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谈话类节目四要素分析
杜荧 分享
新闻谈话节目由四个要素构成:话题、主持人、嘉宾、互动。其中,话题是节目的灵魂和核心内容,主持人是节目的主线,嘉宾是话题的阐述者和升华者,而话题的阐发、意见的表达、信息的传播都是在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
1.话题
话题是节目制作的根本和核心,话题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谈话节目的成败。话题“新”即时效性是谈话节目的首要“卖点”。但在科技迅速发展和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单靠“新”已不足以取胜,并非所有的新闻事件都可以成为好的话题。
谈话节目的话题应符合受众需求,并且容易引起思想的交锋。争议才是卖点,话题必须具有可讨论性,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观众在嘉宾的交锋、争论中找寻自己观点的支持者,获得认同感,掌控评判权。电视是大众媒体,话题的选择应贴近大众,贴近社会热点事件,观点独到。否则,无论它意义如何重大,也难以唤起百姓的关注。一些关乎民生的事件,最能唤起大多数人的共鸣。
2.主持人
主持人是电视栏目的代言人,主持人的个性决定了节目的个性,主持人的知名度决定了节目的知名度。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主线,节目的思想内涵、艺术品位、信息数量等,都是由主持人在与嘉宾和观众的交流中实现并最终完成的。
谈话节目中的谈话,应该是谈话参与者平等而充分的交流。主持人不应只是信息的索取者,也应成为信息的提供者。
在传统意义上,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功能主要是组织、理解、现场调度、主题引导;现在,越来越多的谈话类主持人已突破了穿针引线的发问者角色,逐渐向节目的参与者、观点的展现者转变。主持人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就不能融于谈话的氛围,无法激发参与者的兴致而始终游离于节目之外。有思想并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主持人,才可以掌控并引导谈话节目。
3.嘉宾
嘉宾是话题的阐发者和升华者,好的嘉宾能使节目事半功倍。要根据话题内容来选择嘉宾,嘉宾的身份最好切合话题内容,以便让他们一展所长,自如发挥。
目前,新闻谈话节目的嘉宾主要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他们有善变的口才、丰厚的学识、扎实的专业背景,还有丰富的表现力。电视的特性决定了选择嘉宾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是其表现力和口才。因为有时间的限制,嘉宾必须快速展现自己的观点,并吸引别人的注意。我们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嘉宾,他们的笔头功夫很好,可上了电视却不能言简意赅地表达,影响了其观点的呈现。嘉宾的搭配也很重要。演戏需要对手戏,谈话节目也一样。嘉宾有激情型、理智型、善辩型,对不同类型的嘉宾进行差异化地搭配,这台戏才会出彩。
一个嘉宾在做了一阵节目之后,很快就会有重复的东西出现,并会越来越像媒体人,自身性格化的东西会削弱。所以,轮换嘉宾是一个栏目必要的。
4.互动
电视已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再精彩的演出,没有看客,没有掌声,演员就会失去激情。谈话节目如果没有和观众的互动,栏目也就失去了活力。
在新闻谈话脱口秀中,上述四个要素一般有三重互动模式: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嘉宾与观众的互动、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是三重互动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环。主持人的角色,一是作为旁观者放松嘉宾情绪,使对方进入谈话氛围,二是作为参与者介入谈话,激发嘉宾智慧,不断引导话题。嘉宾与观众(现场和场外)互动中,观众绝不仅仅是被动的倾听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他们可以向嘉宾提问,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嘉宾交流。主持人在与观众的互动中,要善于利用现场调控者的角色地位和优势,针对嘉宾的谈话内容,适时引导观众介入,形成热烈的谈话气氛。
如何互动?互联网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互动平台。视网互动的好处,不仅在于让观众参与节目,也让话题与观点更具广度与深度,更显丰富与客观。谈话节目引入网络观点可以让主持人的提问更具民意,以补充嘉宾观点,给大众更多话语权。江苏城市频道晚间新闻谈话节目《新闻夜宴》专设了一名首席记者,他除了介绍本档节目所涉及的新闻背景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充当网友观点的代言人。他会把本次节目的网友观点收集起来呈现在节目现场,让现场嘉宾和屏幕前的观众观点进行交锋、碰撞,从而丰富节目,传达一种普遍的价值认同。
新闻谈话节目四要素互为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主持人掌控着话题的选择、嘉宾的引导和谈话的进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节目质量;而忽略观众隐性的参与,则从根本上失去了节目谈话的针对性。我们常常看看这样的现象:(1)尴尬的话题。有的谈话节目或囿于政策尺度而缩手缩脚,或调查研究不深而使得话题少有人关心,或一味媚俗导致节目极端化。尴尬的话题,只会导致无助的主持人、无奈的嘉宾和沉默的观众;(2)伪谈话。主持人由于经验的不足、理念的偏差等原因,平等的交流沦为主持人和嘉宾之间“挤牙膏”式的问答,被动的应答抑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3)伪沟通。让人质疑其新闻谈话的真实和有效。新闻节目不能讲真话,只会流失受众。
1.话题
话题是节目制作的根本和核心,话题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谈话节目的成败。话题“新”即时效性是谈话节目的首要“卖点”。但在科技迅速发展和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单靠“新”已不足以取胜,并非所有的新闻事件都可以成为好的话题。
谈话节目的话题应符合受众需求,并且容易引起思想的交锋。争议才是卖点,话题必须具有可讨论性,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观众在嘉宾的交锋、争论中找寻自己观点的支持者,获得认同感,掌控评判权。电视是大众媒体,话题的选择应贴近大众,贴近社会热点事件,观点独到。否则,无论它意义如何重大,也难以唤起百姓的关注。一些关乎民生的事件,最能唤起大多数人的共鸣。
2.主持人
主持人是电视栏目的代言人,主持人的个性决定了节目的个性,主持人的知名度决定了节目的知名度。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主线,节目的思想内涵、艺术品位、信息数量等,都是由主持人在与嘉宾和观众的交流中实现并最终完成的。
谈话节目中的谈话,应该是谈话参与者平等而充分的交流。主持人不应只是信息的索取者,也应成为信息的提供者。
在传统意义上,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功能主要是组织、理解、现场调度、主题引导;现在,越来越多的谈话类主持人已突破了穿针引线的发问者角色,逐渐向节目的参与者、观点的展现者转变。主持人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就不能融于谈话的氛围,无法激发参与者的兴致而始终游离于节目之外。有思想并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主持人,才可以掌控并引导谈话节目。
3.嘉宾
嘉宾是话题的阐发者和升华者,好的嘉宾能使节目事半功倍。要根据话题内容来选择嘉宾,嘉宾的身份最好切合话题内容,以便让他们一展所长,自如发挥。
目前,新闻谈话节目的嘉宾主要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他们有善变的口才、丰厚的学识、扎实的专业背景,还有丰富的表现力。电视的特性决定了选择嘉宾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是其表现力和口才。因为有时间的限制,嘉宾必须快速展现自己的观点,并吸引别人的注意。我们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嘉宾,他们的笔头功夫很好,可上了电视却不能言简意赅地表达,影响了其观点的呈现。嘉宾的搭配也很重要。演戏需要对手戏,谈话节目也一样。嘉宾有激情型、理智型、善辩型,对不同类型的嘉宾进行差异化地搭配,这台戏才会出彩。
一个嘉宾在做了一阵节目之后,很快就会有重复的东西出现,并会越来越像媒体人,自身性格化的东西会削弱。所以,轮换嘉宾是一个栏目必要的。
4.互动
电视已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再精彩的演出,没有看客,没有掌声,演员就会失去激情。谈话节目如果没有和观众的互动,栏目也就失去了活力。
在新闻谈话脱口秀中,上述四个要素一般有三重互动模式: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嘉宾与观众的互动、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是三重互动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环。主持人的角色,一是作为旁观者放松嘉宾情绪,使对方进入谈话氛围,二是作为参与者介入谈话,激发嘉宾智慧,不断引导话题。嘉宾与观众(现场和场外)互动中,观众绝不仅仅是被动的倾听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他们可以向嘉宾提问,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嘉宾交流。主持人在与观众的互动中,要善于利用现场调控者的角色地位和优势,针对嘉宾的谈话内容,适时引导观众介入,形成热烈的谈话气氛。
如何互动?互联网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互动平台。视网互动的好处,不仅在于让观众参与节目,也让话题与观点更具广度与深度,更显丰富与客观。谈话节目引入网络观点可以让主持人的提问更具民意,以补充嘉宾观点,给大众更多话语权。江苏城市频道晚间新闻谈话节目《新闻夜宴》专设了一名首席记者,他除了介绍本档节目所涉及的新闻背景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充当网友观点的代言人。他会把本次节目的网友观点收集起来呈现在节目现场,让现场嘉宾和屏幕前的观众观点进行交锋、碰撞,从而丰富节目,传达一种普遍的价值认同。
新闻谈话节目四要素互为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主持人掌控着话题的选择、嘉宾的引导和谈话的进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节目质量;而忽略观众隐性的参与,则从根本上失去了节目谈话的针对性。我们常常看看这样的现象:(1)尴尬的话题。有的谈话节目或囿于政策尺度而缩手缩脚,或调查研究不深而使得话题少有人关心,或一味媚俗导致节目极端化。尴尬的话题,只会导致无助的主持人、无奈的嘉宾和沉默的观众;(2)伪谈话。主持人由于经验的不足、理念的偏差等原因,平等的交流沦为主持人和嘉宾之间“挤牙膏”式的问答,被动的应答抑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3)伪沟通。让人质疑其新闻谈话的真实和有效。新闻节目不能讲真话,只会流失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