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

浅谈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

若木分享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也是普通高校专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明晰定性为应用“金字塔”中的“基石”,除了基本的人文熏陶作用之外,对于学校还具有三大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通识教育、文化陶冶和技能应用。
  [关键词]高校 汉语言文学 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普通高等教育传统学科,也是普通高校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然而,在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特点和要求更突出、更紧迫的情况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长线专业的弱势随之突显了出来。加之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扩招,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弹性尺度也越来越小,专业价值被边缘化和弱化。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1)专业名称大,不利于招生和就业。(2)定位不准确,无特色。(3)专业内容偏于理论和综合,应用性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当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加以明确和强化。
   一、夯实基础的同时注重办出专业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明晰定性为应用“金字塔”中的“基石”。即在看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作用和地位时,不应只从单纯的专业冷热角度来考察,而应从学校的发展全局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去审视。其实,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基本的人文熏陶作用之外,对于学校还具有三大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通识教育、文化陶冶和技能应用。
  高等教育不仅仅要使人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使人学会“做人”。因此,本科院校不仅需要教给学生生存的技能职业能力,也需要教给学生理想、信念、责任感、审美价值观念和精神趣味。其中,汉语言文学等人文专业承担的功能就有:
  1.全校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开设。如开设“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汉语”、“唐宋诗词鉴赏”、“老论精读”等公选课,有助于学校完成文理渗透的通识培训任务,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2.校园文化建设。汉语言文学等人文专业因其特有的内涵和底蕴,成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增进校园文化氛围的主力军,可以为全校的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提供资源和智力上的支持。如定期开设人文素养系列讲座,指导成立文学社、戏剧社、健言社等课外学生活动团体,推动文学创作。
  3.职业应用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够通过开设公选课和辅修课程等方式参与到全校各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当中去,给各学科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训练,如普通话训练、写作能力训练、礼仪知识培训、秘书资格考试培训、教师资格考试培训、公务员考试培训(特别是申论写作)、现代办公技术培训、速记速录培训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岗位培训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练,能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涉外秘书”等专业的开设,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无法再以“专业”的水准去教“专业”。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要在根本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既具有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实践经验,成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并不是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在知识、能力有机融合,从教学上实现“零距离”对接。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双师型”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的状况,需要制定一些方案,对教师实践能力、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一方面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实现与行业零距离的接触,以便胜任实践教学工作。此外,建立学术科研交流机制,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个有效平台。
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