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中的重文轻语现象
徐慧分享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2月1日答滕万林的信中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从语言的角度看,语文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的音声化。作为靠“说话”谋生的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是有声语言传播工作者,与“语”、“文”打交道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核心工作。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是音、画、声的集合概念,涵盖了“语”和“文”两种元素。有声语言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人类社会当中的权威性、影响力使得有声语言的价值在电子传播时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广播电视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视语言传播的领域,是口语最能实现其价值的领域之一。由于社会生活中对于口语及口语发展的重视不够,以及广播电视事业自身发展中的许多因素,造成了目前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有声语言质量令人不满的现状。尤其在新闻节目等以完整文稿为创作素材的节目,书面语体色彩浓重,这与广播电视继承书面语音声化的传统、使用来自“新华体”为代表的报章语言影响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的语音是最标准的,但新闻播音员的播音以书面语的音声化为主,仅语音就与日常口语存在差异,与广播电视口语表达也存在差异,比如新闻播音的儿化处理就相当少,而口语中则多得多。在用词、语句严整性、篇章段落的逻辑性等方面,书面语与口语也存在差异,而这样的差异不会因音声化转换而消弭。但是方言区的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常常忽略这种差异。这不仅给普通话推广带来麻烦,也给方言区出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造成障碍。在“重文轻语”传统影响下,广播电视主持人没有受到过或只受到过短时间的口语表达培训,生活口语向广播电视口语转化的能力不足,在广播电视口语中保留了一定的书面语色彩。
我们尚处于“重文轻语”的阶段,这一现象亟待改变,但也要谨慎走向“重语轻文”的极端。重视口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大众传播领域的口语应该是怎样的口语,“口语至上”现象值得批判;另一个层面:娱乐时代,逻辑、意义匮乏的口语大行其道可能影响民族的思维习惯。首先,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受众对大众传播工具的运用及期待发生改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无聊”、“羡慕嫉妒恨”以及大量面世的网络语言,正在成为年轻一代的口头禅,以90后为代表的受众对大众传媒娱乐因素的诉求越来越多;其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形式的碎片化传播,随时可被打断的伪语境营造,也在打破语言的逻辑和严整。
反过来讲,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中书面语色彩、成分的保留恰恰是印刷媒介逻辑性、完整性、思辨性在电子媒介中的残存,这种保留也许与广播电视媒介效能的最大化发挥有相悖之处,却可能是避免碎片化、非逻辑的一剂处方,至于其功效如何,还是要经历实践的检验。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是音、画、声的集合概念,涵盖了“语”和“文”两种元素。有声语言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人类社会当中的权威性、影响力使得有声语言的价值在电子传播时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广播电视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视语言传播的领域,是口语最能实现其价值的领域之一。由于社会生活中对于口语及口语发展的重视不够,以及广播电视事业自身发展中的许多因素,造成了目前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有声语言质量令人不满的现状。尤其在新闻节目等以完整文稿为创作素材的节目,书面语体色彩浓重,这与广播电视继承书面语音声化的传统、使用来自“新华体”为代表的报章语言影响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的语音是最标准的,但新闻播音员的播音以书面语的音声化为主,仅语音就与日常口语存在差异,与广播电视口语表达也存在差异,比如新闻播音的儿化处理就相当少,而口语中则多得多。在用词、语句严整性、篇章段落的逻辑性等方面,书面语与口语也存在差异,而这样的差异不会因音声化转换而消弭。但是方言区的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常常忽略这种差异。这不仅给普通话推广带来麻烦,也给方言区出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造成障碍。在“重文轻语”传统影响下,广播电视主持人没有受到过或只受到过短时间的口语表达培训,生活口语向广播电视口语转化的能力不足,在广播电视口语中保留了一定的书面语色彩。
我们尚处于“重文轻语”的阶段,这一现象亟待改变,但也要谨慎走向“重语轻文”的极端。重视口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大众传播领域的口语应该是怎样的口语,“口语至上”现象值得批判;另一个层面:娱乐时代,逻辑、意义匮乏的口语大行其道可能影响民族的思维习惯。首先,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受众对大众传播工具的运用及期待发生改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无聊”、“羡慕嫉妒恨”以及大量面世的网络语言,正在成为年轻一代的口头禅,以90后为代表的受众对大众传媒娱乐因素的诉求越来越多;其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形式的碎片化传播,随时可被打断的伪语境营造,也在打破语言的逻辑和严整。
反过来讲,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中书面语色彩、成分的保留恰恰是印刷媒介逻辑性、完整性、思辨性在电子媒介中的残存,这种保留也许与广播电视媒介效能的最大化发挥有相悖之处,却可能是避免碎片化、非逻辑的一剂处方,至于其功效如何,还是要经历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