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军事理论论文>

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什么论文

坚烘分享

  准确定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努力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战争军事行动论文篇一:《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准确定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努力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渠道是“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

  “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对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出的新要求。人才是建军之本,如何加强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的培养,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将成为我军建设面临的一项最严峻、最紧迫、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准确定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

  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突发性、多样性、技术性等特点,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强烈的使命感;具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意识;具有扎实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能力和专业技能,并能胜任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发展需要的军事人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类型可分为四种层次:

  (一)技能型

  技能型人才是指掌握某项非战争军事行动基本技能,把技术人员或决策者的技术措施、计划、方案转变成具体的军事行动,主要从事如装备操作、排爆、安检审查等具体实践活动的军事行动人员。操作手、消毒员、均属于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直接实践者,直接关系行动的执行效果。主要通过院校、部队或军地联合短期培训进行培养。

  (二)指挥型

  指挥型人才是指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时处于决策指挥地位的领导人才,包括科技管理人才在内,如总指挥、行动队队长、技术部主任等。他们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管理者、组织者、决策者和指挥者,熟悉组织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基本程序、内容和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指挥手段完成组织指挥工作,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果断处置情况能力和控制部(分)队的能力。他们的主要职能是统筹谋划行动方案、综合协调行动力量、实时控制行动进程。

  (三)技术型

  技术型人才是指对于一种或多种非战争军事行动样式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精通先进的技术手段,熟悉相应实践活动的实施流程,但不直接从事具体的实践操作,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的军事人才。主要职能是技术保障、科技攻关、辅助决策。该层次人才是提高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是核心和关键,也是当前最紧缺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

  (四)学术型

  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形成发展、行动特点、主要内容、基本原则、组织指挥、后勤保障、未来发展等基础理论研究,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客观规律的人才。他们具备深厚的基础科学知识,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主要担负非战争军事行动教学、理论研究、辅助决策的任务。该层次人才虽然不直接参与具体的行动,但对于正确指导和引领行动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努力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渠道

  (一)深化院校教育

  一要丰富教育资源。通过军地联动,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物力资源、人才资源和网上信息资源,有效解决当前非战争军事行动人才培养过程中设施、人才、技术、教材短缺的问题。二要改革教育方式。紧密结合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综合灵活运用理论讲授、案例推演、研讨交流、实践观摩等多种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参训人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优化课程设置。根据不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样式,既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全面性,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强化课程设置的连续性,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还要突出培养的实效性,适量增加专业技术、技能课程的比重。

  (二)强化训练演习

  训练演习是人才培养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一要加大经费投入。每年要划拨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演习专项资金,加大对其财力物力支持力度,解决场地、装备、器材、实验室等制约训练演习效益的现实问题。二要着眼任务需要。基于不同的行动环境、行动样式和行动对象,瞄准具体任务,聚焦可能威胁,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加强训练演习的实战性、对抗性、针对性,提高训练效益。三要纳入年度计划。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演习纳入部队年度训练计划,形成常态化、定期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改变以往训练演习的随意性、确保训练时间的落实。

  (三)突出实践锻炼

  实践任务锻炼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要积极协调、把握机遇、创造条件,组织部队参与社会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打击犯罪、联合军演、公共处突、反恐排爆、保交护航、军事援助、紧急撤侨等国内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增加部队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在遂行任务中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练技术、练意志、练心理;在实践行动中检验能力、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整改提高。

  (四)注重模拟仿真

  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中运用模拟仿真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一是经济性。模拟仿真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在确保逼真性的同时,可极大减少和节约因动用人员、武器装备而造成的物质消耗和经费开销。二是安全性。运用仿真手段可以模拟兵力、武器装备运用、消耗和毁伤情况,降低由于投入实兵、实装带来的训练安全风险。三是科学性。模拟仿真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训练环境和背景,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组织指挥、运筹决策、协调控制、运作技能等不同的训练,对训练态势实时监视、控制和分析。

  非战争军事行动论文篇二:《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装备维修管理实践及对我军的启示》

  内容提要:管理机制规范化、管理协同高效化、管理体系精干化、管理方式高新技术化是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装备维修管理发展的趋势。借鉴美军后勤装备维修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军实际,做好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装备维修管理工作,应加强统一领导,强化对军外资源和维修力量的管理,并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后勤装备维修效率。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装备;维修管理

  作者:军事经济学院训练部教务处副处长,中校军衔。

  近些年来,非战争军事行动日趋频繁,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美军投入较大精力积极研究和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常态化建设这一重大课题,并且通过一系列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积累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装备维修管理的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借鉴。

  一、美军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开展后勤装备维修管理的实践概要

  维修管理体系的调整与变化。军事装备维修管理体系是近来美军内部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1985年以前,美军将装备维修管理分为四个层级,即基层级、直接保障级、全般保障级和基地级。

  1985年以后美军为减轻作战部队装备维修的负担,将四级维修管理体系改为三级维修管理体系,把直接保障级和全般保障级合并为中间级。1999年美国陆军部公布的国家维修纲要,把多年以来的三级维修管理体系改为两级维修管理体系,即战场维修和国家维修。这种管理方式较好地适应了各类军事行动对装备维修的要求。

  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强化对军外维修资源的管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开展了装备维修保障社会化实践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军外资源,使装备维修保障能够更加有效地保障作战,抑制因技术保障装备不断增加而形成的/雪球效应0。1985年,美国陆军制定了详尽的应急承包商一元化保障计划。之后,装备技术保障社会化得到了广泛开展。1992年美军出兵索马里实施维和行动前,就与国内的布朗#鲁特公司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份后勤民间补充计划一揽子保障合同,并于同年12月正式执行,此后该合同被广泛应用于保障美军在卢旺达、海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意大利和东南欧等地区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能。20世纪90年代,美军利用其在信息领域的技术优势,研制了远程技术保障系统,并研制开发了保障指挥控制决策系统和电子维修技术手册、远程维修系统、全球战斗保障系统、自动识别技术等。利用这些电子化的手段实施装备维修管理,可以自动诊断装备故障,实现维修信息共享,降低维修成本。远程技术保障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领域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技术,它使前方维修人员与后方维修专家通过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武器装备的维护、修理提供迅速、准确的技术指导。

  二、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装备维修管理的特点

  (一)管理机制规范化

  事件后,美军迅速着手非战争军事行动机制改革,体现在后勤装备维修管理上则为:一是建立了三军一体的后勤装备维修管理体系。美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参谋部后勤部长提出建立联合后勤司令部的建议。新的构想是由联合后勤司令官统管各军种部队的后勤指挥机构,按职能系统重新组织联合的维修管理、器材管理和武器系统管理。联合后勤司令部下辖的维修司令部,统一管理陆、海、空以及海军陆战队的装备维修工作。二是法规制度配套。/9#110事件后,美国会通过了5反恐怖主义法6修正案,美军据此在2001年参谋长联席会议上颁发了5联合作战纲要6,将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并列为美军的主要行动类型,并以同样的方式在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上组织实施。在战略层,维修管理的核心是确定装备维修的需求并制订大纲来满足这些需求,同时包括对靠前配置装备的维修管理;在战役层,维修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满足指挥员和军事行动计划对维修保障的需求,作为联接战术层作战单元需求和战略基地维修能力的纽带,对直接支援维修分队实施管理,对包括工业部门在内的多方面维修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以满足各种无法预料的需求;在战术层,则是在直接支援维修群指挥员和维修管理人员的领导下,对机动度较高的维修保障组在战场上的靠前保障活动实施管理和控制。三是强化对民用维修资源的管理。美军不仅在平时将大量的维修工作交于地方承包商负责,而且在战时也有大批民间技术力量在战场上实施维修保障。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大量的维修工作由26个地方承包单位和当地民间力量完成。广泛利用民间力量,通过科学管理把地方维修企业与军队装备维修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使军队维修体系的维修力量可以在战场上更靠前部署。

  (二)管理协同高效化

  美军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经常由多国联合组织实施,这就需要多国力量的协调与配合。因此,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组织计划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不同国家政治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语言交流、军事实力、装备水平、后勤保障以及信息情报通信等现实问题。为了加大协调力度,美军增加了联合部队指挥官的/联络官0数量,以便在多元文化背景与复杂环境等因素情况下能够有效实施沟通与协同。2004年底,印度洋地区发生特大海啸后,在联合国统一协调下,美军迅速启动了危机反应机制,建立了上至国防部、下至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的三级指挥体制。同时,还迅速建立起国与国之间、军地之间协同的联合预警机制,这种大协同在应急救援中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军的维修管理中,战略、战役和战术层的维修管理人员对各项维修活动进行了高效的协调。其中,国家战略层维修管理人员负责工业部门与基地级的维修活动;战区战役层维修管理人员负责协调全面支援层的维修、具体的修理(靠前修理)活动,此外还负责指导综合保障活动;战术层维修管理人员负责检查操作人员(机组)、基层分队和直接支援级的维修活动。并根据管理职能不同把维修管理的效果分为两类:战备完好性和持续作战能力。指挥人员负责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团以及团以下单位的战备完好性,由管理人员通过维修管理提高,直接对指挥人员进行保障。装备完好性管理人员则通过靠前抢修使装备尽可能快地投入战斗,从而实现装备战备完好性的最大化。团及团以上单位的持续作战维修管理人员,通过器材管理、装备维修、持续保障分队、联合保障(通用装备保障)以及标准的陆军系统等手段提高装备的持续作战能力。战备完好性维修管理人员负责旅一级单位的相关工作,持续作战维修管理人员负责战区和陆军保障司令部的相关工作。这些管理人员利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战斗勤务保障(CSS)计算机系统明确维修保障中潜在的和已经出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三)管理体系精干化

  美军认为,精简维修环节是后勤装备维修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尤其是在多样化军事行动环境中,复杂的管理环节必将制约装备维修的时效性。美军将四级装备维修管理体系精简为二级维修管理体系,提高了保障效率,节约了维修费用,其正确性已在近年来的军事行动实践中得到验证。同时,美军还认为,未来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装备维修的重点是在基层和中继级,加强对中、下级后勤装备维修的管理,是实施简单、快捷的后勤装备维修的主要途径。非战争军事行动要求尽可能迅速修复损坏装备,力求在发生故障和受到损坏的地点或其附近进行,力求依靠部队自修或者伴随维修力量实施维修,这就对中、下级维修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美军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关闭或撤销一些后方维修设施,停止一些后方维修活动,减少军内后方维修设施的实际作业,将调整下来的后方维修人员充实到部队维修单位等办法,精简管理环节,减少资源浪费,确保了效益最大化。

  (四)管理方式高新技术化

  大量运用高技术手段是美军后勤装备维修体系建设趋势之一。例如,美海军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了基于网络的舰船远程维修系统,使维修、诊断效率大大提高;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维修管理、战场环境的维修模拟和装备战损评估等。美军的新型遥控维修系统,把现代通信系统和带诊断软件的维修系统结合为一体。广泛运用高新技术,提高了后勤装备维修效率和故障诊断的精确性,也为实施快速的战场维修提供了可靠保证。例如美军的战场损伤评估和修复(BDAR)管理系统,在运用中采取临时绑定、旁路或采用应急部件等手段把战损装备尽快送回战场,使其恢复战斗性能,保障了战斗任务的完成。

  三、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装备维修管理实践对我军的启示

  (一)集中统一领导,实施综合管理

  后勤装备维修管理涉及到维护和修理的各个环节,涉及到后勤装备维修的各业务部门,涉及到各项后勤装备维修业务。因此,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后勤装备维修管理,应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考虑后勤装备维修工作。在后勤装备维修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应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机构数量。如美陆军的军后勤保障部设有物资器材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物资供应和装备维修工作。该中心将多种装备的维修管理集中于一个机构,避免了重复建设、多头领导的弊端,提高了装备维修资源的利用效率。维修分队采取综合维修体制,师后勤保障部的维修营,承担本师绝大部分装备修理工作。

  因此,我军后勤装备维修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整合现有维修资源,充分发挥后勤装备维修力量,建立精干高效、规模适当的后勤装备维修体系上。

  (二)强化对军外资源的管理,充分运用社会维修保障力量

  海湾战争中,为保障50多万军队作战,美国政府有80多个经济、技术部门筹集作战装备器材,1/3的企业为美军生产了280多亿美元的装备物资,并且大量的维修工作是依靠26个地方承包单位和当地民间力量来完成的。由此可见,在后勤装备维修中,适当引入社会技术保障力量,对于平、战时后勤装备维修都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现代后勤是整体后勤,需要的不仅仅是军队后勤的有利保障,更加需要社会化的大后勤的有利补充。我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次战争中都强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新世纪新阶段,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更需要广泛地运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更应重视和强调开展/军民一体的后勤装备维修,广泛运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提高后勤装备维修的效率与效益。

  (三)重点加强对中、下级后勤装备维修力量的管理

  中、下级维修力量是后勤装备维修的重要力量,也是决定损坏装备能否经过简单维修投入战斗的关键环节。后勤装备中、下级维修力量的管理应结合我军军情,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要加强对中、下级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管理。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人仍然是决定行动成功的首要因素。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环境下,中、下级后勤装备维修力量一般要采用伴随保障模式对损坏装备实施维修,通常是对部分直接影响装备保障能力的部件进行换件维修,因此,强化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管理,是决定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发挥的关键因素。二是要加强对中、下级后勤装备维修的信息管理。后勤装备维修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客观要求。我军应着重加强中、下级后勤装备/远程维修能力建设,从而提高损坏装备的维修效率。

  (四)广泛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后勤装备维修效率

  从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看,沿用传统的经验维修方式、使用一般的手工作业工具已经难以完成维修保障任务。我军后勤维修保障装备建设应瞄准世界维修技术的发展前沿,广泛使用高新技术,尤其应重点研究外军以网络为中心的维修模式。通过网络技术,可以解决我军后勤装备各维修机构之间条块分割的局面,提高我军后勤装备维修资源的利用效率。运用网络技术,需研制一批具有信息功能的维修检测装备、维修诊断装备。同时,应加强维修保障装备的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管理,增强维修保障装备与后勤装备的衔接能力、与作战维修装备的衔接能力,以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后勤保障的需要。

  非战争军事行动论文篇三:《浅谈和平时期非战争军事行动》

  【摘 要】近年来,非战争军事行动已经成为军队 管理者和学者的热门话题。在新的形势下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的。

  【关键词】和平时期 非战争军事行动

  2008年, 中国 军队连续进行抗击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救援、支援奥运安保等多项非战争军事行动,显示出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履行职责、完成使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实现党的十七大 报告提出的“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起到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本文试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作如下分析和探讨。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及特点

  一位哲人说过,军人是为战争而生,血与火会对一支军队进而对一个国家做出严格检验。在战争年代,这句话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如今在和平年代,军人面对的是多种非战争军事行动。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

  非战争军事行动(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在大规模作战行动之外使用国家军事力量进行的一系列以慑止战争、促进和平、维护国家安全和减免灾害为目的的军事活动,既包括在敌对条件下进行的军事威慑、执行制裁、反恐斗争、打击与袭击等小规模军事对抗行动,也包括在相对和平 环境下进行的军事演习、国际维和等行动,还包括抢险救灾等应急性任务。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

  作为一种特殊的军事行动,非战争军事行动在目的达成、行动方式、实施对象、指挥层次、斗争环境等方面与战争行动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非战争军事行动大多是基于国际国内 政治 、 经济 、民生、 社会稳定、外交等需要展开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的问题很多,更加强调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同志的命令指示统一官兵思想,指引官兵的行动。

  2.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参战力量多元、用兵手段多样,更加强调全局性、联合性、协调性,必须强化官兵合力制胜观念,不断完善遂行联合行动的运行机制。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强、任务转换快、指挥协调难,更加强调提高部队协调控制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联合行动能力。

  3.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环境复杂、专业装备多、保障任务艰巨,必须建立高效的动员机制,充分实现军地、军队内部联供联保等等。

  二、和平时期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是有效履行军队 历史 使命的时代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着眼于时代 发展 ,立足战略全局,提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的历史使命,对我军的使命任务进行了新的拓展:既要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又要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既要维护国家生存利益,又要维护海洋、太空、电磁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既要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又要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军事 实践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来,我军在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次参加了联合国维和行动, 组织参与了中俄、中巴、中印等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或训练;先后参加了98抗洪、03年抗击非典等重大抢险救灾行动。

  今年以来,人民军队在刚刚完成抗击南方严重雪灾任务后,又立即转入汶川地震灾区抢险救援。十几万官兵以飞机运铁、铁路运输、紧急空降、摩托化开进和徒步飞奔等方式,快速抵达地震灾区。可以说,部队经受的这次考验,在一定程度上不亚于打一场 现代 化条件从下的局部战争。可以预见,随着国际合作的日益紧密、经济社会对技术的高度依赖和 自然 环境的不断恶化,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将成为军事活动的重要内容,并日益成为展示军事力量的重要途径和达成国家政治、外交和军事目的的重要手段。  三、抓住三个关键环节,努力增强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本领

  非战争军事行动,用兵手段多样、目标地域广泛、行动转化频繁、内外 环境复杂、指挥协调困难,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需要我们积极适应、有效应付。

  (一)军人思想过硬是基础

  非战争军事行动较之作战行动对部队有着更加特殊的要求,没有战场上的硝烟战火与流血牺牲,但却伴随着更长时间的孤独、焦虑、艰辛、劳累、恐惧,特别是与 自然 灾害的搏斗,比战场上冲锋陷阵还要困难,是以另一种形式向生命的极限挑战。这就要求官兵具有过硬的思想和坚强意志,迎接挑战,不畏艰难,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视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流血牺牲心甘情愿,不断强化服从命令、严守纪律、配合大局的意识,增强完成任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建设高素质、高效能指挥机关是关键

  非战争军事行动比战争更难预测,要保证部队快速展开、快速行动必须建立高素质、高效能的指挥机关。快速反应,是一支军队指挥中枢的命脉,是一支军队能否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军新型一体化指挥平台的建成,我军各级指挥机构逐步具备了行动精确定位、动态实时感知的信息化战争指挥能力。同时,随着我军人才建设工程的稳步推进,一大批高素质指挥员和参谋人才崛起在信息化的“军帐”,娴熟运用信息化手段,从容指挥调度部队。

  (三)军人综合素质是保证

  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既是对部队战斗力的检验,也是对官兵综合素质的考验。参加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面临多种考验,担负繁重任务,精神高度紧张,必须大力培育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和战斗作风,努力培育官兵过硬的综合素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灾难当头,更显战士风采。在抗震救灾最关键的时刻,武警某师200名勇士历经31小时,冒着凌空飞石、踩着遍地泥泞,硬是在脚下几乎没有路的情况下,一路翻山越岭,徒步行军90多公里,率先到达汶川县城,第一个向上级 报告灾情。他们的铁板脚功夫,让一些老将军也由衷感慨:我们战士的身体素质以及战术、 心理素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们的出色表现说明,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圆满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

  在和平年代,要大力加强部队的战斗力,增强单兵的个人军事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其次要加强联合行动训练。大规模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属于国家行为,其联合性特征突出,参与行动的既有军事力量又有非军事力量,军队除了自身协同外,还必须积极与地方政府和部门进行协调,重大行动需要与地方相关机构密切协作,形成有效处置危机的合力;此外,还需加强背景政策训练。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行动部队要广泛地与当地民众接触,争取当地民众的配合与支持。


猜你喜欢:

1.有关军事训练的论文

2.中国南海局势军事论文

3.有关军事医学理论课论文

4.2017年世界反恐形势的论文

5.军事理论课论文范文

    252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