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观下的新闻教育改革
李南分享
【摘要】在全球化、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新闻教育模式在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闻教育如何满足媒介融合对新闻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无疑是普通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融合视野”下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媒介融合;“融合教育”观;融合记者
面对媒介生态的深刻转型,新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顺应媒介的发展趋势,研究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新闻教育改革,培养既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思维,又适应当下时代需求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笔者认为应该具有与媒介融合形势相适应的“融合教育”观。
一、“融合教育”观的内涵
关于传媒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媒介融合,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所Henry Jenlins明确指出,媒介融合包括了至少五个层面的内容,即技术融合、经济融合、社会或机构融合、文化融合和全球融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蔡雯首次将“媒介融合”的概念引入我国,并进一步预测“融合新闻”传播将是“融媒时代”新闻传播的主体模式。尽管在国际新闻界媒介融合的界定没有在学理上达成共识,但从专家学者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媒介融合不是狭义地局限于技术,而是必将在技术之外的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可见,传统的、单一的“技能型”新闻人才培养观已不再适应当下国际化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新闻院校在关注技术革新的同时也必须转变观念,对新闻传播中人文、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有足够的重视。
第一,媒介融合需要“知识与媒介素养的融合”。“融媒时代”新闻传播的实质就是信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从当代中国新闻传播的变化来看,新闻传媒把中国文化全方位推向世界舞台,又让西方文化千姿百态地展现在中国人面前,中西文化的交融互动不再仅仅是文化精英们的特权,而是活生生地发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在这种“跨文化”的新的传播形态下,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进行民族间、文化间的信息发布与交流。同时各种思想、政治观念、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泛滥,有益的、有害的信息并存。作为新闻从业者既要在错综复杂的信息群中寻找新闻线索,又要发出权威的声音引领舆论的方向,因而就必须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和媒介素养,而这种能力、素养的形成,正是来自于各种知识、文化的融合。
第二,媒介融合需要“融合记者”(backpack journalist)。他们只需要备上一部上网手机、一台数码照相机、一台小DV、一部笔记本电脑就能同时满足多种媒体的编辑、采写、播报需求。他们一个人就能完成采访、写作、拍摄、编辑等工作程序,既懂得前期报道,又懂得后期视频剪辑制作,具有融合的专业技能。
第三,要实现知识融合与技能融合的和谐统一。近几年,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高校在新闻教育方面进行了专业细化的尝试,致力于培养娱乐记者、体育记者、经济记者等专业型记者。笔者认为众多的研究实践出现了偏重于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的倾向,忽略了学养型教育。对此,国内知名的新闻学者已给予深入的论述。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戴元光说:“把学习现代技术作为新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应当受到质疑的,过分的技术化取向对新闻教育是一种伤害。”[1]因此,新闻教育改革应着眼于宏观的新闻教育观基础之上,必须以加强对学生知识融合培养和技能融合培养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媒介融合;“融合教育”观;融合记者
面对媒介生态的深刻转型,新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顺应媒介的发展趋势,研究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新闻教育改革,培养既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思维,又适应当下时代需求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笔者认为应该具有与媒介融合形势相适应的“融合教育”观。
一、“融合教育”观的内涵
关于传媒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媒介融合,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所Henry Jenlins明确指出,媒介融合包括了至少五个层面的内容,即技术融合、经济融合、社会或机构融合、文化融合和全球融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蔡雯首次将“媒介融合”的概念引入我国,并进一步预测“融合新闻”传播将是“融媒时代”新闻传播的主体模式。尽管在国际新闻界媒介融合的界定没有在学理上达成共识,但从专家学者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媒介融合不是狭义地局限于技术,而是必将在技术之外的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可见,传统的、单一的“技能型”新闻人才培养观已不再适应当下国际化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新闻院校在关注技术革新的同时也必须转变观念,对新闻传播中人文、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有足够的重视。
第一,媒介融合需要“知识与媒介素养的融合”。“融媒时代”新闻传播的实质就是信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从当代中国新闻传播的变化来看,新闻传媒把中国文化全方位推向世界舞台,又让西方文化千姿百态地展现在中国人面前,中西文化的交融互动不再仅仅是文化精英们的特权,而是活生生地发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在这种“跨文化”的新的传播形态下,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进行民族间、文化间的信息发布与交流。同时各种思想、政治观念、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泛滥,有益的、有害的信息并存。作为新闻从业者既要在错综复杂的信息群中寻找新闻线索,又要发出权威的声音引领舆论的方向,因而就必须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和媒介素养,而这种能力、素养的形成,正是来自于各种知识、文化的融合。
第二,媒介融合需要“融合记者”(backpack journalist)。他们只需要备上一部上网手机、一台数码照相机、一台小DV、一部笔记本电脑就能同时满足多种媒体的编辑、采写、播报需求。他们一个人就能完成采访、写作、拍摄、编辑等工作程序,既懂得前期报道,又懂得后期视频剪辑制作,具有融合的专业技能。
第三,要实现知识融合与技能融合的和谐统一。近几年,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高校在新闻教育方面进行了专业细化的尝试,致力于培养娱乐记者、体育记者、经济记者等专业型记者。笔者认为众多的研究实践出现了偏重于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的倾向,忽略了学养型教育。对此,国内知名的新闻学者已给予深入的论述。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戴元光说:“把学习现代技术作为新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应当受到质疑的,过分的技术化取向对新闻教育是一种伤害。”[1]因此,新闻教育改革应着眼于宏观的新闻教育观基础之上,必须以加强对学生知识融合培养和技能融合培养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