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大专论文
汉语言作为主要语言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更是我国历史上灿烂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大专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大专论文篇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思考
互联网时代下,我们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互联网浪潮的影响,我们周围的顽固旧事物一个个被淘汰,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一切事物终将被历史所淘汰。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大时代,即使从事教育事业依然不例外。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学科特点虽然保守,传统,但是在新的时代下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依旧应该改革,应该更新。只有采取新的,科学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我们的高校才能够培养出一大批真正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
一、开设精品课程,将学科教学精细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中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多经典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开设出很多精品课程,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品质的课程开设,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目前我国高校的很多精品课程基本都是理科类的,笔者认为这与过去我国国家发展需要是密切相关的,现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国家的文化建设还很欠缺。所以,国家十分有必要对高校进行资本输入,帮助高校开设精品课程,提高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的质量,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顶尖汉语言文化素养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汉语言文化专业可以说是一个内容十分繁杂的专业,为了优化学科教育,应该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工作精细化,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下开设具体的精细学科,例如先秦诸子百家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以及唐宋诗词文化等等。将学科教学精细化一方面有助于更加专业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发展。
高校要改革教学的方法,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人才起到的作用比较小,对教育基本是一种浪费。高效汉语言专业目前十分有必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首先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变传统的培养人才的方式。例如,在民国时期,当时的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曾去看望他的研究生,当时他对自己的研究生要求说要在屋子里待上十年,才能在汉语言文学领域有所建树。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还要像过去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能取得专业内的突破成就吗?当然是不能的,如果仍然按照过去的专业培养模式培养现代的人才,那么我们只会培养出一大批书呆子而已。在互联网时代,处处都是知识,到处都是经验,我们与这个世界联系的方式越来越容易,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方法方式应该开放化,促进学生与社会,外界的接触,在体验中感受知识,在经验中总结升华知识。
三、更新教材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是汉语言文化专业的知识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我国传统的汉语言文化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理念,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之后,产生了新的内涵。关于汉语言文化专业教材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贯彻五年一大变,三年一小变的教材改革方针。要建立常态机制对汉语言文化专业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更新换代。汉语言文化专业要以培养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专业人才为目的,所以,汉语言文化专业的教材要同社会现状相结合,内容要立足于社会现实,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任务,培养社会需要的汉语言文化专业的人才。
四、注重教学科研与社会的连接
一直以来,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对汉语言文化专业的科研工作不够重视,投入的资金要比理工科学投入的资金少得多得多,这就严重制约了汉语言文化专业等文科专业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从汉语言专业的研究工作者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将自己埋身与浩如烟海的汉语言文化书籍中,一心在象牙塔中钻研。可是,建国以来这近七十年,我们在国学领域几乎没有出过一个世界级大师,可是在民国那短短的二三十年,中国的国学大师却繁星闪耀。从这样的对比中,笔者认为,政府要注重教学科研工作与社会相连接,与社会连接才能使从事汉语言文化专业的人才无论是眼界还是胸怀,都大大的扩大,对于他们积累情感,经验,知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新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需要一大批具有优秀素质的教师。汉语言文化专业是我国传统的专业,在民国时期,很多都是以师徒的方式进行教授的,所以才能大师培养出大师,造就大师辈出的时代。现在我们高校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而且自从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班上往往有七八十号学生,如果我们再没有优秀的教师,教授进行教学工作,又怎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即使是在新的,科学的汉语言文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下,缺乏优秀的教师团队,就好比肥沃的土壤里没有栽种优秀的种子。目前高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国外顶尖的汉语言文化领域的人才进行高薪聘请,二是将本校的优秀的学生送去国外深造,学成之后再被高校返聘。总之,无论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都一定要加强高校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六、科研与教学两手抓,两头强
在新的汉语言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要做到科研与教学两头抓,两头并重,两头强!高校重视汉语言文化专业的科研工作,投入资金帮助科研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优秀的科研成果为汉语言文化专业的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接受高素质,高水平教育的保障。同时,优秀的教师从事教学一线的工作,将汉语言文学领域内的前沿成果讲授给学生,有助于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的人才。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又能返过来推动科研工作。
七、优化教师,学生考核评优方式
高校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采取新的考核评优方式,过去传统的考核方式在今天不利于考核教师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是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重视体验,重视连接互动,而不应该一味地追求最终的结果。汉语言文化专业培养人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老师,学生的能力体现在各个方面,科学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带动老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专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八、结束语
随着国家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开始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新时代思想,精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高校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人才方式已经不足以适应时代,社会的需要,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人才必须采取新的模式,新的方法,而且将这些新的模式,新的方法切实地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去。笔者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行困难重重,会有很多阻碍,但是,我们仍然要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实现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
汉语言文学大专论文篇二
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发展浅析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它承载着传达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使命,几乎每一所师范院校都会有这个专业的存在。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很宽广,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语言学和文学。语言学的主要内容包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字学等,文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等。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华文化,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但几年来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却并不乐观,具体如下:
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守旧
汉语言文学由于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许多教师在教学当中一味的采用填鸭式灌输法,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的考试,但在学习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长此下去,很多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现象,很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现今教学水平的发展,应及时进行改革或舍弃。
(二)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推进,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主。但现实是许多老师早已习惯了灌输式这种单一的教育法,很难再原先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致使教学质量很差,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很低,很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教师综合素质偏低
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作为教师应当具备强大的文学功底,除此之外,教学方式还应具有新意,能够吸引到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但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在这两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有些年纪较大的教师即使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在上课过程中形式过于单板,语言缺乏魅力,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不喜欢授课老师,也更加不喜欢这门课程;其次,有些年轻老师虽然教学形式很多样,但在知识底蕴上还缺乏一定的水平,大多时间只是照本宣科来讲解,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水平。可见,在高校中具备综合素质的教师并不多。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汉语言文学课程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多,涉及的时间范围又很长,再加上大学的课程安排很松散,导致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的学习任务很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比方说鲁迅的很多文章,像他的杂文,内涵很深繁重。汉语言文学知识虽然涉及面很广,但很多知识现今已经用不着或早已过时,对那些东西应尽量删掉,减奥,学生基本看不懂,像这种文章可以适当的选几篇典型放入课本,没必要全都放进来,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又不感兴趣,会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的方法
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会大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比方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个性特点,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当教师在讲解《水浒传》这一名著之前,可以适当的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方说《水浒传》中有多少名好汉?你最崇拜的是谁?并说出理由。学生看过名著的都会知道,并且会积极配合教师来回带问题,而教师这时应抓住机会,对说得好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赞扬和鼓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中还可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当讲到元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经典戏曲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放一段戏剧中的视频,并给学生讲解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学生会不自觉的被情节给深深吸引,很容易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教师给予学生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去完成,比如说教师在讲述甲骨文的时,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识字知识后,课后给学生布置几个生僻的甲骨文字,让学生自行去查找资料,了解甲骨文的读音及意义,等到下次上课时,教师再检查学生的完成效果。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的水平,因此,作为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水平,才能完成传道授业的任务。作为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如觉得自身文化底蕴还不够,应不断采取学习进修的方式来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都坚持看名著、写字,慢慢的就能够修身养性,不仅能培养自身的气质还能加强文学功底;其次教师还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发展要求,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来完善自己;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同心,与学生定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是涉及到中华五千年文化史的这样一门课程,对其教学任重道远,因此,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比其它学科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教好这门课程,让中华文化得到弘扬与传播。这是作为每一位汉语言文学教师的责任,也是义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方式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使其符合现代化的发展潮流,推动中国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汉语言文学大专论文篇三
汉语言文学和人文素质教育分析
汉语言文学作为国学教育的一种,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人文素养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人文素质是关系一个人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如今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文素质是关键。因此,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相当有必要。
一.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
学生以学习为主无可厚非,但是学生的人文素质却令人担忧。一是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如今的学生个个都希望不劳而获,都梦想着拼爹、富二代,追求安逸的生活。缺少了基本的进取心。二是缺少健全的人格。不少学生对于是非黑白、美善丑恶没有基本的定位标准,拿着“自由”、“个性”当借口,拿无知当有趣,拿恶搞当笑话,对于一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三是人文素养普遍缺乏。除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的所学面狭窄,对于人文教育和学习更是普遍不感冒,也使得很多学生对于文学常识和艺术欣赏能力极度缺乏。
二.汉语言文学在学校中的地位剖析
汉语言文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促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一些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除了顶尖的研究成果、博学的教授等因素,一流的人文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如北京大学,正是当时的校长蔡元培博采众长,各种思潮相互碰撞,才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北大成为莘莘学习的最高目标。当前,各种思潮交织,人们对于传统文学的兴趣正在减弱。尤其是在学校中,从小学到高中,汉语言只占语文教学中很小的一部分,无非就是一些古诗和文言文,加之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对此大多数处于一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根本谈不上欣赏和运用。到了大学,由于专业的分工,很多大学生也没有再进行学习,选修课也是大多数一些学生处于混学分的目的而选择的。这也就导致汉语言文学一直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甚至边缘化,这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三.提高汉语言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
当前的教育是以人为核心的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促进学生人文促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选好师资力量。
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央视的《百家讲坛》之所以受到了巨大的欢迎,除了对历史和人文的兴趣,教授们的精彩讲授也是重要因素。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要改变其在学生中枯燥无味的印象,就要选择一批具有良好教学方法的老师。老师本身要有较好的文学素养,对汉语言有较深的造诣,文学素养较高,对语言和文字具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在课堂上能够信手拈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要做到这些,除了老师自己平时要多学习、多陶冶外,学校也要加强老师的培训教育。同时,可以定期请一些国学大师、作家、一级教师等来学校上公开课,既让老师受到学习,又提升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2.要选择好教学内容。
在大学而言,汉语言文学大多数是一门选修课。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教材内容有讲究。为此,应该做好教学的取舍。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苦涩难懂的文章,可以进行取舍,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拓展,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探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比如,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古诗,文天祥、辛弃疾等,对文章可以进行充分渲染,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作者其他的诗词,进行对比学习,同时,对主人公的生平事迹,对涉及的年代政治生活等,都可以进行拓展讲解,让学生充满好奇,从而激起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
3.要打造好人文环境。
学校是大熔炉,学生能不能成为一块好钢,环境很重要。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中,还应该在课堂外。要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地成立学生会、汉语言文学组织、诗歌文学社等方式,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探讨和运用。还可以组织一些诗歌朗诵、文学创造比赛等方式,让学生爱上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对于考试,也要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发挥,选择一些更加开放的题目,发挥想象力,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总之,汉语言文学对于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可或缺,学校应该充分运用好,将汉语言文学打造成广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综合型人才。
有关汉语言文学大专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