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转型(2)
章景平分享
二、城市区位的变化
乡村工业的发展不仅促使城市经济结构和职能发生 重大调整,而且由于乡村工业自身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引起 了城市区位重心的转移。城市区位转移包括三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沿海城市发展超过内地城市;二是城市中心带逐渐由东南部向西北部转移;三是工业中心逐渐集中在新兴工业城市及其周围的乡村。
沿海城市的发展是与海道大通后世界航路重心转向大西洋相适应的.也与英国大力发展海上殖民、海上贸易的政策有关,当然与其周围的乡村工业的发展更有直接的联系。这时较大的港口城市有:布里斯托尔、埃克塞特、大雅茅斯、赫尔、达拉姆、奇切斯特、伊普斯威治、利物浦等。这些港口城市的发展,适应了乡村工业区的外向交往的需要。到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一些地方港口城市在国内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700年至1715年间,埃克塞特哗叽呢对海外和沿海贸易额每年总值约为50万至55万英镑,对内贸易额约为15。万英镑。因此,每年在埃克塞特市场上成交的呢绒.总值当在200万英镑以上。埃克塞特的进口贸易也很发达,从这里入境的有红酒、亚麻、烟草和糖料等商品。fsl如此巨额的毛呢出口量,证明了埃克塞特及其周围毛纺业的发达。在经过一段较长的沉寂之后,布理斯托尔在17世纪后期复兴起来,称雄于大西洋贸易和爱尔兰贸易.分发这些进口贸易货物的布里斯托尔城的圣詹姆斯和圣保罗集市,吸引着整个西南地区和南威尔士的消费者。[9]这说明布里斯托尔不仅成为周围地区乡村工业品出口基地,而且周围地区也成为布里斯托尔城进口商品的主要消费地区。布里斯托尔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可见一斑。它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
正当港口城市日益兴旺发达之时,许多地处内陆的中世纪名城却急剧衰落下去。1500年索尔兹伯里和考文垂已是相当大和相当富裕的了,但二者在16世纪其工业日渐衰落,人口日渐下降。【’“〕这是由两个城市地处内陆,手工业行会控制较严,城市工匠纷纷离开城市所致。沿海城市迅速发展,内陆城市日渐衰落,两者发展的趋势当然是沿海城市的发展超过内地城市。
英国城市区位变化第二方面是城市中心带逐渐由东 南部向西北部转移。以毛纺织工业区位转移为例,东部的 东盎格里亚及其附近的剑桥、埃塞克斯郡的部分地区,在 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期是英国毛织业最重要的地区, 但到18世纪时,后期的西北部地区的约克郡西区的毛纺 业却取而代之,约克郡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毛纺工业 区。【川曼彻斯特城由中世纪的一个小城镇逐渐发展为前 工业化时期的棉纺中心,并形成为一条5至10英里宽的 棉麻混纺地带。当然,我们所指城市区位重心由东南转向 西北部,只是指工业区位分布的变化,并不是指英国经济 中心也转移到西北部,因为作为英国经济中心的伦敦在东 南部,其经济核心地位在前工业化时期不但没有被消弱, 而且得到了加强。
城市区位变化的第三个方面是工业重心逐渐偏离老 城市,而集中在新兴工业城市及其周围的乡村。16,17世 纪,在乡村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 业城镇的起源一般与三种地区类型有关:一是城市或港口 所在地,利兹、利物浦等就是因此而兴起的。二是水源充 沛、落差较大的河谷地区,水利漂洗坊往往设立与此,形成 许多纺织中心,如肯达尔、利兹华尔德、比斯利等等一三是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采矿、冶金等行业在这里发展也促 使一批工业城市的产生,伯明翰、设菲尔德均属此类当 然划分以上三种类型只是为了突出各自特点.实际上每个工业城市都可能兼有以上两种或三种情况。总之,这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的兴起都与其周围乡村工业的发达有很大 的关系。他们大都是本地区的工业中心。新兴工业城市的兴起是英国17世纪经济运动的主要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