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斯娃分享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的涌入,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面貌和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外国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思考

  摘要:价值观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大学生心智的成长与成熟。外国文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其中积极向上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该文以《远大前程》中皮普的命运起伏为例,揭示了成长过程中养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远大前程》;皮普;外国文学教学;价值观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国民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也在进行深刻调整,多种价值观共存。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也深受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物化、矛盾化等特点。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

  1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一直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十分重视,但网络和各种媒体中不乏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报到,如国家观念淡化、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学习上急功近利,部分大学生人生职业理想缺失,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中,其中部分女大学生沉迷于各类选美选秀,功利型婚恋观念严重,傍大款,充当外围女等。大部分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摇摆,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的特殊环境下,他们无所适从,使许多大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陷入迷惘,不知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该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有的甚至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把金钱作为评价成功的标准,信奉拜金主义抑或把当官作为一生求职的奋斗目标,崇尚权力,有的把出名作为职业的支撑,追求虚荣。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的不稳定态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亟待加强,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应该多样化,各门学科教师应努力挖掘学科的人文内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人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人文精神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外国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人文实践机会,能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质。以下将以《远大前程》为例,分析皮普的价值观的变化及后果,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2皮普的价值观

  1)童年的梦想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当时的英国社会等级秩序分明,造成了穷人攀龙附凤的心态,皮普的姐姐和潘波趣舅舅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皮普自幼父母双亡,由处于社会底层的铁匠姐夫和姐姐乔氏夫妇带大。若没有和罪犯马格维奇在墓地里相遇的经历,他的成长路线应该就是在姐夫的铁匠铺里当学徒,等成年之后再自立门户成为一名平凡的铁匠。虽然在他的内心时刻涌动着想要摆脱下层人生活状况的远大梦想,时刻讥讽那些粗俗的下层人士,如伍赛先生、伍赛甫姑奶奶以及潘波趣舅舅,但他从未想过能做一个有钱的上等人。可是当他踏入郝薇香小姐家的大宅,见到美丽高贵而又骄傲蛮横的艾斯黛拉后,淳朴善良的皮普的价值观开始发生了转变,他喜欢上艾斯黛拉,开始因为自己的卑微而感到羞耻,他不顾郝薇香和艾斯黛拉百般羞辱和嘲笑,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她和她的生活方式。在打牌时,艾斯黛拉鄙夷地说:“你瞧这孩子!他把‘奈夫’叫做‘贾克’呢!瞧他的鞋有多笨重!……说我是个干粗活的、笨手笨脚的蠢孩子。”【1】p.66-67出于对艾斯黛拉高贵、富足的生活羡慕和渴望,敏感而叛逆的皮普没有做出任何的反驳。他竟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艾斯黛拉的价值判断,产生自惭形秽的感觉:“以前我从来也没为这些(粗糙的手和蹩脚的皮鞋)烦恼过,现在却烦恼了起来,只怪自己什么都粗俗不堪……要是乔当年受到的教养高尚一些,我也就不会这般没有教养了”。【1】p.68这些心理上的变化,“其实表征了皮普‘做绅士’远大前程梦想的开始:他对自己低下的劳动阶层身份和生活方式感到不满,想要成为像艾斯黛拉那样的‘上等人’”。【2】p.150随着与郝薇香小姐和艾斯黛拉接触的增多,对金钱的崇拜侵蚀着匹普的内心,上等社会五光十色的生活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皮普,他更加看不起自己的家庭,不满足于自己的学徒生活,幻想着郝薇香小姐能让自己飞黄腾达,整天郁郁寡欢,终于向毕蒂吐露了想做上等人的心声。此时的皮普内心其实是矛盾的,“也明白我是这样的出生,我要过这种平凡而清白的自食其力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丢脸之处,相反倒是很值得自尊,引为幸福……突然之间又痰迷心窍,记起了在郝薇香小姐家里的光景,于是我的神智顿时像中了一颗毁灭性的飞弹,给搅得心烦意乱。”【1】p.164-167这种矛盾的价值观为皮普后来连下等人都不如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匹普式的悲剧在当今社会中也是屡见不鲜。悲剧的导火线是整个社会对道德判断标准似乎总是对物质的力量控制,道德判断标准要求自己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上帝的忠诚上,更要求在实际社会中得到认可。”【3】p.314而社会地位、金钱是最为直接的认证方式。

  2)梦想实现

  在皮普对过上“上等人”生活的梦想满怀憧憬之时,上帝眷顾了他,伦敦律师贾格斯的出现让皮普的生活出现了重大转机,一扇通向“上等人”生活的大门向他开启了。听到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后他所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头换面,定制了很多华丽的服装,并与自己熟识的人保持距离,觉得抚养自己长大的乔在读书写字和礼貌规矩方面很欠缺。怀揣梦想走向了繁华都市伦敦,皮普开启了其远大前程中的第一步。伦敦奢华的生活让皮普逐渐散失了正确的价值观而终日沉迷于“提升自我形象,他尽量将自己包装成绅士,如改换衣食样式、模仿措辞用语、注重举止仪态、雇佣仆人、拜师提升学识”【2】p.151,良好的教育没有使他内心善良本性得到升华,反而使他在“上等人”奢华生活中迷失了方向,他变成了他曾经痛恨的那种冷漠而高傲的人。得知乔要到伦敦,他就开始不快,“非但不快意,还相当心烦,感到有些羞愧”【1】p.241更为过分的是乔来探望他时他不但不热情地招待他,还因为乔拘谨、局促、手足无措的行为而羞愧懊恼,认为很丢他的脸。事后,他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事情弄到这个地步,其实都是我的错;我如果对乔随和些,乔也会对我随和些。可惜我不识好歹,又不知体谅因此迷住了心窍,反而对他不耐烦,对他发脾气……”【1】p.247他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却没有改正,他能特意回到家乡看望郝薇香小姐,妄想她会把艾斯黛拉嫁给自己,但却为自己编好种种理由和借口不回去看他那卧病在床的姐姐和抚养自己的乔。皮普获得财富资助后过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上等人”的生活,但是在社会金钱崇拜风气熏陶下他已经失去发达前的纯真和善良,整天浑浑噩噩,毫无事业心与进取精神,蜕变成一个自私冷酷、爱慕虚荣的伪君子。

  3)远大前程的破灭

  好运并非时刻存在。匹普二十三岁那年,得知了自己的恩人不是郝薇香,而是自己曾经帮助过的逃犯马格韦契时,他才知道到自己能飞黄腾达原来是拜一个社会地位远比自己低的逃犯所赐,他觉得他的一辈子算是完了。他明白了郝薇香小姐只不过把当他当作一枚棋子,利用他来刺激她那些贪婪的亲戚,让他充当训练艾斯黛拉折磨男人的道具。所有的秘密大白于天下,心爱的艾斯黛拉嫁给了他人,皮普的远大前程彻底断送了!然而当他落魄的时候他最先想到的还是自己曾经看不起的乔,然而他清楚自己“再也回不到乔那里去了,再也回不到毕蒂那里去了,原因很简单:我自己知道干了丑事,对不起他们,即使拿得出什么可以回去的理由,也觉得没脸。”【1】p.364最终他负债累累,身心俱疲,病倒了。他的远大前程在真正的恩主病逝之后终于完全破灭,他不名一文,只得背井离乡寻找新的生活。

  3皮普远大前程破灭的启示

  皮普以物质为基础、以实用为导向的价值观令他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丧失了斗志和进取心,最终前程破灭,沦落到社会的底层。皮普之所以结局悲惨,这和他缺乏正确价值观念息息相关。乔和毕蒂是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但是他们对皮普的影响不敌社会大环境的作用。“萧伯纳对皮普的财富观嗤之以鼻,将他称作趋炎附势的‘寄生虫’(parasite),认为他欣然接受神秘恩主的资助去伦敦过起绅士生活的做法属于不劳而获。”【4】p.49皮普的命运启示我们: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应该具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人不应把对物质的追求当作自己一生的最高理想,还应该具有精神追求;更不应该想着有“恩主”的出现,让自己一夜暴富过上“上等人”生活的幻想,自己的命运靠自己掌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幸福才可以让人心安理得。

  4结语

  当今飞速发展的物质文化逐渐侵占了人们的精神领土,很多人以金钱的多寡作为评判成功的标准。“在现在的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对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就变得更为重要。文学经典……是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不可或缺的课程。”【5】p.40外国文学作品具有令人新奇的异域色彩、极强的文学感染力,具有有别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与情怀,又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文通识内容,对学生心智成长的培养具有独特的魅力。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坚定他们的思想抱负与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狄更斯.远大前程[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陈礼珍,李思兰.文化、资产与社会流动:《远大前程》财富观再批判[J].外国文学研究,2015(1).

  [3]王培培.匹普命运的现代价值———试析《远大前程》主人公匹普的命运[J].科技信息,2008(7).

  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选取原则分析

  摘要:外国文学的内容涵盖很广,具有不平衡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交融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影视作品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外国文学影视作品的选取应遵循目的性、准确性、基础性、创新性、联系性和教学相长的原则。但需明确的是利用网络和影视是教学辅助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文本,提倡文学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影视作品;选取原则

  一、影视作品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优势

  《教育大辞典》中定义教学组织形式为:“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受教育普及程度,学科性、教学任务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处于具体的落脚点的地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行为等要素,最终综合、具体落实到一定的组织形式,借助不同的教与学组合方式,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实现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组织形式经历了由个别教学到集体教学,教学媒体由语言与文字发展到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教学信息的中介物。《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中教育部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卫星电视教育网为基础,形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开放的学习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采用影视作品辅助外国文学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于文书先生评价说:“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没有审美教育机构、队伍以及实施的计划,领导重视不够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对美育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偏差。在教育中,由于对工具理性的强调和审美教育的缺失,致使一些学生情商偏低,审美感受能力迟钝,创造性思维较差,呈现出综合素质欠缺的‘单面人’症状。”

  由于多数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长大,中学教育也给予学生很少的外国文化教育,文化差异就成为主要障碍。文化差异阻碍了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理解,仅仅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简单的传统课堂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促进教育现代化,利用辅助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迫在眉睫。新媒体视域下美育的开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新媒体给大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大学生的言论表达处于形成发展时期,同时也培养了其独立性和创造性,但也要区分新媒体的虚拟与现实,对大学生要加以引导。网络和影视资源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使教育资源和教育权力发生了转变。新媒体更加形象和生动,是传统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人们通过听觉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视听结合起来可以记忆65%。网络上有很多免费的影视资源,影视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综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等的优势。外国文学的教学中,使用影视作品辅助教学,符合直观性和深刻性的原则,可以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直接有效。直观性和深刻性原则是指在学习中帮助理解内容,形成概念,它反映了学员的认识规律。采用影视教学通过声音和画面能丰富学员的直接经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避免抽象、空洞地说教,同时,也能使教材符合学员思维的发展。外国文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外国文学就要了解作品中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俗等诸多因素,许多抽象的心理描写,要充分发挥影视的优势,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选取原则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例如《神曲》《红与黑》《人间喜剧》《哈姆莱特》《简?爱》《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很多外国文学经典都有相应的影视改编,甚至有很多的版本。课堂教学中影视的运用要适度适量。大学课堂一般为50分钟,影片相对较长,就需要考虑删节播放的长度和控制进度,过程中教师辅之以讲解促进学生的理解,影片的运用也要适量以免影响教学。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影视资源来进行教学,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影视作品的选择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取首先要遵循目的性和准确性的原则。目的性就是在教学中要达到的教学效果,针对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并严格执行以达到教学效果。准确性是在目的性的基础之上选择能达到教学效果的影视。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计划都有相关的影视改编,很多影视更有改编的多个版本,筛选出最合适的版本,这就要求要进行筛选以达到准确性的要求。例如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哈姆莱特》有多个版本,其中1948年劳伦斯?奥利弗导演、1990年佛朗哥?泽菲雷里导演、1996年肯尼思?布莱纳导演、2000年麦克?阿尔默瑞德导演、2009年格雷戈里?道兰导演的影片为其中经典版本,1948年版因其经典、准确和生动更能体现哈姆莱特的犹豫与延宕而更适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取要遵循基础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在外国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选取的影视作品。与此同时结合教材选取影视讲解并分析。在作品和文化背景下,尽量浅显易懂的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取要遵循联系性原则即文学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进行外国文学的学习,不仅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的精髓,更要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文明学生之精神,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在此基础上来选择影视。例如斯丹达尔的《红与黑》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讲述了青年的个人奋斗历程,对现阶段大学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取最后也是最重要达到教学相长原则。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影视作品,教师要把握教学相长原则,师生一起观看探讨,选取的影视作品要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与教师和同学们交流,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利用影视作品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把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避免过分依赖影视作品。影视作品“视听兼备、声形并茂”使学生能更直观理解文学作品,但要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讲授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要始终明确影视作品是教学辅助手段,并不能取代常规教学手段,教师备课要围绕教学目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要结合常规教学手段,辅助性的教学手段除了影视作品还应该包括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途径,运用多种教学手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影视作品的作用。为了能够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平时多观看和搜集相关的影视资源,掌握相关的网络媒体技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搜集相关的影视资源后要结合教学进行筛选,这要求教师能够选出最能培养学生能力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的影视作品,也对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现代教学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影视资源可以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并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欠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运用影视资源教学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视资源给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新媒体的兴起使学生具备听和表达的权力,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提升其文学和媒介素养。随着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的改变,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利用影视符合现阶段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应在遵循影视作品的选取原则后,充分发挥影视教学辅助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李运林,徐福荫.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焦玲玲.新媒体视域下美育的利与弊[J].哈尔滨:继续教育研究,2015

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2.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4.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有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120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