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毛概论文>

有关毛概课的论文

坚烘分享

  高校开设《毛概》课程,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毛概课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毛概课的论文篇一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对于一个学习时政的当代大学生来讲,了解马克思主义是必修课。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成为其学习了解的重点对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详细来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得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它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一直遇到了重重的困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时的政党人员还未对马克思主义有多少概念。然而,自从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政党才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希望,它是中国共产党崭新的思想武器。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逐渐与中国融合,马克思主义也逐渐中国化。正因为如此,中国也迎来了另一个“春天”。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与诞生

  虽然当今社会发张迅速是一个高科技的新时代,但对于政治方面的研究我国的领导也是十分强调,而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与哲学的理论成就等方面均颇有研究,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由来,却着墨不多。

  说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自然而然的就让人联想到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了。曾听老师讲列宁曾在1913年3月刊载于布尔什维克的社会政治和文学杂志《启蒙》中,第一次明确说明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共有三个理论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19世纪人类创造的优秀成果基础上产生的,而它的三个理论来源分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石的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并在文章指出“马克思的学说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反动势力相妥协的完整世界观,它所以万能,就是因为它正确。”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起源的简单了解,也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顾名思义,其实简而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进程,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开始的。其实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我国党的领导人李大钊就已经指出:社会主义“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它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并提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用到中国实践当中去的思想。在1936年至抗日战争剧烈爆发的时期,有许许多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一些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发起了一场文字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并且纷纷提出“中国化”的主张,而后这一主张更是不间断。直至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算正式应用于中国革命

  二、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的研究的出发点和工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中国总是在夹缝中生存。为此党一直都在寻找可以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我国当时的状况---农民人口占多数,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科学技术水平过低,即使经过了社会主义大改造,也依旧摆脱不了当时现状。而此时,套用一些生硬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原理和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根本不可能实质性的解决这些问题。盲目的抄袭照搬只会让我国陷入更加深的“深渊”中,因此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第一,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搬硬套,也不对外国经验照搬,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长补短,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第二,寻找适合中国国情实际的道路,并制定正确的方针,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中国革命建设更好的发展,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更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的取得胜利,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势在必行,是中国繁荣富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在我们学习过程中谈论最多和接触的最多的莫过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那么西方有没有马克思主义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因为两者存在的国家不同,政治不同注定两者是有区别的,不知道是不是他们都叫马克思主义所以他们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首先,两者存在区别。两种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理论形态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显示的独特魅力,它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注重学术意味。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它从人出发理解和阐释马克思,更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除此之外,在理论视角、问题域和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上也存在巨大差异,甚至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其次,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第一,从本质上来讲,它们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本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和方法。第二。在对现代性的分析与批判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问题的帮助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受启发。其三,从理论角度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近年来对马克思哲学的重新诠释与理解,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马克思哲学观的解读几乎是同时展开的,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思想的解释,也在某些方面上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研究马克思的理论依据。不仅如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理论观点在中国思想学术界的普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推进也是有关联的,它们两者之间的的相同点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必然现象。最后,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都将面对新的挑站,因而也许两者可以互相融合共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为中国解决了重重难题,同时使中国的丰富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2]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M].天津出版社,1982.

242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