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

有关小学古诗教学论文

斯娃分享

  小学的古诗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是小学生心理年龄与认知水平发展还不成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小学古诗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小学古诗教学论文篇一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古诗教学中进行创新,真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以及优美的情操,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体现新课程的标准。古诗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品词析句,多种形式的诵读,运用演、画、改写等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情境;品味;诵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01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吟古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但是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工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古诗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我们常说的古诗的意境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变人心中之境”。由此可见,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习的兴趣。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的特点,可将有关古诗改为有趣的故事,做成动画课件,配上对白和音乐,这样可以刺激儿童的感官去感受古诗的意境。如在教学《赠汪伦》时,可以用故事引入,讲述“李白受骗桃花园”的故事;如教学《所见》时,可做成动画片,让学生边看森林的美景和牧童捕蝉的动画片,边听森林中潺潺的溪水声、悠扬的笛声和知了的鸣叫,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快就体会到了古诗中迷人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还可以以画配诗,为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丰富鲜明的表象,如教古诗《锄禾》时,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彩笔,去画炎炎的烈日、挥汗如雨锄禾的农民、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米饭,去画有滋有味用餐的小朋友。画完后,再让学生叙述自己所画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从而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二、品味语言,感受语意

  古诗是语言的精华,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钧、震人心灵,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鉴赏诗歌的语言,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品味语言,首先应该品语言的音乐美。古诗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如《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间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诗中“小”、“草”、“好”、“媪”押韵,“东”、“笼”、“蓬”押韵,诗句中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古诗的音韵美。其次也要品味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在用词上非常精确,一字一词均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既把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 又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吹过,然后江南便开始变绿;“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开” 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这些精妙含蓄的词语永远值得学生去揣摩、体味。所以,在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前提下,把握诗的音乐美、意境美的同时,让他们熟读精背以至默记在心,最终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

  三、诵读感悟,挖掘情感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之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怀伤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报国激情。这是时代的强者迸发的耀眼光芒。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 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 读准诗句的节奏,才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可以用娓娓动听的话语,描绘诗中的景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可以用饱含深情的语气,述说汪伦对李白的深情厚谊。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图文结合,让学生的思绪随文飞扬,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庐山的雄伟,瀑布的奔腾,让他们从整体上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诗句的联系,再通过诵读,逐句体味,感受诗中美的景色和语言的内涵,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

  四、发挥想象,有所创新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要进行拓展,古诗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鼓励学生不应局限于古诗本身,应有所创新。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是一幅落寂单调的悲凉秋景,而它要表现的则是作者远在天涯、愁肠欲断的情怀。这个意境是通过枯藤、老树、昏鸭等九个事物所感悟到的,这种感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启发学生想象,即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展现在脑海中,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绘制简笔画:近前的“枯藤老树昏鸦”,稍远便是那“小桥流水人家”,再远处只见一疲惫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在那暮色秋风中一步步的行走……一静一动的景象,就全然笼罩在那暮霭渐起的夕照中。这样就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还可以在写中创新,如在教学《清平乐 村居》时,就可以让学生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或编成一个小故事。也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进行创新,如在教学《回乡偶书》时,就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作者回乡时的情景。这样寓教于乐,在表演中孩子会有所创新,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诗意,起到较好的效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也可以让他们试着去仿写一些诗歌。当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举办一些活动,如召开古诗欣赏会、办诗文手抄报等。这样学生从背诵、欣赏到作诗,会体验到学习古诗的乐趣,从而爱上古诗。

  总之,古诗教学应该要以学生为本,通过朗读的手段学习古诗,品味诗的语言,体味诗的思想感情。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重视古诗教学,探索古诗教学的新思路,让春风吹绿我们的古诗教学。

  有关小学古诗教学论文篇二

  小学古诗教学刍议

  摘 要: 我国素有“诗教”的传统,诗歌教学具有继承优良传统、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想象能力的意义。但是,当前小学诗歌教学存在着解剖分析过多、表演翻新过多、朗读深度不够、教师素养不够等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小学诗歌教学中以读为本,找出关键并借助多种手段来进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古诗 小学古诗教学 教学策略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宝,是中华灿烂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不仅博大精深、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而且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是传统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诗句优美,韵体和谐,易读易记,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小学古诗教学的意义

  1.继承优良传统

  我国素有“诗教”的传统。“诗”是传统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就是高度的概括。

  典籍中的“诗云”,不仅为文章的观点找到了理论依据,而且因为诗中丰富的名物、恰当的比兴、优美的旋律,使得文章波澜起伏、绘声绘色,给人带来审美愉悦。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是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小学古诗教学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重要的作用。

  2.拓展知识视野

  “一时代最完美确切之解释须向其时之诗中求之,因诗之为物,乃人类心力之精华所构成也”。

  古诗浩如烟海,教师在教学时通过适当补充,适时穿插,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认为,从诗人出发,适时介绍有关知识,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诗人,大多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有说不尽的故事,诗人写的诗也链接了许多知识,这样讲起来,生动活泼,对学生有吸引力。现在小学阶段进行的古诗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小就了解祖国传统文化,而且能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较为正确地认识古代社会,学习古人作品中有生命的东西,从而拓宽知识视野。

  3.提高审美情趣

  古诗最直接的作用是让人感受到美,感受到愉悦。古诗从创作的角度说是诗人个人情绪的瞬间爆发,对读者来说感受到的却是人类的爱与恨、美与丑、和谐与冲突等普遍感情。

  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品尝诗人永恒的孤独感;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领略大丈夫的万丈豪情;从“悠然见南山”中感受人对自然的憧憬。古诗中的文辞之美、意境之美,无疑会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4.丰富想象能力

  古诗语言精练、结构严谨,意境却十分深远。

  教师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培养学生善思乐想的习惯,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也使他们敢于想象创新。在指导学生讨论诗意、体会情感后,要求学生在脑子里构成一幅图画,再把想象的内容说给别人听,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化枯燥为情趣,化深奥为浅显。教师形象、生动地讲授,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使他们在理解的同时丰富想象能力。

  二、小学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许多老师对古诗教学感到棘手。那么,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1.朗读深度不够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朗读在学习古诗时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古诗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地读,反复地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有的教师把古诗教学上成朗读课。在课堂上,朗读的花样众多,例如范读、跟读、听同学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等。这样的读固然次数多,花样多,但学生读起来有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

  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讲究平仄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只有通过正确的朗读,才能理解诗的内容,领略诗的意境。

  2.解剖分析过多

  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诗歌“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古诗不排除分析,但若不注意一个“度”,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古诗教学要力避烦琐地讲解,否则就会破坏其形象的完整性,损害诗的艺术感染力。

  有些老师教古诗喜欢面面俱到,既介绍作者生平,又介绍生活环境;既讲政治思想,又说写作特点和主要成就,往往使学生不知从何学起,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毕竟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他们无法理解得这么深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例如,苏教版第三册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学生幼时就接触过,甚至能倒背如流的古诗,教师仍当做全新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听了就是“不说还明白,越说越糊涂”了。

  3.表演翻新过多

  在小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采用学生喜爱的“表演”形式来分析课文,在古诗教学中也不例外。

  虽然一定的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但是如果过分追求形式和追求新奇,会把古诗搞得不伦不类,表面上很热闹,可实质上已破坏了古诗的原意,白白浪费学生和老师的精力和热情,因此“表演”教学也得掌握好一个“度”。

  4.教师素养不够

  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诗歌理论修养不足也是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教师感到生活压力大,工作繁重,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淫,对于古典诗文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等缺乏足够的认识。老师们对于作者名字、作品名称、内容大意,地位价值等也许烂熟于心,而对于作品本身极少潜心研究。

  小学教材收录的主要是唐宋时期的名家诗篇,这就要求教师对唐宋诗歌的特点,诗人的生平及文学风格,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充分地理解,这样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主动性的天地。

  三、小学古诗教学的教学策略

  1.追溯历史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以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历史,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的领悟。

  在教学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这两首古诗时,南宋的历史及诗人的生平无疑是理解诗意的关键所在:陆游的一生,亡国之痛、流离之苦伴随他成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始终得不到朝廷重用,多次被罢职闲居,壮志难酬。只有对当时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深刻地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感受到“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诗人为大好河山的沦陷而发出的无限愤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诗人在为遗民呼号。

  再如,林升的《题临安邸》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中原被占,宋高宗不思恢复,而是苟安一隅,秦楼楚馆,歌舞无虚日,以至朝廷倾覆。追溯历史,学生才可以体会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并不是南宋的繁华景象,而是苟且偷安的证据;“西湖歌舞”并不是承平气象,而是亡国之音。

  2.以读为本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古诗文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才能体味诗的语言,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就朗读而言,应分三步。

  (1)初步感受

  初读时,要让学生明白朗读上的一些小技巧,如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但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让学生明白”并不是简单地“告知学生这儿重、那儿轻,这儿高、那儿低”,应尽量使学生自悟,培养语感,并不作讲解化的要求。如李白的《静夜思》,朗读时语速可平缓些,语调可略微低沉些,要读出思乡的情感。

  (2)理解朗读

  初读是感受,接下来则是在理解中巩固朗读。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体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当学生得知这样美好的河山已被金人所占后,再从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悲愤之情,就会体会到对祖国深沉的爱。

  (3)深化朗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描绘诗中的具体情景,感受诗歌的艺术力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在这个阶段的朗读中借助插图和分析,使学生的脑海中再现李白送别孟浩然的场景:在美好的季节,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景色迷人的扬州去,当孟浩然的船扬帆远去了,李白还在江边目送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表达,以浩浩长江水暗指自己起伏的心潮。

  3.寻找关键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基础上,有必要引导学生从诗中挑出一些关键的词,通过这些必要的字、词深化学生体会到的情感,从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积累语言。

  例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老师设计了这一问题: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古诗,兴趣倍增。他们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相互讨论等办法寻求答案,各抒己见,老师再适当加以点拨,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部分诗,它的内容是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展开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寻找关键词句的方法,并将它作为分析的切入口。

  如李白的《静夜思》,全诗的思想感情集中在一个“思”字上,他为什么“思”?正因为看到了“明月”,为什么在深夜诗人不能入睡?原来他是思念故乡。由此可知,教学时抓住重点词句,对帮助理解全诗有着重要作用。

  4.集思广益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运用得当,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都不失为好方法。

  选入小学教材的许多古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小儿垂钓》、《蝉》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不妨让学生自己来表演诗中的人物动作,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体会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增加对诗意的理解。

  再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山行》等诗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简笔画来辅助教学。画上一座高高的白帝城,让学生添上朵朵彩云;画上一条长江,请学生加上一叶小舟,再画上重重高山。在作画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理解,同时因为动脑又动手,兴趣浓,积极性高。

  此外,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多媒体也可以运用到古诗教学中来。学生可以从屏幕上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画面,也可以在音响中感受到“处处闻啼鸟”的趣味。

  四、结语

  面对小学古诗教学现状,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优化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教学中如何“造”境,如何“品”味,如何“生”趣,让学生既有所得,又能从中有所体悟,是我们要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马小平.走进诗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李咏吟.诗教与儿童精神生活的自由.

  [5]李建中,高文强.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李建中教授访谈录.

  [6]钱梦龙,陈钟,钱涛等.“诗歌与诗歌教学”网谈录.

  [7]陈爱娟.简论诗歌的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8]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有关小学古诗教学论文篇三

  小学古诗词教学有感
 【摘要】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充分重视古诗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书经验,在此阐述几点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古典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可是距离学生时代久远,加之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比较浅,对于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再加上有的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的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无味,致使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而古典诗歌的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近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几点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课外延伸,培养诗趣

  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相关链接。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那么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当学生已水到渠成之时,我们要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二、媒体导学,促进理解

  大家都知道古诗产生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古诗中出现的生活片段很难让现在的孩子接触和体会。所以单靠教师的只字片语很难解释清楚,孩子们也无法体会出相关的诗意。这时就要教师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声像、视频去了解历史、了解过去,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诗意,也帮助学生拓展了课外知识。例如:箬笠、蓑衣这两件物品现在已找寻不到,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再现这些物品,让学生直接感官认识。多媒体不仅可以展示历史,还可以带学生领略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帮助他们理解诗意。

  三、层次分明、内外结合

  1、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新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只要学会生字词,扼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背诵和默写就可以了。第二学段学生在达到低年级要求的基础上,还要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根据诗情想象出画意,还应扼要懂得一些古诗词的常识。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有较厚的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其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为此,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表现在具体教学中应体现出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教师可在中年级的要求基础上,再增加一定难度,提出“初步领悟诗歌意境”的新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做到教学方式上课内外两个不同层次的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有70首,还有90首是要求教师在平时或上课时补充进教学中的。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充实课内,相得益彰。

  四、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意境是诗的艺术境界,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所描绘的画面和塑造的形象的统一体。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 诗词的鉴赏,贵在对诗词意境的把握上,能把握诗词的意境,意味着对诗词的深层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诗歌意境的分析,要求教师把原诗意境和再造意境,以饱满的感情,用准确而又有启发性的语言讲给学生,使他们在感受和熏陶中唤起大脑的形象思维,在他们的心中就会出现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在体会意境中,学生就能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由于“意境”是一个“可意会而难言传”的艺术世界,因此,启发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是诗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指导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美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平时的教学中多数老师也注意到这个特点,并注重对诗歌的朗读,可有的老师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读啊读,缺乏必要的指导,致使学生朗读缺乏层次。一般来说朗读有多次,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说是读出感情,可不是读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它是随着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深入,逐步提升的。要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朗读要求,也在朗读的过程中提升对诗歌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美悦耳的录音朗读,让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在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再跟着录音进行浅读,很快学生就能读出诗的意味,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熏陶。最后再配上恰当的音乐旋律,学生往往能收放自如、自由、尽情的诵读,有的学生甚至随着音乐摇头晃脑的诵读,完全沉浸在诗的国度里。实践证明,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学生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 ,展开了想象与联想,更好的揣摩了诗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并滋润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尽一切努力,使学生

  感受到学习古诗的过程是一个愉悦的文化之旅。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在其乐融融中感受诗韵、诗情、诗意,让他们陶醉其间,让他们心旷神怡,感受古诗的朦胧之美,含蓄之美,神秘之美。

  参考文献:

  [1] 曹 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朱自清、马茂元.朱自清马茂元说古诗十九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 曹 旭.相思离乱之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 禾 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 湖南省统计局.论古诗十九首对诗骚乐府

有关有关小学古诗教学论文推荐:

1.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的高效教学论文

2.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论文

3.小学古诗词意境教学的问题与策略探讨论文

4.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初探论文

5.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6.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论文

    154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