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思修论文
诚信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诚信素质作为基本道德素质尤为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诚信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诚信思修论文篇一
《大学生诚信问题探讨》
[摘要]诚信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诚信素质作为基本道德素质尤为重要。文章列举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根源,对如何开展大学生的诚信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问题;探讨
[作者简介]秦建丽,中共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8―0094―0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诚信作为立身之道、修业之本和立政之基,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和规范作用。诚信作为市场经济的坚实基石,也是人们相互合作的重要前提。当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诚实守信已成为社会良性运行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准则。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重任,理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但令人忧虑的是,近年来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已相当严重。这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甚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诚然,目前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大学生在道德素质方面,尤其在诚信方面存在缺失,具体表现为:
(一)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多次重申严肃大学考风考纪,并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各高校也积极采取反作弊措施,试图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但却屡禁不止。大学生的作弊手段也越来越“猖狂”,从原来的交头接耳、夹带纸条、偷换试卷等“低劣”手段发展到了用手机发短信、请“枪手”代考等“高超”手段,呈现出了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作弊现象不仅在日常考试中有,而且在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中也有。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作业、实验数据抄袭现象严重,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论文,不是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来别人的论文照抄,应付了事。此风不刹,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个人信用意识缺乏。使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进好事多磨
国家助学贷款是1999年国家启动的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带有政府行为色彩的助学举措,体现了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爱。但是,助学贷款运作并不理想,出现了“银行贷不出款,学生贷不到款”的现象。这里有具体操作不当的原因,更有银行和大学生之间缺乏信任的原因。据报道,截止2004年3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745名进入还款期的毕业生中,有190人未按时足额还贷,违约率达26%。由于助学贷款风险性高、贷款周期长、学生还贷信誉低下,使银行担心贷款收不回而不敢向学生放贷。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的薄弱和失信行为,连累了许多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使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大的。
(三)就业中自荐书掺水,协议合同观念不强
由于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因此,包装自己、推销自己就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再加上受招聘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应聘中想方设法在自荐书上注水掺假。有一家用人单位在某次招聘收到的84份毕业生自荐书中,发现竟有5人同时任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有的学生在简历中夸大自己的专长,有的涂改成绩,有的伪造证书、奖励材料等,放大自己的优点和成绩,淡化和遮掩自己的缺点。在择业过程中,不履行就业协议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大学生把个人应聘材料广泛投递,有接收单位就草率签约,有更好的单位就马上毁约重新签约,而且想方设法逃避违约责任。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秩序和用人单位的选拔招聘工作。
(四)人际交往信用不足。恋爱动机不诚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德行。在校园内诚信意识的缺失、失信行为的泛滥,损害了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导致人情淡薄。同时,诱发人际关系危机和冲突。在对待恋爱问题上,随着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大学生谈恋爱一扫传统的含蓄、深沉的形式,在公开场合亲密接触,旁若无人,他们往往把谈恋爱看作是空虚心灵的寄托,或是为取得一种生活经验的实践活动,在与对方恋爱中究竟爱什么、为什么爱、怎样获得爱都没有弄清楚,显示出相当大的盲目性。大学生谈恋爱很少讨论结婚、家庭、经济等现实问题,这种浪漫色彩往往掩盖了实际存在的矛盾。当代大学生对恋爱呈现非责任化倾向,不少大学生对恋爱不是很严肃,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态度,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玩玩”而已,往往缺乏基本法律意识、道德修养。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根源
大学生缺乏诚信的现象日趋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影响的结果。
(一)国家信用制度不健全,社会诚信危机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
有专家指出,整个社会的信用缺失在于信用制度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法制不完善。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维护经济正常、有序发展的信用道德观念和信用制度秩序却相对滞后。在立法方面,我国只是在已颁布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了诚信守法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涉及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缺少与信用制度直接相关的立法。因此,难以对社会经济中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机制。如国有企业拖欠银行欠款不还,银行无能为力,只能划为呆账、坏账来一笔注销;再如面对违约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也通常没有什么办法去制约他们,当法规、制度不健全而不能有效处罚失信行为时,失信之风就会盛行。
诚信缺失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普遍存在且日趋泛滥。经济领域里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政治领域违法腐败,职业领域里的诚实劳动贬值,文化领域里盗版侵权、抄袭以及人际交往中的缺乏信任、投机取巧等现象不乏其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成了一些人的处世哲学。由于社会诚信状况恶化,这种环境对那些自身素质较低、自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来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诚信约束机制薄弱
这几年来,尽管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诚信教育的效力仍在下降,诚信教育在方法上或方式上以及德育的综合评价上都流于形式,未真正落到实处。为什么一个人从小学就开始的道德教育直
到大学仍然收效甚微?就是因为我们的德育教育与丰富的人生实践相脱节,书本上、课堂上讲的是一套,现实生活中是另一套,脱离实际,内容陈旧;老生常谈,而且应试教育带来了不好的效果,注重课堂教育和考试,不在实践中倡导,有的即使安排实践,也大多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不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缺乏实效性。学生感到下了课堂或出了校园跟谁讲道德,没用。一句话,道德建设重教育,轻实践,形式主义严重,使得频频出现在校园的违背诚信现象得不到有效制止。另外,教育者自身的诚信教育观念不强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有的教育者,在课堂上只给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对少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现象听之任之,或一气之下一走了之;有的老师发现学生抄作业、抄论文熟视无睹,照样给高分;有的老师在监考时对作弊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舞弊行为视而不见。教育者这种只教书不育人和不能为人师表的行为无疑会使学生的诚信道德异化。
(三)家庭教育不当,学生自身素质不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诚信修养并非一日养成,须经父母长期的言传身教,很多学生从小就是家中的“宠儿”,处于核心地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教育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无原则地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偏袒他们的过错,使得他们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二是一部分家长对子女过于严厉,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们形成冷酷、不诚实、缺乏自信等不良性格。此外,近年来家庭教育还存在着重智力投资、轻道德教育的倾向,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行,对孩子如何做人缺乏最起码的关注。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以他为中心的圈子里生活,缺乏独立的自律自强精神。因此,家庭教育不当,大学生自身素质低下也是导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对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探讨
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本人共同参与,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一)净化社会大环境。健全法律约束机制
2002年底,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各种传播媒介应该在弘扬正气、宣传诚信等传统美德教育方面实事求是地大力宣传报道,强化全社会的诚信教育、诚信意识,使全社会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同时将诚信与利益挂钩,使守信者获利,失信者受损、受惩,诚信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健全法律机制,强化利益约束,强化法制惩处,运用法律来规范社会全体成员的诚信行为,遏制失信行为。一方面通过诚信教育,强化个人信用意识;另一方面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全社会的信用环境,尽快设立银行、保险、证券、公安、电信等部门参与的覆盖全国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与就业、信贷、消费等联系起来,形成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信用网络,对失信行为加大惩处力度,提高失信成本。
(二)加强制度建设。大力完善诚信机制
高校应当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是规范和约束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具体操作规程,大学生应当严格遵守,并自觉维护其权威和尊严,学校也应当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真正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如果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必然导致规章制度废弃、学风校风涣散。学校在惩罚力度上做得不够,失信者未得到相应的惩治和严厉的制裁,在这样一个信用环境下,“好人也会变坏”。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守信获益,失信失利”的激励约束机制,从制度和法规上保证诚信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者会受到相应的惩罚。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的导向性和强制性,引导和约束学生选择诚信、崇尚诚信、实践诚信,营造一个“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校园氛围。
(三)教育工作者要做诚信的表率
良好校风的形成,教育工作者是关键。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求大学生诚实守信,教师首先要诚实守信,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为人楷模。教师的师德修养、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必须以教育事业为重,以培养人为己任,自觉树立良好的教风,务正业,办正事,诚实为本,育人为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作为学校的党政干部和行政工作人员,同样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努力做诚信的表率。众所周知,党风决定政风,进而决定社会风气,良好的校风离不开学校党政干部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良好作风。要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服务意识,廉洁奉公,诚实守信,敢说真话实话,多做实事好事,在学生中发挥表率作用,在校园里形成“诚实光荣,不诚实可耻”的共识。
(四)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诚信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最终还得靠大学生自己。诚信是道德修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规章制度和外部环境等会影响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但只是从外部产生作用。比如针对作弊行为,几乎所有大学都制定了非常严厉的措施,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作弊现象仍屡禁不止。那么,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大学生从内在的修养做起。作为诚信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完全能理解和衡量出诚信的重要性,应当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守信践约能力。因此,只有以严格的个人修养来约束自己,才能培养出诚信的品质,从而维护大学生群体的良好形象。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诚信思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