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论文范文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播音主主持人才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播音主持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播音主持专业论文范文篇一:《浅谈影视艺术》
【摘要】 凤凰台的节目主持人佳佳原以播气象节目出名。其青春活泼、快人快语的形象早已在观众心目中建立。2004年,她以“新闻不一定很严肃,为你冲泡一杯清新爽口的新闻下午茶”作为节目的宗旨而开出一个新闻茶馆。节目以软性新闻为主要内容,以观众参与作为诉求点,创造了一种讲新闻的新闻节目的新形态。在她的茶馆中,每天举行一个新闻擂台赛,由两个地方的观众先报各自城市当天晚报上的有趣消息,然后就当天大新闻提三个问题,双方抢答,最后以答对两题者作为擂主,明天再与别人对垒,这样既引起观众的参与兴趣又传播了新闻。节目中还开设了“小题大作”等小版块,设立了茶爷爷和茶妹妹两个卡通人物,轻轻松松把新闻说出来,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美国《60分钟》总编唐休伊特曾说过:“如果把节目比作一盘好菜,节目内容是主菜,主持人的魅力就好比是调料。”说新闻的实质,是主持人播报方式的改变,说的成功与否,几乎全部依赖于主持人的素质和魅力。
关键词:个性化 真性情 平民化
1、个性化的人际传播——说新闻、讲新闻
单从屏幕形象上看,白岩松几乎总是皱着眉头,表情凝重,只有藏在眼镜后面的明亮目光,显示着思想的深邃与沉稳。正是凭借着自己语言犀利、修辞美丽的独到优势,成功铸就了其主持艺术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的风格。在广大受众心目中,这种风格已然达到了炉火纯青、自成一派的境界。剖析白岩松的语言风格,究竟具有哪些可圈可点的特色?又给我们业界同仁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呢?
2、真性情的主持——“说”与“评”相结合
在主持人节目中,先是有广播中类似“晚报浏览”、“媒体热点”等读报节目出现,继而凤凰卫视杨锦麟的《有报天天读》又带动了电视读报栏目的热播,如央视《第一时间》中的“马斌读报”,《媒体广场》中文静的读报,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中的“孟非读报”等。
这些“读报”不同于过去重点新闻节目中的“报纸摘要”。以往的“报纸摘要”内容一般限于党报、大报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语态是郑重严肃的传统播报。现在的读报,一是内容选择范围宽泛,且不同定位的读报栏目选择信息的侧重点不同。二是它们由主持人或主播读报,在语态上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三是都有或多或少的主观评议。
3、平民化的语言——换个角度、换个说法
主持人是媒体与受众的中介人物,既要体现媒体的意志,又要反映百姓的意愿,要打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通道。在语言内容方面,主持人应借助“传媒机构的视野”和“专家的深度”,为受众提供有深度的大量信息和文化含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文化品格。在话语态度和关系方面,可谓“灵魂站在高处,姿态放得平和”(主持人张越语)。在话语方式方面,同样的内容和意图要“换个说法”,以“个性化的独特角度”和“百姓乐于接受”的话语方式加以表述。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敬一丹曾采访制作了一个题为《在沙漠边缘》的节目。片子通过触目惊心的画面,报道了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严峻现实。采访快结束时,在一所农家小院里,敬一丹和一位妇女拉家常,得知这位妇女怀里抱的孩子叫
“沙沙”,敏感的敬一丹好像觉察到什么,忙问为什么取这个名字。这位母亲说,“因为出门是沙,进门还是沙”。紧跟着敬一丹又问站在旁边的邻家小姐姐的名字,得知叫“翠翠”。她心动了,她把这段看似“唠闲嗑”的细节用到节目里,然后面对观众说:这个小姐姐名叫“翠翠”,沙窝里的孩子起出这样水灵灵的名字,不是能看出乡亲们的盼头吗?
接着敬一丹略一侧身,指着大屏幕上随风翻飞的碧绿的杨树叶说:在我即将完成这个节目时,特意编辑了这样一组画面放在结尾。这绿色,是我们一路采访时追寻的颜色,是西北沙漠大片灰黄基调上难得一见的亮色,也应该是伴随着沙沙、翠翠长大的颜色。一位摄影记者说,到西北沙漠画画,只需带两种颜料,带十管黄的,一管绿的就够了。我想,画今天的沙漠是这样,但愿画明天的沙漠时,多带几管绿颜色。
这番话,落笔在颜色上,没有直接阐述土地荒漠化带来的危害,没有引经据典地说政府“红头文件”上的话,也没有号召人们该怎样做,但听起来,却能让观众心动,有感同身受的深切同情,有现在的担忧,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憧憬,还有主持人关注国家、关注老百姓命运的情怀,同时还能体味到敬一丹朴素细腻而又淡雅、有韵味的语言特色。从思维和语言的角度可以看出,敬一丹抽象思维的流畅性、概括性及形象思维的联想与艺术感受及语言表达上细腻抒情的个性特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敬一丹的主持风格——平实而不平淡,平易而不平庸。她与观众是平等,她是一种交流式的平视。主持人在节目中,不能图省事说官话、套话、空话,不能说装腔作势、淡而无味的话,更不能说假话和不负责任的话。要练就这样的语言能力:换个角度,换个说法,换个色彩,换个方式,说出与时代主旋律一致的话。风格是日常的,受众喜闻乐见的,又是个性化的,所要达到的传播目的却是一样的。
当然,新闻节目和新闻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播”法也应是多样化的,从实际出发,该“说”的说,该“报告”的报告,不应该厚此薄彼,更不应肯定一种而否定其他。 另外,说新闻也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它不同于日常生活当中街市上那种极为随便的“交谈”。这种“说”的语言不失新闻语体真实、客观、准确、郑重的本质风格特点,它是汲取了书面语长处的精髓口语,是经过加工的口语,它摒弃了日常口语的随意性、冗余性、离散性、粗略性等缺陷,既保有口语通俗性、简洁性、明晰性、生动性、灵活性的特点,又兼有书面语规范性、集中性、有序的长处,上口入耳,入脑入心。这种“说”,是需要深厚的内在素养和极强的语言功力的,不是随便什么人想说就可以说好的。 这便是播音与主持的风格!
二、播音语言的特点
播音语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性”、“三感”,分述如下:
1、规范性
播音语言的规范性,主要是指语音(声、韵、调)、词汇、语法、语流都要符合普通话的要求,遵从普通话的规范。
推广普通话,应视为广播电视的一项重要职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达标,只是达到了最基本、最起码的规范性要求。推广普通话,已是大势所趋,播音语言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然而,这还并非“规范性”的全部内容,它还应包括思维的清晰、语感的准确、逻辑的钳力、艺术的魅力。这些,在本书其他章节中均有论述。值得注意的是,把播音语言的规范性认作“呆板”的代名词,把规范性同艺术性对立起来,把规范性当成“不自然”、“不生活”的同义语,显然是一种幼稚的、需要进行启蒙教育加以纠正的偏见。
2、庄重性
庄重性,是指播音员(包括节目主持人)在使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时候,即在话筒前进行播音创作的时候,必须保持端庄、郑重的气质和态度,在语流中充满庄重、可信的意味,“庄重而不呆板,活泼而不轻浮”。不能把庄重性理解为装腔作势、故作深沉、不苟言笑、虚与委蛇。但是,庄重性可以“寓庄于谐”,可以“谈笑风生”。而这,同玩世不恭、插科打诨、哗众取宠、打情骂俏是水火不相容的。庄重性的表现是“善言”而不“轻言”,就是说开口说话之前要慎重,说话过程中要稳重,尽量不要“失言”,尽力使受众接受、相信、愉悦。因此,对“庄重性”的否定,必然导致“语无伦次”、“油腔滑调”用什么态度,说什么话,怎么去说,直接关系到听话人的信任程度、接受程度。播音语言的庄重性正是从广播电视传播的角度,考虑到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提出来的。庄重性,并不对表达方式、语体风格加以限制,它只在下限上对俗言媚语、低级趣味予以摒弃。至于上限,将在美学领域的民族化层面上得到延展,本书不作详论。庄重性的核心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
3、鼓动性
鼓动性是任何宣传语言所共有的,广播电视播音语言也不例外。广播电视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语), “引人向上”,“催人奋进”,是播音语言的一个本质属性。这一切,一言以蔽之,就是“鼓动性”。当然,“鼓动性”同“不喊不革命”的内涵有着根本的区别。播音语言的鼓动性,植根于语言的“情感性”和“感染力”,情感有多种多样的差异,感染有强弱快慢的不同,却从没有人主张语言可以没有情感,不要感染。大体上,播音语言的发出一定基于一种目的,一种愿望(这种愿望就是一种情感)。尽管事实上存在,却也从没有人主张以让人消沉为目的,以“不想说什么”为愿望。要让人知道说话人愿意说,说出的话让人产生“共鸣”,让人积极、让人振奋。政治倾向、思想倾向,在广播电视中是相当明显的,这是宣传的需要。恩格斯说过“倾向性越隐蔽越好”,我们不能理解为取消倾向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努力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我们的倾向性。其中当然包含着清除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文化垃圾,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污浊。播音的倾向性讲求宣传艺术,避免“强加于人”并不矛盾。播音语言的鼓动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完全不应该脱离宣传内容、不顾表现形式,更不应张扬自我、强加于人。
4、时代感
所谓时代感,是一种时代精神和时代氛围的心理把握。当前,时代精神是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时代氛围是说“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播音,实质上是一种新闻性工作,报告新闻,播送专题自不必说,现场直播、体育解说和主持节目同样带有新闻性。在这些工作中,有声语言的时代感是比较突出的。有人认为,“播音不过是照稿子念,稿子写得有时代感,播出来自然也就有时代感。”且不说“照稿子念”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且不说稿子写得如何同播得如何虽有联系更有区别,就说有声语言中要充溢时代感,如果不进行艰苦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情感的聚集与凝注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丰富多彩的时代,要求丰富多彩的语言去反映。播音语言的内容与形式只有走多样化的路,才能完成这一使命。在我们的播音语言中,必须加大思想的厚度与表现的力度。我们要努力做到新鲜、活泼、舒展、跳脱,表意则意明,传情而情切。
5、分寸感
播音语言的“分寸感”比“政策分寸”有更广泛的含义。任何稿件,任何话题,从句到段到篇,几乎都存在分寸感的把握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事、物及其关系,在反映和讲述它们的时候,总有个主次,总有轻重,总有缓急,并在有序的、动态的传播中,显示各自的位置、价值,这些比较中的存在,必须用相应的、贴切的有声语言给以鲜明、适当的表现。于是,“分寸感”便自然有了不可或缺的意义。
(1)首先是内容的主次。主要的内容,重点的语句,都要予以突出;次要的内容,非重点的语句,都要予以削弱。
(2)其次是感情的浓淡。感情起伏变化,“浓墨重彩”与“轻描淡写”,在不同的色彩中,“淡妆浓抹总相宜”。
(3)再次是态度的差异。肯定与否定,赞扬与批评,歌颂与贬斥„„各自都有不同态度支配下的不同的程度。这程度落实到语言上,就是“分寸”。同样一句话,大体上可以有“重度”、“中度”、“轻度”的分别。 还有语体风格的区分。新闻中、通讯中和评论中,有分寸感问题;知识类、服务类和文艺类也存在分寸感问题;文学作品播读也有分寸感问题,各种分寸感的表现方式和程度不同。
(4)最后还有有声语言的发出者,那独特感受、表达习惯、话筒前状态„„也会表现出某种分寸感。可以说,分寸感是有声语言的构成部分,无处不在。成功的播音创作十分注意分寸感的把握,努力避免“过犹不及”的失当处置。目前,主要是“分寸不当”的问题,特别是“重度”失重,什么话均“无足轻重”,如果要表达,只是简单地加重声音,显得浊拙。还是要在语言功力上花气力。否则,便会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6、亲切感
在广播电视传播中,“传者”与“受传者”的关系应是知心朋友的关系,既不应是“陌生人”,也不应是“私语者”。所谓知心朋友,当然互相了解,彼此知道对方的思想感情,或挚友,或诤友,经常产生“共鸣”。播音语言的亲切感,从内容上说,要适应“新鲜”、“易懂”、“可信”、“情真”的受众期待心理。广播电视可以传播的东西很多,除了禁忌的内容之外,还不宜传播陈旧的东西,尽人皆知的、老生常谈的,引不起人们的兴趣;难于理解的、听来吃力的,只好“敬而远之”;虚假失实的、东拉西扯的,往往使人产生厌烦;虚情假意的、故作多情的,更令人不愿接受。从表达上说,要张弛得体,控纵有节。那种认为只有“小音量、近话筒、一对一、快节奏”才能产生亲切感的观点,不过是某种形式的追求,容易造成机械的、单一的、雷同化的声音效果,不利于“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能动和多样化的表达。播音语言的亲切感,必须像我们一贯主张的那样,坚持传者与受传者“平等”的关系,才可以产生。
7、播音语言的亲切感不仅是一种语言传输心态,而且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平等交流心态。这是语言传播的心理基础,我们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良好的接受心理环境和氛围,使听众、观众敞开心扉,了解语言内容,达到信息共享。亲切感制约着播音创作主体的传播心态,在播音语言中充满了尊重、体贴、通达、友善,既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又不唯唯诺诺、乞求怜悯,但是,道理上都知道“平等”,语言上却不一定能体现出来。如:或语言傲慢、语气生硬,或缺乏礼貌、出言不逊,或低声下气、吞吞吐吐,或胡乱吹捧、邀宠取媚。这种不平等关系,实在令人不忍卒听。电视上的“笑眯眯”、“甜腻腻”,更会使观众不敢恭维。如果一味追求“亲切”,而忽略了内容的准确表达,听众、观众确实感到“亲切”了,但并没有注意内容,或因之而忘却了语言内容,这就无异于“舍本逐末”了,这时的“亲切”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播音语言特点,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标准”,基本上是一种“主观评价”,即用“人”的审美感受、美学理想去把握,而这,诉诸文字之后,会损耗、遗失掉许多东西,远不如用有声语言去鉴别,去表述,来得明确、可感。作为基础性评判标准,不能不考察内容、形式及二者的关系。离开语言内容、语境,离开语言形式、传播,离开节目整体、语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特别是离开“有声语言”,这个“标准”或被架空,失去实践意义,或被扭曲,变得支离破碎。因此,必须从传播效果去考察。如果仅从传播过程的中途——词语组合上,语意形成上,甚至文字稿件上去考察,就混同于报刊编辑、校对了,实质上,便把“有声语言”的创作降低、抛弃了。有声语言的功能包含着使文字语言“增色”、“减色”和“改向”诸方面。“增色”和“减色”易于理解,“改向”的功能往往被忽略。同样一句话,可以按文字表面意思表达,也可以改变方向,按文字表面相反的意思表达。这种情况,不管有意无意,在实践中屡屡发生。在这一点上,我们某些电台、电视台的主管、主编、“把关人”,以及一些理论研究工作者似乎还不大了解,于是才有“只审文字稿件”、“播音只是照稿念”等认识,于是才有“有什么文字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有声语言”、“文字语言怎样,有声语言就会怎样”等观点。照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观点去领导、指导广播电视播音,怎能理解、应用这种评判标准去考察和推动播音质量呢?可喜的是,人们逐渐认识到“怎么写”“怎么说”比“写什么”“说什么”重要得多,这共识,这共同语言,正是对“三性”、“三感”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与把握。那么无论是播音还是主持,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三性三感!
四、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与演员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在语言创作的过程中,其跳跃性远比不上影视演员。这是肯定的。所以,对于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来说,他们的播音主持语言特点更深的打着生活语言的烙印。
从主持语言艺术的角度,对语言风格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说理型的。这类语言一般常见于政播节目,新闻、评论、时事、综述、评述等等,主持这类节目,其语言有较强的逻辑性,虽不太强调情感的外露,但确实表现出语言的犀利、说理的透彻,而这种理既能让专家接受,也能让百姓认可。这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知识结构做支撑的。
2、知识传播型的。这类主持语言,一般以朴实大方、学者风范见长。在他们的语言中,常常蕴涵着很深厚的知识积淀,既有权威性,又富可信性,同时,他们不温不火的对于知识的把握,不仅显示出知识的魅力,更显示出其人格的魅力。
3、情感细腻型的。这类主持语言表现,更加彰显其个人的语言魅力。这种语言大多也更加贴近百姓,既可亲又可爱,热烈中带着恬静,温馨中带着诚意。在很多时候,所表现出的“一对一”式的谈话形式,把主持人对于听者的理解,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对方。所以,这类主持语言,使人感觉更加朴实、自然,也使听者在一种平和与自由的气氛中体味到平等对话的愉悦。说者敞开心扉,听者“心满意足”(当然,在自然中,也保持着一种情感的适度性),从而达到情感的宣泄与沟通。
4、风趣幽默型的。这类主持语言,大多出现在娱乐性节目中。其表现特点是:诙谐、调侃,轻松自如。常有“语出惊四座,捧腹嘴不合”的语言表现,给听众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由于他们渊博的知识,常常反映出主持人的机敏与才智,巧妙的比喻、善意的嘲讽,让听众在欢笑中得到愉悦。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雅俗共赏。
不管是哪种风格,只要你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努力而得以形成,那你的艺术,一定是实现了升华。
三、结论
对于以有声语言为传播工具的(专业)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拥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是造就其主持艺术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成功学导师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 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所以,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他能否获得受众的认同和喜欢,决定了他的节目是否有吸金夺人的魅力。论及当今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特色,虽然万紫千红、各具功力,但比较起来,仍属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语言风格显得独树一帜。这位十多年前还是央视栏目制片人的蒙族青年,凭借自己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语气、专家样的评论、学者般的反问„„,为受众树立起当代中国一位严肃而亲民的电视主持人的典范。
语言是播音员主持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其素质高低,归根到底是通过口才表现出来。通过口才,从各个角度展现出他的思想道德、人格修养、知识根基、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性格特征等深层次的内涵。因而,当我们认真梳理白岩松语言风格的同时,着重分析其与语言风格紧密相连的人格魅力,着重挖掘其与语言风采紧密相连的社会责任,对于时下播音主持队伍的自身建设,不但是十分有益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播音主持专业论文范文篇二:《如何提高播音主持质量》
摘 要 播音主持工作是广电传媒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目前,播音主持工作面临着内忧外患,要想提高播音主持工作的质量,就要做好创新和超越自我,从多个方面提高能力、做好。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播音主持工作如何做到创新和提高。
关键词 播音主持;工作创新;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大众对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这个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这个行业的主要代表,播音主持人的工作质量如何已经成为衡量这个行业整体综合水平的核心标志。因此,要想做好这方面工作,就必须要竭尽全力、解决种种难题,提高播音主持的工作质量。下面,结合实践,笔者想谈谈如何才能正视我们播音主持行业和日常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实力,提高播音主持的工作质量。
1播音主持工作为什么要创新和提高
近几年来,中宣部等各部门都对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普罗大众也对播音主持工作提出更高的期望,在这个情况下,要想做好播音主持工作,就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从而让舆论引导和民众需求更好融合起来,既能引导时代最强音,又能接地气。
一是播音主持工作的需求决定了要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从根本上来说,播音主持要上承接党和政府的希望,成为他们的喉舌,下要接地气、心连心,让群众喜闻乐见。可以说,播音主持工作直接影响着社会各方面互动的效果和传播舆论的效果。尤其是作为播音主持人来说,更是要不断发展自我、创新工作,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主动迎接更高的挑战。
二是目前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需要播音主持不断创新。目前对于电视、广播等传统行业的播音主持来说,网络的崛起带来了不可阻挡的威胁,各媒体之间、各传媒集团乃至各节目之间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可以说大家都在你追我赶。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让受众选择自己、广告主青睐自己,可以说播音主持的工作是关键。只有自己的品牌打出去了,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他们是具体承接这种压力的主要人选,他们的创新是播音主持行业的前进动力。
2 播音主持工作如何才能提高和创新
对于提高工作能力、创新工作形式来说,从宏观到微观都有一系列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主要从播音主持人这个角度来分析,如何提高和创新播音主持工作。
一是播音主持人要始终牢记创新的理念,不断开展创新工作。播音主持人是提高播音主持工作的核心力量,只有他们始终牢记自己的定位,才能做好这项创新工作。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最关键的,不仅要有新闻传媒的专业技能知识,还有有广博深厚的综合学科知识基础,从而能够让节目越做越活、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适应更多的社会角色。最直接的一点是,要做好创新工作,播音主持人就要根据自己的节目定位,夯实社会受众基础,拓展自己的社会受众面,从而让自己的影响力发挥出去,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丰富的内容,满足受众群体越来越高的需求。
二是不断完善自己的播音主持理论。科学的理论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播音主持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提高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播音主持要正视目前我国尚没有成型、完整的科学播音主持理论这一事实,及时从工作中发现自己和同行的问题和不足,创新工作形式和内容,科学归纳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用于指导中国的播音主持工作,从而为播音主持工作带来更广阔的扩建,创造更多的工作成果。
三是着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 播音主持的专业技能是非常独特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可以说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对播音主持人的技能改进也是非常需要的。因此,播音主持工作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综合学习的理念,要乐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更要善于学习,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要多和同行交流,不断自我反思,以做好厚积薄发工作,将不同的知识、理论应用在技巧改善和能力提升等工作上来,不断进取,永葆积极阳光的心态,力争每一次播音主持都是一个精品、都有自己的特色。
四是创新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从事播音主持行业的人数很多,因此要想在这成千上万人中胜出,尤其是成功守住自己的传统优势,抵挡网络播音主持的侵袭,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就要创新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听众、观众群体日益分化,对播音主持工作来说更多是一个机遇而不是一个威胁,播音主持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刻分析受众的特点、听众和观众的口味变化和社会风向,创新自己的形式,尽可能赢得最多数受众的欢迎。如:笔者在中山电台主持的新闻评论类节目《967早报早读》中,借鉴了传统评书的表达技巧,用有别于传统新闻播音的方式,处理停连、语气、节奏、重音,有效表达了观点,取得较好的收听效果,收听率、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五是不断创新播音主持内容。播音主持的内容变化非常之大,以至于可能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对内容的概念已经面目全非了,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的走强、网络博客的崛起,受众和播音主持人对内容的概念也日益多元化了。因此,播音主持人要做好内容创新工作,深入了解自己要播报的内容,采取更有冲击力、更加简洁的表达,让那个内容更加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魅力,从而增强自己的内容感染力和吸引力。
六是注意播音主持现场直播的工作细节。目前大多数的播音主持工作都是直播的,这给播音主持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想做好直播工作,就要灵活应对、注意细节,从而让更多有效信息传递给观众,将节目做得更好。1)要注意现场的播报气氛组织,强化现场直播的实时性、同步性,将画面和播报内容甚至形式都统一起来,让现场语言的组织有力、直接、简洁,让观众、主持人和现场的时间空间差消弭,从而创造时间空间的同一性气场;2)注意现场进度的掌控,对于主持人来说,要结合自己对播报内容的理解,合力调整节目的整个协调性,从而随机应变,更好处理现场和播报内容的关系,让受众得到更多信息;3)善于引导舆论和把握政治风向,目前对于社会热点的播音主持工作较多,也能够吸引最多的社会关注,而在关系到一些敏感话题的引导上,播音主持人要做好风向把握和舆论引导上,随着直播的内容及时调整风向,从容冷静地带队,善于扑捉内容中的正面因素和闪光点,让负面灰暗因素从反面发挥其正面作用,从而让播音主持工作更加有价值。
3 结论
总的来说,播音主持工作目前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调整,难题和问题都很多,但是机遇同样存在。因此,播音主持人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工作目标,不断从宏观和微观上提高自己、创新工作、优化全局,不断完善和挑战,从而让播音主持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造更好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而不断保证播音主持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于晋娴.新形势下播音主持人的素质要求探讨[J].科技传播,2013(15).
[2]杨霓.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J].新闻窗,2011(4).
[3]张娜.新闻播音主持人综合素质培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播音主持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