构建校院两级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J].中国就业,

  2011,(10).

  [5]方鹏.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调查研究――以江苏省高校为例[J].江苏高教,2007,(1).

  [6]浦瑛瑛.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财务管理就业指导论文

270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