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药学>

药学方面的毕业论文

秋梅分享

  随着我国药学学科的发展,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方面的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药学方面的毕业论文篇1

  浅谈生物制药技术

  摘要: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是一项与制药产业结合极为密切的高新技术,不断为医药行业提供新产品、新剂型,为制药界开创一条崭新之路,正在改变生物制药业的面貌,为解决人类医药难题提供最有希望的途径。文章分析了几项生物制药技术,并对生物制药的展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物 制药 技术

  一、 生物制药技术简介

  1。 基因工程技术:激素和许多活性因子是调节人体生理代谢与机能的重要物质,其活性强,临床疗效明显,但这些物质自然界甚为稀少,从人体及动物中提取难度大,来源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却为临床提供了这类廉价、高效的药品。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激素类药物,一般从动物中提取,其资源缺乏,价格昂贵,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人或动物胰岛素合成基因分离后移植到微生物细胞中,并实现基因表达,这样用基因工程手段得到基因重组微生物被称为基因工程菌,利用基因工程菌在200L发酵灌中产生10克胰岛素相当于450千克胰脏中提取的产量。

  人生长激素(简称HGH)是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由191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类激素,分子量为22000D。以前,人生长激素只能从人脑垂体前叶中分离纯化,应用深受限制,而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动物细胞工艺可得到,并且与人生长激素相同,临床用于治疗垂体前叶HGH分泌障碍引起的侏儒症,促进烧伤及骨折等创伤性组织的恢复,也用于改善老年性肾萎缩的症状及治疗胃溃疡。

  2.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微生物转化及酶催化工艺早已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酶与固定化技术结合弥补酶的不足,在制药界取得显著发展,如用大肠杆菌酞化酶生产6一APA、犁头霉素生产氢化可的松、乳酸菌转化蔗糖制备右旋糖醉等。

  原西德BeohringerNannhein公司在青霉素酞化酶固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们用聚丙酞胺凝胶包埋法制成微型小球状固定化酶已投人生产,其表面活性为100一150U/g,1kg固定化酶可生产500kg6一APA,能连续反应300次,他们用第二代工程菌的固定化酶转化率达到85%一90%,反应次数达900次,有人用固定化后活力可维持100天以上,固定化细胞、特别微生物细胞在抗生素、激素、氨基酸等药物的合成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用固定化酶的膜反应器分离布洛芬可得到许多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体外试验证明其S一异构体比R一异构体活性高100倍。近年采用多种固定化系统组成的人工肾可在体内反复返转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3. 细胞工程及单克隆抗体:植物细胞工程培养技术为开辟药物新资源、使微生物原料生产工业化、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中医临床应用之中,中草药数千种,其中89%来源地植物,初始靠手集野生资源,最后鉴于野生资源有限,及不断开发利用,难以满足需要,许多名贵药材如天麻、人参、当归、黄茂等均采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其所含有效成份较天然植物含量高。如培养的人参细胞中Ginselagoside含量较天然植物高5.7倍。培养的烟草细胞C。QIO含量较天然植物高16.30倍等等。由此可知,植物细胞工程将为人类创造一代新型中药制剂造福人类。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主要以植物的微生物难以生产出蛋白质类药品,并实现工业化、商品化。

  英国韦尔科母公司采用8立方米培养罐培养生产a一干扰素为工业化动物细胞培养典型实例,被称为"超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获得成功。1975年英国科学家通过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经体外培养、分离可得到一些无性繁殖细胞株,它们能分泌免疫学均一抗体。这种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一经间世显示巨大生命力,由于单克隆抗体目前在医药领域具有特异性强、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单克隆抗体代替传统的抗血清用于临床诊断。

  1981年美国批准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后,1983一1984年又批准了37种,1985年美国FDA认可就有55种,到1987年底,美国已批准单克隆诊断试剂在上百种以上,它主要用于艾滋病、肿瘤性疾病、乙型肝炎及细菌性感染等疾病的诊断,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单克隆抗体对相应抗原结合,具有高度专一性,因此有人试用肿瘤抗原的抗体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携带者,将药物导人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药物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这种由单克隆抗体和抗癌药物组成的导向药物为"生物导弹"

  二 、生物技术应用展望

  1. 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效研发产品线。国内大多数生物医药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新产品研发效率低下。这与国内生物医药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有关。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大多数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不足10%,甚至低于2%,远低于国外同类企业的研发投入。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往往造成后续产品开发乏力。国内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或完善从上游构建、小试、中试放大、临床研究到最终生产的高效通用技术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国内少数企业,如沈阳三生,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该公司陆续开发出了干扰素、IL-2、EPO、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一系列产品,经营业绩良好。

  2.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药物开发是国内生物医药的重大发展机会。全球销售领先品种大部分都采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平台,目前,特别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了生物医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国内,大多数销售领先的主要品种不能实现国产化,往往不是由于专利限制,而是国内基本未能掌握该技术平台。预期在未来数年内,能真正解决哺乳动物细胞高效表达及大规模培养技术这一重大技术平台的国内企业,将会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

  3. 选择合适的产业化项目。医药产品开发风险大,即使产品开发成功,一般每10个新药中大约只有3个能获得超过其开发费用的收入,而另外7个新药的收入还不足以补偿其研发费用。与其它化学药一样,大多数生物医药产品盈利能力低下,甚至亏损。因此,在生物医药研发立项前,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市场等方面的全面论证,以减少项目研发及市场销售失败风险。

  生物医药产业是发展前景巨大的一个产业,随着"人类基因组"等生物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基因药物将被研发和投入生产,生物医药产业将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淑美.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1):92-96

  [2]王宏飞.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J].全球科技经济望,2005(1):42-44

  [3]何宏宇、文建平.欧美国家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一瞥[J].中国药业,2005,2(14):16-17

  药学方面的毕业论文篇2

  浅谈中医中药的发展

  摘 要:本文从中医中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开发中药的优势阐述了中医中药的发展前景,同时指出了中药开发存在的问题。总之,我国开发中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看清我国蕴涵着的强大的优势,又要看清摆在我们面前的重重困难。

  关键词:中医中药 发展 问题

  药品是为病人服务的,只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药品才会有发展前途。目前,对治疗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西药极少,即使有,也伴随着较明显的副作用,所以中医中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它不仅跟西药一样可以治病救人,而且开发起来相对容易,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还可为生产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非典”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非典型肺炎”从200211开始流行,2003年上半年达到高潮,给中国乃至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闹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使交通、运输、航空等行业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非典”的突然流行对卫生防疫和临床医疗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初期,大量的医务人员被感染,甚至死亡,使人们心理的恐惧达到了极点。

  在治疗上,开始以西医治疗为主,但西药有它的临床特点:1.西药在抗病毒方面的药物不多,更没有特效药,只有对症处理;2.西医在处理高烧病人和危重病人时,常使用大量的激素(激素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①激素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反应,使特异抗体的产生受到抑制,不利于机体以后的康复。②激素干扰了机体整个免疫调节系统,大大降低了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使危重病人易进入衰竭期。③激素容易引起潜在的感染病灶的扩散。④危重病人中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又抑制了激素的应用);3.西药疫苗研制周期过长,投资又大,加上病毒变异较快,严重限制了疫苗的研制,还有西药提高免疫功能多为单体,作用不强,又有副作用,价格又贵。

  中药治疗此类病毒也有它的临床特点:

  1.中药对此病毒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有效控制传染源;

  2.中药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3.中药方剂没有毒副作用,不会给病人带来新的危害;

  4.中药方剂配方复杂,病毒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中药具备了长期有效性;

  5.中药价格低,应用方便,病人容易接受。

  凡能治疗的药都有预防作用,有利于疾病的及早预防和治疗。据新华社报道,吴仪副在20030508下午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中医药治疗SARS的会议,她在会上强调,中医是抗击非典型肺炎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充分认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广大中医药医务人员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共同完成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使命。由此可见,中医药在抗SARS中赢得国家高层的肯定。

  2、中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及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超过50%的人治病时服用中药;患病就医时,首选中药治疗者占24%;几乎所有人在一生中都使用过中药。但是中国中药在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地位。

  这么大的一个中国,在中药贸易中所占比例才3%[1],而且大多数是以原料形式进行交易,而日本的贸易额占了市场的80%多,中国成了中药原料的主要供给地,中国很多中药知识产权都被外国强占。这是我们国家的耻辱,也是我们国家的损失。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巡视员骆诗文介绍,我国中药出口最高值曾达到年创汇7亿美元,但从1996年开始,总体上逐年下降趋势相当明显。

  2002年,我国6.2亿美元中药出口中,中药中间体等提取物占1.64亿美元,并被境外用作生产洋中药的原料,销回我国。日本一家中药企业以我国中成药六神丸加工制成的救心丹,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销售到我国。川贝枇杷膏、保心安油、驱风油、红花油等“洋中药”竟将我国同类产品打得无还手之力。“洋中药”的长驱直入,在业内引起强烈震动。一时间,中药现代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了业内最时髦的话题,古老的中药配方也成了许多商家甚至国际医药巨头竞相追逐的目标。所以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大力开发中医中药,让其在临床上更好的发挥作用。按道理,中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至少要占到50%以上,才能对得起我国的中医药地位。

  3、中药开发的优势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西药制药工艺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西药以仿制品居多,没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所以生产企业迫切需要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药。在中国开发中药新药还是很有优势的,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因此,只要各相关行业通力合作,建立现代化的中药生产企业,大力开发中药新药,不仅会给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为推动我国中药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中药至少在三个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在新药开发上,原料资源、研制费用和开发周期、开发难度与安全性均具西药无可比拟的特色和优势;在用药费用上,中药比西药更经济;在工业生产中,不论是工 艺难度,还是设备、能源等的投入,生产中药都比生产生物工程药、化学合成药易行得多”。

  中国进入WTO后,为中国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为中国中药在各国的应用带来了更大的空间,是推广中医中药的大好时机。中国是一个中药生产大国,有丰富的药材资源,是一个非常大的原料市场;我国拥有1万多种可药用的植物,有系统的中医药传统理论和浩瀚的医籍文献资源,在民间还有大量的单方、验方。中国人应用中药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是一个应用中药的大市场。因此,中药开发的优势是必然的。

  4、我国目前中药开发存在的问题

  在临床医疗中,药品的质量是最重要的,中药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无效成分和杂质含量偏多,药效的物质基础难以确定,这就给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中药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带来了困难。到目前为止,世界市场上的中药品种已经超过8 000种,其疗效也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然而,我国的中药制剂仍然是“黑、大、粗”为主的丸、散、膏、汤为主,与现代医药制剂相比,服用十分不便,这对于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极为不利。

  所以进行中药的现代剂型研发,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使用新型给药技术,使中药制成符合现代潮流的制剂形式,无疑是中药现代化的一条捷径。它将极大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消费者的依从性,增强中药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借鉴日本在中药开发上的经验,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设备,除去中药的无效成分。只有质量高疗效好的药品才会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我国开发中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看清我国蕴涵着的强大的优势,又要看清摆在我们面前的重重困难。去年年底在津召开的中国天津中药现代化国际高层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在《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我国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政府支持、金融支持、科技支持、信息支持和人才支持。他强调,实施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除加速人才培养外,还要全方位、多方面吸引人才,形成人才的最佳结构和整体优势。要打破人才管理的单位所有制,完善人才流动的市场机制,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条件,激励各类人才积极参与中药产业发展。

    287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