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的论文免费参考
企业的利润是企业的生命,而企业的成本管理则是维持生命的血液。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突出。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成本管理的论文免费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成本管理的论文免费参考篇1
浅谈县级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面对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医院只片面的追求收入的增长已无法适应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态势。从2009年实行医改以来,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彻底破除了“以药养医”的局面,在新形势下医院必须靠自身的经营求生存、谋发展。在政府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医院要想从根本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自身对成本的管理,通过有力降低医疗成本,从管理中获效益。 2011年颁发的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管理的目标、范围、核算对象、分摊流程、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践工作中,总是受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打算从县级医院成本特征及成本影响因素方面对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有利于制定出相关的对策,更好的开展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
一、县级医院成本特征和控制困难
医院成本是指在预防、医疗、康复等医务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和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贯穿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县级医院成本内容主要由开展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固定成本,和随着业务量增长而变化的变动成本组成。包括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及卫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为开展医疗活动和管理而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其他费用。在县级医院主要以科室成本核算为核算对象,对药品和卫生材料费的控制,是县级医院成本控制的重点,历年来受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院领导及职工对成本管理缺乏相应的认识,财务人员素质薄弱,对成本的特性和分类不够熟悉,加之核算工作量大,数据难以统计等因素使得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重重困难。
二、县级医院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其目的是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达到通过成本管理增绩效的目的。我们现行的成本管理以绩效考核为目标,将各类成本费用通过直接或间接分配的方法计入核算对象,然后通过考核进行管理,虽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仅仅只做到了事后核算,没有进行事前成本规划,事中进行成本控制,事后进行成本分析;其次、成本核算工作只落实到财务科执行,财务人员素质薄弱,对成本核算工作认识不够,现行的财务软件只能满足会计记账的需要,远远达不到核算要求,使得成本管理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一)对成本管理缺乏认识和重视
医院现行的传统管理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片面追求业务的增长,盲目扩张,不计成本,科室为了争收入的高低,只管争收住院病人,争奖金的多少,争收入的增长,不注意成本的控制,认为成本管理是院长的事,是财务科的事,成本核算要不要无所谓,只需做好日常费用的控制工作。针对医院财务报表,院领导也只关注医院总成本,总收入和总支出,过分重视收入的增长业绩,不重视成本的构成。在这种粗放式管理下产生的不全成本管理模式,不能准确全面的反映医院的经营成果和成本状况。
(二)医院成本核算基础薄弱
医院的成本管理涉及到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以及经营的相关专业问题,其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与医院的管理效益密切相关。成本核算科目多,较为复杂,要求医院各个部门定期完成成本核算相关信息和资料的记录、统计、核对,报送,汇总等工作。在偏重业务管理的县级医院,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投入相对较少,虽成立了相应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形同虚设,大部分核算工作由财务会计兼职,常因核算工作量大,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及责任心不强,使得成本核算工作难以规范,成本分摊欠缺科学的分摊方法,导致成本核算数据缺乏准确和完整。
(三)成本分摊方法难以确定
医院科室各类成本应本着 “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分摊,分摊方法的确定直接影响着核算对象的成本效益。有按照一定方法分摊后直接计入到核算对象的成本,如:水费,电费,电话费,消毒费;有按照成本分摊设置,通过“四级科室三级分摊”设计而最终将所有成本分别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种类繁多,为了保证分配的合理和公平性,往往需要根据业务性质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现行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系统只能选择固定的分配方式进行三级分摊,这样就缺乏公平;手工执行,所承担的工作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又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
(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在我国,大部分县级医院,受人员编制的影响,以吸收和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临床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医院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只仅仅满足会计记账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和自觉性学习方面欠缺,使得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受财务人员素质限制,医院的成本多停留在简单记录过去所耗费的费用,定期提供成本数据表的阶段,没有进行专门的数据分析,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没有落实。
三、影响县级医院成本管理的因素分析
(一)核算科室的分类
根据财务制度要求,进行科室成本核算前提是,将医院开设科室分别分类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但并没有明确的统一分类标准。医院往往根据自身习惯执行,如:将应分类为行政部门的科室归类到辅助科室,这样应分摊到所有部门的管理费用就只分摊到了临床和医技科室,使得成本数据失真;各医院,各地区之间科室分类不同,成本报表数据之间也缺乏可比性。
(二)操作流程 成本管理工作必须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执行,完善规范的操作流程是指导成本核算工作的依据,是确保成本核算工作有效实施的关键,如果操作流程不够全面,就会降低成本管理效用的发挥。
(三)财务人员素质
成本核算工作,大部分由财务人员完成,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成本数据搜集、整理、归集和分摊的真实和完整,若财务人员素质过低,只能完成简单的记账和整理工作,就不可能撰写行之有效的成本分析报告,更谈不上进行成本预测,评价,从而进行科学的管理。
(四)分配标准
医院成本种类繁多,对间接费用需采取适当的分配标准,确定分配率,进而对待分配的费用实施分配。分配标准的适当程度对于分配结果至关重要,不同的分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采用单一的分配方法,不能体现科室的真实成本,从而影响成本数据的真实性。
四、改善县级医院成本管理的对策
医院成本管理,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贯穿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要想管理行之有效,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成本管理意识
医院成本管理是个系统而繁杂的过程,需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全院参与的管理意识。首先,在全院内开展成本管理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树立全院参与的成本意识,达到人人参与成本控制;其次,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相关制度及流程,准确搜集整理核算数据,及时提供成本分析报告;最后,对成本管理工作不仅仅停滞于事后核算,将一系列先进的方法用于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中,例如:作业成本法、采用量本利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及时分析成本变动情况和原因,把握成本变动规律,撰写成本分析报告,提出成本控制建议。
(二)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成本核算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首先要成立由院长为组长的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成本核算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明确各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职责;其次结合医院实际制定相对完善的成本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成本核算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成本费用定额管理制度,卫生耗材、药品、其他资产保管和盘点制度,成本分析制度等促进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传统的手工核算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需要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完善,在确保核算数据完整、准确的基础上,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医院结合自身实际,设置独立的成本核算账户体系,建立与财务会计核算科目能够衔接的统一的、标准的科室编码和人员编码系统,并与医院HIS系统的数据对接,保证科室经济核算数据归集、整理的准确和完整;另外,与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会计记账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等之间实现共享和衔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完善成本预算和评价等功能,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
(四)将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医院预算管理的目的就是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定期对医院成本展开核查,根据实际的支出对预算进行调整,是医院进行成本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将二者有机结合,既能确保预算的顺利实施,又能对成本管理的效果和力度大大加强。
(五)实行目标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的重点内容就是对可控成本的控制,在保证需求的情况下,力争最低成本。根据医院的业务情况和实际消耗情况制定出各个科室的成本消耗定额,财务部门进行定额管控,实行动态管理,将管理的好坏与科室绩效考核直接挂钩,能使可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五、结论
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是医院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环节和有效手段;是保障医院长足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施员工激励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医院通过管理增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医院实际,希望通过加强成本管理,科学合理的节约医院运营成本,有效解决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难题,促进医院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从而推动医院更快更好的发展。
成本管理的论文免费参考篇2
论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重大影响
引言
对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的利润关系到企业的根本发展,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可以说,利润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企业的命脉。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如何能在市场竞争中控制成本、提升利润空间,成为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的问题。而要提高利润,进行成本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尽管不同的企业其成本构成要素的不同,但从会计角度出发,我们大体可以将企业的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部分。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了原材料、人工工资、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部分。不同类型的企业由于成本构成的主要方面不同,因此其对于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不同,对于成本管理方案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都力图通过寻求企业成本管理的最优化选择,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一、企业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忽视了成本管理的过程性和一致性
企业的成本来源从产品研发设计出发,到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等每个环节,因此,成本管理也应该贯穿始终。长久以来,不少企业将关注的焦点一直放在对生产环节的费用控制上,而忽视了对于生产前环节和生产后环节的成本控制。生产环节的成本压缩毕竟有限,且很大程度上原料的采购价格往往是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是系统性因素,而技术的创新又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因此,仅着眼于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是低效的。应以动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所用要素和环节的投入进行成本管理,以达到最理想的目标。
(二)忽视了成本管理的制度建设
制度的缺乏将导致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缺乏依据,使得管理层和员工的权责出现缺位或越位。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成本管理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严格的采购环节管理。采购环节关系到采购材料的价格和质量,采购制度的缺失可能诱使采购人员的道德风险。二是缺乏合理的反馈和绩效评估以及奖惩制度。对于各个环节的成本(尤其是销售环节的成本)设置应首先确定一个采购标准的区间,超出或低于成本的预算应给予必要的惩罚或奖励,以达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忽视了成本管理真实有效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通过大量的政策支持和环境氛围营造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局面,如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税收优惠、兴建工业园区等。然而,很多企业在“经济人”理性的指引下,在利益驱使下,并没有将企业的真实数据和资料上报,而是虚报、瞒报,以此获得更大程度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另一方面,企业对于自身原始数据、资产盘查、物料清理等方面也缺乏相关管理章程,导致企业在成本管理中的基础工作尚未完善,而对于成本管理的工作更是遥不可及。
二、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培养全局眼光,将成本管理的视角扩大到全过程
企业的费用支出贯穿于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物流、采购、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因此,成本管理的活动也需要按照相应环节进行。在每个环节中,资源是否得到最优的配置、效益是否实现了最优的体现,是每个企业人应该核算和思考的问题。企业的成本管理涉及每个部门、每个员工,企业可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都成为成本控制的主体,鼓励他们的节约意识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不断发现各个环节中的不足和缺陷,从而不断改进整条业务流程,促使企业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海尔集团就是通过建立一整套成本管理的体系,使得成本的监督管理覆盖到企业的整个生产经(下转242页)(上接238页)营活动,并从各个节点上的流程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真正实现了低耗高效。
(二)强化相关人员素质,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领头羊”,其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在成本管理的问题上,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假公济私,不监守自盗。我国的企业对于高层的监管往往来源于自律,只有企业的管理者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才能在企业的财务会计方面不犯错、不徇私。而对于普通的工作人员,也要拓展他们的视野,组织财务和会计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确保财务会计信息不漏不错。真实可靠的财务成本信息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科学、高效地进行,能使企业在观测眼前的情况下预测未来的发展,制定出既合乎企业发展又保证其竞争力的长远发展规划。
(三)规范成本管理,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而企业作为组织人员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单位,尤其是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必须建立同企业实际经营活动情况相适应的制度,使每个职位的人员和管理者权责明确,保证企业的各项活动顺利有序的开展。成本管理也需要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用制度来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对于采购环节,应制定对应的一系列的制度,将材料的入库、出库、自然损耗等建立相应的台账,保证数量准确、价格合理,并坚持责任人制度,落实到人头,控制采购环节的成本,规范材料的使用和出入库。对于反馈制度和奖惩制度,应公开透明、科学有效,既保证每个员工不愿承担高成本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又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员工自身利益同公司利益连在一起。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利润是企业的生命,而企业的成本管理则是维持生命的血液。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突出,而如何有效进行成本管理又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和困境。成本管理不能只局限于某个部门、某个人员、某个环节,而更应将视野放宽到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的业务流程中,保证在制度完备的前提下,依据动态平衡的财务数据,将企业的发展带上更高的发展水平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