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市场营销论文>

浅谈外汇市场情况相关论文

斯娃分享

  外汇市场在我国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外汇在我国的经济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汇市场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外汇市场相关论文范文篇一:《开放环境下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探析》

  摘要:建立具有完善秩序的外汇市场和管理体制,对于外汇交易金额进行一定的控制,实现外汇交易的稳定性,并对外汇资金流入方向进行详细调查,避免过度投资情况的出现。

  关键词:外汇市场;干预行为

  1目前我国央行干预的外汇市场环境

  1.1我国央行干预的外汇市场概述

  自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30个年头,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还在逐步的加快,经济也在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主要分为两个类型,其一是银行对客户的零售市场,指的就是个人或企业在存储或支出外汇的过程中到银行所办理的业务;其二是我国在1994年确立的外汇交易中心,也就是专门的外汇业务交易金融机构。在整个外汇交易过程中,企业和外汇银行的交易都需要借助交易中心来进行调停,使得其外汇汇率能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一旦市场当中出现了外汇差额的情况时,企业无法对这一差额负责,则需要由中央银行负责将其出清,否则就会引发市场当中汇率的大幅波动。

  1.2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概述

  货币离岸市场主要指的是为非本国居民的投资者或贷款人提供国际性的借贷、投资等金融业务服务,这种金融服务所受到的本国金融法律的约束性较小,并且还能够享受到提供业务服务地点的税收优惠政策。这种金融银行是20世纪60年代在沿海城市兴起的,其主要包括三大类型,分别是避税港型、内外一体型以及内外分离型。其中避税港型主要指的是发挥了一个记账的功能,其所进行的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交易非常少;内外一体型则是指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其离岸金融服务和在岸金融服务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以美元交易地区为主要代表,这一地区的离岸金融往往是自发形成的,政府并没有强制规定;内外分离型则是主要为非本国居民所设计的,其是一个国家在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金融体制,同时其对于离岸和在岸的管理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内外完全分离是很难做到的,难免会出现资金缓慢渗入的情况,在已经被打上离岸资金的现金流同样可以流入国境内的金融市场当中,如果国家本身的经济较为发达,这种模式能够给国家带来较大的利益,而如果国家本身经济发展落后,则可能会引发本国汇率的变动。

  2我国外汇市场干预产生的问题

  2.1宏观经济风险性的增加

  在央行对外汇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其实际上是对国内的宏观经济运行起到一个负面影响的作用。其一是使得国内金融市场当中货币数量大幅度增加,给市场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其二是使国内市场结构的调整出现困难。为了保证国内名义汇率的稳定发展,中央银行不得不实行外汇干预政策。在此过程中,国家的外汇储备量会发生持续性的增加,使得国内的货币投放量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在我国人民币的升值背景下,外汇总金额已经超出了我国经济的需求量,此时如果中央银行所采取的冲销手段无法改变这一情况,则会导致国内的宏观经济市场风险性大幅度提高,导致国内通货紧缩的情况,引发钱荒。

  2.2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根据相关经济学家的研究显示,在现代开放性的环境之下,跨越国境的资金流动、国家货币汇率的稳定性和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本身不能够相互依存。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中央银行不断采取外汇干预手段维护名义汇率的稳定性,而这样就会使得国内的货币独立性和资本流通的自由性受到较大的干扰,使得其不得不顺应干预手段的改变而改变。目前虽然在我国国内的外汇管理制度已经初见成效,但是长期以来的贸易顺差也使得我国的人民币具有较强的升值预期,而国外的投资者也必然会抓住这一良机,通过外部投资的方式,借道将外汇资金输入我国国内。就近几年的调查显示,相比于2005年,我国的个人海外外汇资金储备量上升了两倍有余,其中大部分均是来自于外国的投资者,虽然其以个人名义输入资金,但是实际上却是想要将更多的外汇资本转移到我国国内市场,以达到升值的目的。

  3我国在开放环境下央行干预的手段和改革

  3.1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的手段

  首先,我国在开展外汇干预的过程中丰富了直接干预的冲销手段,这种手段主要是在国内市场经济转入低迷,但对外出口贸易还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的货币就会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央行则可以采用投放基础货币的方法来进行干预。但是在相反的情况下,当国内的经济发展处于急速上升的阶段,对外贸易却处于下降趋势,则央行可以采用减少外汇储备,对国内的多余货币进行回收存储的方式,调整国内的货币供给需求,这样就能够在不同情况下保证国内经济增长的平衡。其次,可以利用间接手段和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工作对国内的外汇进行干预。相比于直接干预手段,我国央行的间接干预手段就比较复杂,所涉及的干预工具也具有多样性。第一,在国内经济区域平衡状态是,央行的干预政策对于市场的影响力较大,此时央行可以通过窗口指导或舆论宣传的方式表明国家对外汇干预的想法,对内部物价进行相应的调整,形成直接化的影响。第二,央行还可以在市场运转过程中,利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或强制改变利率的方式来影响本国的物价和汇率的变化,不用直接对外汇进行干预。第三,对国外跨境资金实施流动管制措施,可采用严格或相对严格的方式来进行,提高跨境资金在流动中所生成的资本,使得国外投资者减小跨境资金的输入比率。

  3.2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的改革

  在对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政策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提升我国的宏观经济基础,只有提升了我国的经济基础,才能够为我国面对更大的外汇挑战打下基础,并且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持久性地应对国际资本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其次,提升我国央行外汇干预政策的管理制度,应该积极深化我国的外汇政策改革,借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探讨。最后,建立具有完善秩序的外汇市场和管理体制,对于外汇交易金额进行一定的控制,实现外汇交易的稳定性,并对外汇资金流入方向进行详细调查,避免过度投资情况的出现。

  4结论

  总而言之,央行外汇干预会影响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革。

  外汇市场相关论文范文篇二:《略谈我国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

  摘要:建议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后对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利率政策保持经济内外平衡。

  关键词:银行;外汇市场;干预

  一、实证研究

  本部分实证研究涉及的变量有:外汇资产交易量地,遠人外汇资产的实际汇率S,,期末外汇市场汇率S,,外汇储备期末余额FR,,外汇占款期末余额F,,国内外相应期限的基准收益率r,、ri.f,再贷款季度增减余额厶C,央行对金融机构3月期贷款利率i’,存款准备金季度余额R,,准备金存款利率i,央行票据i期发行额C&央行票据i期利率i?,,邮储在央行的存款余额Cp,邮储上存央行存款利率ip。本文研究选取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的季度数据。各变量数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中国金融年鉴》、《中国货币政策报告》各期数据整理得到。

  (一)外汇市场干预获利测算

  1、外汇市场干预收益测算(1)已实现干预操作获利氏。由于我国实行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1994年以来央行在外汇市场上买人外汇资产的同时,不需要卖出相应外汇资产以平准人民币汇率,即央行卖出外汇资产的数量为0。所以,我国央行的已实现干预操作获利足=0。(2)未实现干预操作获利i?2。1994年汇改以后,我国央行最初通过在外汇市场买入美元和港币进行外汇市场干预,1995年后开始买人日元进行外汇市场干预,2000年后,开始买入欧元、英镑进行外汇市场干预。各个时期的未实现干预操作获利取决于买入不同外汇资产的起始时间和数量。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的未实现干预操作获利《2=(-115肌065)+(~4464.210)+(-1593.649)+8910.833+(-702.479)=-9429.57亿元。(3)持有外汇资产收益《3。国内相应期限的基准收益率r,选择央行对金融机构90天以内贷款利率,国外相应期限的基准收益率W选择美国三月期国库券收益率。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的持有外汇资产收益J?3=(-1152.200)+(-17札851)+951.209+(-14564.436)=-16507.278亿元。

  2、外汇市场干预成本测算(1)回收再贷款利息损益C,。将整个测算期间划分为四个阶段,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回收再贷款利息损益(^=(76.201)+(-23.931)+(-18.918)+22.861=56.213亿元。(2)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所需支付的准备金存款利息C2。将整个测算期间划分为四个阶段。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向商业银行支付的准备金存款利息C2=2358.472+1594.234+1333.541+4710.234=9996.481亿元。(3)发行央行票据所需支付的利息C3。根据央票的票面利率估算我国发行央票所需支付的利息。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支付的央行票据利息C3=409.290+3322.910+5559.430=9291.630亿元。(4)邮政储蓄存款转存中央银行所需支付的利息C4。

  2003年8月1日,国家调整邮政储蓄转存款政策,新增资金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将整个测算期间划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向邮政储蓄机构支付的存款利息C3=2152.642+570.313+61.411=2784.366亿元。综上所述,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获利=(?,+fi2+i?3)-(C,+C2+C3+C4)=0+(-9429.57)+(-16507.278)-(-56.213+9096.481+9291.630+2784.366)=~47953.112(亿元)。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累计亏损达47953.112亿元,为2009年GDP总量的14.08%。

  (二)外汇市场干预亏损情况分析

  由测算结果可知,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除回收再贷款利息损益数值为正以外,剩余各项均为负值。其中,持有外汇资产亏损达16507.278亿元,占亏损总额的34.42%,未实现干预操作亏损、所需支付的准备金存款利息和央票利息均接近万亿元大关。接下来对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获利模型中各项进行分析。

  1、已实现干预操作获利flu我国虽然在1994年和2005年进行了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但汇率形成机制依然受到管制,央行无需卖出外汇资产以平准人民币汇率。我国央行进行的是“只买不卖”的单边外汇交易,这是已实现干预操作获利;为0的原因。

  2、未实现干预操作获利7?2。在未实现干预操作获利的各项中,我国央行只有在买人日元的外汇市场干预中处于盈利状态,而买人美元、欧元、英镑和港币的外汇市场干预均处于亏损状态,尤其是对于美元的外汇市场干预损失达11580.065亿元,远大于欧元(4464.210亿元)、英镑(1593.649亿元)和港币(702.479亿元)。1994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两次汇率改革,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保持升值趋势,这是未实现干预操作获利处于亏损状态的主要原因。

  3、持有外汇资产收益R3。在四个测算期间中,只有2005年第3季度至2007年第1季度实现了盈利,其余三个期间均处于亏损状态,仅2007第2季度至2010年第2季度就亏损了-14564.436亿元,远大于第一个和第二个测算期间的亏损额(1152.200亿元和1741.851亿元)。2007年底开始,由于受货币市场的压力,美国三月期国库券收率遭到重挫,而同期我国央行对金融机构90天以内贷款利率依然保持相对稳定的高位。在不断扩大的利差和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的共同作用下,持有外汇资产出现了巨大的亏损。

  4、回收再贷款利息损益Q。1994年第1季度至2001年第4季度和2007年第2季度至2010年第2季度,央行因再贷款余额变动多收人利息76.201亿元和22.861亿元,其余两个期间内,由于央行大多持续单向回收再贷款,央行损失再贷款利息收人23.931亿元和18.918亿元。

  5、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所需支付的准备金存款利息C2。整个测算期间’央行共向商业银行支付准备金存款利息9996.481亿元,其中2007年第2季度至2010年第2季度支付的准备金存款利息达4710.234亿元,约为2005年第3季度至2007年第1季度的3.5倍,这是高准备金率带来的高准备存款导致的直接结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冲销工具在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和收缩货币供给量方面具有较大的效力,但存在不能频繁使用、难以精确把握冲销时点和数量以及操作难以量化等不足。

  6、发行央行票据所需支付的利息C3。整个测算期间,随着央票发行次数和发行金额的增加,央行所需支付的利息随之增加,至2010年6月,累计共支付利息9291.630亿元。从2005-2007年、2008-2010年6月央行票据产生的利息显著大于2003-2004年。主要原因是,2004年下半年以来,央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护出口贸易,持续单向地干预外汇市场,继而通过大量发行央票冲销不断增加的基础货币。

  7、邮政储蓄存款转存中央银行所需支付的利息C4。整个测算期间,央行向邮政储蓄机构支付利息2784.366亿元,1994年第1季度至2001年第4季度,2002年第1季度至2003第3季度、2_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2季度支付的利息分别占78%、20%、2%。这是因为,我国于2003年8月1日调整邮储转存款政策,邮储上存央行存款数额大幅下降。但邮储上存央行存款数额整体较小,其冲销效果明显不如前三项冲销工具。

  二、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基于获利标准的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行外汇市场干预累计亏损达47953.112亿元,相当于2009年全国GDP总量的14.08%,这一巨额亏损最终需要财政支出来弥补。

  2、外汇市场干预收益方面,由于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约束,央行不断地通过单边外汇交易买人相关外汇资产,以稳定人民币汇率,无法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外汇市场干预,央行承担全部汇率风险,自然无法实现盈利。

  3、外汇市场干预成本方面,除回收再贷款外,央行需为其它冲销政策承担巨额的成本,且各项冲销工具均存在弊端。央行持续的外汇市场干预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和外汇占款的外生性,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变动以及人民币汇率走势决定着央行冲销操作的方向,严重影响着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4、长期来看,人民币将保持升值趋势,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目的在于稳定持续上升的汇率。在外汇市场购买外汇以稳定人民币汇率,同时运用相应资产回笼购汇所抛人民币以保持国内货币供给不变的外汇干预思路使央行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且外汇市场干预亏损巨大,冲销操作不具备可持续性。

  5、导致外汇市场干预困难的根源在于人民币汇率,货币当局应进一步调整、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积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保障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6、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占较大比重,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亏损主要来自对于美元的干预。第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近17%。在可预期的较长时间内,美元将保持贬值趋势,美联储面临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的压力,这意味着我国央行将为外汇市场干预承担更大的亏损。因此,建议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后对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利率政策保持经济内外平衡。

  外汇市场相关论文范文篇三:《我国外汇市场羊群行为分析》

  摘要:近段时间以来我国面临人民币巨大的升值压力。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在我国外汇市场上通过对参与者群体乃至国家的行为分析,从另一个视角认识我国的外汇市场现状,并得出一些结论,无疑是一种积极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行为金融 羊群行为 外汇市场 汇率

  我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由于外汇市场交易量巨大,我国外汇市场目前主要还是实盘交易,在诸多参与者中,国家和机构交易者作为参与角色就显得非常突出。本文只从机构交易者和国家两方面的羊群行为对我国外汇市场决策影响出发对其阐述。

  一、机构交易者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

  传统的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息的假设,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可能形成羊群行为。商业银行、金融公司、基金等投资机构虽然可以制造噪音,然而,对于实行噪音交易的单个参与主体来讲,他们可能是噪音获益者,也可能是噪音受害者。

  在短期交易普遍存在的前提下,交易者可能聚集在某些信息甚至是与基础价值毫不相关的信息或谣言上进行交易。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信息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价格与价值的明显偏离。当大量的交易者聚集于某一信息并发生极端反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羊群效应”。这一效应可能使得努力获取新信息的交易者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因为他不能保证其他投资者会相信并聚集在这一信息上,这就不利于提高交易者搜集信息的积极性。如果大量的投机性交易者在某一信息上聚集,而忽视了对其他相关的基础信息的搜寻,甚至聚集于与基础价值毫无关系的噪音上,往往造成与资产基础价值有关的信息不能完全从价格中反映出来,从而使资产价格的信息质量降低。另一方面,噪音交易者还可能通过信息的积极反馈,无意间对知情交易者的行为进行了掩盖。知情交易者之所以能够获利,很大方面是因为其掌握的私人信息还未完全体现到价格之中。然而,由于知情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同时进行交易,掩盖了知情交易者的行为,使价格体现信息的速度放慢,知情交易者从而可以获得超前收益。噪音交易的这种“羊群效应”损害了市场的有效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机构投机者利用信息模糊,在外汇市场上造成羊群行为而针对亚洲诸国外汇市场上的一次金融大餐。领头羊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深受投资界的尊崇,他们对其行动更是亦步亦趋,其卖掉泰国铢,卖掉泰国股票的行为,引发了羊群效应,泰国政府最终无力支撑,宣布汇率自由浮动。泰国铢巨幅贬值,股票市场一落千丈。此时,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投机基金,又跟着索罗斯这只“领头羊”,等待时机,在泰国铢下跌最低点时,大量买进泰国铢和泰国股票,抬高汇价和股价,伺机撤出,从而大赚一笔。在羊群效应的放大作用下,投机基金可以不顾与国家央行对抗的“兵家大忌”,继92年狙击英镑,重创英格兰中央银行后,又一次在与国家央行的较量中大获全胜。

  而对于金融危机受害国自身角度看,金融市场信息的弱化给羊群行为提供滋生的温床,是导致这场危机的关键因素。对于参与者们而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不对称信息问题严重恶化,导致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使金融市场丧失应有的有效性,无法有效地将资金导向那些拥有最佳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最终引发危机发生。

  二、国家基于影响力的羊群行为

  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深化,在国际经济市场上,经济大国同小国的,经济强国与弱国之间,若国际贸易及金融融合程度及依赖程度很高,往往经济影响力弱的国家会对经济影响力强的国家的货币在汇率政策上实施盯住政策,以利于弱国的经济稳定。从而,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在外汇市场上实际上扮演着“领头羊”角色,受影响力强的国家约束,经济小国、弱国多在头羊的带领下实施跟随策略。区域经济合作体之间,虽然不存在经济实力的巨大悬殊,可是,区域经济体,例如东亚诸多国家,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相同,经济结构类似,替代性很强,为了在世界经济中避免“邻里纷争”,或者基于获得群体福利最大化,它们之间往往达成某种“心理契约”,形成羊群,从而,对于某一群内成员的动作,往往有跟随倾向。

  然而,领头羊国家要注意避免理性决策的内在非理性缺陷。表现为参与各方出于个体理性考虑产生的决策,在群体行动的作用下,可能以理性人的角度出发而最终走向了非理性。这个在博弈论中“囚徒两难”博弈,就是一个很好的理性人最终走向非理性的例子。

  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诸多国家在汇率市场上陷入了理性决策内在的非理性泥潭。东亚各国经济依赖度很高,经济结构化趋同,对外贸易在本国经济中占居极其重要的位置,东亚各国在危机过程中为弥补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提高本国产品世界竞争力,对外都采取大幅度贬值的汇率策略,结果引发了竞相贬值风暴,导致了危机的大面积扩散。

  然而,在各国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站出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虽然牺牲了部分国家利益,但是迎合了亚洲邻国的期望,显示出一个负责任的经济大国应有的魄力和能力,从而阻止了羊群行为继续扩大,遏制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继续蔓延和深远影响。危机过后,东亚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外汇制度上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心理契约,而这种心理契约树立后,我国在2005年7月21日进行汇率改革之时,人民币当天升值的同时,东亚各国对美元也是纷纷升值,一方面是地区经济依赖度的原因,另一方面笔者认为也是标榜一种同进共胜的行动表白,从而使得各国信任度再次加强。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心理预期因素分析

  我国政府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来,人民币汇率对于美元来讲一直在波动中上升。目前来看,尽管我国汇率管理当局不再谈论汇率政策调整,而是转为守势,强烈警告投机资本,力图维持汇率的稳定,但是同样难以消除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为政府如果没有任何的行动,带来升值压力的诸因素就不会得到消解。而比较消解升值压力的各种政策选择,其实直接调整汇率政策相对而言可能最为简单易行。比如,如果试图减少中国目前的“双顺差”,就必须对过去过度依赖出口和外资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而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其难度更大,需要的时间更为长久。所以,人民币外汇市场上仍有升值空间的预期不可能马上消失。

  从政府和市场的博弈来看,政府最关心的是热钱流入。据有关估计,2003年流入的热钱为600亿美元左右,2004年又流入1000多亿美元。资金大量流入是因为:套利(美元利率低于人民币利率时),套汇(预期人民币升值),以及进入房地产等领域套取其本身升值的利益。如果政府能够让市场相信调整已经到位,一次性的适度升值便足以打消升值预期,但是如果政府无法改变市场上预期的“羊群行为”,升值之后反而会刺激进一步的升值预期。

  四、结论及展望

  我国对外经济中,出口贸易占据主要地位,而其中制造业占的比重最大。外商依靠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为其降低制造成本,获取母国内不能获得的超额利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蔡日方预测,即使按照保守估计,虽然到2009年中国也将会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情况,可是“剩余劳动力无限供应状况的拐点已经出现”。其潜台词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将应声上扬。近日,全球最大人力资源公司“E-CA国际”发表薪酬趋势调查报告预计,中国大陆将在2007年成为全球薪酬升幅最快地区之一。由此看出,一味的低估人民币来促进我国隐性失业人口扩大就业的举措不可能再有太大作为。相反,过低低估人民币币值会产生社会福利和经济资源的净转移,导致根本的资源损失。

  目前我国对外出口最大部分还是同发达国家的贸易。发达国家压迫人民币升值主要关注的是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双边汇率关系,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间在全球市场中的多边关系。由于当前人民币汇率与东亚货币处于竞争性均衡状态,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就是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使其他发展中国家获得相应的国际市场份额。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个意义上看,人民币对发达国家升值非但不可怕,而且有益,但只有当人民币汇率与东亚发展中国家汇率共同升值时,升值才具有实际的福利效应。

  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目前没有开放资本帐户,从而人民币汇率决定并非完全“市场化”意义上讲人民币估值过高过低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作为一个日益成为世界经济舞台重要成员的中国,应坚持双重均衡政策,即保持实际汇率对名义汇率的均衡,保持与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货币相对于购买力平价的竞争性均衡,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将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作为汇率政策的目标。要尽量避免或者减轻国内外参与者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把握好国内外舆论导向,强调人民币自主浮动,打压国际游资对人民币实施冲击的外部预期,减弱由此带来的“羊群行为”;并且同东亚广大发展中国家邻国间积极展开外交,将“心理契约”上升为国家承诺,保证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稳定和互信。从具体实施措施、舆论导向、国家外交上消灭或者淡化人民币升值预期,从源头上消除羊群效应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渐进式调整,达到稳定和有利于金融改革的宏观目标。

  其次,中国有必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分配效率和我国汇率制度弹性,并大力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乃至货币一体化,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增强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避免区域内福利减少型内部竞争。

  再次,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强国地位的凸现,我国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应坚持主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变革,最终实现人民币资本帐户的开放和人民币的世界化,在世界货币体系舞台中,获得铸币税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王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2]袁志胜.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研究.

  [3]晏春.基于行为金融学噪声交易研究.

  [4]易应,童庆贤.资本外逃与人民币汇率高估的实证分析.

  [5]汤华.基于行为金融学范式的投资者羊群行为分析.

  [6]孙咏梅,祝金甫.汇率低估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7]栾文莲.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内外因素.

  [8]杜晓蓉.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东亚国家汇率制度博弈格局的影响分析


猜你喜欢:

1.浅谈金融市场毕业论文

2.浅谈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3.浅议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4.金融市场论文

5.关于金融市场论文

6.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论文

    133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