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论文
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系到新闻能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作者意思,吸引读者注意。因此,译者必须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情况,努力在完整传达信息的同时,使译文更能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略论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略论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全文如下:
摘 要:本文阐述了文化负载词在汉语新闻中的表现,提出了直译、音译加解释、意译等汉语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新闻;文化负载词;翻译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信息传播主要是借助于新闻媒体来实现的。而在不同的文化之中,受到民族特色、地域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文章其对于文化负载词的运用差异导致了文章自身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受到了影响,这也就给从事于新闻翻译工作的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做到准确合理地将这些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的同时,保留其自身的趣味性、文化特性,这已然成为了翻译工作开展的一大难题。在我国,从事新闻翻译工作的人员在对新闻文稿进行翻译的时候,一般是通过对翻译观念、词义表达以及文化差异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后来实现的。在本文中,笔者将着重于对翻译活动开展的功能与目的的重视,做到翻译活动的完整性与简洁性,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做到灵活地翻译。
一、文化负载词在汉语新闻中的表现
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基础,是实现文化记录、反映、传播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文化自身的载体。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文化传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出现差异化的影响因素。在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它们是文化自身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演变而产生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了:特定的文化词、词组以及习语,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二、汉语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在对翻译原则进行制定的时候,译者需要根据翻译的策略与标准来实现对其的准确翻译,进而将文化负载词更好地进行表现。虽然,要找到完全相对应的文化负载词的难度较大,所以,作为新闻翻译工作者需要对翻译的方式进行灵活的运用,实现对翻译材料的准确生动表达,进而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根据笔者自身的工作实践经历来说,想要对新闻翻译活动中出现的负载词进行有效地处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翻译方式。
(一)直译
在汉语言的新闻稿中,当其出现大量的政治、经济专有名词的时候,译者往往是通过直译的方式来实现对其字面意思的表达,进而实现对中国文化的展示。例如:2a.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巾只,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例文当中,出现了大量带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专属名词,这些名词有许多已被外国读者所了解,因此,面对这类词组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直译的方式来实现对原文内容的还原与形式的统一,做到对翻译信息准确性的保证。
(二)音译加解释
音译即是指的通过对原文语音的表现,在另一种语言中将其发音相同或者相近的部分进行表现,其表达的内容大多数是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元素。这部分元素,在一般情况下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是很难在译语中进行体现的。为了做到对中国特色的最大化保留,将这些词进行“音译”是十分可行的方式,可是,由于外国读者自身的文化背景与认知存在不足,如若仅仅是采用单纯地音译将会使得读者不知所以然,进而无法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接受,向外国读者展示中国的特色文化也就更加无从谈起。因此,对新闻文稿进行音译的时候需要添加合适的解释性内容。比如“Yuanxiao”――“元宵”这一食品为中国所特有,在
(三)意译
在汉语中有许多的熟语、习语以及习惯用语,这类语言词汇作为语言系统中的特殊存在。由于读者的文化差异存在,使得这类的文化负载词会产生不同的意思显现。在这个时候,如若简单地采用直译进行表达,很有可能会带来对意思理解的误读。在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意译来进行翻译工作活动了。例如:提倡红白事理性消费,实现移风易俗的时候。其基本原则在于,当村里办白事的时候,不能请吹拉弹唱的戏班子,做到凡事从简的原则。就如同“就坡下驴”这一说法一样,当骑在驴子身上的时候由于驴子比较高,所以容易摔倒,因此,最好先找个路坡,让驴子停在此处,人从这个地方上驴、下驴就不容易摔跤了。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需要找个合适的借口才能下台不至于工作的难堪与难办。这样的文化负载词,在其进行翻译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对翻译内容进行整体翻译将会使得整个翻译活动的内容冗长,翻译语言??嗦,导致读者难以做到对翻译内容的有效理解。
(四)直接加解释
解。歌曲《青春之歌》、《我和我的祖国》、《七子之歌》、《幸福在哪里》,舞蹈《孔雀》、《火红的日子》,昆曲《牡丹亭》选段,京剧《三家店》,歌舞《丝绸霓裳》,钢琴合奏《金色狂舞》、杂技《五光十色》等。各类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达了中华各族儿女对伟大祖国的深切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京剧“作为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而得到了广大外国友人的认可与认知。但是,就”昆曲“而言,其作为中国传统古典曲目之一,在对其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和“昆曲”有关的背景知识。如,“Kunqu Opera”――通过适当的解释性词语,译者有效地将我国的文化精粹传播给外国读者。由以上例证可见,汉语新闻中一些文化负载词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背景,单纯的直译并不能充分传达出其中的文化内涵。
再比如,笔者曾经看到一则新闻,说是:英译的京剧剧本,其中一些唱词的翻译不够准确,说到底还是对京剧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理解不深,甚至是一种误读。以《四郎探母》为例:杨四郎的唱词里有“失落番邦十五年,雁过衡阳各一天,高堂老母难相见,怎不叫人泪涟涟……”等等。其中“雁过衡阳各一天”一句,被译作:Awildgoose flied over the border.(英文意思是:一只野雁飞过边界。)这显然是理解有误。“雁过衡阳各一天”是说南北相隔,杳无音讯。杨四郎沦落北番,隐姓埋名,十几年来与亲人失去联系,可谓天涯各一方。身为人子,让老母日日悬望,苦苦思念,怎不黯然神伤?所以深入理解唱词,准确把握人物内心活动,是做好京剧翻译工作的前提。因此,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充分实现新闻翻译的价值,译者应在直译的基础上增译一些解释性文字,补充其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三、结语
具有着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对其的翻译将会影响到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会影响到中国文化自身与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由于,它代表着中国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当中外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这些蕴含着中华文化特色的词汇也就给汉语新闻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但文化负载词的准确传译又是保证新闻翻译准确性的重要一步。因此,新闻翻译工作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功能目的论中,对于翻译活动的目的进行设定的时候需要对其采用的翻译方式进行明确。
即做到,一方面实现原文作者翻译目的的真实表达,另一方面,也要与译文读者的需求期盼相适应,促使新闻报道活动中出现的新闻负载词可以显得准确新颖又充满乐趣,借助于对音译、直译、意译等各种方法的运用,吸引译入语读者的目光,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传播效果。为了实现文化负载词的准确传译,译者需要在一定的翻译标准之下,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此来使得外国友人能够更好地理解翻译内容,使得汉语新闻的翻译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地减少由负载词所带来的文化交流障碍,实现中外文化的更好交流。
略论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