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教育教学概论论文

斯娃分享

  计算机教育已成为科学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广泛开展计算机文化教育的同时,应不断探讨计算机教育的改革,要把加强计算机教育与实施创新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教育教学概论论文篇一

  《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思考 》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应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等院校在自身的发展建设之中逐渐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高等院校也开设了计算机教育,拓宽我国教育的专业面。虽然其发展仍旧存在着很多亟待阶段的问题,但是笔者相信,不断改革发展,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一定能够强化自身,不断发展的。笔者将以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与改革浅析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其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改革

  一、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问题

  首先,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相脱节。学校在开设计算机课程时,仅仅是借鉴现代西方计算机教育的经验进行设置,而不是对于实际的企业与用人单位去实地调研,没有真正的了解与考察社会上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真正需求。这种人云亦云的课程设置方法,不利于学校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其次,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教材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在各个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教材比较偏重于计算机原理的讲解,对于其中实践性内容,则相对来说比较缺少。学生仅仅是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相关的考试内容,对于正在在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则相对来说较少的掌握,不利于整体专业的发展与建设,阻碍了人才的培养。再次,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硬件设施有待加强。一般来说我国各个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课程的硬件往往跟不上社会上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这种非常快的更新速度,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企业与单位的需求等方面决定的。但是由于各个院校的资金投入有限,一般的硬件更换周期为六年左右,硬件的落后阻碍了计算机专业的实践与发展。最后,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对于一般的高等院校来说,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设,更加注重科研成绩,对于教学水平的要求比重较少。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上,对于科研成果的追求也大于对于教学水平的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课程的全面建设,更加不利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推进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首先,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相协调。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初期对于相关的用人单位与企业进行实地的调研活动,了解考察社会上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哪一方面的需求更大,从而在其他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有效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其次,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过程之中应该更加重视实践,一般来说理论的意义在与更好指导实践,所以应在对于必要的理论课程进行讲授的基础上,对于实际的实践课程加大精力投入。改变以往教学内容的陈旧性与单一性。快速更新教材,利用当前学科的前沿动态进行教授,避免教学内容的千篇一律。增加对于实践性教学的投入,提高对于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力度,加大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契合度。再次,加强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硬件设施。学校应该最大限度地加强诸如计算机专业的投入力度,强化计算机专业的硬件建设水平,对于机房、操作硬件等方面,应该最大限度地与社会上的发展趋于一致,加强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并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校参观在行业内有代表性的高端硬件展示,学习与强化自身的建设。最后,加强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建设具有科学评价体系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办法,改变以往教师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思想。使得其在思想上认识到教学与科研对于自身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应该加大对于在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养,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交换学习,与发达国家的前沿院校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计算机专业。

  三、结论

  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在发展过程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自身发展的问题也逐渐地显现了出来,本文针对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梳理相应的改革措施。希望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永乐.浅谈特区经济发展中的计算机教育[J].特区经济,2005(01).

  [2]钟小莉.对我国青海地区计算机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6(08).

  [3]周轶捷.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6(14).

  [4]陈佳音.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反思[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计算机教育教学概论论文篇二

  《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创新思路 》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越来越普及,一般的办公软件、图形处理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职场基本技能。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培养技术人才的基地,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在众多课程中,计算机教育更是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但是由于中职学校各种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教材与实际脱节等问题的存在,造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中职计算机教育不成正比。因此,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产生严重的差距。介于这种情况,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该如何提高、该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成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提高;创新

  一、当前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1.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

  目前,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在许多家长心中存在着认识偏差,大多数家长普遍认为上中职学校将来找工作难,想继续升学难,导致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不愿意上中职学校。就学生个人而言,他们也希望在工作中能成为白领,不愿意成为工人。另外,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看重学历、轻视技能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导致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不好。基础差、接受新知识慢、动手能力差等问题的普遍存在,使中职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2.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教育硬件落后

  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更新频繁,性能越来越好,导致计算机应用相当广泛,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首先,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落后,很多计算机的配置已经退出时代;其次,计算机设备(例如,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动手实践,直接影响了教育效果;最后,计算机操作软件的配备不到位,学生掌握的往往是濒临淘汰的软件,无法适应将来的工作,给就业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3.教材落后

  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使得计算机教材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但是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却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能很好地反应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中职院校的教育与其他教育机构不同,其教学内容是以掌握技能和能胜任技术型工作为主,这就要求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紧跟时代的脚步,同时教材能配合教师的需要,教材内容要以学生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为主线,贴近工作环境,让教材与企业技术的发展相一致。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统编教材,几年修订一次,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已经濒临淘汰,更别提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4.教师的教育模式以及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学校闭塞的环境让计算机教师在知识的更新速度上远远跟不上企业的员工,这就造成学生有疑问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另外,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践教育中,由于教学课时的紧凑,教学内容的密集,学生常常只能看着教师进行演示操作、听着教师的讲解,这就使得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往往出现很多的问题,对于操作要领也不能完全掌握。

  二、提升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几点建议

  1.改革教学方式,合理设置课程,改变传统教育思想

  (1)努力改革教学方式。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以理论基础知识为重,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并不重视———即“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基于此原因,教师应主动改革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发挥其主动性,以实际问题为例,仔细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即导向型教学方式。此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

  (2)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中职学生应该以计算机的应用为重,适应社会需求,注重实用,所以,在其课程设置上,应适当减少基础理论课程的比重,增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如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实践操作课程。

  (3)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以往的计算机教育以老师为中心,如今,教学改革正逐步由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转变。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课程的组织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指导者。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优化中职计算机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的综合实力

  中职计算机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丰富的计算机操作经验。

  (1)适应社会需求,计算机教师应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各种技能培训,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在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及实操水平。

  (2)激励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

  (3)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定期去企事业单位实习,从而学习其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着重对中职计算机学生实践能力和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中职计算机课程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知识的实际操作应用有较高的要求。学校需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才能紧跟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总之,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其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更应结合企业需求,具有针对性的、有组织性的任务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增强中职学生的创造能力、技能,提高中职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为学生能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秀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探讨[J].太原科技,2006(12).

  [2]徐晓云.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探讨[J].经济师,2010(01).

  [3]易朝晖,李宏娩.计算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7(32).

  计算机教育教学概论论文篇三

  《 中职计算机教育创新思维研究 》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中职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中职院校是为社会输出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计算机是中职教学的关键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可以看出,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引入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育;创新思维;链接

  如今,很多中职院校坚持“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的制定创新教育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成长。

  1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如今,很多学校都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计算机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在学生眼里,计算机只是一门学科,并不是一种工具,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无法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学效率低下。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要想实现计算机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成长。

  1.2课程安排不合理: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时间较少,课程安排十分不合理,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想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教师专业水平较低: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如今,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无法满足计算机教学需求,更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满足计算机教学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中职计算机创新教学思维和对策分析

  2.1创新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也正是因为这样计算机教学也存在着创新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的创新必须是结合教学实际的,不能脱离教材进行创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新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这样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也只有通过对计算机教学方法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在计算机教学上得到更多的收获。

  2.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之所以被逐渐取代,就是因为灌输式的比较死板的教学方式已经没办法满足现代计算机教学的需求,也没办法满足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渴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就可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新体制教学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案例:在进行“用Excel处理软件函数”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任务,让学生了解函数的种类,然后把班级内的学生分成4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制作一份“期中考试成绩表”。在课程开始时,教师问学生:“大家想知道自己考试排名情况吗?”学生齐声回答:“想!”教师说:“那我们一起来制作期中考试排名表吧!”教师先为学生做了演示,然后让各个小组进行实地练习,并让学生在教师制作的表格的基础上创新表格形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营造学习情境:课堂是学生增长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摇篮。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计算机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为激发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3结语

  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和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计算机教学现状可以看出,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专业水平较低等等。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这样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滕济红.创新思维有效链接———浅议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1(11)

  [2]戴芳.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谢莎.基于概念图的中职教学信息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有关计算机教育教学概论论文推荐:

1.计算机教育教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计算机教育毕业论文附有参考文献

3.关于计算机教育专业导论论文

4.计算机教育研究毕业论文

5.计算机应用教学方面论文

6.关于计算机教育专业的论文

7.小学计算机教育浅析论文

8.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论文

    164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