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理论论文(2)
社会主义论文篇1
试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道德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市场经济推动道德建设,而道德建设又必须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道德建设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人们利己主义等思想以及政府职能缺失等问题,因此本文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进行的分析研究,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分析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从而充分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并且这种经济体制还能够使市场在我国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市场中也会存有一定的问题,比如利益冲突、市场失灵等等,这时就需要道德对市场规定加以约束,以此来不断完善市场的秩序,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现状
1、利己主义
在市场经济的理论当中,既有对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也有对道德经纪人的假设。其中理性经济人假设为每个厂商都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并且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利己主义”,将工厂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主要生产目标,以此来开展一系列销售活动。经济学创立者亚当•斯密曾经说过:“经济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具有一定经济理性的,并且这种行为都是利己、自利的,从客观上来讲,也许其中存在些许的利他行为,但是主观来讲依然是利己行为占有较大的比重。
2、金钱至上
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恩格斯曾说过:人们总是不自觉的从自己所在的阶级地位出发,然后在进行交换以及生产的过程当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无论是哪种道德都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种金钱道德观。在现代社会中,金钱的力量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对于金钱的执念也近乎偏执,于是金钱就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工具,并且很多人遵循金钱至上的原则,成为了金钱的“奴隶”[1]。
3、政府职能缺失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在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那就是道德建设的管理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错位、越位”等问题。比如某些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从而导致市场竞争出现不公平的现象,这就会使得一些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采取不道德的竞争行为,从而使市场失衡。4、法律不完善法制的建设必须要以道德作为依托,只有这样法制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道德经济,还是一种法制经济。但是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就使得一些经营者钻法律空子,以此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从而使市场竞争有失公平,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
1、明确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关系
与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相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着一定的基本要求,就像邓小平所说的一样,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是社会活动的根本,并且这三者的利益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存在分歧,个人利益就应该绝对服从集体利益以及国家利益。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的核心就是集体主义,因此我们在道德建设中就应该摒弃极端的个人主义,从而使我国的道德建设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导向[2]。
2、纠正错误思想观念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享乐主义或者是拜金主义等思想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脑海之中,从而使部分人们丧失了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应该为每个人都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从而挖掘人们的潜在能力,并且要实行能者多劳的规则,以此来纠正人们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为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奠定基础。
3、转换政府职能
为了使政府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首先就需要将“无限”转变为“有限”,也就是指政府要对市场进行有限的干预,从而避免因过度干预造成市场有失公平的现象发生。此外由于加强道德建设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因此政府就需要站在市场经营者以及市场主体的角度来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市场井然有序的发展,为加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支撑[3]。
4、完善法律体系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想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执法者就必要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市场主体,另一个是社会公平维护者,从而有效保障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建设。此外国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立法的范围,并以此来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拥有良好的道德建设,从而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人们的利己主义、金钱主义,以及政府职能的缺失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因此我们就需要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使人们明确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关系,纠正人们错误思想观念,以此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褚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分析[D].山东大学,2014.
[2]钟志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张静.儒家道德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启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23-126.
社会主义论文篇2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摘要:当前,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种观念和意识的冲突,在职业院校师生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为此,职业院校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即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推进班级核心价值观建立,指明班级思想发展方向,凝聚班级文化力量,构建班级德育阵地,促进学生和教师自觉抵御西方文化思潮的入侵等。
关键词:职业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意义
职业院校中的班级不仅是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基石,更是学生迈向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发展的驿站,对职业院校学生提高知识技能和水平作用重大。因此,职业院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职业院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引领班级的共同理想建设。
托克维尔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集体,是不存在的。如果一个集体没有共同信念,就没有一致的行动,就会是一盘散沙,构不成集体。尤其是要建立一个欣欣向荣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就必须用某种先进的思想把全班的精神武装起来。因此,在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倡导全班同学集体参与,共同制订和修订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班级共同理想,并进一步将这种共同理想渗透于班级管理过程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从三个价值方面为职业院校班级共同理想的建设指引了方向:
第一,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一个有共同理想信念、共同价值目标、共同奋斗拼搏的班集体。第二,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方向出发,正确引导班级发展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建立自由、公正的班风,实现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
第三,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出发,明确学校、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
2.指导班级的核心文化建设。
班级核心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和血脉。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班级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认真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创造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精心组织一系列诸如“传统文化进班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向青春致敬——我们的核心价值”班级辩论赛、“中国梦——我的梦”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等等,同时开发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校园网等网络文化新阵地,积极搭建核心价值观培育平台,精心培育班级核心优秀文化,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创建优秀班级核心文化。
3.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
职业院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知识丰富、理想信念坚定的优势,在学生中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及时疏导网络舆论,引领社会主流思潮,营造良好社会风气[1]。职业院校应该加强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入教书育人中,学习和聆听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选、时代楷模、全国师德标兵、最美教师张莉的先进事迹,强化价值观的榜样示范,为教师指明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向。
4.凝聚班级的管理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班级力量,引领班级健康发展。要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班主任就要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熟悉学生生活,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解他们所需,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班级活动,逐渐形成团结向上、生机勃勃、勇于拼搏的班级精神。此外,班主任还要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明确班级发展方向,精心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诚信、友善等各种优秀品质。
在组织各类活动中,班主任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平等、公正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进而形成班内良好氛围,促进班内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也要注重以身作则,自觉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自己的文化知识,时时刻刻做学生的表率,让学生信任你、尊重你、支持你,凝聚班级核心力量,班集体才能和谐、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意义
1.指导班级的德育课堂建设。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德育建设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在班级管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要注重内化于道德教化、外化于制度规范。在道德教化方面,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建设作用,通过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逐步增强班级管理的德育效能。
在制度规范方面,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的学风建设中,使本身相对抽象的价值观念能够转化成具体的班级管理制度,逐渐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班级管理的道德重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活动,强化德育的个体功能,加强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友善互助的道德情操。此外,还应该完善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学内容体系,加大德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有步骤、有计划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最终实现价值观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德育课堂效果。
2.培育深厚的师德土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师提供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是培育师德最深厚的土壤。职业院校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帮助学生追梦、圆梦,指导学生成长成材,进而在校园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土壤。加强师德建设,坚定教师信念,规范师德品行,这是由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的,教师担负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和技术创新的使命,对教师的思想水平、道德境界、价值立场有着较高的要求。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广大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3],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滋润学生的心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才能塑造良好师德师风,才能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罗丽娜,张建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公民意识教育融入班级管理的实践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
[2][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方正出版社,2014.79,141.
猜你喜欢:
1.社会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