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系毕业论文(2)
社会体育系毕业论文篇2
论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功能
摘 要: 社会化是人类自身的一个过程,教育是立国之本。学校体育应重视体育的社会化功能,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使社会化功能成为一种自觉的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过程。学校的社会化功能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社会化功能 社会性发展 身心发展
社会化是人类自身的一个过程,是人们通过社会互助,形成人的社会属性,促使和保持社会的一致性,造就一定生活模式的人。实现人的社会生活过程,对社会讲,社会化使社会生活得以延续,使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致中断;对个人讲,个人来到社会,学习社会功能,取得被社会认可的地位,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资格”的人,即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
在众多的教育手段中,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被看作是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生物功能的主要的教育方式。学校体育目标的单生物观必将被生物、心理、社会学三元观所代替,我论及的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功能,只是其社会学功能的一个主要方面,对它的探讨将对学校体育目的的制定,以及体育教学改革大有裨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日本学者从单纯的生物观点认为健康的人的三个条件是“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就是说一个人食欲好,消化功能好,神经系统功能完善,就是健康人。可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概念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即由单纯的生物观发展为生物、心理学、社会学的三元观。
学校体育从它本身的特点和作用看。它的社会功能,一是培养健康的人;二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
1、郾增强体质,发展智力,促进人的社会性的发展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正常生长发展和机能发展,促进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就是说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的自然性的完善,并为其形成、丰富社会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人脑功能来看,既要看遗传因素,更要看它接受外界刺激的因素。实践证明,人脑越是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受到合理锻炼,它发展就越快,就越健全。人们在参加体育锻烁时一方面受大量的多样的信息刺激,一方面建立、巩固各种条件反射。这些条件反射的大量积累,有利于新的、更高级的条件反射的建立,也有利于学习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知识。
可见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功能的开发和智力的发展,提高个人的认识水平,从而推动个人社会行为的发展,使个人社会化得到顺利进行。学校体育社会化功能之一就是通过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的锻炼,使青少年增强体质,发展智力,促使其自然性的发展和完善,为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打下良好的生物物质基础。
2、郾发展非智力因素,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青少年所处的生理发育期是个人社会化的主要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个人的社会化与自然生理、心理发展是同步的,实现个人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心发展的状况,所以评价青少年个人社会化完善与否,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全面衡量是一个重要标志。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志向、兴趣、情感、意见、道德、性格等心理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青少年个人社会化发展的水平起着决定的作用。
学校教育作为青少年个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不仅仅要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更要重视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除发展青少年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兴趣、意志、道德、性格等心理发展的作用外,还包括体育自身的项目特点,即寓教育、培养、建立良好心理品质于本育锻炼之中。例如:培养坚强的意志。耐久跑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明确教学任务、要求并变为自觉行动,那么当“极点”出现最困难一刻时,学生就会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跑完全程,从而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意志。即使有些学生尚未达到自觉地行动,也可以在教师的督促下,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兴趣或根据学生不同实际由小至大,逐渐加大运动量,使他们在耐久跑教学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诱导,一方面要帮助他们重树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尊重他们,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严格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体能,当他们不断取得体育锻炼成绩的同时,自卑心理就会逐步消除。
当前体育教学中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尚处于不自觉的状态中,教师尚未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发展它,在有些课中还没有这方面的任务和要求,有的虽然有任务但也没有真正实行。随着体育改革深入,单纯的生物功能观念的转变,发展非智力因素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化功能将被进一步开发利用。
3、郾加强社会交往、和谐人际关系
个人的社会化是在社会互助中完成的,任何人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都与他人发生社会互动的过程。离开与他人的交往,个人社会化是不可能的。通过社会交往产生的人际关系,是在人际交往的现实生活过程中产生,并形成和发展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渗透到每一种社会关系的内部,扎根于社会群体中间。并有情感基础的特点。青少年同龄、同性做玩耍游戏小群体是他们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个人社会化最基本的环境。
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青少年在这种初级群体中的社会交往大大减少。原因之一,是随着人民居住条件改善,由过去群居形式向一家一户单元房发展,邻里关系淡薄、人际交往减少;原因之二,是随着青少年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增加而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从小就对子女进行智力投资,在大量课余时间学画、学书法、学音乐、学外语,发展个性,使同龄、同性玩耍游戏小群体的交往大大减少;原因之三,是学校普遍存在抓升学率、智育第一的思想,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他们除去做家庭作业时间就是看电视等,使人际关系交往大大减少;原因之四,是不少家长怕青少年交友不慎,走上歧路,因此宁愿让孩子关在家庭的小天地里。
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能加强社会交往,和谐人际关系。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不同的特点就是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地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小群体进行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师主导的分组、制度化法定分组、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法,根据教材特点、教学任务、学生实际、场地器材条件等灵活运用,并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的分组法,将是今后体育课组织教学方面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这类小群体整合性强,有情感、意志,认识目标上能产生较强的凝聚力,也能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学校的体育课外活动,包括运动训练,校内、校外运动竞赛等,在加强社会交往,和谐人际关系上较体育课有更大的作用。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兴趣、爱好、志向结成小群体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锻炼效果,而且在课外活动中可以跨班级、年级、学校,这就为他们加强社会交往提供了机会和场所。
当前有些学校在课外活动组织上还采取制度化法定分组、指定内容锻炼的方法,对开发社会化功能很不利,应尽可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提供加强社会交往的机会。同时,学校领导应组织或让学生自发组织班内、班际、校际的运动竞赛和体育锻炼小组,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加强社会交往,和谐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田玉军.论学校体育中的社会化功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02.
[2]胡飞燕.现代学校体育功能多元化拓展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03.
[3]胡玉华.新时期我国体育功能的演变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