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专业期刊的学术发展与变迁

高燕等分享
  引文分析是图书情报界评价学术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在学术引用越来越规范、发达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更被看作是反映本学科、本期刊学术脉络发展的风向标。我们通过对《新闻记者》1983年创刊到2008年26年间高被引论文的聚焦,来观察新闻传播学专业期刊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发展与变迁。
  一、研究简介
  
  本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新闻记者》1983到2008年间,基于CSSCI、CNKI两大数据库得出的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高被引论文。
  本项研究的数据来源是南京大学开发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年到2008年11年间《新闻记者》的论文被引用数据,以及中国知网(CNKI)1983年到2008年26年间《新闻记者》的论文被引用数据。从两个数据库的特性来看,CSSCI的来源期刊不到500种,主要是学术领域较被认同的学术期刊,专业性较强。而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则有4000多种,既有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又有一般性的综合期刊,覆盖面广。这两大数据库相结合,可以较全面地反映《新闻记者》的综合影响力。
  
  由于CNKI在大量的数据检索中很难排除自引,本项研究的指标为全部的被引用数(包括自引和他引)。在每一数据库中,按照被引用数从高到低降序排列,被引用数排在第一位的为100分,然后根据排序依次打分。由于本项研究主要目的是分析《新闻记者》作为专业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所以赋予了两个指标不同的权重指数,CSSCI被引用为0.6,CNKI被引用为0.4,由此分别得出CSSCI被引用综合分和CNKI被引用综合分。最后将两个数据库的被引用综合分相结合,就得出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综合分数,即:
  高被引论文影响力=CSSCI被引用综合分+CNKI被引用综合分
  
  二、数据处理
  
  本项研究的数据截止日是2008年12月。对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综合分数进行降序排列,我们得出了《新闻记者》高被引论文影响力排名前50位的论文列表(见表1)。
  本项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由2位编码员同时对50篇论文进行编码,通过可信度测试后,将最终数据输入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内容分析所使用的编码表经过测试和讨论后,确定对以下变量进行考察:作者单位,单位类型,作者人数,发表时间,论文长度,研究领域,主要方法,论文类型,研究资金,引文数量等。其中引文数量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按照引文的语言类型,分为中文引文和外文引文;按照引文的出处,分为论文引文,著作引文,新闻引文,网络引文和其他引文;按照引文的学科不同,分为本学科引文和其他学科引文。
  三、数据分析
  
  本项研究主要使用了SPSS的频数统计(Frequencies)、交互分析(Crosstabs)和相关分析(Correlate)等功能进行数据分析。
  从表2作者单位类型来看,61.2%的作者来自大学,占有绝对优势;媒体单位和专业研究机构分别占20.4%和18.4%,旗鼓相当。(注:其中一位作者没有注明单位,数据缺失。本项研究均采用有效数据)就具体的作者单位而言,有9篇论文的作者来自复旦大学,占总体的18%,居于首位;其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共有4篇论文,占8%;接下来是清华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各有3篇论文,各占6%;有2篇论文的单位有《新闻记者》杂志社、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国记协。其余的单位均有1篇高影响论文。
  从作者人数来看(见表3),大部分论文都是只有1位作者,占58%;其次,2人占30%,3人占10%。这反映出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学术生产往往是个人化,而较缺乏团队合作。
  
  高被引论文的时间分布是衡量期刊影响力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图1的发表时间显示,《新闻记者》高被引论文的最早一篇是在1998年,而后在2000年有了第一次跨越式发展,从前一年的1篇增至6篇,增幅为5倍;在2003年,又有了第二次倍增,达到顶峰状态12篇。其后2004年略有下降,2005年骤降,2007年以后没有。考虑到统计年在2008,这表明要成为《新闻记者》高被引论文,至少需要经过两年时间的学术市场检验。
  从图2的论文长度可以看出,长度为3页的论文占总数的30%,占最大的比重;其次是2页、3.5页和4页的论文各为12%,再次是1.5页和2.5页各占8%。需要说明的是,长度最长的8.5页、12页和26页都是对分期刊载论文的长度总计。单期期刊刊载论文的最长度为8页,是1998年发表的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这表明短小精炼的论文成为《新闻记者》用稿的首选。
  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论文类型等是本项研究重点关注的变量。表4显示《新闻记者》高被引论文的研究领域依次分布在新闻法规与伦理(18%)、新闻实务(18%)、传播学(18%)、传媒经营与管理(16%)、媒介素养(12%)、新闻理论(10%)和新媒体(8%)。《新闻记者》作为行业刊物,发文以新闻实务的居多,但发文量较小、领域较偏的新闻法规与伦理以及媒介素养等方面的论文在高被引论文中居然占据了不小的比例,这也许表明该刊已形成业务探讨基础上的理论化发展趋势。
  
  在50篇论文中,有36%的论文采用了量化的研究方法,64%采用了质化的方法(见表5);78%为实务探讨,22%为理论研究(见表6)。此外,绝大多数的论文是没有基金支持的,占总数的94%。
  从高被引论文的引文数量的分析看出(见图3),42%的论文是没有引文的。其他的论文引文数量均在8%以内,并无明显的区别。
  58%的高被引论文使用了引文,引文数量共计230篇,其中中文引文203篇,占88.3%;英文引文27篇,占11.7%,英文引文主要集中在5篇高被引论文中。
  按照引文的出处来分析,230篇引文中,论文引文88篇(38.3%)、著作引文76篇(33%)、新闻引文27篇(11.7%)、网络引文37篇(16.1%)和其他引文2篇(0.9%)。
  按照学科分类,高被引论文的引文主要来自本学科,有217篇,占94.3%;其他学科引文13篇,占5.7%。
  从表7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闻记者》虽然是以行业业务刊物为背景,但其刊载的文献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在CSSCI数据库统计的被引论文中,篇均被引次数已列入前列,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新闻学术重镇并驾齐驱,这表明近十年来,《新闻记者》注重系统性、学理性的办刊探索得到了学界的承认。
  四、影响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因素
  
  在研究哪些因素影响高被引论文的影响力指标时,我们发现了“作者人数”和“使用的论文引文数量”与高被引论文的影响力指标之间关系显著。
  表8显示,《新闻记者》高被引论文的影响力与作者数量显著相关(显著性sig.=0.04<0.05),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为0.397,表明两者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高被引论文的作者人数越多,其影响力越大。稍大规模的研究是课题组或多人共同研究,是团队合作的成果。由于具有较好的概括性和系统性,其影响力也较大。
  从表9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闻记者》高被引论文的影响力与论文引文数量显著相关,也就是说高被引论文引用其他文献的数量越多,其影响力越大。这表明研究更规范的文献较易得到同行的认可。
  此外,我们还发现作者的单位类型与高被引论文的引文数量存在较高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大学、媒体单位、研究机构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所采用的引文数量依次递减,即大学高被引论文的引文数量最多,媒体单位其次,其他机构最少(见表10)。
  五、结语
  
  通过对《新闻记者》26年来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我们发现新闻传播学专业期刊渐渐走上了一条“重学术,弱业务”的学术转型之路。学术影响力的“马太效应”越来越突出:即越规范、严谨的学术文献在学界、业界越有影响,纯粹业务规律探讨的文献则在学界、业界的影响力呈弱化趋势。也就是说,越是有资金支持、团队合作、引文规范、篇幅较长的学术文献,在新闻传播的学术市场接受度越高,越具备影响力,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
  
  但同样令人忧心的是,新闻传播学越来越成为一个自我封闭的学科,这些在学界、业界发生重要影响的高被引论文的知识来源基本来自本学科,对外学科的知识基本是摒弃态度。这与新闻传播学原本是一交叉学科的定位大相径庭。这一趋势让人警惕!
  注释:
  徐剑:《中国新闻传播学高被引论文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3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