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临床医学>

关于护理专业的论文(2)

秋梅分享

  关于护理专业的论文篇2

  浅谈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

  摘要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部体检的98例40岁以上(含40岁)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于干预后6个月进行体检,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6个月静脉血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结果 干预后6个月患者的TC、TG和LDL-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HDL-C水平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脂血症;护理干预

  当血浆脂质浓度超过正常高限时称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1]。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据调查[2],35~64岁人群中各类血脂异常合计患病率高达42.9%(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任意一项异常)。据近年统计表明[3],国内冠心病的发病率已逐渐升高,其中冠心病患者中54%有高脂血症,心肌梗死患者中高甘油三脂患者达85%~95%。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由高脂血症引起的冠心病每年死亡率高达5%~8%。由高脂血症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杀手”[4,5]。据有关报道[6],已确诊的高脂血症患者,有76%并不了解高脂血症的治疗措施及预后,遵医行为较差,致使患病后治疗不及时,血脂控制不理想。近年来,高脂血症对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潜在危险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积极防治高脂血症非常必要。本研究自2011年5月~2011年11月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部体检的98例40岁以上(含40岁)血脂异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制订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部体检的98例40岁以上(含40岁)血脂异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其中男58名、女40名,年龄40~85岁,平均61.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40例,高中及中专29例,初中24例,小学及以下15例;职业(离退休者系离退休前职业):机关干部34例,专业技术人员30例,企事业管理人员16例,工人10例,家庭主妇8例;病程0~6年,平均2.8年;并存疾病: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10例,脑血管疾病6例,其他7例。

  1.2 干预方法

  1.2.1 建立档案及健康教育

  开展高血脂的教育活动(发放宣传小册子、办宣传栏、专题讲座),内容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等疾病诊断标准、症状、危害、易患人群及防治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建立患者健康档案,每月联系1次(电话随访或约患者来医院),对其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及合理用药指导。

  1.2.2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采用“三低一高”的饮食控制方法,即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劝导患者戒烟、限酒。高脂血症者的合理饮食习惯与膳食结构应该是[1]:①保持热量均衡分配饥饱不宜过度,不要偏食,切忌暴饮暴食或塞饱式进餐,改变晚餐丰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习惯。②主食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粗粮中可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成分,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甜糕点的摄入,以防摄入热量过多,保持碳水化合物供热量占总热量的55%以上。③增加豆类及奶类食品 以干豆计算,平均每日摄入量约30g,或豆腐干45g或豆腐75~150g,奶类250g(低脂)。④动物性食物的结构 增加含脂肪酸较低而蛋白质较高的动物性食物,如鱼、禽、瘦肉等,不吃陆生动物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⑤食用油 以植物油为主,每人每日用量以20 g为宜。⑥胆固醇含量 不吃或少吃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猪蹄、蛋黄等,并发放“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表”,根据表中食物胆固醇含量合理取舍,每人每天胆固醇摄入不应超过300 mg。⑦水果及蔬菜 保证每人每日摄入的新鲜水果及蔬菜达500 g以上,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比例。⑧膳食成分 应含有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纤维及微量元素,但应适当减少食盐摄入量。⑨饮品 少饮酒,最好不饮。少饮含糖多的饮料,多喝茶。咖啡可刺激胃液分泌并增进食欲,也不宜多饮。

  1.2.3 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适当运动 可以散步、慢跑、跳舞(避免拉丁、快三)、打太极拳、舞剑等,最好在饭后1 h后进行,至少1 h/d、5次/周。以中等运动量为宜,避免剧烈运动 ,根据心率判断运动量,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0%,最大心率=220-年龄。还可以根据运动反应来判断,如果运动中出现身体发热出汗、轻度疲乏、肌肉有酸胀感,但休息后次日能恢复,且精神愉快、精力充沛、食欲和睡眠正常表明运动量适宜[7]。控制体重,尽量使体重指数(BMI)保持在18~24之间,BMI=体重(kg)/身高2(m2)[8]。

  1.2.4用药指导

  若通过饮食、运动不能调节好血脂水平,则帮助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降脂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小的降脂药物。督患者遵医服药

  1.2.5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因缺乏高血脂的相关知识而产生恐惧、焦虑、烦躁心理,因此应多与患者沟通,针对他们的顾虑给予解释和指导,并提供高脂血症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关心鼓励患者,使其在了解一定疾病常识的基础上自觉配合治疗,使血脂得到控制并恢复正常,身体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1.3评价指标 实施干预后6个月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检,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检测水准α=0.05。

  2 结果

  98例患者3 讨论3.1 开展健康教育,丰富高脂血症患者的保健知识如果血脂过多或比例不当,血浆中胆固醇等脂质就会沉淀在动脉血管壁上,使原本光滑的血管内膜变得粗糙,形成黄色的斑块,造成动脉急性阻塞、血栓形成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硬化的粥样斑块就会变大、变硬,导致动脉管壁硬化,弹性减退,可使血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阻塞,以致血流被中断,引起冠心病、脑中风、视力下降、失明、肾功能衰竭肢体坏死、溃烂等。高脂血症的危害非常大,但是其由于本身没有明显症状,而心脑血管疾病隐蔽性强,血管病变发生的很长时间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我国血脂异常人数已愈亿人,然而现在公众甚至很多临床医师都未能予以足够重视,即使发现血脂异常也很少积极处理,患者容易忽视治疗,失去最好的治疗时机。因此对高脂血症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健康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内容要简明易懂、易接受、图文并茂,使患者明白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形成的,血管是怎么一步一步狭窄的,使他们懂得“血管好,寿命长”的道理。

  3.2 实行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有助于建立医院—家庭双重督导机制,有利于控制血脂水平

  许多疾病主要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引起。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与家人有很大关系,患者家人也应该懂得有关保健知识,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求其家人也在场,一并接受健康教育,这样有利于患者获得家人的支持。在饮食方面,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干预效果,家人起督导员作用可以随时监督患者按时服药,有规律地生活,进行适当运动,并定期复查血脂,及时发现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时和健康教育人员联系,建立一种有效地控制血脂水平的医院—家庭双重督导机制。

  3.3 实行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

  对98例患者进行系统的高脂血症防治知识教育,使他们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医院健康教育人员和家庭督导员的监督下,患者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心理调节和药物治疗,控制血脂效果明显。从表1可见,健康教育与干预后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P<0.05)。说明通过采取上述健康教育与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

猜你喜欢:

33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