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软件技术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斯娃分享

  计算机软件作为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计算机技术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软件技术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篇一

  计算机软件技术不可靠性思考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计算机软件方面我国已经有了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也开始逐渐显现出其弊端。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不可靠性

  1前言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一项比较先进的技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开始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加以利用,对于软件技术的利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也有着一定的不可靠性。

  2计算机软件技术及其组成成分

  所谓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的,其中,软件技术就是指的计算机程序、规则和方法的稳定记载及计算机上运行时所必须的数据。从计算机诞生至今,人们对于软件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计算机设计语言、编译技术和操作系统,第二是实用程序、数据库技术、软件工具及其实现技术等等。对于软件技术而言,它大致分为了数据处理、过程处理、科学计算和人工智能几个大类,所谓的软件技术,就是将现实中的问题通过建立相应模型的方法,然后再针对相应的模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再通过程序的编制来对问题加以解决,最终通过计算机来显示预期的处理结果。一个计算机系统离开了计算机软件技术是不完整的,因为计算机各种功能的实现都必须要依靠软件,而这些功能软件都是在软件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3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特点

  3.1高技术性

  对于一个计算机软件而言,在其创作过程中,必然是存在一定的组织性和程序性的,因此进行软件设计时,工作人员的分工也是十分有序的,而且他们的操作都十分的精密。除此之外,在计算机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往往还需要运用到一些高科技的工具,通过对这些高科技工具的利用,一方面可以使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充分地保证了其精度。计算机软件也是一种科技的产物,它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才得以诞生的,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以说在开发的过程中,难度也是相对较大的,而且其开发成本往往也较高,开发的周期相对较长,因此有着高技术性。

  3.2强大的功能性

  计算机的运行是离不开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的设计不同于文学创作等,计算机程序的开发是具有非常大的价值的,因此对其进行设计必然要使其完成一定的功能。所以说计算机软件主要是用来为人们提供服务的,人们可以通过对其功能的利用来实现人们的某些目的。所以说计算机软件技术是有着很强大的功能性的,如果人们不能够通过软件来实现自己的一些目的,那么软件的存在就是毫无意义的。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计算机的可执行性,简而言之,就是说计算机软件必须是在计算机能够处理和执行的条件下,才是有价值的;第二是计算机软件的序列性,序列性主要是指的代码化的指令序列、符号化的指令序列和符号化的语言序列;第三是计算机软件的目的性,计算机软件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必然是围绕着某一个明确的目标来展开的。

  3.3互相渗透性

  计算机软件是一个整体,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充分地对人类的思维进行模拟,同时,计算机软件也综合了多种技术,它不但具有与文字相似的表现形式,同时还有这很强的使用性,所以说计算机软件实现了这两者的统一。相比于计算机硬件系统而言,软件更加地能够体现出人们的智慧,正是由于计算机软件有着诸多的优势,所以使得计算机软件技术成功地渗透进了许多领域,任何领域都可以通过对自身需求的总结和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利用来设计出相应的软件,来帮助人们完成相应的任务,实现相应的目标,一方面大大地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计算机软件技术不可靠性的定义

  要定义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我们可以通过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可靠性的分析来实现。所谓的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指的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软件可以对用户下达的指令加以完成。根据计算机软件可靠性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要对一款软件的可靠性进行衡量,主要应该依据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指定的时间,第二是指定的条件。但是在软件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方面的因素使得软件不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或者指定的条件下来完成相应的指令,这就是计算机软件的不可靠性。正是因为计算机软件技术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所以也就出现了市面上许多的软件往往在其说明书中对其实际功能有所夸大,在软件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能够完全按照说明书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5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分析

  5.1系统危险

  所谓的系统危险,指的是有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或者设备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随着我国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在各行各业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在各行各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虽然软件的使用可以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尚还存在着一些不可靠性,所以有可能因为软件的问题而导致整个产业系统面临着一些风险,使得系统工作不能够正常的进行。

  5.2安全性风险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软件运行的过程中,网络的安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网络的意义就在于提供给用户以相应的服务和信息资源,虽然网络的使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网络也在通过一些软件来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所以说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还体现在安全风险方面,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机制,就很可能使得软件用户面临诸多的信息安全风险,给人们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安全风险也是计算机软件技术不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5.3程序容易被篡改

  对于计算机技术而言,硬件技术主要是对硬件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研究,而一般硬件出现不可靠情况的主要因素也是硬件的老化或者损耗,因此一般而言硬件的失效主要都是一些物理故障,它是物体物理变化的必然结果,而且硬件也会出现浴盆曲线现象;但软件则不同,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软件是不发生变化的,不会出现像硬件一样的磨损和老化,更没有浴盆曲线现象的产生。但是由于软件的核心是其代码,如果代码被人为地进行了改变,软件就不能够完成其相应的功能,或者在完成功能的同时会使得用户的信息遭到泄露。软件在遭到篡改之后,十分容易造成一些数据错误,从而使得软件失效。

  5.4人为影响较大

  其实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可靠性与硬件技术的可靠性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比如说二者都是通过复杂的函数来对其缺陷和故障标准进行定义的,而且也都是通过运行来对自身的不可靠性加以发现,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可靠性和硬件技术的可靠性都是系统在固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可能性。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实质上就是将开发者的思维转换为计算机语言,然后再编译成相应的软件,这是一个思考和创作的过程。软件的开发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的,然后通过设计师对于需求的分析和设计,最终将其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加以实现。而在对软件进行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人的思维对软件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往往由于人类认知和知识水平的有限,所以说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遗忘和不合理的情况,所以说就使得设计出来的软件不能够完成预期的功能,进而使得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增大。正是由于对软件技术的利用过程离不开人的参与,所以也就使得软件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计算机软件技术具有不可靠性。

  5.5软件界面不合理

  一个实用的软件除了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和指定的条件下完成用户的指令之外,还应该有着直观和舒适的操作界面,因为它关系着人们的工作效率,如果软件的界面设计不合理,那么其操作就会变得十分复杂,甚至于在短时间内用户还不能够对软件的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就极大的影响了人们对于软件的使用,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使得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增加。

  6计算机软件不可靠性产生的原因

  6.1软件差错

  软件技术的可靠性主要就是指的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流畅性等等,如果软件在运行过程中缺乏了以上特性,就说明其具有不可靠性。软件技术之所以会产生不可靠性,主要就是因为软件中的差错引起了相应的软件故障,而所谓的软件差错,就是指的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开发人员的疏忽所导致的人为错误。比如说对于用户需求分析的错误,软件设计者没有很好地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因此所开发出的软件必然是不能够被用户正常使用的,因而就导致了不可靠性的产生。还有就是测试错误,在软件的测试阶段,往往也会因为测试对象选取的错误而导致软件差错,最终使得软件具有不可靠性。

  6.2缺少相应的评审机制

  为了使得软件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软件的开发工作必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流程来进行的,如果不按照相应的顺序和流程来开展工作,就很容易使得所设计出来的软件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评审机制来对软件进行评审,从而保证软件开发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在前进。但是当前的软件开发往往是缺乏相应的评审机制的,许多的软件开发仅仅是在初步设计阶段和最后的测评阶段有相应的专家参与,而在开发过程中是没有相应的人员参与测评的,所以也就使得软件产生了不可靠性。

  6.3软件质量监管不严

  当前我国对于软件质量的监管还不是很严,所以就使得许多功能不完善的软件流入市场,许多软件生产商都是在软件被人们广泛使用后才逐步地对其软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复。由于缺乏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也使得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得以存在。

  7结语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可靠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安全与否关系到每一个人,而当前人们对于软件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所以说必须加强各种软件的可靠性,避免计算机软件的不可靠性,使得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余玫.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分析研究[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

  [2]牛天瑜.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探析[J].硅谷,2014.

  计算机软件技术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篇二

  教学软件开发需求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教育事业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增加,在这种环境基础上近年来我国各高校教学软件的相关开发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在各高校教学软件的具体开发中,相关软件产品不能适应实际教学需求的状况也屡见不鲜,这就使得我国教育经费产生了极大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软件开发需求分析流程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软件开发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软件;开发;需求

  为了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软件的开发质量,我们应通过相关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具体软件细节的设置。在我国北京大学的一部分学者中,其认为在我国教学软件的开发中,最应注意的是在提高教学软件数量的同时提高教学软件的自身质量,所以我们说流程的规范化是保证教学软件实用性的的基础。

  1教学软件需求分析的目的与层次

  对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流程进行研究,就必须要首先搞明白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软件的需求分析。在我国软件工程领域中,业界普遍认为教学软件的需求就是指需要系统做什么工作。这种理论也说明了相关开发人员在对教学软件开发前,必须了解教学软件所要针对的教学目标以及其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定义便需要一定扩充,才能更好的适应教学软件开发的相关需求,我们根据教学软件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出了教学软件需求分析的具体定义:“分析特定教学中的问题,论证相关教学软件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确定软件开的的根本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教学软件的具体功能特性、教学特性以及性能方面的需求”。在教学软件的具体开发中,我们需要明白教学软件需求分析的目的,而其目的分为“总体目标和预期效果-教学软件的使用任务-教学软件提供的功能与教学特征-教学软件的其他特性”这四个层次的需求。

  2教学软件需求分析的规范化流程

  在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软件需求分析中,只有较为合理的规范化流程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软件需求分析效果。笔者针对自身的工作经验,将教学软件的需求分析流程划分为前期需求分析、开发中的用户需求分析、推广应用中的用户需求分析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具体分析保证教学软件需求分析的层次性与全面性。

  2.1前期需求分析

  在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软件具体开发中,相关开发人员应将教学软件当做一种产品进行开发,并对其前期需求进行相关分析。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软件具体开发中,前期需求的分析主要是从具体教学角度进行考虑,相关教学中是否存在进行教学软件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而经过这种考虑后,教学软件将会形成开发总目标,支持具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工作。上面提到的前期需求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需求分析方法,而在我们确定教学软件的总体目标后,相关软件开发人员就需要以“解决具体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用以确保教学软件的实用性。相关开发人员在初步的了解软件总目标与出发点后,还应进行以下几点更具体的需求分析:

  2.1.1相关教育需求分析

  在对教学软件的相关教育需求进行分析时,相关人员应通过文献资料、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了解该学科真正需要教学软件解决的问题。

  2.1.2已有产品现状分析

  在对教学软件的教育需求分析后,相关人员应通过对市场的调查,了解现存同类教学软件能解决和不能解决的相关教育需求,以此形成自身教学软件功能的期望,完成自身的市场定位。

  2.1.3开发必要性论证

  在进行教学软件教育需求分析以及产品现状分析后,相关考察人员应通过教育的需求与已有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此确定教学软件是否有开发的必要性。

  2.1.4开发可行性分析

  根据教学软件的开发需求,结合自身开发资源,确定教学软件的开发团队是否有能力完成所需功能教学软件的开发。

  2.2开发中的用户需求分析

  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教学软件需求分析的重点应通过对相关教学理论的分析与理解,将其转化为具体的使用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软件自身功能适应教学需求且符合教学规律,而这些工作的展开则需要相关人员对用户的需求信息进行获取与分析。

  2.2.1用户需求信息获取

  在教育软件开发中,通过用户访谈的方式是较多采用的一种用户需求信息获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相关调查人员需要通过问题与接收访谈的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其进行问题的回答,以此形成自身教学软件初步的功能与模块。

  2.2.2用户需求信息分析

  在获得用户需求信息后,相关教学软件开发人员应通过对得到的不同信息进行归类,进行具体的教学软件业务需求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初步决定教学软件的功能,进行相关教学软件的研发。

  2.3推广应用中的用户需求分析

  在教学软件开发结束并投入应用后,学生在具体使用中很可能产生新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学软件根据相关反馈意见不断地进行升级,在相关升级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积极对具体学生产生的新需求进行分析,支持教学软件的升级工作。在用户对新功能的需求到达一定程度后,相关教学软件就必须进行升级换代。

  3结论

  综上所述,规范化教学软件开发需求分析,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软件开发工作的进行,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手段的升级有着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少颖,刘美凤,张霞.教学软件需求分析有效实施的指导原则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03:10-12+56.

  [2]黄少颖,刘美凤,刘博,张霞.教学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流程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7,04:22-25.

  [3]苏清香.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支持系统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俞伊娜.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D].华东理工大学,2015.

  计算机软件技术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篇三

  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与实现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网络安全实现对策建议,以期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在电力调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对策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网络规模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力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进行电力调动自动化管理中,主要依托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对信息、数据进行采集、交流、分析和整合,因此,网络安全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电力企业一旦遭到网络安全侵袭,会直接影响企业和社会经济利益,因此如何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成为了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1网络安全现状

  1.1系统结构混乱

  我国电力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电力调动自动化系统更新较快,在日常电力企业管理中,往往无法及时对电力调动自动化系统进行有效升级,造成电力调动系统混乱,缺乏有效规划和管理,在调度过程中,企业未能根据系统结构进行安全同步建设,如账号密码设置、授权访问设置等,都会引发网络结构出现漏洞[1]。

  1.2管理不完善

  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及时维护和管理,据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电力企业存在着网络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具体表现如下。1)技术人员管理水平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没有及时更新自身专业技能。2)人为操作漏洞,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较低,会出现身份信息泄露,无意中造成系统信息丢失等问题,引发系统出现漏项等现象,造成严重安全危害。3)安全监管不及时,没有对网络进行有效防护,给黑客和不法分子可趁之机。

  1.3物理安全隐患

  物理安全隐患主要有两点。1)自然因素,即客观自然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是引发电力调度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如山洪、台风、雷击等,还包括环境影响,如静电、电磁干扰等,都会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线路、设备造成损坏,导致系统无法正常通讯。2)人为原因,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偷窃和设备线路破坏等,都会直接影响电力调度监控,给电力企业带来直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2网络安全实现

  2.1网络架构

  网络架构搭建是网络安全实现的第一步,为保障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一致性,需要在网络架构建设初期了解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各部分功能和组成。

  2.1.1物理层

  物理层安全实现是网络架构的前提。1)环境安全,是指以国家标准GB50173-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为标准,机房地板需采用防静电地板,相对湿度10%~75%,环境温度15℃~30℃,大气压力80kPa~108kPa。2)设备安全,一是设备自身安全,采用大功率延时电源,机柜采用标准机柜,服务器使用双机冗余;二是在机房设置安全摄像头,全方位对机房进行监控,防止人为造成的设备破坏。3)传输介质安全,电力系统受自身因素影响,特别是集控站等,电磁干扰严重,因此需使用屏蔽双绞线,防止近端串扰和回波损耗[2]。

  2.1.2系统层

  网络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机系统安全性,而主机系统安全性是由操作系统决定的,由于大部分操作系统技术由国外发达国家掌握,程序源都是不公开的,因此在安全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很容易遭到计算机黑客进攻。当前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Windows、Unix操作系统,其中Unix系统在安全性方面要强于Windows系统。Unix系统的安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控制台安全、口令安全、网络文件系统安全。Win-dows系统安全实现包括:选择NTFS格式分区、漏洞补丁和安装杀毒软件与加强口令管理。

  2.1.3网络层

  网络层安全实现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建立的基础,网络层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网络拓扑,主要考虑冗余链路,地级以上调度采用双网结构(如图1所示)。2)网络分段,是进行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之一,目的在于隔离非法用户和敏感网络资源,防止非法监听。3)路由器、交换机安全,路由器和交换机一旦受到攻击,会导致整体网络系统瘫痪,路由器和交换机主要依赖ios操作系统,因此应对ios系统漏洞等进行及时修补[3]。

  2.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提供信息安全的基础,实质是限制器,能够限制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的交互,能够有效控制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信息数据转换,从而保障内网安全(如图2所示),传统意义上的防火墙技术主要包括包过滤技术、应用代理和状态监视,当前所使用的防火墙技术大多是由这三项技术拓展的。防火墙根据物理性质可分为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硬件防火墙技术要点是将网络系与系统内部服务装置和外部网络连接,组成链接装置,如DF-FW系列防火墙。防火墙应用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有两大优势。1)便于系统上下级调度,能够有效承接下级发送的数据信息,通过安全处理后送往上级。2)位于MIS网址中的服务装置,可以通过对该服务器进行访问,但web服务器可以拒绝MIS服务器。由于两者间的防火墙存在区别,因此功能和装置也会有所区别。不同的电力调度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防火墙[4]。

  2.3安全管理

  2.3.1

  软件管理提高操作人员软件操作和维护专业水平,提高操作中人员网络安全意识,不断更新自身专业技能,进行高效、高标准操作。当软件操作人员需要暂时离开操作系统时,应注意注销操作账户,此外应加强对软件系统的信息认证,保障软件的安全性。近年来,软件安全管理逐渐开始采用打卡、指纹识别等方式进行身份认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3.2信息数据备份

  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信息数据丢失、网络漏洞等风险都是难以避免的,因此需要对信息数据进行网络备份操作,当软件系统出现不明原因损毁时,可以通过数据备份进行弥补,能够对内部网络起到保护作用。建立网络备份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因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信息保存时长限制造成的信息丢失,完善数据信息管理。

  2.3.3安装杀毒软件

  计算机病毒长久以来都威胁着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病毒随着科学技术和不法分子的增多越来越猖獗,因此需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杀毒处理,不仅能够对自动化网络进行合理控制,还能够对病毒进行及时清理和杀除,提高网络安全,确保系统能够抵御外部病毒侵袭[5]。

  3结语

  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对电力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技术完善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需要技术人员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通过日常管理和操作,不断完善安全防护系统和软件,提高网络安全,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马雷.针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的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3(4):76.

  [2]姜红燕.有关电力调度自动化的网络安全问题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4,17(12):58.

  [3]邹晓杰,常占新.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与现实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4,21(24):112.

  [4]张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的建设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1(10):216.

  [5]黄芬.浅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隐患及其防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0(1):20-21.

有关计算机软件技术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推荐:

1.计算机软件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计算机软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计算机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关于计算机软件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关于计算机软件的论文开题报告

7.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56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