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本科
工商管理与我国经济环境一同在飞速发展。当前社会如何能够将工商管理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化是工商管理部门必须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少数民族流动商贩工商管理论文
一、选择进城贩卖民族特色商品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政策对失地农民的影响
退耕还林(包括还草、还湖),是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大政策,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这项策略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生态环境的改进,还涉及到人口的产业间、地区间流动,城市化的进程等等多个方面。这些少数民族流动商贩,以前大多是当地的农牧民,原本在家乡的务农放牧生活就不是很好,近几年家乡的耕地被退耕,更造成了当地农民无地可种。而国家的退耕补贴有限,不能够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再加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较为落后的,因此进城贩卖民族特色商品就成为了他们的必然抉择。
(二)深受教育水平低下的限制
少数民族流动商贩一般受教育的水平都不高,大多数都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凭。受教育水平的低下,文化语言隔膜的影响及特殊的民族观念的影响,导致他们无法在城市里从事较高收入职业,甚至无法从事一般服务性行业,而只能选择成本风险都较低的贩卖方式来谋生。而且由于他们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意识有很淡薄,有时就难免会出现团伙暴力抗法等过激行为了。在城管的执法过程中少数民族商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靠自己的劳动赚钱,这地方又不是你们的,你们没有权管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商贩法制观念意识的淡薄。
(三)市场对民族产品强烈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逐渐兴起,以及有关少数民族的宣传出版物的传播,其少数民族商品往往都浸染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加之,现在人追求个性,对异文化的充满了新奇,这也是造成民族特色商品有着较大的消费市场的原因之一。而且这个工作劳动强度低,成本也较低,又没有太大的经营风险。因此,进城贩卖民族特色商品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二、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政府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落实退耕还林的各项工作部署的同时,也针对当地实际的社会文化情况,为失地农民提供良好的再就业渠道,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措施,把失地农民所承担的风险降低到最低。
(二)为外地少数民族商贩建立固定市场
为外地少数民族商贩建立固定市场,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市容问题,也利于集中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考虑到还有少数民族商贩无力支付固定市场的摊位租金,所以除固定市场之外,还可以考虑划定一部分满足条件的街区为特许地带或规定某些特定时间段为特许时间来给小本生意的少数民族流动商贩提供一个经营机会。这样不但节省了政府管理的人力物力,照顾到城市市容整洁和交通畅通,也有利于化解民族纠纷,促进民族团结和谐。
(三)加强地方民族干部和城管干部间交流沟通
不断增进地方民族干部和城管干部的交流沟通,并相互协调处理城管工作中一些涉及少数民族人员的社会治安纠纷案件,这样不仅有利于化解民族纠纷,促进民族和谐,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大城市和民族地区的友好交往及经济协作,从而支援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教育力度
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应着重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意识。教育问题是本源问题,只有真正解决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散杂居少数民族城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才能真正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高等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一工商管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1.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中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学生通过此方式掌握了大量最新的专业知识。但此方法也导致了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大学生存在“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现状,特别是工商管理这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大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商管理创新班的开设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目前急需的实践能力。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工商管理创新班的培养方式是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到三年级时进行“大实习”,即在企业实习一年,四年级时再回校继续上课。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然后从实践中回到理论上,使理论和实践接轨,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2.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
国内的许多高校都有开设工商管理这一专业,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近年来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提高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迫在眉睫。高等院校开设工商管理创新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广东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创新班安排学生三年级的“大实习”课程便增加了学生各方面的工作经验积累。如今企业要培养一个完全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这导致企业对于这类毕业生望而却步,而工商管理的创新人才则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减少了企业的成本,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方法和手段与社会脱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更加迫切,然而目前的培养模式却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学习能力不足,缺乏提出独到见解、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导向和应用导向,虽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用,但受多种因素制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还未真正转变;专业课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与实际工作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强,也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并以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标准,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工商管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必须具备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特征,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等,都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广东工业大学首次开创工商管理专业创新班培养模式,选拔综合素质较强的80名学生进行培养。进行改革后的综合素质教育,工商管理创新班的课程安排、学分设置和培养模式都有了相应的改变。
1.课程安排合理化,追求知识传授的精益求精
其中,课程分四大模块,包括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高级专业课程模块、实习与实践课程模块、学术与科研模块。
(1)基础课程模块
包含科学与人文课程、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课程模块
包含专业主干课程,结合专业综合改革思路和质量工程要求,结合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对管理人才的新要求设计本模块。
(3)高级专业课程模块
围绕学生专业实习的问题,结合专业教师学术研究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采用案例教学和研讨的方式,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管理决策的能力。
(4)实验、实习课程模块
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目标,企业(组织)职能管理实践锻炼为基本特色,校内专业课程实验+第二课堂竞赛+参与导师研究课题,校外实战型专业实习锻炼。这种合理化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可以在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初就将专业实验系统导入进来,以教师的讲授演示为主,同时让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实践操作,对企业运营管理形成一个全面感性的认识,从而做到即学即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同时,兼顾学习导向与学习目的的统一。
2.培养模式创新化,追求塑造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第一、二年级在校内完成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人文素质教育课等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三年安排为期一年的专业实习,采取边实习、边授课的形式,把与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部分专业课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把课堂教学移到企业现场去,采取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授课的方式,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好专业理论课程,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这一阶段由校内导师负责,确定实习单位,如汽车、电子、家电、IT、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等企业进行实习,实习过程强调对学生进行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等职能管理领域的实践能力锻炼,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管理决策等能力。第四年上半学期,结合学生实习过程经历、收集的数据资料和问题,采用案例教学和专业竞赛等形式,开设高级专业课程,对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进行反馈和“回炉”,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管理决策、创新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较强的管理实践技能。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安排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要求按理论和实践、国际化和本土化、管理学科和理工学科结合,体现复合型、创新型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四结束语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机遇的同时又带来了挑战。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应用型兼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系统研究、整体推进,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电大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本科相关文章:
4.电大企业管理论文
6.电大本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