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政策论文
我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加强了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尤其是近年来,政府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范围之广,密度之大更是前所未有的。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财政政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财政政策论文篇1
浅析中国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创新
摘要:为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采用财政政策促进企业科研创新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与此同时财政政策支持创新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寻租行为、管理漏洞等各种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参考国际相关经验,提出了将财政资助由政府主导管理改变为市场化资金运作,将政府对企业创新的直接资金支持改变为间接资金支持,以提高财政资助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政策;国家创新;企业创新;寻租;风险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总量都排名世界前列,然而中国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依靠投资拉动和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无法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①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财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财政支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 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现行的财政政策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方面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结合中国当前的财政支持政策,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政策的完善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创新的必要性和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技术经济理论家和创新理论家纳尔逊和罗森伯格提出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的概念。随着国家创新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各国都在不断建设自身的创新体系。中国学者通过对国家创新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也总结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 [1]:(1)国家创新体系的存在决定了一国技术创新能力,国家在创新过程中担负领导角色,国家是创新活动的决定因素;(2)国内创新活动比国际间相互合作的创新活动更加重要;(3)调节国家创新体系网络的杠杆有四个:资金、政策法律、市场和社会。
由此可见,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财政政策是各国政府支持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中国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国家财政拨款支持科研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见下表) [2]:
通过在科技创新指标的度量上,按照专利的构成赋予其不同的权值,对比不同的回归结果,所建立的二者滞后一年的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的产生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3],随着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的不断增加,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目前,中国对企业研发的财政支持政策主要通过财政直接拨款、设立创新基金、政府直接采购、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等方式来实现 [4]。
1.财政直接拨款。这是中国政府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最重要的形式,其中以财政专项资助形式的科技拨款最为常见。资助的项目通常为企业的应用基础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研究、专有技术研究和软科学研究等。
2.设立创新基金。创新基金是国家为扶持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而设立的专项基金,通过吸引科技创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地方性资金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投资, 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型投资机制。
3.政府直接采购。政府使用财政性资金向选定的企业进行采购,实质上是一种间接的对创新企业研发活动的财政支持,也是政府支持保护民族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4.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政府通过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以低息贷款的形式向需要研发投入的企业提供公共资金, 或以政府的名义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科技信贷体现了政府公共政策的意志, 其形式包括无息贷款、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和低息贷款等。
二、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创新的问题
随着中国通过财政政策支持企业科研创新投入的日益增加,随之而来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1.财政科技拨款中的寻租行为。导致财政科技拨款的寻租行为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1)财政资助的规模有限,目前中国的财政的资助对象集中于科研机构和高校,用于支持企业研发的科技经费投入比例较低。以2007年为例,全国财政科技拨款达2 113.5亿元,其中财政资助为177.7亿元,仅占全国财政科技拨款总额的8.4% [5];(2)政府承担了财政科技拨款的主要管理职能,手中掌握有大量的科研经费和相关资源。
企业为了获得财政科技拨款,有的打着“高科技项目”、“自主创新”的旗号来套取财政拨款;有的企业夸大研发项目的内容以获取更多的资助。寻租的存在弱化了财政拨款的作用,大量的财政科研拨款因为寻租行为转变为某些集团甚至个人的租金,导致科技投入的回报率低、社会影响坏。
2.财政资助的管理存在漏洞。财政资助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管理财政资助的模式主要是预算管理模式,但有的企业往往在申请到财政补贴后改变了其中部分资金的用途,或者干脆不顾最后的科研目标而草草结束项目。此外,目前以财政科技支出为名目的资助项目繁多,且分多部门管理,自成体系,这样往往会导致一些企业利用漏洞寻求重复资助。
上述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财政资助的效率较低,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特点的要求, 难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没有对全社会高科技投资起到大的带动作用。
三、完善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创新的思考
在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直接支持企业创新过程,上述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原因在于:首先,政府掌握了有限的财政支持资源,有限资源和政府干预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其次,政府管理财政资助的模式主要是预算管理模式,如何判定科技项目申报单位或个人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以及经费使用的有效性,一直是困扰科技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改变这一现状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将财政资助由政府主导管理改变为市场化资金运作,将政府对企业创新的直接资金支持改变为间接资金支持,具体的形式为:政府退出对财政资助的管理主导,尝试扶持风险投资企业,大力培育和扶植风险投资企业,委托风险投资企业对国家部分财政科技拨款进行管理,并且加速制度完善和创新,从而更有效地推进企业创新,提高财政资助的效率。
风险投资有利于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植未来经济增长点,加速知识经济的形成,这一点已经被世界各国实践证明。美国1957年制定了《中小企业投资法》后,对中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提供一系列优惠,五年间就成立了692家SBIC。同时还提供了资金扶持,在风险投资初期由国家注入一定资金,一方面增强了风险投资的资金实力以抵御各种风险;另一方面避免了风险投资过于急功近利 [6]。
委托风险投资企业对国家部分财政科技拨款进行管理,与采用国家财政拨款直接资助企业创新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政府退出对财政资助资金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寻租行为;(2)风险投资在选择资助创新项目上更加专业。风险基金进行投资的判断标准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快速增长的市场潜能;二是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三是技术上有创意,可以申请到专利或作为商业机密进行保护, 竞争者难以模仿。由此可见,风险投资在选择项目上考虑更全面和专业;(3)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国家财政拨款不具有的机制。当风险投资发现投资效果和开发前景不理想会果断中止,防止资金受到更大的损失;(4)风险投资有利于资金的滚动和循环利用。国家财政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的支持是单向的,其来源依靠于国家的财政收入,而风险投资可以依靠对企业创新的资助获得更大的收入,从而不仅使资金的使用循环起来,也是资金的数量不断增加。
总之,发展风险投资作为高科技企业创新的激励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委托风险投资企业对国家部分财政科技拨款进行管理有利于提高财政资助的效率。当然,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建立风险投资是一项系统管理工程, 需经济、金融、技术、管理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对于政府而言, 决不仅仅是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 更重要的是提供完善发展环境,制定有效和规范的市场制度。
参考文献:
[1]谢康,等.知识经济思想的由来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数据来自于中国科技统计网
[3]朱福兴,等.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7,(30).
[4]政府对企业R&D 资助的方式及利弊分析[EB/OL].中国期刊网.
[5]中国科技统计年度报告[EB/OL].中国科技统计网,2008.
[6]周伟,等.创立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发展[J].财经科学,1998,(S1).[责任编辑 吴高君]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国财政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