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事教育的结课论文(2)
国防军事教育的结课论文篇二
《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国防生培养是当前部队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事后备人才的主要方式。军事训练是国防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施以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军事训练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及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环境创设与优化三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防生 军事训练 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随着我国国防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军队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需要,更多的军队后备人才采取了由地方培养,毕业后进入部队服役的培养模式,国防生培养就是其中一种主要方式。在这种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普通高等学校加入到军队后备人才的培养队伍中,在承担国防生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这类学生的军事训练任务,这就为普通高等学校提出了如何开展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普通高校中开展好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提高认识,从国家安全、输送合格军事人才的高度审视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系统、科学地实施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应主动加强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设与优化,让教育取得成效。
一、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视角来看,国防生这样的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应主要体现为政治价值。正确的、效果明显的教育可以在军队后备人才群体中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正确的政治行为,造就合格的政治人才,因而必须将这种教育有效渗透到包括军事训练在内的国防生培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同时,在国防生军事训练过程中施以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军事训练取得良好效果起着独特的推动作用。
(一)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针对国防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开展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目的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这一场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军事训练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军事训练本身就是针对国防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1.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本质和特征。从一般意义来说,军事训练是武装力量及其他受训对象所进行的军事理论教育、作战技能教练和军事演习等有组织的军事斗争准备活动。目的是熟练掌握军事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受训对象的综合素质和整体作战能力,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增强国防实力,适应军事斗争的要求,以保证能随时有效实行作战任务和实施军事威慑。[1]国防生军事训练也具有这样的意义,但作为有着特殊身份的普通高校学生群体,国防生军事训练又有着明显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表现为训练介于群众性和专业性之间的特质,既是一种群众性训练,同时又必须有着明确的战争指向和部队用人需求指向。
从群众性角度来看,因为国防生并非现役军人,因此其军事训练与其他在校大学生接受的军事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即“学生军训,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与其他学生一样,开展国防生军事训练是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履行兵役义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其爱国热情的一种好形式。
从专业性来讲,就是要让这类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在进入部队后缩短继续培养时间,提高培养效率,提升兵员素质,最终实现国防生军事素养与部队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2.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首先,从目的来说,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军事训练任务的完成,这种保证不是物质、装备、技术的保证,而是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其次,从范围来看,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国防生军事训练的规划和部署展开的。包括一切直接围绕军事训练、直接保证军事训练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包括脱离军事训练进行的,或对军事训练发挥间接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两个重要特征。其一,专门性。是指训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和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受到军事训练的决定和制约,都应服从、服务于军事训练。其目标必须服务于军事训练的目标,其任务必须根据军事训练任务加以确定,其内容和方法应来自军事训练实际,对保证军事训练完成有现实意义;从效果评估来看,教育是否成功要看其是否促进、保证了训练,而不能脱离训练成果去评价。其二,渗透性。是指教育渗透于军事训练的全过程、全方位,使教育与训练相互包含,相互贯通,融为一体。训练进行到哪个阶段,教育就应保证到哪个阶段。同时教育还应全方位展开,覆盖军事训练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和一切人员。
(二)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国防生的军事训练与部队军事训练密切相关,在国防生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独特地位。
1.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这类学生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最本质的愿望和要求。以此为前提,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具备明确的军事指向性和更高的教育效果预期。即培养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培养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培养合格军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最终使受教育者成为全社会的政治素养楷模、思想道德楷模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2.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国防生形成军人人格的重要途径。人格的概念在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各有阐述。它既可以被解释为个人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综合,同时又指个人的生活旨趣、认识方式、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和态度倾向等心理特征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结构。[2]为研究方便,笔者设定的军人人格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理想状态的军人人格,既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人格内涵,同时具有独特内核,表征为正确的战争观人格、政治人格和武德人格。理想的军人人格是每一名军人或立志成为军人的人应具备的,鉴于国防生职业的确定性,帮助这类学生形成理想的军人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军事训练这种特定军事环境、特定军事场景、特定军事氛围下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国防生能否对理想军人人格有充分的了解、向往与承袭,逐渐构建军人身份的认同,最终形成理想军人人格至关重要。因此,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国防生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诸多层面进行有效的迁移和转变,形成并及时固化其对部队、军人的科学的认同感、归属感、从众感,从而完成军人身份认同,使其言行闪耀出理想军人人格的光芒。
3.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国防生战时动员的精神准备。坚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战时兵员动员准备相结合,是新时期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3]根据这一原则,后备力量的各项建设必须着眼于战时兵员动员,为战时兵员动员做好充分准备,打好基础。作为重要的国防后备力量,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练”为“战”。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给国防生进行“敢打仗,打胜仗”的动员。
(三)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训练场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对军事训练的功能性反应。正如我们所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阶级或一个社会集团的全部工作的一部分,它通过对人的教育,对全局工作和各项具体工作的路线、方向、目标、政策、协调人际关系和调动人员积极性等起主导作用。[4]因此,具体到国防生军事训练的问题上,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地将对整个训练起到主导、引导的作用。
1.保证军事训练的正确政治方向。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政治方向,是由党中央、解放军总部和教育部关于训练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原则规定和指引的。确保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正确方向,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各项训练始终贯彻上述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原则。没有一整套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国防生军事训练就会迷失方向,就会与国家对国防生政治素养的培养要求背道而驰。
2.为军事训练提供精神动力。在既定的训练方向和训练任务下,国防生参与军事训练的精神状态、训练势头的优劣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国防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充分调动训练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训练热情,从思想上解决在训练中可能会出现的轻视、懈怠、畏难情绪,及时帮助参训国防生解决现实困难,解开思想包袱,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训练,从思想上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
3.为军事训练提供组织保证。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依靠施训教官和老师,更需要组织的保证。训练本身就是一个依托一定组织形式、运用一定组织机制的过程。因此,在训练中,要强化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青团的青年引领作用、学生会的师生桥梁作用和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二、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在具体实践中,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必须有的放矢,它依赖于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及过程在教育范围、教育针对性等问题上的安排,是开展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依据。这些内容、方法及过程渗透于整个训练的始终,对工作的开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普通高校教育过程体系下,完成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面临诸多新情况,对教育的开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其内容必须符合国防生培养实际,综合来说,教育内容应涵盖以下几点。
1.常规性教育。常规性教育具有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武德修养、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使命意识培养、爱军精武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国防生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培养革命精神,激励战斗意志,是让“党指挥枪”的军魂思想在国防生群体中扎根的重要保证,是增强国防生群体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2.战斗精神培育。所谓“战斗精神”,是对军人、军队整体精神的描述,是影响和支配军人行为的一种精神要素。具体来说,战斗精神是在敌我对抗中动员起来的思想、情感、意志、斗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结与升华,是军人的理想信念、战斗作风、意志品质、勇敢智慧、纪律观念的综合表现。它的动力性、感染性特征具有整合、凝聚、传承和威慑等功能。作为军队后备人才,国防生理应具备的相应战斗精神包括:第一,在大强度的训练条件下培育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第二,严格训练养成,强化统一步调、团结协作的纪律观念;第三,贴近连队生活,在模拟军营训练环境下磨砺国防生的战斗意志。
3.心理素质培养。军事训练艰苦,任务重,对国防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和探索军事训练过程中国防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国防生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增强训练效果和完成训练任务十分有益。在训练中,应当主动加强国防生心理知识教育,强化心理素质训练,注重心理问题的发现和疏导,让国防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军事训练生活。
(二)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强,因此,合适的教育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体来说,教育方法是一个复杂系统,按照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按照对象划分,可以分为群体方法和个体方法;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思想引导方法和行为调节方法等。这里,笔者将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最实用的具体方法加以阐述。
1.营造良好的军事训练氛围。良好的氛围,是想做事、做成事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军事训练氛围的形成有益于国防生积极投身训练。军事训练的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把训练的氛围搞得较为浓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国防生掌握现代军事技能的能力,才能把军事理论、武器装备等方面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
2.实施军事训练的激励机制。军事训练实施激励机制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率的客观需要。[4]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对国防生施以适度的外界刺激,并让这种刺激内化为国防生自身需要而产生参与训练的内在动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育者应深化对军事训练激励机制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并广泛运用激励机制来激发训练热情,如运用荣誉激励开展立功受奖活动;把训练情况同部队工作的晋职晋衔有机结合;运用物质激励切实维护突出分子的切身利益,运用发展激励等,实现训练收益的最大化。
3.发扬军事训练的民主作风。发扬民主,是在军事训练中走群众路线,调动国防生在军事技能上互教互学,发动国防生人人做思想工作的一种方法。在训练中发扬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训练中的具体体现。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要深入训练现场,虚心听取参训国防生的意见建议,善于集中广大国防生的集体智慧,引导国防生树立主人翁思想,形成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群众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局面。
(三)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通常来说,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根据军事训练的开展进程前后相继、相互衔接的过程。任何一项具体的军事训练都存在训练准备、训练实施和训练总结三个阶段,因此围绕训练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相应的三个阶段,即训练准备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训练实施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训练总结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
1.训练准备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训练准备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军事训练的基础性工作。教育必须渗透到具体的准备工作中,做好动员和组织工作。第一,必须提出明确的教育计划。在明确训练计划、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拿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结合具体情况,讨论训练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国防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树立开展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第二,深入调研,摸清国防生思想状况、能力状况和场地器械状况。教育者要深入国防生,直接接触国防生个体,采取问卷、量表、座谈、个别谈心等方法了解国防生显示思想反映,做出实事求是的归纳分析,做到教育有的放矢。第三,进行动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根据训练科目的特点、要求和参训国防生的思想状态开展动员,讲清训练的意义、目的和要求,统一认识。
2.训练实施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阶段是训练出成效的决定性阶段。教育要根据科目特点开展工作,以保持训练热情。第一,根据训练任务的特点,针对不同训练环节、不同时机、不同思想状态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第二,搞好宣传鼓动,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根据不同训练任务搞好训练现场的宣传,如提出训练口号、宣扬先进典型、开展文娱活动等,把艰苦枯燥的训练营造出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寓教于乐,让参训国防生在喜闻乐见的教育中受到激励和启迪。第三,改善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国防生充沛的精力和体能。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不搞疲劳战术,关注国防生训练期间的饮食、住宿、伤病、安全等问题,使之顺利完成训练。
3.训练总结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讲评阶段是巩固训练成果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国防生及时总结训练的经验教训。从组织指挥、技术水平、战斗作风、团结协作、组织纪律等方面全方位总结讲评,并针对训练中的缺点和问题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加强整改。特别要及时了解群众反映,对训练中受批评、训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重点关注,细致耐心地做好教育工作。
三、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环境创设与优化。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6]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是人的意识、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存在一种与这种特定人群的特定教育相适应的特殊教育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依据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价值等因素合理构建一种普通高校环境下与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培育出适合军队后备人才思想道德体系、价值体系健康发展的土壤,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环境才能结出硕果。结合军事训练问题也是如此。笔者认为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环境创设与优化应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三个维度。
(一)自然环境创设与优化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7]普通高校自然环境中军旅意味和军旅文化的缺失使军事训练缺少了一种环境支持。因此,对于承担军队后备人才培养的高校来说,在校园的一定范围内开发蕴含军旅文化的自然环境,甚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辟出相对封闭的、专门的国防生训练小环境,将对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环境应体现威严、庄重的视觉感受。军营建筑通常展现出的外在视觉特征是庄重(一般是对称的),明快、大方,强调部队的威严和不可战胜的气势[8]。因此,有必要选择或创设相对来说严肃、对称、简约区域和建筑作为军事训练的场所。这样的场景越逼真、越形象、越具体,就越能够让受教育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景观应体现军旅文化符号。可以在军队后备人才集中的区域增添承载军旅文化的符号载体。如建设军旅素材的雕塑、武器模型、军事宣传栏、文化石、文化墙等,以起到营造军旅文化环境的特定导向性作用。
3.辅助设施应与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契合。辅助设施如教室、训练场地、宿舍区等应在客观上起到强化思想政治效果的作用。这些设施的合理设置对于军队后备人才雷厉风行的作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都将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二)社会环境创设与优化
本文阐述的社会环境创设与优化,专指国防生训练生活中微型社会组织的构建。它包括组织环境、制度环境、传媒环境三个维度。同时,这样一个微型社会组织要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军味浓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
1.创设并优化组织环境。严密地组织建构高效的组织运作是军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军事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一种高执行力、一致性较强的组织机制。首先,创设实体性地、切实发挥组织功能的行政组织。其次,在行政组织建立并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创设并优化军队后备人才的自建组织。借鉴军队院校军人委员会的构建模式,加强国防生军事训练生活的自我管理和监督。
2.创设并优化制度环境。军事组织的形成,发挥高效率,实现一致性依赖的是纪律,其背后要求的是制度的完备、制度的严格及落实制度的高度决心。教育中必须让国防生有严格管理的心理体验。制度体系的构建应体现“严、全、连”的要求。“严”就是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严格;“全”就是制定的规章制度,触角应伸向国防生培养教育过程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角落,内容从思想政治到学风建设,从教学过程到日常管理,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连”就是各种规章制度间形成链条,形成体系。
3.创设并优化传媒环境。主要是优化硬件传媒环境和软件传媒环境两个方面。硬件传媒环境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和手段,如报纸报刊、网络等。利用硬环境时应特别注重网络传媒的开发和运用,如开设手机报、辅导员微博、网络党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网上民主生活会等,软环境是指舆论环境。要加强教育者正确的舆论宣传本领,从而有效占领舆论阵地,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正确思想引领的作用,为训练取得成效保驾护航。
(三)精神环境创设与优化
人的精神是一种观念的东西,精神环境是受教育者整体的观念集合对于受教育个体而言的外在观念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体所处的观念环境会形成一种情境,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1.创设和优化集体学习情境。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受教育者习得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集体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讨论、交流,以及形成实践共同体十分重要。这个集体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设一种情趣环境。就是要构建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环境;二是形成交流、对话的情境。这种情景的创设常规来讲包括就训练科目、训练目的、训练效果等开展讨论、训练心得交流会等;三是建立高端的、具有引领性的交流、对话载体和平台,如开设将军讲坛等。
2.创设和优化身份认知情境。如前所述,能否让国防生形成正确的对军队、对自身身份的认知和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及教育最终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普通高校环境下,强化这种认同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有意识地构建这种独特的认知情境是很重要的。
3.创设和优化人文感化情境。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在于教育者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被受教育者接受、认同,内化成自身思维,再外化为个人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军事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感化情境的创设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构建教育所需的人文环境,要构建一支合格的教育管理队伍,加强教育者的师德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提升教育者本人的道德水平、人格魅力、服务意识,将服务与管理相融合,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教育中渗透服务。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体现理解、体现服务、体现平等、体现关爱,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
四、结语。
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普通高校中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头绪多,突发问题多,必须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科学实施,并注重方法,注重流程。既要关心内部思想教育,又要重视外部环境建设,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铨叙.军事训练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23.
[2]许志远.市场经济与军人人格塑造[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第七卷,第3期,第60页.
[3]王法安.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第1版):167.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第2版):65.
[5]章德峰,等.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4,(第1版):20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7]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11,(第2版):295.
[8]袁媛,马开明,等.军队营区建筑与文化特征浅议.安徽建筑,2012(2)(总183期):18.
国防军事教育的结课论文相关文章:
1.军事教育论文
3.军事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