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业设计教学中的感性体验
辛成瑶分享
摘要:工业设计专业是一门科技创新与艺术创新相结合的应用型交叉学科,传统的工业设计教学方式更多的侧重于科学技术等理性内容的传授和理性思维的训练,而如何通过增加教学中的感性体验来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对于工业设计这一创意产业来说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学;感性;体验;方法
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及模式的变化会催生新的变革,工业设计就是工业社会下设计和制造分离的产物。自从工业设计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就给工业设计教育带来了蓬勃的发展空间。工业设计教育也在上个世纪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但是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工业经济,几十年的服务经济的浪潮后,我们现在正逐步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即人们对于任何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包括教育的需求已经开始上升到全面的感性体验。体验经济时代用户体验无处不在,每个领域都试图通过这种前瞻式的研究来探索未来体验经济模式下自身的发展方式,设计教育中也有体验价值,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亦是如此,我们应该致力于为提升学生全面的学习体验而努力。这种研究,在新经济领域中或许会对我国的产品设计行业以及制造业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感性和体验
感性相对于理性而言,理性和感性共同构成了人们的认知模型,它们分别由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工合作。心理学范畴的感性是指感觉、知觉、认知的连续过程。感觉是指物理刺激经过感觉器官,从神经向大脑中枢传达这一活动的过程;知觉是对作用于感官的外界刺激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由右脑控制)对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性、具体性的反应,“感性”构建起人与物互动交流的桥梁,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创新的源头。
体验则既有因感官的外在感受而引起的情绪、情感体验,也包括在外部情境刺激作用下带来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即在体验过程中,不仅输入外在客体信息,而且“激活”内在已有信息,形成活动状态,因而体验这种认识方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认识了解,它更注重由内向外的认识和理解。这也符合唐纳德,诺曼所提出的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三个层次的体验。而心理学上的“体验”常常与情感紧密相联,情绪心理学常常把感受和体验当作同一心理现象加以描述,感性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
对于感性之于设计的研究最早源于日本,马自达公司最早提出将“感性(KansEi)”作为人们评价汽车设计质量以及预测设计趋势的依据,这也就是感性工学。欧美国家也非常关注感性科学,一般译做Effective和Emotion,但是日本学界认为,
感性(KansEI)这个词的内涵远远超过这两个英文词汇,其不仅仅局限于感情,也是人与生俱来的审美直觉和创造性认知活动的本源。这样的发展趋势必然造就了感性科学和认知科学不可分割的联姻。而体验设计的大行其道,也是在体验经济的浪潮下产品、服务、教育发展的趋势。感性体验也应该与教学设计结合起来。
二、工业设计教学与感性体验
感性体验反映到工业设计教学上,即是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等一系列教与学互动所建立起来的主观心理感受。而且教学本身也被视作一项创新性的设计活动,特别是设计类的教学,更是一种教育和传授“感性认识之美”的活动。所以在工业设计教学方法和程序上,应该提倡和重视以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征和规律为基础,增加教学过程中的感性体验,以代替枯燥的逻辑、语言型为主的教学方法,这也可以打破一直以来重视左脑教育,忽视右脑开发的传统教学模式。
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右脑恰恰就是设计、艺术、音乐等创意的源头。所以在工业设计教学中探索跟创意源头的接轨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和提高教学互动中的全息感性体验,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提高工业设计教学中感性体验的方法
1.在真实情境中增加感性体验
工业设计是一门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一般的方法是系统的学习前人积累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但这种间接学习的方式逻辑性强、枯燥,并且需要循序渐进和一定的知识深度,适合于科学技术的学习。而设计学科本身又具有感性的艺术特征,这点决定了学习设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向大自然上亿年的演化系统学习,比如在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课程中引入关于实地“观察”的训练和思考,进行时间观察、人物“可动”观察、物象变化的观察、事物的组合观察、“虚实”观察、“紧与松”观察、抽象观察、节奏观察等等的感性学习方法,这种靠感性思维进行的学习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
工业设计专业学习的关键是在思考、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动手制作。对学习设计的人来说,无论电脑效果图做的多么出色,或者产品目录的照片质量多么精良,他不亲自制作并使用那个产品就无法获得那样的感受,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如此,所以设计是必须亲自动手去做的。德国包豪斯学校在创立之初就一直把实做一把椅子获得的体验看得比出几张漂亮的建筑效果图更重要。因为承担了一个要制作出来的责任,所以可以学习和体验到更多。而无论是大的建筑还是小的产品,先想小的,大的就可以套用小的扩展开来,关键在于动手的体验。而目前的国内教学中恰恰不太注重这种动手把一个产品做出来的体验教学。
3.在草图交流中体验
在传统工业设计教学中,草图被看作是表达个人设计创意、记录设计演化过程的呈现工具,故草图一旦完成便弃之一旁。但是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草图的功能不仅如此而已,更多情况下,草图的价值在于鼓励交流和互动,让草图的交流和互动融入社会的生态环境中,使团队成员对共有的参考资料产生共同的体验。如果创作的草图没有人看到,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让人沉淀和思考其跟周围材料的关系,那么教学过程中会失去很多发现新联系、新灵感的机会。“非学校化社会”的倡导者Ivan Illich也说过,共同的探索必须根植于在诸多层次上的对已有经验的分享。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设置专门的展览版,把学生的草图、参考图片、简报之类的东西钉在上面,还可以制作作品陈列墙,而对于互动式的草图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数码展板、投影仪等来展示。除了分享草图和展板,还可以是被感知的模型,可被触摸的材料等。总之在教学中要组织更好的教学空间和形式,以创造丰富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全息感性体验,才能有利于在工业设计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从上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对设计创意的学习来说,通过感性体验的学习认知过程更直观和全面,对于记忆和逻辑思维等的辅助作用也更大,所以我们的工业设计教学应该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全面的感性体验价值。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学;感性;体验;方法
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及模式的变化会催生新的变革,工业设计就是工业社会下设计和制造分离的产物。自从工业设计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就给工业设计教育带来了蓬勃的发展空间。工业设计教育也在上个世纪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但是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工业经济,几十年的服务经济的浪潮后,我们现在正逐步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即人们对于任何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包括教育的需求已经开始上升到全面的感性体验。体验经济时代用户体验无处不在,每个领域都试图通过这种前瞻式的研究来探索未来体验经济模式下自身的发展方式,设计教育中也有体验价值,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亦是如此,我们应该致力于为提升学生全面的学习体验而努力。这种研究,在新经济领域中或许会对我国的产品设计行业以及制造业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感性和体验
感性相对于理性而言,理性和感性共同构成了人们的认知模型,它们分别由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工合作。心理学范畴的感性是指感觉、知觉、认知的连续过程。感觉是指物理刺激经过感觉器官,从神经向大脑中枢传达这一活动的过程;知觉是对作用于感官的外界刺激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由右脑控制)对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性、具体性的反应,“感性”构建起人与物互动交流的桥梁,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创新的源头。
体验则既有因感官的外在感受而引起的情绪、情感体验,也包括在外部情境刺激作用下带来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即在体验过程中,不仅输入外在客体信息,而且“激活”内在已有信息,形成活动状态,因而体验这种认识方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认识了解,它更注重由内向外的认识和理解。这也符合唐纳德,诺曼所提出的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三个层次的体验。而心理学上的“体验”常常与情感紧密相联,情绪心理学常常把感受和体验当作同一心理现象加以描述,感性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
对于感性之于设计的研究最早源于日本,马自达公司最早提出将“感性(KansEi)”作为人们评价汽车设计质量以及预测设计趋势的依据,这也就是感性工学。欧美国家也非常关注感性科学,一般译做Effective和Emotion,但是日本学界认为,
感性(KansEI)这个词的内涵远远超过这两个英文词汇,其不仅仅局限于感情,也是人与生俱来的审美直觉和创造性认知活动的本源。这样的发展趋势必然造就了感性科学和认知科学不可分割的联姻。而体验设计的大行其道,也是在体验经济的浪潮下产品、服务、教育发展的趋势。感性体验也应该与教学设计结合起来。
二、工业设计教学与感性体验
感性体验反映到工业设计教学上,即是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等一系列教与学互动所建立起来的主观心理感受。而且教学本身也被视作一项创新性的设计活动,特别是设计类的教学,更是一种教育和传授“感性认识之美”的活动。所以在工业设计教学方法和程序上,应该提倡和重视以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征和规律为基础,增加教学过程中的感性体验,以代替枯燥的逻辑、语言型为主的教学方法,这也可以打破一直以来重视左脑教育,忽视右脑开发的传统教学模式。
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右脑恰恰就是设计、艺术、音乐等创意的源头。所以在工业设计教学中探索跟创意源头的接轨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和提高教学互动中的全息感性体验,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提高工业设计教学中感性体验的方法
1.在真实情境中增加感性体验
工业设计是一门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一般的方法是系统的学习前人积累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但这种间接学习的方式逻辑性强、枯燥,并且需要循序渐进和一定的知识深度,适合于科学技术的学习。而设计学科本身又具有感性的艺术特征,这点决定了学习设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向大自然上亿年的演化系统学习,比如在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课程中引入关于实地“观察”的训练和思考,进行时间观察、人物“可动”观察、物象变化的观察、事物的组合观察、“虚实”观察、“紧与松”观察、抽象观察、节奏观察等等的感性学习方法,这种靠感性思维进行的学习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
工业设计专业学习的关键是在思考、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动手制作。对学习设计的人来说,无论电脑效果图做的多么出色,或者产品目录的照片质量多么精良,他不亲自制作并使用那个产品就无法获得那样的感受,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如此,所以设计是必须亲自动手去做的。德国包豪斯学校在创立之初就一直把实做一把椅子获得的体验看得比出几张漂亮的建筑效果图更重要。因为承担了一个要制作出来的责任,所以可以学习和体验到更多。而无论是大的建筑还是小的产品,先想小的,大的就可以套用小的扩展开来,关键在于动手的体验。而目前的国内教学中恰恰不太注重这种动手把一个产品做出来的体验教学。
3.在草图交流中体验
在传统工业设计教学中,草图被看作是表达个人设计创意、记录设计演化过程的呈现工具,故草图一旦完成便弃之一旁。但是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草图的功能不仅如此而已,更多情况下,草图的价值在于鼓励交流和互动,让草图的交流和互动融入社会的生态环境中,使团队成员对共有的参考资料产生共同的体验。如果创作的草图没有人看到,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让人沉淀和思考其跟周围材料的关系,那么教学过程中会失去很多发现新联系、新灵感的机会。“非学校化社会”的倡导者Ivan Illich也说过,共同的探索必须根植于在诸多层次上的对已有经验的分享。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设置专门的展览版,把学生的草图、参考图片、简报之类的东西钉在上面,还可以制作作品陈列墙,而对于互动式的草图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数码展板、投影仪等来展示。除了分享草图和展板,还可以是被感知的模型,可被触摸的材料等。总之在教学中要组织更好的教学空间和形式,以创造丰富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全息感性体验,才能有利于在工业设计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从上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对设计创意的学习来说,通过感性体验的学习认知过程更直观和全面,对于记忆和逻辑思维等的辅助作用也更大,所以我们的工业设计教学应该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全面的感性体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