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新闻策划让民生新闻更出彩

李爱兵分享
  摘 要:“新闻策划”近年来成为新闻界颇为流行的词汇。新闻策划已广泛介入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并成为新闻媒体高度自觉的行动。许多媒体不仅强调策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还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被喻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的民生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如何策划,让其更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策划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新闻策划;民生新闻;贴近群众;新闻出彩
  这里所说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媒体以新闻传播者的角色,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修改,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2002年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正式开播,拉开了民生新闻的大幕。一时间民生节目在各媒体中风起云涌,从关注百姓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到引导社会公共生活,民生新闻彰显其魅力。民生新闻被业界喻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但是,随着民生新闻栏目的增多,栏目间的竞争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也渐渐出现了,如内容同质性、报道琐碎性、新闻平庸化等。
  如何让民生新闻更加贴近百姓,更加耐看?笔者认为民生记者采访,策划要先行。如何策划?
  一、宏观指导,微观入手
  十七大报告为民生新闻选题提供了广阔的范畴,报告指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新华社为此播发了《12道民生考题待解》,总结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等12大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我们就要围绕这个方向进行策划。常说从百姓小事中可见社会大意义,从社会大事中可找百姓焦点。媒体就要从老百姓身边小事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结合点上下功夫,策划寻找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作为“大题”的最佳切入点,在“大题”之下策划具有接近性、能引起本土受众共鸣的“小选题”。
  北京电视台民生节目《特别关注》每天的“头条”就是从“小”就手,锁定百姓的生存状态,关注百姓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倾心策划,打造重磅新闻,产生良好的效果和节目收视率的提升。湖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广播的《百姓零距离》把目光投向那些能以小见大的报道上,从劳动就业到教育收费再到食品安全,一段时间重点关注一个话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08年,淮安市提出构筑“十大民生工程”。淮安电视台从民生角度、从百姓所能得到的“实惠”入手,策划采制了一系列事关百姓生活的稿件,连续十天在“淮安新闻”节目中推出以“唱响和谐”为主题的大型系列报道,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细致调查,深度挖掘
  在民生新闻报道中,有些媒体抢一时之先,吐一时之快,无暇分析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只在事件的表象上做文章,使民生新闻短、平、快成为一种风格。但实际上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受众对新闻报道关注的层面和对报道深度的要求跟以往有所不同。他们不仅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关心事情进展的详细过程以及新闻背后的新闻、媒体的相关评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决策依据。这就要求媒体对民生的真正关切,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快速反映民情,引起观众收视兴趣的层面上,而应该策划向纵深拓展,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将百姓关心的报道层层做深,引导观众理性思考的空间,帮助观众改善自身的生活生存环境。
  海峡都市报2009年报道的消息《金榕南路两年通不了车》就是其运用新闻策划,群策群力,不失时机地进行深度报道的一个典型的事例。当时读者投诉说,福州金榕南路修好两年了,还不通车。记者走访有关部门后得知,是因为金榕南路上的一处房子“找不到老宅主人”的原因拆不了。老宅阻路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找不到主人么?海都报并未轻信,继续深挖,同时也把深挖的情况及时跟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记者经过大量的走访群众,原来老宅根本就没有主人,原先的“主人”并非真主人。就因为一座无主的老宅,金榕南路两年通不了车。编委会又遂路安排记者走访了福州其它的民生重大建设项目,发现相关部门在推进施工方面也有懈怠作风。编委会决定以金榕南路为负面典型,给相关部门“懒政”作风敲响警钟,以此促进福州的市政项目迅速推进。节目刊登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消息获得第十六届福建新闻奖报纸消息一等奖。
  三、人文关怀,价值认同
  新闻采访学上有一个公式: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民生新闻之所以深受百姓喜爱,也是因为民生新闻注重人文关怀,能倾听百姓的呼声,成为百姓的代言人。我们在节目策划中,就要将新闻视点下移到普通民众身上,讲述平凡人不平凡的经历,反映普通人的声音。好的新闻策划就应当有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
  2007年1月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关注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原本正常的人,因车祸失去记忆而走失。连续几天,记者和救助站的同志带着他走街串巷寻找他记忆中的地方。北京电视台策划引领《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一起连动寻找失忆青年的家,按照失忆青年能想起的地方和人名一一寻访。节目播出后,引起社会共鸣。很多观众打进热线一同帮助提供线索。经过“特别关注”七天的寻找七天的报道,让失忆青年找到了家,这一牵动了众多观众心的寻家事件圆满画上了句号,编辑和记者甚感欣慰,而“特别关注”的公信力和关注度也随之提升。
  再比如2005年,贵州惠水一个女孩上课时昏倒,醒来后就把自己的过去全部忘掉。一时间社会传闻不断,说是鬼魂附身,也有说是前人投胎。贵州电视台一方面把事情的动态发展及时传达给观众,把女孩失忆后产生的幻想作为一个一个谜慢慢揭开,另外一方面把事情的背后故事通过新闻、专题、评论等节目形式,全方位展示给观众。根据事态的进展情况,节目成了黔南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小女孩失忆这个新闻事件无疑也提高了民生新闻的社会影响力。这组新闻在参加2005年度贵州省好新闻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3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