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哲学论文>逻辑学>

试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

宁静分享

  黑格尔曾说过:“任何学科都是应用逻辑。”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和规则,这就是逻辑。逻辑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应用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思维不断发展的结晶。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逻辑思维方法,一是有助于教师精确地备课、表达思想,更完美地完成授课过程,有助于教师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二是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判断分析能力,进而准确阅读与答题。

  一、教师要善于应用逻辑思维

  1.用于处理每节课内容的内部联系

  课堂教学是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在于资料搜集的多少,教案写的是否详尽,更在于课堂讲授的质量,在于阐述问题的明晰性、说理的逻辑性以及是否善于启迪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每节的教学内容要精心安排,找出其内部的逻辑联系,即使内容比较琐碎、联系不十分紧密的章节,教师也一定要将其逻辑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便于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之间有了紧密的逻辑联系,各个步骤也便会变得井然有序,内容再多,只要捋着一个头,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2.用于构建知识体系

  人类的学习总是以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前提,是在联想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而藉此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的。因此,教师每节课都要注意节与节之间、节与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使上一节课的结尾和下一节课的开头能够有效地衔接,使两节的内容也有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把握好教材的逻辑主线。教师不仅要用严谨的逻辑方法来启发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推演出新的知识,更要深刻分析好讲授内容的基本线索,紧紧抓住章节之间、段落之间以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思维的内在关联性,这样才能突显重点,突破难点、层层推进。

  3.用于上好每一堂思想政治课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语言的逻辑表达形式。逻辑要求课堂教学要做到语言表达概念明确,判断得当,推理准确,符合逻辑思维规则。教学中严格遵守逻辑思维规则是保证该堂课语言确定性的逻辑要求,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然基础。在教学中要始终如一地准确使用语言,不能前后自相矛盾,更不能含糊其辞。否则,一方面,语言重复啰嗦占用了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易于转移听课的注意力,同样也影响学习的效果。讲解时,必须紧扣主题,不能东拉西扯,偷换概念,偷换主题。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1.准确把握概念

  概念是理论体系的单元或细胞,概念要明确,这是讲好、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基础。因此,明确概念,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讲“国家财政”时,也只有先在懂得“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关系时,才能分析政府怎样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这实际上是运用了逐步限制逻辑概念的方法进行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概念的内涵,减少外延,明确概念 ,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明白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属加种差”的逻辑方法讲概念,是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记忆和运用概念的有效方法。“属加种差”又称真实定义、实质定义。例如在“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这个定义中,“价值符号”所指的范围包括“纸币”所指的对象范围,它是纸币的属概念,在“价值符号”这个概念下,有许多所指范围比它小的概念,如“股票”“债券”“支票”等。不同的价值符号形式,有不同的表示价值的方式,“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就是“纸币”,是与其他价值符号形式在本质属性上的差别,也就是种差。应用“属加种差”的方法讲纸币的概念,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纸币的本质,并同时理解纸币与股票、债券、支票的区别与联系。

  2.恰当应用判断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得当是学习和答好题的重要条件。在讲课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注意简单判断的准确运用,而且也要注意复合判断的运用,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如讲到高二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关系时,就涉及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是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或“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的基础”,其实这里的“基础”实际上是一种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因此,在讲解两者关系时,只能说没有良好知识文化修养就不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而不能说有了良好知识文化修养就一定能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反之亦然。这里的逻辑思维关系是“无之不然,有之不必然”的必要条件,这是假言判断的运用。如果不掌握好逻辑条件判断之间的各种区别,就不能表达正确思想,也就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了。

  3.综合应用归纳与演绎推理

  科学认识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归纳)、又由一般到个别(演绎)的反复过程。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其基本步骤是: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抽象概括。而演绎是根据一类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该类事物中个别事物也有此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思维方法和推理方式。演绎是逻辑证明的有效工具,引导学生以此作为逻辑证明工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归纳是在正确的条件下得出结论,但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这就需要增强培养学生的演绎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演绎与 归纳。

  思想政治课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教学,常常是培养学生演绎思维的有利教学时机。在高中政治第一堂课第一个概念“商品”,就是培养学生演绎能力很好的载体,“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包括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可以举例让学生判断,如①自来水、②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③送给同学的礼物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判断进一步强调两个条件,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从而训练学生的演绎能力。在每一单元结束,都有一个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最终完成课程和理论分析,这个过程是培养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尽量安排活动的开展,并形成完整结题 报告。

  三、有效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解答主观题

  高考不仅十分重视基础知识,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核。而归纳法、演绎法是解题过程中经常应用到的两种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按题目的设问要求,分别对材料进行归纳和对材料反映的道理(或方法论)进行演绎。

  1.对材料进行归纳

  要求对材料进行归纳在高考主观题中相当普遍。通常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材料反映的具体内容从一般含义上进行概括,这类设问往往是要求概括某一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经济现象或问题,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或共同点;二是将材料反映的具体内容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概括,这类设问要求概括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体现哪些哲理?反映了什么政治学观点?等等;三是依据材料所反映的或设问所指定的内容范围,从理论的高度概括正确的做法或提出解决的途径。这类设问一般是开放性题目,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但所答的内容不得超出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范围。

  在2011年福建省高考政治科试题中,侧重考查归纳能力的有28、29、32、35、36、39(1)第一小问。如28题,材料中的“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是一个具体的现象,学生必须从两个条件中去分析,进而归纳“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指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政治权利;“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指的是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此归纳的基础上也就不难得出“公民在微博上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担表达的责任”的结论。

  2.对材料反映的道理(或方法论)进行演绎

  这类试题通常是论述题设问的主体部分,所占的比分较多,难度也较大。演绎法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依据近年来高考试题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演绎性设问方式:一是运用理论观点论证题中材料所反映的某种做法或说法;二是运用理论观点说明材料所反映的某种做法的必要性或意义;三是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某种做法或说法是如何做到某一方法论或体现某一理论观点的

  2011年福建省高考政治科试题中,侧重考查演绎能力的有25、30、31、39(1)、(3)小问。如25题,题干通过“保护三坊七巷”,考查学生演绎“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本质,学生要在掌握文化遗产的地位和意义的基础知识,对其进行演绎推理。又如,39题第3问,学生要能从材料三的文字材料中提取我省海洋经济对我省经济的重要性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一般性结论,以及材料四表格中我省海洋生产总值及其在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中比重的一般趋势,在此基础上回答促进我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采集信息的过程是归纳推理的过程,而组织答案需要演绎推理的应用,通过综合应用归纳与演绎,学生才能组织出较为完整的答案,提高得 分率。

  总之,逻辑思维技能的培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20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