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

家文分享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设置及发展,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专业化翻译人才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篇一

  论MTI建设中的三大关系

  摘要:建设有特色的MTI项目,需要各个办学单位因地制宜。然而,在当前MTI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各办学单位对于MTI的理解仍然有待加强。因而,有必要对MTI建设中所涉及的几组核心关系进行深入讨论,以回答“什么是MTI”、“如何建设有特色的MTI”等核心问题。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为各高校的MTI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MTI建设;特色培养;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80-02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设置及发展,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专业化翻译人才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也为翻译教学和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我国MTI的建设中存在着照搬照抄、机械重复的现象。MTI该如何建设?如何建设有特色的MTI项目?如何定位自身特色?这些问题是各MTI办学单位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认为,要建设有特色的MTI项目,必须要让各高校能够从更深的层次理解MTI建设中所涉及的问题。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关系则是各个高校决策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MTI培养中涉及的三对主要关系的分析,努力回答MTI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为MTI培养的个性化设置提供可参考的分析模板。

  一、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

  孔令翠、王慧认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培养的尴尬局面在于:所学理论固然只是舶来品,实践能力也因为缺乏具体要求而沦为纸上谈兵。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翻译教学中的问题――理论和实践彼此脱离,理论教学没有以翻译实践为基础,翻译实践的开展也没有理论的指导。而MTI和翻译专业MA之间的对比很容易让各办学单位将“理论”的标签贴在翻译专业MA上,而将“实践”作为MTI的主要特征。这种简单的划分方式很容易使MTI的培养模式朝不平衡的方向发展下去。

  Lefevere在定义翻译研究的目标时明确指出:翻译研究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理论,使之成为翻译产出的指导方针。翻译理论研究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其目的在于可以为译者提供一个理性的思维工具,以灵活应对翻译中的各种问题,合理面对翻译活动中的各种选择。MTI的培养目标首先必须是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高层次”的翻译人才。MTI要培养的并不是简单的翻译工匠,而是对翻译活动有着深刻理解和把握的翻译专家。只有对翻译本质有着深刻认识的译员才有可能从更高的出发点、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翻译活动,并能根据时代的要求引领翻译活动的发展。

  具体到MTI的教学安排中,我们可以将翻译理论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种。前者主要探讨具体译文的处理方式,是理论在微观领域的研究,应当贯穿在翻译训练的过程中,秉承“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针,让学生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避免学生陷入主观主义或简单实用主义的翻译观。而宏观翻译理论的研究已经超越文本和语言等传统概念,翻译的内涵已经升华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活动”。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把握翻译行业本质以及翻译职业操守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各高校可以考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必修、选修乃至讲座等方式进行,以论文、研讨等方式检查。

  总之,MTI的培养目标应该超越工具性的技巧表层,“从人的价值层面来考虑翻译效果和方式”,要将“做人”和“做事”两个环节的内容同时传递给学生。

  二、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之间的关系

  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的关系是MTI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MTI的设置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MTI具备鲜明的职业特点,有利于增强翻译教学的市场针对性和适应性。然而,“市场”的概念是否就是“就业市场”则有待商榷。

  把“市场”简单等同于“就业市场”,MTI就会面临成为继“高职”、“高高职”之后的“硕职”的风险。MTI的定位如果以“就业市场”为直接导向,只会陷入永远的“被动”追随就业市场的局面,而无法预测和把握翻译行业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而培养的学生也将永远落后市场的需要。另外,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下,以“就业市场”的要求为导向无疑是极度危险的。我们应该将“市场”的概念进一步升华,将之理解成为以社会主义建设为宏观背景的翻译市场。MTI的培养目标不是为了满足市场上对某行业暂时性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结构。MTI的人才培养应该着力解决当前翻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等核心问题,培养方向应该从翻译行业的长远发展着眼,避免“跟风式”的培养。

  因此,各办学单位要努力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各办学单位必须能够准确把握翻译行业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清楚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要求。如果MTI的建设仍然基于传统对于翻译行业的了解,那么特色建设根本无从谈起,只会成为另一个“新瓶装旧酒”的翻译学MA。

  第二,各高校的MTI培养要特色鲜明、针对性强,一旦确立,不要因为市场的暂时性变化而轻易改变,要重视专业特色的积淀。穆雷通过调查总结了国际著名翻译学院的共性: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有以下共同特点――市场定位准确、培养目的明确;职业导向和研究导向划分明确;课程设置特色突出等。只有各个学校均能够因地制宜的办出特色,MTI教育才能够在宏观结构上真正满足市场对各种翻译人才的需要。

  三、市场细分背景下高校和翻译公司的关系

  进入21世纪后,翻译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特点,传统的口笔译业务出现了科技、法律、会议、文学、字幕等多个细分方向,而本地化、技术写作、翻译管理等新兴内容开始逐渐成为翻译行业的重要服务。苗菊,王少爽的调查表明,多数翻译公司招聘的职位要求应聘人员具备一到两个专业的背景知识,业务更新和市场细分成为翻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高校在培养翻译人才时必须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和要求。   目前我们对于MTI的讨论主要关注的是MTI培养单位和翻译市场如何接轨的问题;然而,现实中,这个过程并非这么简单。Robinson指出:翻什么、怎么翻以及为什么翻等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些问题往往是由出版商、翻译客户以及翻译公司(中介)等机构决定的。可见,在译员和市场之间,存在众多中间环节。就市场细分和翻译培养的问题而言,我们必须考虑到高校培养和翻译公司培训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分工关系。

  从工作内容上来说,多数的译者是在翻译公司工作,具体的业务细分并不是由译者自己决定,而是由公司需要决定的。因此,高校培养的细分工作如果不适应公司的实际需要,会造成人才培养和市场脱钩的尴尬局面。从流程上来说,翻译客户直接接触的是翻译公司,而并非译员。所以,译员无法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专业细分的工作――能够适应多方面的翻译工作本身就是当前翻译行业对译员的要求之一。因此,针对市场细分的培养是由高校和翻译公司共同完成的,但是两者之间的分工应该有所不同。Ulrych指出,翻译教育并不是要将译员塑造成最终成品,而是使之掌握“有效的可迁移”技能,以应对处理未来翻译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可见,高校的培养仍然应该以关注宏观方向为主,着重加深学生对于翻译市场和翻译行为本质的理解,重点培训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翻译公司的培训则以微观市场的业务需要为导向,灵活的将众多学生进一步训练成为能够适应各种市场细分的合格译员。

  MTI培养的理想状态当然是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翻译活动的要求,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市场需要的紧迫性而违背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高校培养出完全成型的翻译人才;而且,MTI教育刚刚起步,多数高校并不具备能够有效针对市场细分进行培训的师资和软、硬件设施。这种背景下,将高校培养和公司培训之间的关系理清,各个高校认清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翻译市场的特点,使自己的培养体系和翻译公司的培训体系形成有效互补,是建设成功MTI培养方案的基本保证。

  MTI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我国翻译教学乃至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下把握MTI发展的方向是各个高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只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给予MTI一个准确的定位。在MTI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制定等决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去遵循,但是如果能够理清MTI建设中的几组核心关系,或许可以真正发现特色独具的发展之路。本文的论述权作抛砖引玉,希望可以为各个办学单位的决策提供具备参考价值的分析和思路。

  参考文献:

  [1]穆雷,王巍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外语界,2011,(2):29-32.

  [2]孔令翠,王慧慧.MTI热中的冷思考[J].外语界,2011,(3):9-15.

  [3]Lefevere,A.,Translation studies: the goal of the discipline.[A]In:Homes,James S.,Lambert,Jose,van den Broeck,Raymond(Eds),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Louvain,ACCO.1978.

  [4]Bartrina,Fraricesca.Theory and translator training[A].In Martha Tennent (ed.).Training for the New Millennium [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5.

  [5]陈浪.让翻译史发言:论MTI教学中的翻译伦理教育[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45-48.

  [6]穆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J].中国翻译,2007,(4):12-13.

  [7]苗菊,王少爽.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63-67.

  [8]Robinson,D.,Becoming a Translator: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2005.

  [9]Ulrych,Margherita.Training translators:Programmes,curricula,practices[A].In Martha Tennent (ed.),2005.

  [10]李军,黄宝印,朱瑞.改革和完善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 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J].中国翻译,2007,(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基于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教材评价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SZ132166。

  作者简介:张馨月(1980-),女,河北遵化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跨文化外语教学。

  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篇二

  关于高校MTI教学改革试探

  作者简介:

  王小济(199.4-- )女,汉族,重庆涪陵人,现为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摘 要:本文试通过对国内重点商科院校的MTI教学的相关方面的调查分析,发现高校MTI存在的不足,尤其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选用、教学设备方面。 提出高校应采取措施使课程设置科学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材选用精品化、教学设备配套化。

  关键词:MTI 教学改革 商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英汉互译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既承载着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厚冀,又肩负着传播中国古老文明的重任。MTI作为新兴的专业学科,在近几年才在国内商科院校得到发展和普及,导致我国高校实用翻译人才严重稀缺,尤其表现在沿海地带。针对此现象,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网络搜索、教师咨询、同学联络等方式,初步了解到当前国内重点商科院校MTI的教学模式、师资状况、配套教材,并通过对比分析研究,指出国内重点商科院校MTI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MTI教学改革的初步建议,希望以此帮助提高实用性翻译人才的综合能力,促进高校MTI教学改革事业的发展。

  1 高校MTI教学现状分析

  1.1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高校MTI学制多则三年,少则两年,除去半年的实习与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实际课程时间仅一年半或者两年半。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口、笔译方向),口、笔译方向都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又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方向必修课。从长三角商科院校,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的MTI课程设置来看,专业必修课较少,选修课最多,选择空间大,导致此专业的研究生专业性趋弱。此种课程设置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满足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据调查,南京大学的专业必修课三年下来仅8个学分;浙江大学则采取“以考代修”制,少数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研究生,修个别课程时可采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以考代修”的方式取得学分,或者已经掌握某门课程,通过本人申请经过考试准予免修,取得学分;从商科院校大学本科的办学特点就可以看出,高校强调学分制,专业性课程的学分有限,必须倚靠选修课学分的补充。

  1.2 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

  在师资队伍方面,商科院校很少开设专门的翻译学院,MTI则以“挂靠”的形式隶属外国语学院,在原有的学院领导、专业导致的“齐抓共管”下缓慢发展。而学院原有的师资力量多以语言学、文学方向的研究见长,翻译方向的专家、教授较少或几乎没有。再者,目前MTI招生比例不断扩大,声援甚好,呈现出学生人数“饱和”,师资配比“稀释”的“不等比”状态。学生们在选择专业导师的时候,总是出现“多选一”,而导师选拔学生时,总是“一选一”的现象,从而导致多数报考MTI的学生在语言学或文学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度过研究生生涯,这并非权宜之计。因此,商科院校的MTI与外语类高校的高级翻译学院MTI相比而言,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都欠缺专业性、合理性。

  1.3 教材选用缺乏精品性

  同样以几所国内的商科院校为例,浙江大学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特别培养旅游翻译、新闻翻译、法律翻译和文化与文学翻译等特殊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选用教材有《翻译学入门》(陈刚)、《翻译教程》(彼得・纽马克)、《旅游英汉互译教程》(陈刚)、《新闻翻译:理论与实践》(陈刚)、《法律翻译:理论与实践》(陈刚、腾超)等。

  南京大学严格执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突出以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口译二级(交替传译)和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笔译二级考试为考核标准之一。

  浙江工商大学MTI正处于探索阶段,在本科阶段着重对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交叉学科知识,能在工商企业、三资企业及外经贸部门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和翻译工作的人才,选用教材《新编英语翻译教程》(王守仁)、《商贸翻译实践》(刘法公)等;考察学生的翻译水平可分为几个阶段:初期有上海中高级口译,中期有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后期有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此外,该校支持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相关英语翻译大赛。

  由此可见,各高校MTI都是自主选用教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教学目标。不仅如此,高校现选用的教材多是前两个单元简介翻译理论,后面的单元则偏向句子翻译错误举隅或句子对比翻译,附之相应的课后练习;多数教材选取的范例过于陈旧,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脱轨。精品教材对翻译教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各高校自成一套,学生各有所短,难以实现全面的交流与发展。

  1.4 翻译教学设备缺乏完备性

  调查发现,各商科院校MTI开设之初,正处于探索阶段,并为及时辅之以相应的教学设备。目前,MTI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室大多与本科生混合使用,专业必修课与本科生的听力教室混合使用,并未满足MTI专业学习的需求,因此也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少数商科院校有意识地在改善MTI的教学设备,增设同传模拟实验室、隔音同传箱等,但数量有限,加之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

  2 高校MTI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课程设置科学化

  MTI既然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高校就尤其要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当前,高校课程与中学相比,课时明显偏少,这就意味着学生集聚学习和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要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汲取海量的专业知识,高校必须要成立独立的教学部门,在课程表、授课大纲、教室设计、课堂设备等方面精心筹划,在课程设置的每一个环节做到能细化则细化。课程设置不仅包含课内活动,更多的是鼓励并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高校可尝试在继承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光荣传统的前提下,建立“企业――学生对口交流服务”或设立“MTI学生校外实习岗”,即高校在其影响可以辐射的范围以内,尽可能地与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在实践中走出“实用型”路线。此外,MTI主要是针对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性教育,需辅之以一定的科研基础,发展教学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师生的科研实力。高校需成立并完善科研部门,提高师生的整体科研水平,从专业强化和经费筹措方面而言,都能更好地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2.2 教师队伍专业化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MTI课程,招收的研究生数量也在扩大,教育部门或高校就应自主开展MTI专业老师的招聘,尤其是口译专业老师的招聘。高校在研究生入学之前,应对MTI教师队伍进行统一、全面、专业化的培训,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鉴于高校研究生导师多是“一带一”、“一带二”或“一带三”的形式,除了针对学生的集体课堂教学以外,MTI教学有着极大的灵活性。此种情况下,教师队伍应深入发掘学生的优势,各取所长,进行兴趣性教学引导。在《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思考》中,作者介绍了新兴的阶梯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导师在充分了解自己学生学习背景的情况下,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或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植入隐性的任务和目标,根据学生完成的效果考察学生的翻译水平。与传统的英语专四、专八、翻译资格(水平)证书相比,这是一种实践性的水平考试,并以学生成果为依据,进行更进一步的梯级翻译人才培养计划。最终,高校向社会输出的毕业生铸就成“人才金字塔”。

  2.3 教材选用精品化

  商科院校MTI教师横向对口交流也是为高校MTI教材选用精品化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应鼓励教师根据MTI精品课程编写精品教材,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既要总结前辈们翻译教材中的精髓,又要与时俱进。教材覆盖内容需适当增加对翻译理论的系统介绍,在案例举隅的内容中,要摆脱旧版教材逐字、短语、小句的翻译评析,精选典型性长句、短文。在比较性译文列举时,从横向而言,忌局限于两三个版本,应在全面搜罗译文版本的前提下,提供代表性、多样化的译文;纵向而言,尽可能覆盖文学作品、科技文献、应用文、广告文体、新闻文体和其他文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评析能力。在进行翻译练习题的设计时,自创题型、题目需要经得起专家和权威部门的检验,避免误导性错误的出现。在选用其他高校编写的教材时,教师队伍应对同类型教材进行比较性反复审核,包括该书的作者、内容、适用群体等。

  2.4 教学设备配套化

  建议各商科院校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建立配套的教学设备。MTI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高校尤其应注重完善和更新教学设备。譬如法学专业需建立模拟法庭,MTI需建立模拟同传实验室,配置多功能电脑、调频耳机、对讲机、信号接收器、调频收音机等,并及时更新。

  3 结论

  本文希望通过对长三角商科院校MTI教学情况的调研,引起广大高校的重视。MTI教学改革不在一朝一夕,希望各高校在MTI的教学改革中,参考MIT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改善,以促进MIT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京平. 浅谈硕士翻译专业的课程框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2): 28-30.

  [2] 仲伟合. 翻译专业硕士(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 [J]. 中国外语, 2007(4): 4-7.

    224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