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计算机论文>

大学生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

秋梅分享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下载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下载篇1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科体系而言,程序设计应当是其核心学科。由于程序设计课程包含了繁杂的知识点,与之相应的课程实践也具有复杂性。在新课改的指引下,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程序设计有必要加以改进,全面转变程序设计的课堂模式。利用教学改革确保程序设计课程综合实效的提高,符合新课改对于计算基础专业课程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程序设计课程与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教学密切相关,学生要想学好计算机基础课首先就要明确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及其原理。通过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学生可以掌握程序设计的流程与思路,在此基础上尝试创新程序设计。相比于传统教学,新时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致力于培育创新能力,通过课堂创新的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1]。为此在改革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时,师生有必要做到密切配合,共同探求更适合程序设计课堂的新型教学思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尊重同学们的主体地位,为学员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只有不断改进程序设计的教学思路,才能确保符合新形势下的计算机学科课改方向,从而提高学员的实践素养。

  1程序设计基础课的现状

  从现状来看,程序设计构成了很多学科的基础课程,计算机专业尤其不能缺少程序设计作为保障。然而从目前现状来看,程序设计的基础课并没有实现完善。受到应试压力影响,计算机专业课堂仍充满压抑和枯燥的氛围。通常情况下,教师负责为同学们讲解程序设计基础的相关知识点,然后选择适当的习题让同学们演练。这样做固然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科成绩,然而却背离了新课改的根本前提,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就会对程序设计基础产生畏难和厌倦的感觉,因而无法激发对于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2]。从目前来看,程序设计基础在日常教学中仍体现了如下缺陷:

  首先,程序设计基础仍缺乏最基本的任务驱动,过于重视程序设计语法。

  实质上,程序设计基础不仅包含了语法知识,同时还应当设置任务驱动。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学生才会感觉到程序设计基础课堂是充满趣味的,而并非单调和枯燥的。然而目前在这门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仍忽视任务驱动,师生觉得只要明确了程序设计相应的语法规则,那么就可以应对这门学科的考试。缺乏任务驱动的课堂压抑了同学们的自主探究热情,同时也背离了实践导向的课堂改革。长期以来,很多学生虽然获得了较高的成绩和分数,但却并不符合真正的编程操作要求[3]。

  其次,程式化的程序设计课堂内容经常脱离实践,不利于学员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长期以来,程序设计基础都是依照既定的模块来展开课堂的。这种状态下,程序设计基础课堂就会十分枯燥,师生过于重视描述性和验证性的程序设计知识,同时也忽视了综合与创新性的编程知识。此外,程序设计中的某些知识点也没有密切结合软件工程的编程实践,因而很难从根源上确保良好的实践效果[4]。通常在程序设计的课堂上,学员只要依照教师的思路来填写报告并且描述既定的编程步骤就可以了,而不必深入探究程序设计的深层知识。这种课堂模式体现了较强的随意性特征,缺乏必要的课堂监督。情况严重时,某些学生甚至会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

  第三,程序设计基础没有体现全方位的考核指标,通常停留于笔试形式。如果运用单一的笔试来考核学员的编程水平,则无法明确程序设计的真实水平。同时,现阶段的程序设计考试题目也相对单一,没有做到紧密结合编程实践与基本原理。在这种状况下,学员一旦面对上机操作,经常会感觉到无所适从,无法发挥程序设计方面的创新潜能。由此可见,单一的课程考核指标压抑了学员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与积极性,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也不利于程序设计综合水平的提高。

  2改革课程教学的具体思路

  计算机专业中的程序设计基础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特征,因而在课改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尝试新思路。师生在课堂上应当做好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致力于降低程序设计的整体难度,确保同学们对于程序设计具有兴趣与热情[5]。为了改进课堂现状,应当依照如下思路来完成课程改革。

  2.1做好先期的课堂预备

  在进入系统化学习之前,教师先要指引同学们做好先期的课堂预备。很多选择了计算机专业的学员,都是初步接触程序设计。为此,教师应当对于新入学的学生予以全面的指引,做好充足的先期预备。在进入课堂讲解前,教师需要确保同学们明确程序设计的具体运行机制,这样做有助于打好程序设计的基础。学生如果能透彻理解计算机的基本运行原理、程序代码与指令的特征、各种数值的换算方式等,那么就可以迅速进入编程基础的学习中。

  此外,计算机内存分配的知识也应当构成程序设计的基础。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前提下,学员将会迅速进入后期的编程实践。例如:内存分配与程序设计之间具有直接性的联系。学生在掌握内存分配问题的基础上,就可以透彻理解不同类型的变量定义。这是由于,对于不同类型的变量而言,在计算机内部占据的存储空间也并不相同[6]。从系统化角度来讲,如果超出了限定的数值范围则容易导致溢出的现象发生。因此,在学习程序设计的前期就有必要了解内存分配的相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为后期的程序设计创新提供必要条件。

  2.2激发创新意识与创造潜能

  在程序设计领域中,对于不同类型的例题通常可以选择不同的解答方式。通过寻求一题多解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同学们在程序设计领域的创新潜能。在程序设计课堂上,教师应当给予学员必要的思维启发,鼓励同学们尝试多样的编程与设计方法。实际上,计算机学科的很多题目都具有多种解答思路,与之相应的解题结果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果能尝试运用多样的算法来实现,那么就可以体会到程序设计的趣味性。通过对比各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师生就可以归纳得到最简便的一类程序算法,从而省略了程序设计中的繁琐操作流程。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字符串排序的基础知识时,可以运用字符指针或者字符数组的方式来实现简便的排序。这是因为,运用数组的基本原理可以解决多样化的字符串排序问题,这种方式简化了繁杂的编程步骤。经过分析与对比,同学们就能找出各类算法的差异与相似处,这样做有利于活跃思维,逐步培养同学们在编程操作中的创新意识。再如:对于程序设计中的封装概念,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联想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透彻了解封装的原理[7]。

  2.3密切结合基础原理与实践

  相比于其他学科,程序设计基础本身就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全面的角度入手,确保把课堂所学的编程原理与编程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程序设计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可以共同尝试多样的教学流程与方法,例如互动式与启发式的程序设计教学。只有综合运用多样的程序设计模式,才能开阔视野并且启发思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程序设计的趣味性。对于程序设计的实验教学而言,教师先要设计明确的课堂实验目标,然后运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启发实践思维。为了增强互动,师生还可以构建QQ群或者微信群,分享程序设计课堂的体验。

  3结语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讲,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包含了多层次的内容。在新的形势下,各行业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对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员而言,如果能做到灵活应用在校期间所学的程序设计流程,那么就能迅速适应岗位实践,这样做也符合新课改的根本目标。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员应当能灵活运用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突显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性。然而截至目前,计算机专业体系中的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并没有真正完善,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未来的课改实践中,师生还需要紧密配合,共同探索适合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从而全面确保程序设计基础教学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勇,方跃峰,肖四友,等.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7):39-42.

  [2]郭艳燕,张树粹,胡潇琨,等.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8):72-75.

  [3]丁海燕.计算机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方案[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387-390.

  [4]许丽娟,黄冬梅,王爱继.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创新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5(12):31-34.

  [5]张艳.“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5):39-41.

  [6]黄云,洪佳明,覃遵跃,等.基于云平台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2):191-195,223.

  [7]习慧丹,胡洋.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3):37-39,53.

  大学生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下载篇2

  摘要:神经网络下的计算机安全评价技术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在,计算机安全管理由此而生。计算机安全评价是对网络信息进行安全管理的基础,其中神经网络是计算机安全评价中最常使用的一项技术,其拥有准确性高、评价全面等优势。基于此,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及一些自身见解,主要对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安全评价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神经网络;计算机安全;评价技术

  近年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风险。在计算机网络运营过程中,能够影响其安全的因素众多,比如计算机软硬件损坏、病毒、黑客攻击、人为操作失误等。为了有效促进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应严格防范安全问题,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网络安全评价系统,采取相对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不断优化与完善计算机网络体系,以便于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1神经网络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述

  1.1神经网络简介

  神经网络又被称为链接模型,其是从生物神经网络得到启发而建立的。神经网络模拟了人脑的信息处理方式,然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大脑行为结构及神经元的基本特征。世界上第一个神经网络模型是由生物学家及数学家共同提出的。神经网络复杂多变,神经元通过大量节点相互连接成网络,并且每一个神经元都能够处理信息,因此,神经网络能够同时处理海量信息。计算机学家在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出了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并将之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以及经营管理等多个领域。

  1.2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通过采用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管理措施来保障计算机网络体系正常运营及资料安全。广义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及逻辑安全两大部分,其中逻辑安全主要是指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及可用性等方面的内容;物理安全则包括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等内容。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及可审查性。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相关从业人员一直努力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

  1.3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基础,其能够科学、全面、客观地分析与评定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指标及解决措施,因此,在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设计评价指标。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可行性。在安全评价体系建立之初,首先应确保构建的可行性,必须从实际条件和需求出发,因地、因需、因人制宜,以此来确保评价体系的实用性。

  (2)准确性。安全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应当确保其能够体现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水平,并及时将各项安全信息反馈给检测人员,以便于技术人员及时进行安全维护。

  (3)完备性。建立安全评价体系,还应确保其能够全面反映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特征,以便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真实性。

  (4)简要性。安全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应具有代表性,以此来确保安全评价工作简单、明了。

  (5)独立性。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因此,在其安全评价过程中,应确保各项指标的独立性,尽量减少重复选择及指标之间的关联,以此来提升安全评价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与此同时,在指标检测过程中,应尽量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和独立性的指标进行检测,以便于将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状态和安全状况客观、真实地展现出来。在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安全评价体系中,神经网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其较强的适应性为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通过神经网络技术,能够创建出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模型及仿真模型,以此来有效评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状况。

  2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安全评价技术体系的建立

  BP神经网络模型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其主要采用最速下降法进行反向传播,同时调整相关数值,从而将误差降到最低。BP神经网络模型还可以运用误差逆传播算法,构建起反馈多层网络。由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算法简单,更易实现,且具有良好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因此,其也是计算机安全评价系统常用的模型之一。本文主要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对计算机安全评价系统展开分析。

  2.1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安全评价模型的设计

  该模型主要由输入层、隐含层及输出层三大部分组成。(1)输入层。BP神经网络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规定输入层神经元节点的数量,其应与安全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数量一致,因此,神经元节点的数量应由二级指标的数量确定。比如,安全平体系中设计了10个二级指标,那么输入层神经元节点的数量也应是10个。(2)隐含层。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模型在设计中,应采用单向隐含层,但若隐含层节点数量过多,则会大大增加神经网络的学习时间,而若隐含层节点数量过少,又会降低神经网络的容错率,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隐含层的节点数量。(3)输出层。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模型的输出层设计关系到网络安全评价结果,若在输出层评价设计时,将输出层节点设为2个,那么(1,1)的输出结果则表示十分安全,而(1,0)则表示基本安全,(0,1)则表示不太安全,(0,0)则表示非常不安全。

  2.2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安全评价模型的学习

  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安全评价模型构建过程中,BP神经网络需要在模型中进行神经网络学习,这就表示其需要完成相应的训练工作,同时这也使得BP神经网络具备初始连接权利。由于经过了一系列的神经网络学习,所以后期使用中其误差值较小,这样才能确保安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并保证模型使用与使用者的期望值无限接近。

  2.3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安全评价模型的验证

  验证安全评价模型,是为了确保其设计与学习工作的良好性,更是为了确保安全评价模型具备全面性、实用性及准确性。验证程序主要为:首先,科学选取样本数据,然后将样本数据输进模型中,经过模型的检验与分析,从而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进行评价,如果所输出的结果与对比值一致,则表明安全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投入使用;如果所输出的结果与对比值存在较大的误差,这时还应查明误差原因,如果是模型的问题,还应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优化,严重的还应重新设计,务必要确保其实用性和准确性。

  3结语

  综上所述,神经网络在计算机安全评价模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安全评价模型时,应将神经网络的基本特征与计算机网络运行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并综合考虑实际状况和需求,然后以网络安全评价模型构建的五大原则为基础,从模型设计、神经网络学习及模型验证等几大步骤着手,尽力创建出全面、高效、准确且实用性强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模型,以便于为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忠武,陈丽清.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神经网络的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4(10).

  [2]吕树红,陈康.模糊综合评判在网络安全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

  [3]陶跃,田迎华.多级可拓评价方法在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1).

  [4]孙志娟,赵京,戴京涛.采用KPCA-BP神经网络的并联机构全局综合性能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4(11).

  [5]禹建丽,黄鸿琦.神经网络在复杂自相关预测过程中的应用及对比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19).

  [6]耿仲华.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对于神经网络的应用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9).

    289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