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管理学论文>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学术论文参考(2)

秋梅分享

  成本管理学术论文参考篇2

  浅谈后发地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

  近年来,随着人工和土地成本的大幅上涨和人民币的升值,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加速向欠发达的中西部转移。我国中西部等后发地区若片面注重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将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一、后发地区的环境优势

  后之发,先之至。这一古代著名军事战略,如今正成为一些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写照。财不如人,技不如人,后发怎么有优势?优势在哪?应怎样发挥后发优势?先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避免发挥后发优势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才能真正助力后发地区发展。

  1.后发地区可以吸取先发地区教训,少走一些弯路

  经济发展规律昭示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不同的发展方式和战略。早期实现工业化的地区对环境管理大多走了“先污染、后治理”弯路。这些地方在工业化初期,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惨剧。这些地方的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教训深刻。尽管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很难避免,但如果后发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就可以走出一条污染小、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2.后发地区环境容量相对较大,发展空间广阔

  环境容量为考核环境自净能力的指标,指自然环境可以通过大气、水流的扩散、氧化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污染物化为无害物的能力。环境资源是发展经济的基础,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总会有一定数量的废弃物排入环境之中,而环境具有扩散、贮存、同化废物的机能。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环境容量越大,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就越大。

  后发地区因其工业布局还未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其环境容量还远未饱和,经济发展要素充沛,环境污染尚可控,其发展空间广阔。

  二、后发地区发展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成本

  1.后发地区发展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构想一般是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用较短的时间走完发达地区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一些后发地区重速度、轻效率,重数量、轻质量,重开发、轻保护,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两重机制互相脱离,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没能完全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地方政府没有对有利于环境和有害于环境的产业采取不同的激励或限制政策。一些后发地区主要是模仿和引进为主,单位GDP产出所消耗的原料燃料和造成的环境污染比发达地区要大得多。我国后发地区一般为农业地区,交通不便,有的地方生态环境脆弱,人民环保意识不强,执法部门执法能力有限。这种情况下,密集的开发活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物耗、高污染型的产业发展,必将给后发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强大的生态胁迫效应,类似情况已经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出现。如果环境保护管理缺位,后发地区环境问题较先发地区环境问题将更为严重,日后环境治理代价将更为高昂。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损害环境的发展不是发展。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依赖于环境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生态环境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后发地区,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世界经济发展史已充分证明: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后发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利益,也要兼顾子孙后代的利益,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基于此后发地区政府和企业对于环境成本的管理责任重大,必须加强管理。

  2.环境成本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于1998年2月提出环境成本是指“依照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而付出的其他成本。”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环境成本可以分为:

  一是环境保护支出成本,指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必然要发生一些环保设备投资及营运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问题。

  二是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价值。如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的排污费以及因为污染环境造成对人体的损害而支付的罚款,有些国家和地区实施的环境税、征收的环境保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等。

  三、后发地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

  1.后发地区政府对企业环境成本的管理

  如前所述,环境成本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政府不去考虑环境成本,是不会有任何厂家主动考虑的,而有这种想法的企业也会因为得不到鼓励(政府的扶持和消费者的购买)不采取任何行动。

  (1)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环境成本

  后发地区为了引进发展要素,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往往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投资和产业转移。但政府制定政策过程中应吸取发达地区环境污染教训,应从片面追求招商引资额,转向追求招商引资质量,从盲目招商到科学招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忽略项目结构到优化项目结构,引导企业在投资地加强环境管理。不论是环境保护方面的新建项目审批,资源、能源的配置和利用,还是经济领域内的产值统计、利税计算、资产评估、成本核算、物价核定以及内外贸易等重大经济经活动,都应该将企业环境成本的因素考虑在内。

  (2)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明确环境成本构成

  随着环境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把环境会计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对环境成本进行专门的核算与控制,一些有识之士呼吁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建议财政部门应考虑通过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明确环境成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内容及程序,这样将有助于弥补环保法规的不足,使企业明确自身的环境责任,自觉地保护环境。

  (3)管理前移,变对企业环境管理从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

  目前后发地区对环境保护大多采用事后处理法,也就是在与环境有关的不利事件发生之后,政府与企业设法予以补救的方法,这种被动做法,由于基本不影响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操作简单等特点而得到企业的青睐。但是这种做法忽视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事中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淹没了环境预防成本的作用,其结果是导致环境故障成本的失控,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灾难。

  2.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管理

  (1)将环境成本列为企业经营决策的相关成本

  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时必须要考虑环境成本,与其他成本一样,环境成本只有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才能加以控制。会计核算体系则应根据环境成本的不同情况,进行环境成本不同的会计处理。参考责任会计制度,企业内部核算可设“环境成本”这一损益类科目,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2)预测企业经营风险时必须考虑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企业应通加强对环境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各种成本,有计划地处理突发环境事件,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企业应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企业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价必须纳入环境绩效考核与评价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环保法规的强化,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费用支出越来越大,能否充分发挥环境成本的效率,使得一定的环保支出尽可能多地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企业的关注。对环境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实现环境成本与环保效果的最佳配比,从而有助于分析和评价环保工作业绩,满足环境绩效考核与评价的需要。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福,后发地区政府和企业只要正确面对环境成本,就一定能发挥后发优势,既能获得金山银山,又可保住绿水青山。

猜你喜欢:

3357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