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费硕士研究论文(2)
农村消费硕士研究论文篇2
浅析当前农村消费状况
摘 要:当前,促进农村消费,扩大消费需求,是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岚县当前农村消费状况、特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差异、制约因素等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扩大内需;农村消费;消费支出
一、农村消费现状及特点
(一)中低端消费需求占主导地位
农民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其消费需求的高低。调查显示,75.5%的农村家庭年收入在5000-15000元之间,其中,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8000元的农户最多,占68%,而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和15000元以上的所占比例仅为15.2%和10.3%。在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农民消费呈现出中低端需求为主的特征。
(二)生存型消费依然是农民消费的首选
受农民收入水平限制及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民消费倾向一般是按照吃、穿、用、住、行的顺序来发展和满足的。据调查,农民消费支出的先后次序是?押吃穿、农业投入、子女教育、建房、婚嫁和家用电器,吃穿、必要的农业投入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50.57%,其中农民用于吃穿的生活消费支出人均500元,占消费支出总额的35.21%;用于购买种籽、化肥、农药、农机具的农业生产支出人均375元,占消费支出总额的15.36%,可见生存型消费依然是农民消费的首选。
(三)教育、医疗消费成为农民的头等大事
调查显示,农村家庭按每年发出排序,依次是?押子女教育、吃穿、农业投入、建房、医疗、婚嫁、交通通信、文化娱乐。75%的农村家庭年子女教育支出平均在2000元以上,53%的家庭年医疗费用支出平均为 580元,两项支出占农村家庭总支出的50%以上。子女教育支出、医疗支出成为农民支出的重头,由于教育、医疗支出负担重,23.5%的农民甚至负债消费,教育、医疗支出成为了农民的头等大事。
(四)家庭享受型耐用消费品支出呈下滑趋势
调查显示,农村家庭自行车、电视机和洗衣机等家庭享受型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已达95%,使农民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支出呈下滑趋势,人均消费支出仅 128元,较上年下降16.78%。冰箱、空调、照相机等其他享受型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较低,平均不足10%,购买力更低,人均支出仅76元,较上年下降6.72%。相反摩托车、农用机械及运输工具等实用型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在35%以上,人均消费支出达300元,较上年增长11.32%,消费呈逐年上升趋势。
(五)人情往来消费逐年攀升
由于农村家庭相互效仿、盲目攀比,使农村人情往来支出不断增多、礼金不断加码,已成为农户一个不堪负重的项目。人情往来消费支出名目除婚丧嫁娶外,还有新房上梁、乔迁新居、生日祝寿及孩子满月、升学等多种形式。一次礼金支出由2000年以前的人均100元升到200-300元,婚丧大事礼金高达1000-3000元,仅2005年,农村家庭户均礼金支出高达40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长29.8%。农村礼数之多、礼金之重,严重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消费。
(六)农村保险消费发展不足
经调查,目前农村开办的险种只有人寿险、财产险、养老险,而农业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尚未开办。从农户入保情况看,85%的农户没有参加任何保险,参加保险的农户以车辆险、养老险、人寿险为主,分别占到参险农户的60.1%、17.65%、22.25%。
二、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差异
(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城乡居民消费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收入的多少。2005年,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36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27元,农民收入为城镇居民收入的17.57%。受收入水平限制,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21元,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532元的18.12%,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
(二)农村居民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强
农村居民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比城镇居民有更强的节俭消费观念和习惯,消费一般量入为出。生活宽裕、收入相对稳定的城镇居民,却更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倾向明显较强。据调查,2005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70.5%,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54.2%,比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低16.3个百分点。
(三)农村居民明显偏重于基本生存消费
从当前消费构成看,2005年城乡居民各类消费占总消费额的比重,城镇居民依次是?押食品44.4%、居住13.8%、文教娱乐服务10.9%、医疗保健6.1%、交通通讯9.1%、衣着7.8%、设备用品及服务5.5%。农村居民依次是?押食品48.4%、居住15.5%、子女教育13.5%、医疗5.3%、衣着6.1%、家用设备4.7%、交通4.3%。可见城镇居民的消费逐步由满足基本生存消费向享受和发展型消费转换,而农村居民明显偏重于基本生存消费。
(四)农村居民消费更注重经济、实用型
以家用设备用品的购置为例,农村家庭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等开始进入普及阶段,而城镇家庭对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的需求已趋于饱和或更新,进入电脑、空调、消毒(洗)碗柜(机)、摄像机、等较高消费层次。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家庭设备用品消费358元,农村居民消费128元,相差2.79倍。
三、制约农村消费的因素
(一)农民收入偏低
主要表现有: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直接制约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从2003年至2005年,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57元、766元、936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78%,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25、5014、5327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09%,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民整体消费水平难以提高。近年来农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15%的高收入农户占有了农民四分之一的收入份额,其人均纯收入在3000-5000元;而20%的低收入农户占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收入份额,其人均纯收入在800-1000元,高低收入户收入差距拉大,影响了农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三是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制约农民消费。由于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农户收入随市场需求格局变动波动较大:农业受气候影响较大,农户丰年增收灾年减收;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农闲时外出打工收入很不稳定,具有典型的暂时收入特性。可见,农民收入不确定因素很大,农民消费顾虑较多。
(二)农村消费环境差
主要表现有: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地方存在电网老化、电价高、电视接受信号弱、不通自来水等问题,使很多耐用消费品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二是流通体系不健全。以前的乡村基层供销合作社全部倒闭,取而代之的是经营日用品的个体小卖部,农民想买一些值钱的生活用品必须进城。三是农村售后服务落后,不合格的商品无法退换,商品坏了无法修理。四是打假维权力量弱。由于不少非法经营者将制假售假的“阵地”转向农村,农村商品质量没保证,而消费者保护组织建设在农村不健全,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农民消费不放心。
(三)农民预期支出增加,消费心理压力大
据调查,农民预期支出在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一是子女教育费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子女教育费负担不断加重,子女接受9年义务教育、7年非义务教育的费用负担总额为8-10万元,仅2005年岚县75%的农村家庭子女教育支出平均在2000元以上。二是医疗费、医药费的攀升超过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2.19%,而医疗费增长30.4%,医疗费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农民收入的增幅。三是人情往来支出逐年攀升。2005农民人情往来支出户均405元,较上年增长29.8%,且仍有不断上升之势。在预期支出增加的情况下,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收入又极不稳定,农民消费心理缺乏安全感,消费心理压力增大。
(四)社会保障不健全
与城市相比,农民更易受到自然、市场、疾病等风险的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性较差,而面向农业、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农业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制度不完善。因此,为平衡不同时期的收入水平,保持生活的相对稳定,预防疾病、养老等问题,农户只能通过压缩即期消费,增加储蓄来解决。
(五)金融支持乏力,限制农民超前消费
对基层金融机构来说,支持“三农”发展的信贷品种主要是农业生产性贷款,即播种所需的种籽、化肥、农药等小额信贷需 求,以及养殖户、种植户、农副产品加工户、购置农机具等数额较大的信贷项目。而对于农户提出的因子女升学、就医、婚嫁等借款申请,需提供有固定收入的担保人或财产抵质押等较高的资信凭证,致使大多数农户只能向亲戚朋友举债,有的甚至不得不从民间借贷渠道取得资金。其它如高档消费品的购买、购建住房等信贷需求,基层金融机构也很少予以支持。
四、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购买力水平
农村消费有效需求不足的关键在于农民收入偏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必须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各地政府应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出发,认真执行国家 “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彻底打破城乡二元发展格局,扩大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对农业基础建设、农村发展的投入,引导农民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重点,形成产业多样、特色突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农业发展良性格局,逐步建立健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民购买力水平。
(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领域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农村消费水平低,除收入因素外,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也是重要原因。因而加大对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家用电器、电信等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领域。二是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各级政府要实际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交通条件、人口密度、消费特点等,培育一批以农贸市场为依托,以批发市场为骨干的农村市场体系,方便农民消费。三是创造条件为农村提供消费权益服务。工商、质检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信息等多方面服务,要严处伤农、坑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的后顾之忧
建立健全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困扰广大农民养老、医疗、教育等问题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已势在必行。一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农民最低生活有保障。二是大力宣传社会保险的重大意义,鼓励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保险,逐步提升农民参保意识。三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落后地区、偏远山区的村民住房改造、医疗保险等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
(四)培育农民正确消费的理念
各级政府要大力提倡和引导农民喜事新办,丧事从俭,去除各种陋习,狠刹大操大办之风,杜绝农村日益漫延的效仿、攀比等盲目、愚昧消费行为,改善不良消费习俗,促进农村消费质量的全面提升,确保农民健康、科学、文明消费。
(五)大力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金融部门应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降低信贷门槛,进一步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不断创新面向广大农户的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尽可能地满足农民超前消费信贷需求。在贫困地区推广生源地助学贷款是缓解农户家庭沉重负担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