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3000字论文(2)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3000字论文篇二
《试论我国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从而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着手,分析我国政府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
一、市场经济下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加强宏观调控是克服市场经济弊端的必要途径
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及开放性的一般特征,能够引导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它不仅要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使用或利用效率,而且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原生动力。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市场经济是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的经济,它遵循的是价值规律,在交换中竭力维护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一切规律的根本出发点。市场机制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要素在部门间、地区间的流动来调节和平抑收入水平,但市场机制在本质上并不能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它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的方面的,如市场自发调节的盲目性,市场经济高度私有化带来的两极分化,市场自由竞争的不择手段和唯利是图,它这种趋利的本性能把人们内心深处最自私、最卑鄙、最残忍的感情呼唤出来,使社会充斥着贪得无厌、尔虞我诈、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坑蒙拐骗等等,这些行为破坏了社会供需平衡,使国民经济不能协调发展,其结果必然是使市场经济运行呈现无序现象,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利于现代化建设。这就要求中国执政党在高度重视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的市场化取向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治理和宏观调控,有效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创建一种能够避免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
2、宏观调控是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长处的有效措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摒弃计划,而是通过宏观调控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台起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长处。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如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国际收支的平衡资源合理配置;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所有这些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什么水平,发生什么变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哪些不良征兆的临界极限,对其怎样进行调整,如何防止情况恶化,都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加以解决,单靠市场是难以解决的。市场经济的运行由于按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在某种程度上只着眼于此时此地的眼前利益,往往忽视发展中的长远利益和关系全局的利益,国家对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的调控能使市场按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牛活的需要出发,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和布局,杜绝国民经济发展的顾此失彼,关系失调,解决好只顺眼前忽视长远、只顾局部不顾整体的问题。此外,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有异的社会实际,应区别不同采取对策,在宏观调控上,对不发达地区,可以采取倾斜政策,在投资规模,技术引进资源开发上,给予支持,加大调控力度,使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的经济协调发展。
二、我国政府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政府在经济运行当中充当的角色仍然不明确
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政府却仍然在扮演着不合时宜的角色,对自身所应该扮演的角色仍不明确,经常出现政府职能错位或越位的现象。常见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下面三种类型:一是进入竞争性微观经济领域,直接投资创办和经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争利。违反《公司法》和股东代表大会的意愿,直接任命国家参股、控股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直接干预企业经营决策。二是搞地方保护主义,庇护本地企业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或走私贩私。在跨地区经济纠纷案件的裁决和执行中,偏袒本地企业,阻碍案件公正裁决和执行。三是纵容企业编造虚假材料,骗取中央或上级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违反统计法规,编造虚假数字,谎报政绩,骗取上级政府的信任、奖励和官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我国的政府职能体系使没有突破在计划体制条件下形成的旧模式,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还非常不适应。政府以宏观调控主体代替市场主体,直接干预企业的行为仍较普遍,即使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活动,也常常在执行中变形,使经济杠杆的运用也常有明显的行政直接调控的色彩,传统型的宏观调控制度与方法在现实中仍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在把微观管理职能返还给企事业等社会单位的同时,许多应由政府管理、协调、组织、扶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政府职能转变落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与服务职能还有待尽快建立起来,如市场培育工作固然急需加强,而市场本身又有其先天弱点与消极方面,改善与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就非常必要。
2、我国政府行使职能的方式不完善
我国政府行使职能的方式不完善主要表现为重行政手段,轻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这是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同传统的计划体制的区别所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越来越多地利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并取得明显成效,但从目前实践看,我国政府在对市场内部运行秩序的调控方式上,尚存在着行政手段运用过多、干预过度的问题,政府行为不够规范,政府及其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特别是随意性审批,仍随可见,缺乏法制约束,人治现象比较严重,而且缺乏严格的行政首长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无责任决策的现象比较普遍。
3、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一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工作效率不易衡量,担心职能转变会引起负面影响。二是对政府职能只有大致了解,对本层级、本区域、本部门应履行的职责缺乏科学的认识、清晰的界定。不知道哪些职权应归还社会,哪些职能应得到加强。三是等待观望,不敢创新。虽然他们也赞成转变政府职能,但行动上却等待观望,希望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照抄,缺乏创新意识,也不愿主动探索。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措施
1、准确把握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政府角色的定位主要来自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概括起来,就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应该扮演“裁判员”和“服务员”的角色。伴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和更新。首先要继续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树立市场经济体制观念,在市场中遵循平等竞争的原则、开放市场的原则、透明度原则等,考虑问题、部署工作,不能再固守一县、一市、一省、一国范围,而要有更广阔、更开放的视野,把自己放到世界市场、世界经济的范围内去思考、去竞争,不断加快工作节奏,提高行政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政府公务人员只有树立这些新的思想观念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化接轨的要求。其次是不断克服官本位思想影响,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思想观念。长期的计划体制形成了以权力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造成了政府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资源配置浪费、权力过于集中等许多弊端。
2、规范政府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针对过去政府在管理经济中滥用行政手段,影响经济发展和行政效率的情况,我国政府职能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就是由采取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这里所说的经济手段,是指政府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工资、利润等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和影响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管理任务的手段。经济手段的特点在于间接性和诱导性,它不是依靠行政指令和法律、法规的强制力量,不直接干预经济组织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通过贯彻物质利益的原则,引导经济组织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达到调节社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同时,政府要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并切实在经济生活中得以贯彻实施,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行为,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此外,计划体制下的政府经济行为,是事无巨细的一揽子统管,承揽了过多的社会经济事务,强化了政府的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职能,但也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助长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因此,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必须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本,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促使企业自身发展壮大。
3、不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
国家公务员的素质不仅关系到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且直接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一是每年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中选拔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增加新鲜血液,不断优化国家公务员的素质结构,使高素质人员的比例不断增加。二是完善公务员继续教育体系,鼓励在职人员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输送公务员到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进行培训,提高公务员履行职能的素质和能力。三是通过干部交流、挂职锻炼、下基层调研等方式,扩大公务员对社会的接触面,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南昌科技大学社科部
参考文献:
[1] 周跃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几点认识[J].广州大学学报,2001,12:56-58.
[2] 沈晓笑.试论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发展[J].经济师,2007,4:16-18.
[3] 吴怀友.论宏观调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7:58-60.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3000字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