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医学>

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2)

秋梅分享

  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篇2

  浅论高职中医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摘 要: 随着高职中医教育的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基层中医人才的需要。在中医教学中探索个性化教育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从高职中医教育教学主体普遍具有的个性心理入手,分析了高职中医教育中注重个性化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实现高职中医个性化教育的原则,阐明了实现高职中医个性化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职中医教育 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教育

  近年来,高职中医院校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的中医专业人才,满足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中医人才的需求。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中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学改革和高职学生特点。因此,在高职中医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1]实施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个性又叫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简单地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它具有倾向性、复杂性、独特性、稳定性、积极性、完整性、发展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人的人格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律及自由的独立性,人的全面、充分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不可舍弃的主题。[2]当前,在高职中医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今天,高职中医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现代职业的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高职中医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使他们在掌握中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专长,选择某个方向或某种疾病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治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医人才的需要。

  2.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线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中医职业教育要不断适应社会对中医人才,特别是基层中医技术人才多元化的现实需求,就要遵循在传统中医人才教育培养规律的基础上,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创新特色,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和培养,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用人单位和社会不同人群的需求。

  3.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身心潜能的开发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优势。

  二、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原则

  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在现代教学中,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一方面,每个国家都会在不同时期针对大多数人的需要制定统一的教学目的,这便于一国或地区从总体上把握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3]这说明针对全体学生制定和实施的教学目标的普遍性要求与学生具体发展目标的特殊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从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个性化教育角度讲,必须重视人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因此,只有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才能在保证中医职业教育质量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2.调动教师与学生两者积极性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通过组织、调解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才能发挥作用。由于中医专业的特殊性和高职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和特点的不同,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医知识和技能时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医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渐产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完成学业。

  三、高职中医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1.实行分级分层的教学模式。高职中医院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兴趣,划分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的侧重点。在保证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开设侧重于经典学习的传统班、针对婴幼儿推拿的小儿推拿班等。这样做既能保证每个同学所具备中医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能满足不同兴趣不同要求同学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采取“师带徒”和课堂教学互补的教学模式。通过师带徒和课堂教学互补的教学模式,使专业教师和学生根据专业兴趣进行双向选择,确立师徒关系。在完成课堂学习之余,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特长的指导,学生也可随教师参与外出就诊等临床活动,使学生尽快形成中医临证思维方式,提高中医诊断的实践技能。

  3.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自主学习模式。高职中医教育以培养基层实用型的中医人才为目的,应以“基础—技能”作为中医教学的突破口,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实训实验室和实习医院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例如,利用便利的校园网络,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课本以外的中医知识,加快对中医的学习。利用各种网络交流工具,可以使师生交流探讨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收获,老师也可在网络上及时给学生解疑释惑。

  实现高职中医教学个性化教育有很多途径,贯穿高职中医教育的各个方面。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根本原则,把人的全面发展和某个优势方面的突出发展结合起来,将国家和社会对个人发展的普遍规定和个人个性发展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出实用型的中医人才,满足社会对基层卫生医疗事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黄济,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4]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唐丹.促进职业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5(7).

猜你喜欢:

3457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