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战略网络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方向
若木分享
摘要:战略网络作为适应网络竞争的新战略思想,战略管理的学者们已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总结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战略网络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方向。
关键词:网络战略 管理战略 网络
一、导言
随着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已步入网络时代,它将彻底改变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战略行为。网络时代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合作网络之间的竞争,这是一种新的竞争形态——网络竞争。在网络竞争环境下,基于“公司是独立、自治实体”的假设和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研究企业战略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必须从嵌入于企业的关系网络视角来研究企业战略。战略网络 (Strategic Networks)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新战略思想。
所谓战略网络,是指由社会的不同组织或个人为了共同的远景,通过一定的协议或契约联结在一起,以彼此间相互信任和长期合作为基础而构成具有战略意义的、不断进化和优化的动态合作网络。战略网络及其管理“必然将成为新的管理范式与新的竞争游戏规则”,“战略网络管理是当今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战略网络研究既是一个急需研究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正如《战略管理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在2000年3月出版“战略网络专集”时,编辑所评论的那样:“我们觉得认真地强调战略网络是如何影响公司的利润率问题——战略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的时机已成熟”。战略网络作为战略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但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现有的战略网络研究系统性不够,缺乏定量和动态分析及其支撑技术。为此,本文在评价现有战略网络研究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战略网络研究将是系统化、动态化和定量化,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可操作的战略网络理论与技术方法,使得战略网络理论能真正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之中。
二、战略网络研究沿革
20世纪80年代以前,市场环境相对稳定、资源稀缺,而且企业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价格控制和市场的份额上,网络参与者将网络视为一种投机选择,协调成本高和机会主义多,因而网络被许多学者认为有负面影响和缺乏效率,长期以来其优势没有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认真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知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组织网络化日益凸现,而且网络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日本的企业之所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国际化经营效果显著,就是因为日本的企业并非以单个原子状态来活动,而是以一群合作企业或组织构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知识共享、共同发展,形成了世界级的核心能力。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企业网络及其关系管理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相继出现了组织生态系统(Organization Ecosystem)、组织网络化(Organizational Networking)、网络组织(Network Organization)、组织域(Organization Field)、企业集群(Enterprise Cluster)、伙伴关系 (Partnering)、关系治理(Relational Governance)、拓展企业(Expanded Enterprise)、合作竞争(Co—petition)、组织间竞争优势(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关系能力(Relational Capability)、关系资源(Relation Resource)、网络资源(Network Resource)、联盟网络(Alliance Networks)、战略网络(Strategic Networks)、战略区域(Strategic Blocks)、公司间信任(Inter—firm Trust)、供应商网络(Suppliers Network)等新概念,有学者和先行的厂商已认识到企业隐含的、不可模仿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其成功的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互补者和联盟伙伴,是“创新关键来源”、“组织学习的关键来源”、“学习和能力的关键来源”。R·Gualti等人将这些具有持久性的、对进入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组织之间的节点构成的网络统称为战略网络,这些节点包括了战略联盟、合资、长期的买卖伙伴等。于是,战略网络研究就成为战略管理研究的新热点。
就战略管理学者对战略网络研究历程看,首先提出战略网络概念的是J.C·Jarillo。他于1988年在《战略管理杂志》发表题为“战略网络”的论文,可谓是战略网络理论的经典之作。该文从战略的高度阐述了战略网络的内涵,认为战略网络是一种关系网络,获取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和知识的关键渠道,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而不仅仅是一种组织模式,使之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网络组织。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开始。随后,战略管理研究者开始对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网络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兴趣,1992年N.Nohria等编写出版的论文集《网络与组织:结构、形式和行为》,汇集了社会网络理论、组织理论、战略理论、经济理论研究者对战略网络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战略网络研究的奠基者J.C.Jarillo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证考察,于1993年出版其专著《战略网络》,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基本形成。1999年F.J.Richter出版了其专著《战略网络——日本企业间合作的艺术》,该书以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为例,研究了战略网络的理论基础、战略网络形成动因、战略网络的管理与进化,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网络理论,促进战略网络理论走向实践。2000年《战略管理杂志》出版“战略网络’论文专集,介绍了当前有关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强调这一理论要整合和系统化,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有效地指导企业在网络竞争环境下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这标志着战略网络研究进入了一个系统研究阶段。三、战略网络研究主要学派
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目前战略管理的学者们都只能以不同的理论为基础,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战略网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战略网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作者综合有关文献,将现有战略网络研究主要分为五大学派。
1.以R.Gulati为代表的结合新经济社会学来研究企业战略网络的理论,我们称之为经济社会学派。 R.Gulati的主要代表作有《战略网络》、《联盟与网络》、《网络位置与学习:网络资源和公司能力对联盟形成的影响》。
他的主要观点是:(1)规范了战略网络的定义,界定了战略网络的研究范围,明确将对企业有战略意义的战略联盟、合资、长期的买卖伙伴和一群相似的节点都归集为战略网络,强调它是嵌入于企业之中的关系网络,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2)用社会网络理论的“嵌人性”和“结构洞”原理,证明了战略网络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说明战略网络及其管理能力是网络资源和关系资源,是战略网络参与者在参与网络后所获得的独特资源,具有独特性,难以模仿性,是一种核心能力。(3)强调战略网络是一个公司接近信息、资源、市场和技术的关键渠道,能够取得学习、规模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战略网络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行为和竞争优势。(4)嵌入于战略网络之中的网络关系,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既有机会又有约束的资源。因为“网络也意味企业被锁定在非生产关系里或排除了与其他可行的组织结成伙伴的机会”。(5)提出要整合战略网络于企业战略研究之中,并提出可从产业结构、产业内分析、企业能力、交易成本和转换成本、网络进化和企业收益来与现有的战略研究相结合。
该学派的主要缺点是:如何整合战略网络于战略研究中,没有提出具体的理论框架,缺乏技术方法研究,难于对企业的实践有实际指导作用。
2.以J.C.Jarillo为代表的用组织理论来研究战略网络,我们称之为组织学派。其主要代表作为《战略网络》、《战略网络——创造无边界的组织》(专著)。
他的主要观点有:(1)最早捉出战略网络的概念,认为战略网络是一种长期的、有目的的组织安排,其目的在于通过战略网络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2)提出了用商业系统思想来研究企业经营活动。他认为,实现产品/服务有效地传送到顾客手中,整个过程的所有活动要合作,如何选择组织合作方式的中心问题,就是要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3)提出了组织商业系统活动方式的评价标准,是最大化组织效率与灵活性,并通过比较层级制、市场和战略网络三种组织方式,说明战略网络是网络经济时代最佳组织模式。(4)初步形成了战略网络的基本理论,有利于指导企业进行战略网络管理,包括网络选择的时机和信任机制的建立,利用交易成本理论说明何时建立网络为好,利用博弈理论提出了加强组织间信任的机制。
其主要不足是:没有考虑网络关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对网络及其效率的影响,没有分析战略网络的成因、特征等基本问题,没有对战略网络中组织间学习过程和网络进化过程展开研究。
3.以P.J.Richter为代表的文化学派。他根据自身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担任国际跨国公司代表、与这些国家的企业有长期交往的经历,发表了多篇有关东亚企业成长的论文,并于2000年出版了其专著《战略网络——日本企业间合作的艺术》。该书以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为例,研究了战略网络的理论基础、战略网络形成动因、战略网络的管理与进化,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网络理论和促进战略网络在实践中的应用。
Richter的主要观点有:(1)日本经济及其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企业的战略网络管理水平高,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与西方一般意义上的网络组织不同,它注重知识、能力资源的共享。(2)突出文化在战略网络形成和进化中的作用。强调由于日本企业受传统文化影响,容易形成战略网络的网络文化,包括高度忠诚、相互信任、自然尊重和统一价值观等。(3)运用企业系统理论、成长理论和博弈论来系统研究战略网络的动因,为战略网络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4)重点分析了战略网络企业间的网络学习过程,说明战略网络在知识管理和能力培养中的特殊意义。(5)论述了企业后勤合作、技术合作和全球化合作中的战略网络管理问题,为战略网络走向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6)强调了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在战略网络中的重要性。 由于Richter仅从文化视角研究战略网络,没有将战略网络管理整合于战略研究之中,由于文化研究难于定量化,造成缺乏对战略网络进行定量研究,也缺乏对战略网络管理对策研究。
4.以波特(Porter)为代表的用企业集群理论来研究区域合作网络。由于企业集群理论起源于区域经济研究,故我们将此学派称为区域经济学派。企业集群是指在一特定区域内的一群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各种组织(包括学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客户等),为了获取新的和互补的技术、从联盟中获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分担风险而结成的网络。因此,我们认为,企业集群是战略网络的一种,集群研究也属于战略网络研究范畴。波特有关集群研究的主要代表作有《国家竞争》、《亚当·斯密:区位、集群和竞争的“新”竞争微观经济学》、《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和《产业集群与竞争:企业、政府和机构新议题》,其集群理论主要是通过对各国典型区域的企业集群(如硅谷和波士顿的高新产业区、意大利的皮革制造企业集群等)的实务观察和研究所得,他认为“所有进步的经济体中,都可明显存在着企业集群,企业集群的形成,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波特的主要观点包括:(1)集群是位于某个地方、在特定领域内获得异质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集合,地理位置是一个竞争优势。(2)企业集群是一个开放体系,具有外部效应,同一地区内的公司或机构之间相互联系、共享知识,企业集群是一种“新竞争”和“新经济”。(3)企业集群是由地理位置所处的社会、文化、政策等条件形成的,具有历史依赖性。(4)集群是空间布局上的新组织形式,“代表一种合作与竞争的组合”,是一种合作竞争思想,是一种群体思维的战略思想(突破单个实体的狭隘思想)。(5)分析了企业集群的成因、特征和网络关系,揭示了企业集群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丰富了战略网络研究的内容。
其主要缺点:过分强调地理位置在企业集群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地点仍是竞争的根本”,产业选择首要问题是区位:过分强调政府产业政策对集群管理的作用,忽略了企业本身在关系网络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利用集群理论侧重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研究,而非用于微观层面的企业战略研究之中。
5.以J.M.Moor为代表的从生态观的视角来研究战略网络,我们称之为商业生态学派。Moor提出的企业商业系统包括了供应商、主要生产者、竞争对手、顾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政管理部门、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我们认为,各个成员在这个系统中相互依赖、共同进化所形成的交错复杂的关系网络,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战略网络,有关商业生态系统研究也应属于战略网络研究领域。Moor的代表作,是其 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和战略》。他认为,网络经济世界的运行并不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像生态系统那样,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存在“共同进化”关系。在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中,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彼此间应该合作,努力营造与维护一个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因此,他强调必须有“新的语言、新的战略逻辑和新的实施方法”,用全新的理论——商业生态学来全面阐述了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战略。
Moor的主要观点包括:(1)用生态系统的观念来透视整个商业经营活动和研究战略,拓宽了战略网络研究的视野。他认为,企业是其所处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员之一,这个系统决定了企业的战略行为和战略价值,这个系统绩效直接影响到企业绩效。(2)按照自相似、自组织、自学习与动态进化的原则来设计网状结构组织和商业生态系统(即战略网络),通过共创愿景、系统思考、网络学习、共享知识、协同作用,使企业在创造未来中实现可持续发展。(3)建立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学习、共同进化的企业生态系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企业的绩效主要取决于其在这个系统中的合作效率和网络关系管理能力的水平。(4)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间相互合作演化过程,包括了开拓、发展、权威、重振或死亡,企业在这个演化过程中不断进化、异化和蜕变。(5)强调了企业与环境的相互渗透,企业的边界模糊。企业的战略行为受其所在的系统制约,企业的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都依赖于整个系统。
其主要缺点是:过分强调系统选择企业的作用,忽略了企业本身初始条件的重要性,忽略了企业核心能力对其战略行为的决定作用和对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仅强调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中各成员的合作,忽视了成员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博弈过程,有合作也有竞争,并认为合作有周期性,无法持久。
综观战略网络研究各个学派的主要观点,我们认为,当前有关战略网络研究有以下的特点:(1)应用一种理论从某个侧面研究的多,而综合各种理论从系统观角度研究的少。(2)偏重于战略网络形成和企业战略网络案例分析的多,而对嵌入于战略网络的关系分析与战略网络结构分析的少。(3)侧重于战略网络的静态研究多,企业战略网络管理的动态研究少,更缺乏对深层次的网络管理问题和网络进化问题的研究。(4)在技术方法研究上,以定性为主,缺乏定量的具有动态性的技术方法,更缺乏有关动态战略分析方法、网络信息管理支撑技术方法和工具的研究。正因如此,战略网络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对企业战略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基本战略理论及其技术与方法,使之未能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之中。
四、战略网络研究趋势和主要方向
从上分析,我们认为,现代战略网络研究发展趋势是:(1)战略网络研究系统化。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既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内容,又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未来的研究必须整合多个学科的理论来系统研究战略网络,才能对战略网络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战略网络研究动态化。战略网络的基本特征就是动态变化和不断进化,只有引入社会网络技术、系统动力学、进化博弈、离散仿真的技术等分析方法来分析战略网络的互动性和动态性,才能真正揭示战略网络的演化规律。(3)战略网络研究定量化。由于战略网络涉及的组织多、相互的关系复杂,未来的研究必须采用社会调查统计方法收集大量的数据,利用现代数学统计方法分析网络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才有保证战略网络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结合战略网络研究发展趋势分析,我们认为,今后战略网络研究的主要方向:
1.用系统观进行战略网络理论框架研究。综合应用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协同商务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系统理论和博弈论等,从系统观的角度,构建战略网络理论框架。它包括战略网络的结构、功能和特征,战略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动态关系网络分析,战略网络的目标与选择,战略网络的动态管理,战略网络绩效评价与网络进化。
2.战略网络中的组织间动态关系分析与技术方法研究。要运用系统动力学、社会网络技术方法和离散系统仿真技术,进行组织间动态关系网络分析与仿真模型优化,明确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提升和发挥不同作用网络节点之间的动态关系,保证战略网络的优化。
3.战略网络动态管理过程研究,要促进战略网络研究成果用于实践和可操作性,这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它包括:(1)利用组织学习理论和企业网络理论,建立起有效的网络学习机制:运用博弈理论分析网络学习中的博弈均衡问题,制定出企业在网络学习中的最优策略。(2)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长期网络信任机制,保证网络知识有效转换、整合与创新。(3)运用协同商务的原理和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开发和实现基于协同商务观的企业战略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网络内部信息、知识的快速交流、处理和共享。
4.战略网络进化研究,体现动态性和共生性的特点。要以进化博弈理论为基础,结合进化理论和遗传基因理论,揭示战略网络进化规律,针对有限理性行为者所组成的大群体中多次博弈背景下的进化力量,建立战略网络动态进化模型来描述其进化过程,研究网络行为的稳定性问题。
而动态能力(Dynamics Capabilities)则把企业动态的环境与企业资源和知识所提供的能力结合起来,以企业的动态能力作为基本分析单元。因此,关于企业分析的基本单元及研究演化轨迹是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内外结合。正是不同学科分支把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的研究分裂开来,从而得到不同的解释、应用工具及学派丛林,常常也让战略研究者和实践者感到无所适从,这些问题呼唤系统的方法论来研究战略管理。
总之,战略网络研究的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对企业战略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企业战略网络理论与技术方法。这既是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及其技术方法的创新,为企业在网络竞争环境下如何制定和实施网络战略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分析技术方法:也对现有核心能力不强的我国企业,在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竞争中,迅速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面向未来,共同发展”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战略 管理战略 网络
一、导言
随着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已步入网络时代,它将彻底改变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战略行为。网络时代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合作网络之间的竞争,这是一种新的竞争形态——网络竞争。在网络竞争环境下,基于“公司是独立、自治实体”的假设和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研究企业战略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必须从嵌入于企业的关系网络视角来研究企业战略。战略网络 (Strategic Networks)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新战略思想。
所谓战略网络,是指由社会的不同组织或个人为了共同的远景,通过一定的协议或契约联结在一起,以彼此间相互信任和长期合作为基础而构成具有战略意义的、不断进化和优化的动态合作网络。战略网络及其管理“必然将成为新的管理范式与新的竞争游戏规则”,“战略网络管理是当今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战略网络研究既是一个急需研究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正如《战略管理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在2000年3月出版“战略网络专集”时,编辑所评论的那样:“我们觉得认真地强调战略网络是如何影响公司的利润率问题——战略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的时机已成熟”。战略网络作为战略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但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现有的战略网络研究系统性不够,缺乏定量和动态分析及其支撑技术。为此,本文在评价现有战略网络研究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战略网络研究将是系统化、动态化和定量化,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可操作的战略网络理论与技术方法,使得战略网络理论能真正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之中。
二、战略网络研究沿革
20世纪80年代以前,市场环境相对稳定、资源稀缺,而且企业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价格控制和市场的份额上,网络参与者将网络视为一种投机选择,协调成本高和机会主义多,因而网络被许多学者认为有负面影响和缺乏效率,长期以来其优势没有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认真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知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组织网络化日益凸现,而且网络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日本的企业之所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国际化经营效果显著,就是因为日本的企业并非以单个原子状态来活动,而是以一群合作企业或组织构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知识共享、共同发展,形成了世界级的核心能力。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企业网络及其关系管理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相继出现了组织生态系统(Organization Ecosystem)、组织网络化(Organizational Networking)、网络组织(Network Organization)、组织域(Organization Field)、企业集群(Enterprise Cluster)、伙伴关系 (Partnering)、关系治理(Relational Governance)、拓展企业(Expanded Enterprise)、合作竞争(Co—petition)、组织间竞争优势(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关系能力(Relational Capability)、关系资源(Relation Resource)、网络资源(Network Resource)、联盟网络(Alliance Networks)、战略网络(Strategic Networks)、战略区域(Strategic Blocks)、公司间信任(Inter—firm Trust)、供应商网络(Suppliers Network)等新概念,有学者和先行的厂商已认识到企业隐含的、不可模仿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其成功的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互补者和联盟伙伴,是“创新关键来源”、“组织学习的关键来源”、“学习和能力的关键来源”。R·Gualti等人将这些具有持久性的、对进入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组织之间的节点构成的网络统称为战略网络,这些节点包括了战略联盟、合资、长期的买卖伙伴等。于是,战略网络研究就成为战略管理研究的新热点。
就战略管理学者对战略网络研究历程看,首先提出战略网络概念的是J.C·Jarillo。他于1988年在《战略管理杂志》发表题为“战略网络”的论文,可谓是战略网络理论的经典之作。该文从战略的高度阐述了战略网络的内涵,认为战略网络是一种关系网络,获取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和知识的关键渠道,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而不仅仅是一种组织模式,使之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网络组织。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开始。随后,战略管理研究者开始对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网络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兴趣,1992年N.Nohria等编写出版的论文集《网络与组织:结构、形式和行为》,汇集了社会网络理论、组织理论、战略理论、经济理论研究者对战略网络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战略网络研究的奠基者J.C.Jarillo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证考察,于1993年出版其专著《战略网络》,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基本形成。1999年F.J.Richter出版了其专著《战略网络——日本企业间合作的艺术》,该书以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为例,研究了战略网络的理论基础、战略网络形成动因、战略网络的管理与进化,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网络理论,促进战略网络理论走向实践。2000年《战略管理杂志》出版“战略网络’论文专集,介绍了当前有关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强调这一理论要整合和系统化,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有效地指导企业在网络竞争环境下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这标志着战略网络研究进入了一个系统研究阶段。三、战略网络研究主要学派
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目前战略管理的学者们都只能以不同的理论为基础,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战略网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战略网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作者综合有关文献,将现有战略网络研究主要分为五大学派。
1.以R.Gulati为代表的结合新经济社会学来研究企业战略网络的理论,我们称之为经济社会学派。 R.Gulati的主要代表作有《战略网络》、《联盟与网络》、《网络位置与学习:网络资源和公司能力对联盟形成的影响》。
他的主要观点是:(1)规范了战略网络的定义,界定了战略网络的研究范围,明确将对企业有战略意义的战略联盟、合资、长期的买卖伙伴和一群相似的节点都归集为战略网络,强调它是嵌入于企业之中的关系网络,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2)用社会网络理论的“嵌人性”和“结构洞”原理,证明了战略网络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说明战略网络及其管理能力是网络资源和关系资源,是战略网络参与者在参与网络后所获得的独特资源,具有独特性,难以模仿性,是一种核心能力。(3)强调战略网络是一个公司接近信息、资源、市场和技术的关键渠道,能够取得学习、规模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战略网络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行为和竞争优势。(4)嵌入于战略网络之中的网络关系,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既有机会又有约束的资源。因为“网络也意味企业被锁定在非生产关系里或排除了与其他可行的组织结成伙伴的机会”。(5)提出要整合战略网络于企业战略研究之中,并提出可从产业结构、产业内分析、企业能力、交易成本和转换成本、网络进化和企业收益来与现有的战略研究相结合。
该学派的主要缺点是:如何整合战略网络于战略研究中,没有提出具体的理论框架,缺乏技术方法研究,难于对企业的实践有实际指导作用。
2.以J.C.Jarillo为代表的用组织理论来研究战略网络,我们称之为组织学派。其主要代表作为《战略网络》、《战略网络——创造无边界的组织》(专著)。
他的主要观点有:(1)最早捉出战略网络的概念,认为战略网络是一种长期的、有目的的组织安排,其目的在于通过战略网络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2)提出了用商业系统思想来研究企业经营活动。他认为,实现产品/服务有效地传送到顾客手中,整个过程的所有活动要合作,如何选择组织合作方式的中心问题,就是要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3)提出了组织商业系统活动方式的评价标准,是最大化组织效率与灵活性,并通过比较层级制、市场和战略网络三种组织方式,说明战略网络是网络经济时代最佳组织模式。(4)初步形成了战略网络的基本理论,有利于指导企业进行战略网络管理,包括网络选择的时机和信任机制的建立,利用交易成本理论说明何时建立网络为好,利用博弈理论提出了加强组织间信任的机制。
其主要不足是:没有考虑网络关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对网络及其效率的影响,没有分析战略网络的成因、特征等基本问题,没有对战略网络中组织间学习过程和网络进化过程展开研究。
3.以P.J.Richter为代表的文化学派。他根据自身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担任国际跨国公司代表、与这些国家的企业有长期交往的经历,发表了多篇有关东亚企业成长的论文,并于2000年出版了其专著《战略网络——日本企业间合作的艺术》。该书以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为例,研究了战略网络的理论基础、战略网络形成动因、战略网络的管理与进化,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网络理论和促进战略网络在实践中的应用。
Richter的主要观点有:(1)日本经济及其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企业的战略网络管理水平高,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与西方一般意义上的网络组织不同,它注重知识、能力资源的共享。(2)突出文化在战略网络形成和进化中的作用。强调由于日本企业受传统文化影响,容易形成战略网络的网络文化,包括高度忠诚、相互信任、自然尊重和统一价值观等。(3)运用企业系统理论、成长理论和博弈论来系统研究战略网络的动因,为战略网络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4)重点分析了战略网络企业间的网络学习过程,说明战略网络在知识管理和能力培养中的特殊意义。(5)论述了企业后勤合作、技术合作和全球化合作中的战略网络管理问题,为战略网络走向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6)强调了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在战略网络中的重要性。 由于Richter仅从文化视角研究战略网络,没有将战略网络管理整合于战略研究之中,由于文化研究难于定量化,造成缺乏对战略网络进行定量研究,也缺乏对战略网络管理对策研究。
4.以波特(Porter)为代表的用企业集群理论来研究区域合作网络。由于企业集群理论起源于区域经济研究,故我们将此学派称为区域经济学派。企业集群是指在一特定区域内的一群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各种组织(包括学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客户等),为了获取新的和互补的技术、从联盟中获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分担风险而结成的网络。因此,我们认为,企业集群是战略网络的一种,集群研究也属于战略网络研究范畴。波特有关集群研究的主要代表作有《国家竞争》、《亚当·斯密:区位、集群和竞争的“新”竞争微观经济学》、《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和《产业集群与竞争:企业、政府和机构新议题》,其集群理论主要是通过对各国典型区域的企业集群(如硅谷和波士顿的高新产业区、意大利的皮革制造企业集群等)的实务观察和研究所得,他认为“所有进步的经济体中,都可明显存在着企业集群,企业集群的形成,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波特的主要观点包括:(1)集群是位于某个地方、在特定领域内获得异质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集合,地理位置是一个竞争优势。(2)企业集群是一个开放体系,具有外部效应,同一地区内的公司或机构之间相互联系、共享知识,企业集群是一种“新竞争”和“新经济”。(3)企业集群是由地理位置所处的社会、文化、政策等条件形成的,具有历史依赖性。(4)集群是空间布局上的新组织形式,“代表一种合作与竞争的组合”,是一种合作竞争思想,是一种群体思维的战略思想(突破单个实体的狭隘思想)。(5)分析了企业集群的成因、特征和网络关系,揭示了企业集群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丰富了战略网络研究的内容。
其主要缺点:过分强调地理位置在企业集群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地点仍是竞争的根本”,产业选择首要问题是区位:过分强调政府产业政策对集群管理的作用,忽略了企业本身在关系网络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利用集群理论侧重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研究,而非用于微观层面的企业战略研究之中。
5.以J.M.Moor为代表的从生态观的视角来研究战略网络,我们称之为商业生态学派。Moor提出的企业商业系统包括了供应商、主要生产者、竞争对手、顾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政管理部门、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我们认为,各个成员在这个系统中相互依赖、共同进化所形成的交错复杂的关系网络,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战略网络,有关商业生态系统研究也应属于战略网络研究领域。Moor的代表作,是其 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和战略》。他认为,网络经济世界的运行并不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像生态系统那样,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存在“共同进化”关系。在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中,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彼此间应该合作,努力营造与维护一个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因此,他强调必须有“新的语言、新的战略逻辑和新的实施方法”,用全新的理论——商业生态学来全面阐述了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战略。
Moor的主要观点包括:(1)用生态系统的观念来透视整个商业经营活动和研究战略,拓宽了战略网络研究的视野。他认为,企业是其所处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员之一,这个系统决定了企业的战略行为和战略价值,这个系统绩效直接影响到企业绩效。(2)按照自相似、自组织、自学习与动态进化的原则来设计网状结构组织和商业生态系统(即战略网络),通过共创愿景、系统思考、网络学习、共享知识、协同作用,使企业在创造未来中实现可持续发展。(3)建立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学习、共同进化的企业生态系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企业的绩效主要取决于其在这个系统中的合作效率和网络关系管理能力的水平。(4)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间相互合作演化过程,包括了开拓、发展、权威、重振或死亡,企业在这个演化过程中不断进化、异化和蜕变。(5)强调了企业与环境的相互渗透,企业的边界模糊。企业的战略行为受其所在的系统制约,企业的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都依赖于整个系统。
其主要缺点是:过分强调系统选择企业的作用,忽略了企业本身初始条件的重要性,忽略了企业核心能力对其战略行为的决定作用和对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仅强调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中各成员的合作,忽视了成员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博弈过程,有合作也有竞争,并认为合作有周期性,无法持久。
综观战略网络研究各个学派的主要观点,我们认为,当前有关战略网络研究有以下的特点:(1)应用一种理论从某个侧面研究的多,而综合各种理论从系统观角度研究的少。(2)偏重于战略网络形成和企业战略网络案例分析的多,而对嵌入于战略网络的关系分析与战略网络结构分析的少。(3)侧重于战略网络的静态研究多,企业战略网络管理的动态研究少,更缺乏对深层次的网络管理问题和网络进化问题的研究。(4)在技术方法研究上,以定性为主,缺乏定量的具有动态性的技术方法,更缺乏有关动态战略分析方法、网络信息管理支撑技术方法和工具的研究。正因如此,战略网络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对企业战略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基本战略理论及其技术与方法,使之未能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之中。
四、战略网络研究趋势和主要方向
从上分析,我们认为,现代战略网络研究发展趋势是:(1)战略网络研究系统化。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既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内容,又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未来的研究必须整合多个学科的理论来系统研究战略网络,才能对战略网络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战略网络研究动态化。战略网络的基本特征就是动态变化和不断进化,只有引入社会网络技术、系统动力学、进化博弈、离散仿真的技术等分析方法来分析战略网络的互动性和动态性,才能真正揭示战略网络的演化规律。(3)战略网络研究定量化。由于战略网络涉及的组织多、相互的关系复杂,未来的研究必须采用社会调查统计方法收集大量的数据,利用现代数学统计方法分析网络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才有保证战略网络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结合战略网络研究发展趋势分析,我们认为,今后战略网络研究的主要方向:
1.用系统观进行战略网络理论框架研究。综合应用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协同商务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系统理论和博弈论等,从系统观的角度,构建战略网络理论框架。它包括战略网络的结构、功能和特征,战略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动态关系网络分析,战略网络的目标与选择,战略网络的动态管理,战略网络绩效评价与网络进化。
2.战略网络中的组织间动态关系分析与技术方法研究。要运用系统动力学、社会网络技术方法和离散系统仿真技术,进行组织间动态关系网络分析与仿真模型优化,明确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提升和发挥不同作用网络节点之间的动态关系,保证战略网络的优化。
3.战略网络动态管理过程研究,要促进战略网络研究成果用于实践和可操作性,这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它包括:(1)利用组织学习理论和企业网络理论,建立起有效的网络学习机制:运用博弈理论分析网络学习中的博弈均衡问题,制定出企业在网络学习中的最优策略。(2)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长期网络信任机制,保证网络知识有效转换、整合与创新。(3)运用协同商务的原理和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开发和实现基于协同商务观的企业战略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网络内部信息、知识的快速交流、处理和共享。
4.战略网络进化研究,体现动态性和共生性的特点。要以进化博弈理论为基础,结合进化理论和遗传基因理论,揭示战略网络进化规律,针对有限理性行为者所组成的大群体中多次博弈背景下的进化力量,建立战略网络动态进化模型来描述其进化过程,研究网络行为的稳定性问题。
而动态能力(Dynamics Capabilities)则把企业动态的环境与企业资源和知识所提供的能力结合起来,以企业的动态能力作为基本分析单元。因此,关于企业分析的基本单元及研究演化轨迹是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内外结合。正是不同学科分支把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的研究分裂开来,从而得到不同的解释、应用工具及学派丛林,常常也让战略研究者和实践者感到无所适从,这些问题呼唤系统的方法论来研究战略管理。
总之,战略网络研究的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对企业战略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企业战略网络理论与技术方法。这既是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及其技术方法的创新,为企业在网络竞争环境下如何制定和实施网络战略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分析技术方法:也对现有核心能力不强的我国企业,在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竞争中,迅速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面向未来,共同发展”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