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病毒与系统安全的相关论文

坚烘分享

  人依赖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度越来越大,应用面也随之越来越广。可是计算机并不安全,它潜伏着严重的不安全性、脆弱性和危险性。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病毒与系统安全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病毒与系统安全的相关论文篇一

  《对计算机病毒的特性与预防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计算机病毒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现在这个信息的社会,给计算机系统和我们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了解和掌握病毒的危害已经显现的十分重要,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和预防进行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特性;预防

  一、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国内外各有不同,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对病毒是这样定义的:“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破坏计算机功能的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二、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存储传播:通过不可移动的硬件设备传播,如计算机的专用ASJC芯片和硬盘等。移动硬盘,光盘,优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也成为计算机病毒滋生和传播的主要场所。另外盗版光盘的软件、游戏也是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

  网络传播:在互联网上。下载带有病毒的文件或邮件中带有病毒的附件被下载或接收后被打开运行。病毒就会扩散到系统中的计算机上;或者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也会有很多的病毒通过IE浏览器悄悄的下载到系统中,丽被隐藏的运行。

  三、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一)传染性。计算机病毒的本质特征就是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病毒可以通过某种渠道从一个文件或一台计算机上传染到另外的没被感染的文件或计算机上,轻则使被感染的文件或计算机数据破坏或工作失常.重则使系统瘫痪。

  (二)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目的在于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表现有占用系统资源、破坏用户数据、干扰系统正常运行。恶性病毒的危害性很大.严重时可导致计算机数据、文件丢失,系统死机,甚至网络瘫痪。

  (三)隐藏性。计算机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蔽的地方.也有个别的以隐禽文件形式出现.目的是不让用户发现它的存在。一般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计算机病毒程序取得系统控制杈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传染大量程序。而且受到传染后,计算机系统通常仍能正常运行,用户很难发现。正是由于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得以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扩散到上百万台计算机中。

  (四)衍生性。计算机病毒程序可被他人模仿或修改。经过恶傲剧者或恶意攻击者的改写,就可能成为原病毒的变种。这种变种病毒造成的后果可能比原版病毒严重得多。

  (五)潜伏性。大部分计算机系统感染病毒后,病毒不会马上发作,可在几天、几周、几个月共至几年内隐藏起来。而不被发现。只有在满足某种特定条件时才会发作。例如:“PETER一2”病毒在每年的2月27日会提3个问题。答错后会将硬盘加密;“黑色星期五”在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这些病毒在平时会隐藏的很好,只有在发作日才会露出奉来面目。

  (六)针对性。很多计算机病毒并非任何环境下都可起作用,而是有一定的运行环境要求,只有在软.硬件条件满足要求时才能发作。例如CIH病毒只感染windows95/98操作系统。

  四、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几种方法

  要对病毒进行行之有效的预防。通常比较简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安装专业的防(杀)毒软件进行全面监控。现如今,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治是只要的手段之一,也是经济的选择。用户首先要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在安装了反病毒软件之后还需要经常升级这样才能真正保障计算机的安全。

  (二)文件型病毒的预防。文件型病毒的预防方法是在源程序中增加自检及清楚病毒的功能。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可执行文件从一生成就具有抗病毒的能力,从而可以保证可执行文件的干净。自检清除功能部分和可执行文件的其他文件融为一体,不会和程序的其他功能冲突,也使得病毒制造者无法造出针对性的病毒来。可执行文件染不上病毒,文件型病毒就无法传播了。

  (三)使用复杂的密码保护。有许多网络病毒就是通过猜测简单密码的方式攻击系统的,因此使用复杂的密码,将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系数。例如可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古诗的每句第一个字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进行组合作为密码.则这个密码很难使人猜到。

  (四)用户还应该安装个人防火墙软件进行防黑。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用户电脑面临的黑客攻击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许多网络病毒都采了黑客的方法来攻击用户电脑,因此,计算机用户还应该安装个人防火墙软件并开启防火墙,此外还需将安全级别设为高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网络上的黑客攻击。

  (五)严格管理和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特别是加强对远程访问、特殊用户的权限管理。对局域网的共享文件,设置密码和只读属性。

  (六)重要资料,必须备份。一些重要的文件,一定要加密和备份,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在遇见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还能留一个备份。

  (七)及时安装各种补丁程序。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及时安装各种补丁程序是计算机系统防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对操作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弥补各种漏洞,计算机即使安装了防毒软件病毒也会反复感染。

  五、结论

  计算机的诞生给大大的提高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但由于的病毒的出现也带来了许多隐患。现在计算机病毒众多,传播速度之快,危害性之大,并且计算机病毒还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对于我们用户来说,只有正确认识计算机病毒,不断提高和增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这样我们才能减少计算机病毒给我们带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汉亭.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周琴.计算机病毒研究与防治[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3):86-90

  计算机病毒与系统安全的相关论文篇二

  《计算机病毒的运行原理分析与防范措施》

  摘要:对于现代人的生活与工作来说,计算机与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物质条件,不论是人们平日的娱乐生活,还是各行各业的生产,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与互联网以其高强的计算性能,与开放、即时的数据传输速共享特点,得到了人们的重用。但是,由于计算机病毒的存在,使得人们在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时候,常常面临着各种威胁,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导致计算机中毒,轻则计算机与网络的运行速度受到影响,重则数据信息被毁坏或盗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本文首先对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对提高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安全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原理防范措施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计算机病毒对于人们来说也不再陌生,很多的人都受到过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与破坏,对之是“谈毒色变”。所以,我们在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同时,还要加大对病毒的分析与防范,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安全得到保证。

  1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理分析

  所谓的“计算机病毒”,其实是一种较为形象的称呼,其实质是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并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常见的病毒结构主要分为3个组成部分,根据各个部分的特点可以分为引导部分、传染部分以及破坏部分。第一个是引导部分,是病毒的一个起始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病毒的传染与破坏创造触发条件,将病毒引入到内容当中,然后等待机会去获取系统权限;第二个是传染部分,它的主要作用功能是进行自我复制,并进行自我传播,使其他的系统感染病毒;第三个是破坏部分,病毒要完成自身的主要目的,必须要依靠这个部分,其主要的功能作用是对系统造成破坏。计算机病毒后两个部分的运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当引导部分将它们引入到系统内存中后,便会等到系统状态满足某些条件时才被真正的触发,如果条件无法满足,传染部分与破坏部分便不能进行自我复制、传播与系统破坏。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与传播途径

  2.1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

  从对当前的计算机病毒分析来看,它们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很多病毒在对计算机进行攻击与破坏的时候,用户自己是难以发现的,因为它们不会对用户的计算机操作带来任何明显的影响;第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可以通过网络或是其他的可移动存储设备进行传播;第三,具有可触发性。很多的计算机系统在感染了病毒后,都不会立即收到病毒的攻击,这些病毒会等待系统条件满足它们所需之后,才会被触发开始进行破坏行动;第四,具有寄生性。它能够寄生到其他的正常程序中,并跟随正常程序一起运行;第五,具有破坏性。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破坏。

  2.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当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第一,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即利用专用集成电路芯片(ASIC)进行传播。这种计算机病毒虽然极少,但破坏力却极强,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检测手段对付;第二,移动存储设备。例如U盘和移动硬盘等等,当它们被连接到有病毒的计算机上后,便可能被病毒所感染,然后当它们被重新连接到另一台没有病毒的计算机伤后,就可能会导致这台计算机被病毒感染;第三,网络。例如邮件、网站等等,均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途径,使用户在浏览邮件与网页的时候,被计算机病毒感染。

  3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不同的病毒其具体的系统破坏形式是有区别的,有的病毒属于恶作剧,虽然可能会使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当中,遇到意外情况,但是总的来说不会对用户造成过于严重的影响,有的病毒会导致系统无法运行或运行速度缓慢,还有的病毒在表面上不会对用户造成影响,但是会在暗地里破坏、盗取用户数据信息,使用户的现实生活也一并受到影响,这种后果是及其严重的。当前,进行计算机病毒防范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种。

  3.1病毒检测

  通过对病毒的特征来进行判断的检测技术,如自身校验、关键字、文件长度的变化等。病毒检测一直是病毒防护的支持,然而,随着病毒数目增加,识别古怪代码的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最新的预防病毒技术应将病毒检测、多层数据保护和集中管理等多种功能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防御体系。

  3.2病毒清除

  如果发现了计算机病毒,通常的方法是采用现成的反病毒软件将其清除。当前市场上的这类软件有许多,这些反病毒软件的新版本都能消除目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并且具有实时监控功能,即在计算机工作的每时每刻检测、消除外来病毒,但应注意,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某个反病毒软件只能清除某些病毒。因此,必须同时使用多种反病毒软件,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另外由于计算机病毒新的变种不断出现,因此查杀毒软件是有时间性的。因为总是先有病毒才有针对它的查杀毒软件,所以对于新诞生的病毒一般要用新的反病毒软件。

  3.3防病毒软硬件

  从软件的角度来说,通过使用病毒疫苗程序,使其来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如果在监控过程当中,发现了内存与硬盘发生了异常的变化,就会对用户提出警报,让用户决定采取什么措施来进行处理;从硬件的角度来说,主要可以通过插入附加固件即防毒卡,来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范。

  除了上面的几点技术性防范措施之外,用户自身还应当提高计算机安全意识,不要浏览安全情况不明的网站,更不要下载一些安全情况不明的程序。总之,计算机与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保证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我们应当加大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力度,避免受到来自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与破坏。

  参考文献

  [1]王凌.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原理及防范技术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1):79-80.

  [2]刘磊,潘放,李国锋等.浅谈计算机病毒的原理、感染与预防[J].民营科技,2012(03):53.

  [3]靳永光.浅析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预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04):69-70.

    214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