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财经新闻论文范文3000字

家文分享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经新闻应运而生,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财经新闻论文范文3000字,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财经新闻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财经新闻教育发展刍议

  【摘 要】 中国 经济 和世界经济的 发展 形势使财经新闻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财经媒体的发展以及对专业化的人才的需求使财经新闻 教育 已经作为很多财经院校发展新闻专业的一个特色被关注。但是相关教师、教材和人才培养还需要不断探索出一个 科学 合理的路子。

  【关键词】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教育 财经记者

  在全球化经济浪潮的影响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异常活跃,这使得财经新闻越来越被关注。截止到2007年,全国已有专业经济类报纸170多种。从把握国家的宏观经济,到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随着人们对经济活动的的参与越来越多,从房产、IT、证券到汽车等方面的资讯,受众关注的这些内容无不跟财经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于是财经新闻以其与民生关系的密切,成了许多媒体不可忽视的报道内容。更有一些行业人士渴望对经济政策进行深入了解,并希望一些财经现象的深刻解读能帮助自身 组织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尤其是近期出现的 金融 危机,都成了当下财经新闻备受关注的重要因素。

  一、财经类新闻媒体的多样化发展

  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中国的财经媒体也在慢慢发展成长,逐步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在纸质媒体中,《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财经报道》等诸多纸质媒体率先示范出财经报道的不同发展方向。而 电子 媒体也发挥着自身的优势,以叙事化的财经报道,新闻形式的经济频道,添加经济内容的娱乐节目等方式受到受众的关注。同样参与这些财经新闻报道的还有正在兴起壮大的数字新媒体,比如各种手机报,也紧盯财经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编发一些重要的财经新闻进行及时传播。凡此种种都说明,在世界形势,国家发展以及百姓生活诸多方面的需求下,媒体越来越关注财经新闻报道,在此情形下,大量财经新闻记者就成了供不应求的人才 热点。

  仅2006年,中国财经类全国性报纸数量就有两百多种;财经类杂志更是层出不穷,仅北京零售市场上的杂志就有30份左右。财经传媒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反映了 社会大众旺盛的“信息渴求”,同时对中国大学的新闻教育改革也提出了一个思考。自改革开放之后,国内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新闻专业,据2008年11月2日 在长沙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发布的数据,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专业在校学生约16万人。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众多的新闻专业毕业生无法实现就业的希望。原因很简单,通常意义的新闻教育不能适应媒体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人们渴望致富,整个社会对财经新闻的需求陡然增加,这就需要既有经济学功底又有新闻敏感的财经记者。”而作为传统的新闻教育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有很大的欠缺,鉴于此,许多财经类院校在开设新闻专业的同时也做好了培养财经新闻专业人才的准备。

  二、财经类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2008年12月7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财经新闻专业负责人联席会议”上,共有18所院校新闻专业负责人到场,而开设财经新闻专业的学校远不止这些。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上海财经大学人 文学院经济新闻系承办。会议以加强全国财经新闻(经济新闻)教育界的交流,推动我国经济、财经新闻的教学为目的。与会的第一财经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韵斐以及《21世纪经济报道》的编委王云帆都从各自媒体的角度阐述了在当今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中,国人对财经新闻更加关注程度,也因此强调了培养财经新闻专业记者的任重道远的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尽管现在的财经新闻教育还只是处在一个初创的阶段,但在受众成多元化小众细分的今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纷纷把目光投向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财经方向,作为具有专业财经知识的优势和添加的新闻专业的特点的财经院校的新闻专业有责任在这样一个人才需求的形势下,探索出一条培养财经新闻方向人才的教学方案,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媒体和财经类院校探索人才培养

  早在2004年09月26日搜狐有一篇题为《鲁炜:新华社渴求证券财经人才不懂新闻都可以》的报道中强调“我们派到全世界的记者,我们最紧缺的就是财经类记者。”说明了媒体对财经新闻人才匮乏的无奈和渴求。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沈健先生也曾经表示:目前国际新闻大奖的得主往往是美国或其它经济发达国家的媒体,而中国却很少能获此殊荣。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媒体“作品”的内容无法与西方发达媒体相媲美,而内容的关键恰恰在于财经新闻记者的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自1998年刚创刊起,《财经》联合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CCER),每年选拔10名国内优秀记者,对他们进行“财经新闻”方向的专业脱产培训,为期3个月。至2008年,这个被命名为“《财经》杂志奖学金”的项目受惠者累计达100人。

  2002年7月,中国第一批专业“财经新闻记者”从中央财经大学财经新闻系毕业。2003年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创维集团强强联合,更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财经记者骨干培训的重大举措,为中国新闻事业的改革,提供有力的特殊人才支持。清华大学也于2007年9月开办亚洲“全球财经新闻”项目。该项目包括一个面向中国和世界各地招生的两年硕士班和一个针对全国在职记者的财经报道高级培训班。一些纷纷关注财经新闻人才培养的学校,也根据各自的特点,在培养方案上各有侧重,比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经济+新闻”培养方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新闻+ 英语 +财经”的培养方案,中央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的“财经+新闻”的培养方案等。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如火如荼的展开,许多学校都在探索中找寻突破,使培养的目标与人才需求趋于统一。据中央财经大学 文化与传媒学院截至2008年10月的一项调查,接受调查的22家高校共有经济新闻专业的在校生5132名,平均每家高校有233名,估计全国有6000名在校生接受财经新闻教育。这些在校生将会为我国财经媒体的发展注入活力。  四、财经新闻人才培养的几个要素

  “在实际操作中,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新闻传播、财经、人文三类课程群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融汇、打通。”而要做到 科学 有效的融会贯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一突破。

  1.教师

  据08年长沙会议的 统计,目前我国新闻专业的教师有近1万人,但是能把财经和新闻糅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的教师还是相当缺乏。因此现在的财经新闻 教育 还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教师还缺乏把新闻与财经很好的融合并教授给学生的能力,而整合之路需要较长的时间。“据《华尔街日报》、《日本 经济 新闻》等国际财经大报的高层介绍,打造一个财经记者通常需要八年,培养一个 政治 记者需要三年,培养 社会新闻记者只需一年。”而要打造一个财经新闻教师需要的周期会更长。因此除了培养自身的教师之外,请财经媒体的从业人员加入到教学队伍里来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选择,在国外,一般新闻教育也是有媒体从业人员积极参与,而财经新闻的专业性和 实践性决定了从业人员的参与更加重要。这种参与既能缩短教师培养的周期又能把从业人员的媒体实践带到课堂上来。

  2.教材

  与教师培养同样重要的是教材问题。在财经新闻人才培养中急需一批新闻传播知识与财经知识整合的教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果,比如,有着二十多年财经报道 经验的资深记者贺宛男,将财经的专业知识和新闻 规律 充分融合的新作《财经专业报道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经新闻报道与 写作》也是由主流媒体资深财经记者通力合撰的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版无疑为财经新闻教育的 发展 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数量上还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这次上海财大举办的“全国首届财经新闻专业负责人联席会议”,与会专家建议的相关课程建立案例库,打破学校壁垒,远程联合备课,资源共享,也是一个对教材不足的有力补充,值得推广。

  3.学生

  很多财经院校的新闻专业的培养方案里都添加了一些财经类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远远不能满足财经媒体对新闻人才的专业需求,而新闻专业教育中,人文和新闻的内容不能因为财经知识的添加而有所减少,这样无疑是舍本逐末,学生在 工作中缺乏后劲,因此,作为学习财经新闻的学生,在现阶段财经新闻教学缺乏专业教师和教材的情况下,双学位就成了学生复合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方式,现在很多财经类大学都利用这个学科优势展开了这方面的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媒体的发展到受众的需求,财经新闻都是当今媒体发展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作为财经新闻专业教育,必需积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努力探讨,发展出有复合特色的财经新闻教育,为 中国 的经济发展和传播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 文献 :

  [1]泛滥的新闻专业如何“消肿”?.北京青年报,2007-8-2.

  [2]当前中国财经新闻记者培训任务紧迫.

  [3]祝兴平.财经记者培养的改进策略.中国记者,2008,(2).

  [4]财经新闻的特殊性与中国财经记者的培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财经新闻论文范文3000字

270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