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论文
随着经济建设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开始快速的发展与进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论文篇1
试论正确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生活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因此,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的学习。本文通过对我国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期望能更好的促进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应用,尽快使得各学科的现代化实验平台得到完善,实验环境一流的目标早日得到实现。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正确认识
引言
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已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为了适应这一社会现象,也为了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更好的适应其他学科与领域,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目标培养变得相对复杂,这就必须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与整合,然而培养新世纪社会的有用之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有用之才成为不断完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在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之下,应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设。
一、计算机专业概述
计算机的出现是新型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之一。在上个世纪的 40 年代就诞生了电子数字计算机,这是我们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历经 70 多年,计算机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不断地被广大民众接受和广泛应用。就目前而言,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政务、医学等社会组织和现实生活的多种领域。可以说,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如何,应用程度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步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计算机本身除了具有存储程序、超强记忆能力、精准的逻辑判断能力的特征,还具有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的特点。因此,它是一种可以按照已经存储的固定程序,快速、自动地将一些数据输入、处理、输出,并能准确地存储信息的系统。
那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的是什么性质的内容呢。归纳起来,主要是研究计算机的制造和设计,并研究计算机对一些图像、文字材料等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以及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探究的一门学科。计算机的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软件,一是硬件。可见,计算机的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软硬件综合体,硬件是软件的物质基础和系统软件的管理对象。但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和硬件的界线已经不是固定不变的了,以前用硬件需要完成的功能现在用软件也能完成。这是计算机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因此,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掌握它的硬件和软件功能。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特点
正如我们所知,现在的计算机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如果和他以前的技术来进行比较,它拥有存储空间大、实时消息、价格便宜等特点,因此它和以前的管理系统也非常相同。在管理系统中加强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及时的发出消息,它的这种特点传统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例如单向传和信息的反馈、存在互相隔绝、时间间隔等缺点。管理系统对计算机的依赖这个特点,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实时交流,只有这样,发送者按照接受者的改变要求才能快速的把要发送的信息,让它更贴近人们的要求,进而使企业在管理员工时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依赖这种互动的方式,计算机代替了以前传统管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交互性使得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把他们培养成自愿且主动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信息的员工,他们可以对外宣布消息,而且这个时候员工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是接受人员,也可以在消息上进行互动,以及积极的去对消息进行探索等等,这样在管理系统中传统管理服务的不足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应用来弥补,不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变成了互动的关系。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同就业需求错位
高校培养的技术专业与计算机科学的学生理应同时掌握技术和基本知识,在实际计算机管理工作中学生也应该能够胜任。但是目前高校的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科学的培养目标还过分的重视其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无法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出现就业择业难的情况。例如,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中,对于模拟数字技术、电路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系统结构等一些主要的课程中,学生往往在掌握的是这些课程的基本理论。也就是说学生要掌握什么叫模拟数字技术,电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计算机系统结构有哪些。学生在课程上对这些基本的概念知识进行学习,而课程上学生并没有实际操作,因此在实践工作中也就得不到运用。
(二)计算机专业特色没有突出
高校技术专业与计算机科学采用的教学计划基本是一样的,并没有从学校的发展出发,很多学校照搬一些名校的大纲和教学计划,无法凸显出现来学校自身的特色。学校培养出来的其他专业学生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比并没有突出的特色。无论是专业学生还是非专业的学生他们所接受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也基本一样。因而没有突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色。例如,计算机课程使用的基本教材同其它专业使用的教材一致,而计算机中实践教学诸如硬件部件设计和调试、工程实践以及电子工艺实习等学习,教师还没有花太多的时间进行教授。
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措施
(一)多系统集成化模型管理应用
对于每个智能化的多系统集成模型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信息的组织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 我们将集成平台分为三层分平台。首先就是数据通信,做到互通,也就是标准接口和子系统之间的任务交换。第二层就是分析控制;第三层就是协助决策层;接下来就是各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是实现集成平台和整合模型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按照智能化建筑 5A组成要求,共有包括数据通信设备、保安监控、办公、通讯联络以及火灾隐患应急预警自动操系统接口在内的五大自动化系统接口类型,并通过集成平台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文件,程序、数据信息的调用以及对等交换。
(二)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的理念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最有效, 一切丰富复杂的知识只有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巩固。 一个具有很强应用意识的人,不因循守旧,善于从实践中总结规律,对已取得的成绩,不满足,不陶醉,能透过成绩找差距、挖隐患。 现代职场要求每一位优秀的工作人员都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且能够善于正确处理一些随机、突发事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意识较强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事沉着、冷静,处理事情果断、准确,而不是紧张和莽撞从事,在发现客观条件发生变化,且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法、方式难以实现时,能够急中生智,临场作出新的方案,较好地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任务。 这种应用意识可通过加强实践逐步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努力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本身就是增强应用意识的过程。 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注意改变不良习惯,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应用意识。
(三)注重实践教学实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教学效果考评和监控,依据考核标准采用不同的形式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对16学时以上的课程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考核并计入考试成绩;对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并以实际工程问题为背景,分析和设计一个完整的系统(软件),最终以现场演示和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在毕业设计环节,通过采取教师资格审查、题目质量审查、开题报告审查、中期检查、论文互评、分组答辩等一系列措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四)明确定位,制定科学培养模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与优良的整体素质,制定一个专业科学的培养目标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且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计算机的教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社会的计算机科技人才需求得到满足,与此同时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教学模式可以分成先理论后实践,再者是理论实践相结合,侧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结束语
学校与社会脱节,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如今,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对人才的需求更是非常巨大,大多数企业希望引进的人才能够马上适应工作岗位,并提高工作效益。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寻找工作时往往缺乏自信,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干什么。其实,这是由于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轻视所导致的,满肚子的理论知识只会给用人单位造成纸上谈兵的感觉,没有“真材实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能力。只有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应该和老师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主要以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探索和解决,最后由老师进行指导,指出学生解决任务中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和完善,逐渐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论文篇2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0前言
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建设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特色专业就是具有优于其它学校的、稳定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并为社会所承认的独特风格的专业,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它是学校根据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逐步积淀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激励性、示范性。专业有了特色就有优势,有了优势就有实力,有了实力就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才培养
方案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条件建设、资源合理配置、国际合作交流、产学研结合等主要内容。不同层次、不同科类、不同地区的学校,应该基于自身的环境和条件,确定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努力将共性很强的专业建设工作建出个性,建出特色,本文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WWW 的出现将“计算”泛化了,平民化了,“会计算机”已经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独有的优势,必须调整培养规格和要求,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有相对优势的知识结构和明显的专业特色。
(2)招生不如以前,表明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认可度下滑。就业不如以前,表明社会对计算机教育的认可度降低。但这并不是说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减少了,恰恰相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刚性的,是不断增长的。因为计算学科是一门基础技术学科,在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计算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1999 年高校扩招后,高速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市场的吸纳能力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额,就业压力开始加大;另一方面,IT 行业所具有的技术前沿、更新迅速的特点,使就业市场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研发创新能力,还要求毕业生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可适应性、可培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而高校的教育教学还没有适应或者说还没有完全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这一日益苛刻的要求。
(3)不同层次、不同科类、不同地区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趋同情况十分严重。对于较早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由于经验的积累及国家的扶持,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完善,但对于大部分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办本科院校来说,较多地是从表面上模仿一些重点院校的课程设置,并未从根本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策略
2.1加强能力培养,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利支撑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层次、各种类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要贯穿整个学程,增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增强竞争力,改变“学不致用”的状况。对此,我们创建了融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各类技能竞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2.2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制要求,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统筹培养过程,妥善处理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等方面的关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我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定位设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并按照“局部优化服从整体优化”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重组,构建了由通识教育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和选修课程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符合我系实际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必须贯彻“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融课内与课外为一体,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基础厚,方向多”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须符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指导思想。可以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等各类别课程制定适当的学分比例。
3结语
在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和应用各种有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探索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分为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而且应用型人才数量巨大、涉及范围广,规格分类培养势在必行,意义深远而重大。在课程设置研究中,必须贯彻按知识点教学,并逐步走向按能力培养的道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论文篇3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
0 引言
本文结合作者阅读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首先在整体宏观方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几个具体的方面进一步阐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把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脉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下是作者对此问题的一些浅薄认识: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宏观分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变化日新月异,如此大的变化势必会带来更大的挑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才能使自身站在不败之地,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整体来讲,可以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归纳为“广”、“高”、“深”三个方面。
首先,在“广”这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几乎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的日用品,其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到处可见。就比如我们当时发明的发动机一样,现在已经普及千家万户,大的不管是飞机、汽车,小的是冰箱等,几乎都有发动机的影子,因此完全有可能在将来的一天,我们所有用到的东西都可以靠计算机来实现,比如现在学生用的教科书,将来就完全有可能被计算机替代,学生所需要的所有知识资料都可以靠计算机去查找到,并且方便快捷。
然后,在“高”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的运算,也就是主频,主频不断地完善,计算机的运算也就会越来越快,各方面的性能也就会越来越好,就作者知道的而言,目前,英特尔公司早已开发出一高性能的处理器,该处理器集成了超过10亿的晶体管,这也就代表着一台计算机的运行不在单单使用一个处理器来工作,还会存在若干处理器共同工作,即我们常讲的并行处理。
最后,在“深”这一方面,计算机越来越智能化,也就是向着人工智能的方向不断地进步,就比如我们平时在书本上看到的由于的信息,如何快速方便的被利用,这就要讲到计算机的人机互动模式了。人机互动、人机智能讲的浅显的就是计算机越来越智能,甚至会具备一定的和人一样的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人们的表情、手势甚至是内心的想法完全能够被计算机感知到,人机互动更加方便。除此之外,目前人类已经发明出虚拟计算机场景,在其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等等。这些都不断地被人类开发,朝着越来越深的方向发展。
2 计算机科学技术具体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大的变化势必会带来更大的挑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才能使自身站在不败之地,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上文在整体宏观方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本部分将就几个具体的方面进一步阐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近几年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来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具体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运算速度大大提高的高速计算机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研究出一种新技术,这种新技术可以通过利用空气的绝缘性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在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的电路,其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芯片,特殊性就在于芯片和芯片的连接是用一种含有90%空气的一种导线,我们都知道,空气是一种不导电的优良绝缘体,这种计算机电路中使用的就是这种新型的芯片和芯片连接方式,而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通常是由芯片和芯片之间的连接速速决定的,利用这种新型的芯片连接方式,不仅可以很好地利用空气的绝缘性能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减少信号传递过程中的耗损,所以可以更快速更准确的传递信息。另外,这种导线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消耗的电量少,材料制作成本也低,在安装的时候还不需要更换计算机的芯片就可以直接安装,从各个方面展现出了其优越性。
2.2 超微技术领域的生物计算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大的变化势必会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计算机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运行,已经发展到方方面面,比如说医学观测、生物分析等等,几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涉及,其中作者就超微技术领域的生物计算机进行具体阐述如下。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物计算机就已经投入研制了,这种计算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生物芯片,由生物工程技术中所产生的“蛋白质分子”组合构成。在这种生物芯片中,信息是以波的方式进行传递的,其运算速度快得惊人,几乎相当于普通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十万倍,且具备强大的储存空间,而其能量消耗仅为普通计算机的十分之一,这种生物计算机的优势作用显而易见。由于蛋白质分子具有再生能力,因此,它可以通过自我组合而合成新的微型电路,这样就使得计算机具备了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因此被称为生物计算机。
1994年,美国首次将生物计算机公之于世,随之公布的还有模拟电子计算机而进行的逻辑运算,并提出了解决“虚构”的七座城市之间路径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目前,来自世界各国的计算机专家学者就曾联合呼吁计算机科技应向生物计算机领域努力进军。根据现在的生物计算机技术发展来看,预计将在不久的未来,制造出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就能检测、处理、储存、分析、传输数据信息的分子元件。目前,各国计算机科学家经过不断的努力已经在生物超微技术领域等相关方面不断的突破,甚至已经超微机器人都已经被研发出来。而科学家们更长远的计划是让这种超微机器人变成一部微型生物计算机,从而在生物体内取代某些人体器官,完成血管、内脏等器官的修复作用,并杀死病毒细胞,使人类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2.3 以光为传输媒介的光学计算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学计算机不断创新,光学计算机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光来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的一种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同我们传统的电子计算机相比,是存在一些优势的,比如说速度方面,光的速度明显要快很多,这一点电子计算机是赶不上的,并且光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频率和偏振等,这些都极大地改善计算机信息传递的能力,另外,光的发射和传播根本不需要任何的介质,甚至在传播的过程中相互的交汇,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大,这些都明显的可以说明光学计算机的优势远远大于传统的电子计算机。光学计算机作为一种优良性能的计算机,从20世纪被各种科研机构研发,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由英德法意等几十个国家共同联合组成的科研队伍对光学计算机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和突破。
另外,我们传统的电子计算机往往需要在低温下运行工作,但是光学计算机就完全不用考虑温度的问题,性能也特别优良,运行时尽管某元件破坏也不会影响整体的运算。
2.4 应用纳米技术的纳米计算机
纳米计算机是用纳米技术研发的新型高性能计算机。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计算机内存芯片,其体积只有数百个原子大小,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正在研制一种连接纳米管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连接的纳米管可用作芯片元件,发挥电子开关、放大和晶体管的功能。专家预测,10年后纳米技术将会走出实验室,成为科技应用的一部分。
3 结论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大的变化势必会带来更大的挑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才能使自身站在不败之地。本文结合作者阅读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首先在整体宏观方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几个具体的方面进一步阐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把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脉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以上也仅仅是作者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浅薄认识,会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错误,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