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

秋梅分享

  学会做人有着多方面的要求,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1

  浅析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摘 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责任感这一基本概念着手,探讨了社会责任感的含义,分析了当今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策

  一、加强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国际背景

  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中,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在有利的一面中,对中国来说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如,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众所周知,当前国际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高校又多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教育基地,如果我国大学生没有社会责任感,我们就很难在世界上立足,所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刻不容缓。

  (二)国内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际地位也得到了大大提升。但是,我们仍然要清楚中国现在还存在的问题,譬如:贫富差距过大,环境危机,道德滑坡等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认识到他们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概念

  社会责任感是指作为社会的成员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应该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对自我的责任感,具体包括大学生有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知识技能素质等素质的责任。(2)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

  三、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现状

  (一)社会主人翁意识薄弱

  所谓重私轻公是指重视个人理想,轻视社会理想。作为当代大学生肯定心中怀有理想。他们希望靠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出人头地,但是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起来。他们认为社会理想离自己太远、太空,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近的。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

  (二)缺乏正确的人生取向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利益主体多元化,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许多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社会价值,表现出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他们更注重真才实学,更加务实,而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缺乏正确的人生导向。

  (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使得大学生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因此,在这种形势下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实现自己的利益。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所以在选择就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

  四、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才能确保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个根本目的决定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为此,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是发展中国的成功之路。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奋斗,能够最大限度地统一社会意志、集中社会智慧、激发社会活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做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弘扬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旋律

  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就是要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高校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创新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要针对大学生可塑性强和创新性的特点,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创新精神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

  [2]陈黎东.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与对策[J].中州学刊,2007

  [3]刘宏,舒清泰.大学生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及对策探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4]阎海潮,柳靓.缺失与构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问题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6

  [5]贺正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J].长春理工大学报,2009

  [6]伍友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的思考[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7]张全省,范丽.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性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8]刘贵芹.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8]李国华.进一步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J].党建,2006

  [10]杜先伟.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J].教育探索,2008

  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2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严重缺失现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南华大学低碳生活协会多年开展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探索发现,组织大学生开展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和良好平台。

  关键词:低碳生活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途径

  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它是通过社会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内化而形成的,是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对其相应社会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责任感是对自己职责的感知,也是促进个人道德行为完善的动力。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分为对自我责任感与对家庭、他人、社会群体和环境的责任感,由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等四部分要素构成,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促进责任感的形成。责任认识是前提,责任情感是基础,责任意志是关键,责任行为是体现。如何适时地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组织大学生开展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和良好平台。因为组织大学生开展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强化社会责任意志,最后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转化为自觉的责任意识行动,从而达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固化于意,外化于形的目的。

  一、南华大学低碳生活协会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概况

  为响应“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社会潮流和号召,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南华大学于2010年6月成立“低碳生活协会”。南华大学低碳生活协会成立以来,200多名大学生环保青年志愿者,他们自筹经费3万余元,制作宣传画册、板报和调查问卷等,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走上街头和广场,走进街道和社区,深入厂矿和农村,进行环保常识、低碳生活常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大气监测和母亲河湘江水质及农村水井水质监测。3年共举行大型活动20余次,展出宣传展板50余块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进行环保意识调查300余人次。对母亲河――湘江进行水质监测8次,为乡村老百姓进行水井水质监测20余次,为3个工厂,4个社区,两个乡镇进行大气监测50余次。他们为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被人们誉为“环保卫士”。他们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南华大学低碳生活协会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低碳生活”理念的传播与发展,同时引导大学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树立节能环保意识,生态伦理意识、低碳生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和人类做出大学生应有的贡献。受到了中国共青团网、红网、衡阳日报等10多家媒体报道,爱到省厅和团省委的表彰。

  二、低碳生活协会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1.青年志愿者活动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新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体现了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参加志愿者服务,能够使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关注社会的主人翁责任感。青年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理想,一种合作,一种实践。大学生选择做青年志愿者的过程,既是一种抉择的过程,更是一种升华的过程。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把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与民族振兴结合起来,既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追求,又体现了奉献精神。因此,青年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本身体现的就是一种社会责任。

  2.低碳生活本身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倡导低碳生活,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21世纪全人类的共识。一方面,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森林被大量砍伐,河流和海洋被肆意地污染,野生动物被无情地杀戮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积累和转化。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也被皮打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臭氧层被破坏,酸雨污染、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危机、城市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倡导和谐社会的同时,“低碳”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低碳生活是目前全世界环保主义者倡导的、保护地球、保护生存环境的健康生活方式。每个人的节能环保的行为都对国家和社会志着重要作用。低碳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加入到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中来,是每个人应负的社会责任。

  3.宣传普及低碳生活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最近几年,地球上由于环境遭受破坏而引起的自然灾害和自然隐患越来越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显得刻不容缓。低碳环保也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热点话题。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了国家能够更好地可持续的发展,为了美丽中国的建设,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而担当起普及低碳环保概念的责任。通过低碳生活协会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一方面组织开展低碳生活知识竞赛、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教育讲座、低碳生活的征文比赛、低碳生活问卷调查和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术报告等各类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增强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和环境意识。同时,组织大学生深入社区、街道、农村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如“倡导低碳生活、呵护生态家园”“争做低碳环保捍卫者,从身边小事做起”“构建文明社区,共创低碳生活”等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向全社会进行低碳环保的宣传普及,这本身就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三、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   1.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

  责任认知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开始,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通过参加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街道社区、厂矿企业、学校农村。接触社会,亲眼目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亲耳聆听普通老百姓对他们的殷切期望。亲身感受人生百态。通过参观、听讲座、座谈和学习原著,青年志愿者们认真了解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深刻体会到革命来之不易,胜利来之不易,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任重道远。同时也了解了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能增强大学生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民意,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增强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加了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

  责任情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履行责任状况进行评价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与愿望,它根源于个体的良心和对利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属于“90后”,在家里多是独生子女,被长辈宠爱,对老百姓的疾苦很少知道和体验,很难产生相应的情感。在参加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过程中,青年志愿者走进农村、厂矿和社区,走进农民群体、工人群体、农民工群体,真正走进老百姓当中,与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行面与面的交流,开展低碳环保生活专题调查,向老百姓宣传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和常识,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感受老百姓的疾苦。许多青年大学生对那些欠发达的地区和那些生活还不富裕的老百姓产生了诸多复杂的情感。面对贫困的人们,一方面,他们感到了辛酸;另一方面,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有良心和正义感的大学生肩上责任的重大。这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3.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磨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志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要磨练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社会责任意志,再外化为社会责任具体行为上。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中,青年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走上街头和广场,走进街道和社区,深入厂矿和农村,进行环保常识、低碳生活常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大气监测和湘江水质及农村水井水质监测。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遇到许多问题。如深入偏僻农村,由于交通不便,有时走村串户,要克服长途跋涉,十分劳累疲惫和老百姓的不配合等困难。志愿服务指导老师经常鼓励和帮助大学生,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学会解决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责任信念不断深化。他们能够将外在的责任要求内化为自我需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负责的观念和心理问题的出现。这样循环往复,大学生由坚定的责任信念最终会转化为顽强的责任意志,表现出持续的责任行为。

  4.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转化为自觉的责任意识行为

  当大学生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获得了社会责任的认知,并激发了责任情感,磨练了责任意志,使责任意识内化于心。责任感内化于心后,最关键的是要外化于行,要进行养成教育。大学生主体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把责任意识行为的训练纳入到各种活动之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行为不断得到反复表现和发挥,并形成行为惯性,从而使不自觉的责任行为逐步转化为自觉的责任意识行为。南华大学低碳生活就是通过组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不断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地接受任务,克服新困难,完成任务。在这种反复志愿服务中,大学生责任意识行为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并形成行为惯性,从而使不自觉的责任行为逐步转化为自觉的责任意识行为。

  参考文献:

  [1]熊裕华.低碳概念渐入高原居民生活[N].西藏日报,2010-04-26.

  [2]王颖慧.尽我一点力还地球一份绿――主题班会设计案例之四[J].广西教育,2011,(2):40-41.

  [3]金培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性思考[J].文教资料,2007,(6):43-44.

  [4]潘姗姗.浅议大学生如何正确树立社会责任感[J].赤峰学院学报,2010,(8):189-190.

  [5]杜凯.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6):36-37.

  [6]唐锋.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4):66-68.

  [7]蒋平.承担人生责任,实现意义人生――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111-112.

  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3

  浅谈大学生社会责任与道德养成教育

  一、互联网媒介社会责任与青年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内涵

  网络媒介正在以其巨大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步伐,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于网络媒介传播对受众的思想和行动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尤其是网络中的自主意识与把关的薄弱,网络群体身份的虚拟性,其传播的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确认。“在传播权力的版图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的今天,一方面,作为个体的网民、网媒都已经获得了相当的传播权力,传统媒体早已不再是权力的集中所有者;

  另一方面,社会仍在习惯性地仅仅要求传统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其后果是,新的传播权力所有者已经诞生,社会责任却依然落在传统媒体身上。”因此,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就失去了效力,这一理论认为的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提供信息与安排相关议题来左右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议论的先后顺序。舆论引导者议程设置在由自媒体构筑的发达的网络媒介信息中淹没。新兴的网络媒介的社会责任建设就被世界各国所关注。国外发达国家制定了网络虚拟空间一定的行为规则,共同要求网络传媒要讲社会责任。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网络媒介是国家和政府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有力工具,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统筹协调资源、高效、科学实施公共管理方面提供了便利。

  而网络媒介的社会责任是通过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的发挥而实现的,对网络媒介社会责任的刻画,既是网络媒介健康发展的理想境界,也是网络媒介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的逻辑结果。道德养成教育是指家庭、学校、社会根据受教育者道德的生长规律,引导受教育者经常地进行道德行为实践,潜移默化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素质,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心理结构,并最终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们是当代青年的优秀群体,他们的道德人格尚未定型,思想和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尤其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较为突出,作为大学生社会化施化者的网络媒介为吸引广泛的受众,以“新、奇、特”的方式去挖掘所谓的“网络爆点”,当后现代风格与大众文化联手后,“新、奇、特”被消解成“丑、怪、异”,最终演变成持续的“网络审丑”。

  这种媒介角色的变迁、媒体引导角色的缺失使大学生的“审丑观”社会化为流于表面、无意义的“审丑”,促使大学生群体改变了心理和认知两个方面的状态,使高校的学生群体在社会中所承担角色发生了畸变。因此,网络媒介社会责任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就是根据大学生心理和道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以高校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配合下,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生活和现实道德生活施加系统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网络媒介素养,强化其在虚拟空间的社会责任感就是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视野中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目标,最终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大学生的角色定位

  随着网络业务的广泛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参与网络媒介活动的主体,网络的运用也已深深的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获取渠道。大学生作为社会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生活中如何扮演好自我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道德约束和法律义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主旋律弘扬者

  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活动中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的把握网络舆论导向倡导网上主旋律。网络舆论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力的共同意见。互联网参与网民舆论的高度热情代表了网络舆论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力度,网民在抒发自己意见与参与网络舆论的热情可能推动事件的透明程度从而使事件明朗化,但盲目的随从或者有缺失的网络认识则会提升实践的偏激程度或者复杂度,舆论导向的偏差化。大学生群体在发表网络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任何事情发表舆论前要把握是非方向,不能以偏概全或者道听途说,散布各种网络谣言,大学生发布的网络舆论发展成为社会公众事件引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尤其在对一些挑逗民族情绪、民族矛盾、群众对立情绪的网络新闻、网络群众事件大学生更要保持高度自主理性的态度,正确的把握网络舆论方向。

  (二)正能量传递者

  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活动中要运用所学知识积极与网络虚假信息作斗争,主动担当信息传播责任传递网络正能量。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即利用网络共享、快捷、匿名等特点,为达到个人目的,肆意散布或传播一些无中生有的假信息,混淆是非的不道德行为也成为扰乱社会稳定的主要方面。目前,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发布虚假新闻的一个重要渠道。“北京暴雨移花接木的照片”、“出血性大肠杆菌已入侵北京”、“艾滋病滴血事件”等一桩桩离奇的谣言之所以受网民拥趸,是由于网络受众组成复杂,文化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再加之网络传播速度空前,使不可信言论和谣言在很短的时间和空间内就通过跟帖、论坛讨论、微博、博客、QQ群等多平台传输到世界各个角落。虚假的网络新闻极大地降低了网络媒介的形象和公信力。虚假消息已成为网络媒体迫切需要破除的“公害”。大学生在网络受众群体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要敢于运用自身所学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来揭穿网络虚假信息,积极与网络虚假信息作斗争,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主动担当责任,把握好自觉主动原则、政治导向原则、安全流动原则和社会效益原则,激发网络的正能量。

  (三)网络道德践行者

  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活动中要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坚决抵制网络低俗文化的侵袭,成为网络道德的守望者。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宣传暴力、恶意谩骂等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以直接或隐晦方式展现人体性部位,具有污辱性或挑逗性的文章、视频、动漫、图片等,非法的性广告,及不正当交友、散布色情交易等消息,容易诱发网络受众不良思想行为,困扰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包括走光和偷拍,及借助网络平台肆意传播他人隐私等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内容;宣传婚外情、一夜情等违背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正确婚恋观的内容这些低俗的网络文化也通过网络媒介对大学生思想进行侵蚀。

  面对低俗的网络文化的侵袭,大学生要发挥自身特殊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主动践行网络媒介的道德守望责任。大学生在网络媒介实践中应明确自身的社会道德责任,在网络信息中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网络信息中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在网络信息中宣传权威的政策法规信息,展示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热情饱满的精神风貌,凝聚社会力量、牢固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主动地以道德守望原则正确处理网络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及网络受众利益的关系,成为网络道德的守望者。

  (四)网络法治的维护者

  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活动中要严格遵守网络相关立法规定,防止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虚拟网络空间的良好环境。在网络社会中网络受众身份的虚拟化,不但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信息,更提高了通过网络犯罪的风险系数。网络的隐匿性和不健全的网络注册体系使得许多的网络参与者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舆论,在网络上通过制造恐怖信息或不道德信息来诈骗、勒索的事已不少见。大学生与其它网络受众群体相比较,对不断升级的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猎奇心理,网络媒体的应用也成为《大学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一个教学环节,使得大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网络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极有可能利用虚拟空间中如电脑病毒、入侵防火墙等负面效应的手段,致使网络遭受攻击,陷于瘫痪。

  大学生使用所学网络技术进行诈骗的报道也层出不穷,如“海南一在校大学生靠网络诈骗敛财611万元”,“江苏一大学生发布虚假卖售信息进行诈骗被处罚金”等网络犯罪行为,大学生对于网络法律知识的漠视和淡薄,最终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作为网络媒体运用者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在知识层面丰富自己,更需要在法律和社会责任道德的层面上来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网络立法的维护者。

  三、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视阈中优化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群体是祖国培养的建设人才,是网民的主体,他们的网络道德行为文明与否、责任感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未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是建设好网络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高校要把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作为一项基本政治任务来抓,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还要增强他们对网络法律的全面了解。

  (一)完善网络媒介法律道德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媒介法律知识的多元化学习

  截止目前,我国网络立法涵盖了网络法律、网络行政法规、网络规章制度、和网络司法解释四个方面内容共计八十多部。2001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为网络道德建设指明了应该遵循的方向,为互联网道德建设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原则。大学生作为网络受众的主体除了借助优秀的网络媒介资源传递社会正能量,体现新时期学生的道德意识,更应该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大学生群体生活的网络空间。完善大学生法律道德体系建设将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容易打动人、教育人,入心入脑、入骨入髓的网络法律道德教育应纳入到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不仅仅让学生掌握运用网络的基本技能,更应该让学生了解我国出台的相关网络立法,从而全面的规范大学生网上行为。大学生对网络媒介法律知识的学习,应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将网络立法的学习与网络实践相结合,将对学生网络道德的意识塑造与网络法律教育相结合,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媒介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符合学生特点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体系。

  (二)高校要打造多样化的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平台进行引导和教育

  青年作为互联网的最大受众全体,是网络高科技的应用者,因此,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树立阵地意识,科学地认识打造网络化德育平台的价值,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科学正确的掌握网络。根据“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引导、管理和控制。

  要充分发挥微博、微信、SNS(校内网)、BBS(校园论坛)等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关注的网络媒介,为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活学习空间。作为高校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网络生活中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人际观,培养高校学生拥有良好的互联网媒介素养,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校园电子网络系统等硬实力与校园文化等软实力建设,利用网络经常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就大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对话,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道德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不断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亲和力。

  (三)开设网络伦理相关课程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能力

  网络伦理是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人们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通过信息网络而进行社会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通过网络伦理的导引,能激发大学生对于网络道德规约的自觉践行与内在认同。近几年网络伦理在我国的研究刚开始,高校仍然没有改变轻网络道德教育重网络技术教育的现象。因此,高校要开设相关课程,加强网络道德的示范作用,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评价体系,尽可能的减少各种失范行为的发生。应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网络道德规范,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权威性和操作性。特别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现有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和颁布一些具有权威性的道德规范,使其具有更大的约束力。网络道德的建立和发展,必须立足于现实社会的道德基础。

  在新时期,迫切需要加强网络立法的建立,通过网络法制化进程的完善,使得网络道德也规范化从而能够解决网络出现的心问题。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大学生明确认识到在虚拟世界中的规则,即什么行为是非道德的或违法的,什么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或受到相应的制裁,培养大学生独立的网络判断能力,从而从内心深处杜绝恶意的网络行为,增强上网责任意识。同时,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新的网络道德规范,提高网络社会行为主体的道德自觉意识,在制度建设中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高校也要增强对学生网络安全和道德的教育,增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约束力,维护社会网络环境和网络秩序能够和谐有序的发展。


猜你喜欢:

1.有关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

2.社会责任感的议论文

3.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

4.有关个人社会责任论文

5.公司社会责任论文优秀范文

    284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