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技术论文>

辣椒种植技术论文(2)

家文分享

  辣椒种植技术论文篇二

  探讨辣椒高产种植技术

  摘 要:结合实际,重点阐述了辣椒高产种植技术。

  关键词: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1 选地

  辣椒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以保水能力较好的壤土或腐殖土(pH6.0~6.6)最为适宜。辣椒不耐干旱,一定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透气性好、地力较高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并且要排灌方便,1年内未种过茄科植物。

  2 选择品种

  选耐高温、抗病毒病、成株期果实膨大快、结果相对集中的品种。

  3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促进种子发育,提高成苗率和培育壮苗、预防苗期病害、控制病毒病发生所不可忽视的环节,其程序是先晒种再进行种子消毒。

  3.1 晒种:晒种可以促进种子的后熟,降低种子含水量,改善种皮的通气透水性。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同时种胚受了阳光的照射,生活力提高,经过日晒的种子,播种后能很快吸收水分,膨胀发芽,出苗快,出苗率高,有增产作用。

  3.2 浸种

  3.2.1 温汤浸种:将晒好的种子装在纱布袋中,放在55℃左右的温水中,不断进行搅拌,15分钟后当水温降至30℃时,浸泡6~8小时,然后洗净附着于种皮上的粘质。

  3.2.2 药液浸种:将温汤漫种后的种子,浸入10%的磷酸三钠水溶液(或浸入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一定要让药液浸没种子,并经常搅动,经15分钟后取出用清水冲洗数遍。

  4 播前准备

  一次性成苗不分苗的地需苗床面积600m2/hm2,撒种子1.5g/m2。为确保高温期间定植一次全苗,最好是用营养钵育苗,准备8cm×8cm纸钵或塑钵7.5万个/hm2,营养土块育苗也可以。苗床(苗床选粮田)施腐熟鸡粪或大粪、猪粪12.5kg/m2;加三元复合肥250g/m2、草木灰625g/m2、75%甲基托布津8.75g/m2或40%多菌灵胶悬剂8.75g/m2、甲基异柳磷(杀地下害虫)3.75g/m2,撒施均匀,深翻20~25cm,5~7d后方可播种。或上述药肥加粮田土37.5kg/m2闷堆5~7d后装钵或制营养土块。

  5 播种

  先用50%多菌灵300倍液喷淋苗床,并撒入3%的米乐尔30kg/公顷杀灭苗床土壤的病菌和害虫。播前1d充分浇足底水,然后将种子匀播于畦面,用种量为1.5~2.5kg/公顷,50g种子需10平方米左右苗床。

  6 培育壮苗

  6.1 壮苗的条件。辣椒发芽成苗较迟缓,且需较高的温、湿条件,苗以一次移植为好,苗距以10cm×10cm,1~2株为宜。苗床土温应保持在25℃为宜,一般不得低于17℃。在育苗期,幼苗生长发育缓慢,应以促为主,注意保温,适量给水,定植前,适当控制温、湿度,以达壮苗目的。

  6.2 壮苗的标准。叶片肥厚、叶色浓绿、幼茎粗壮、根系发达的适龄壮苗是辣椒高产的基础。一般苗龄在90d左右,具有10~14片叶且现大蕾时的秧苗移栽较适宜。

  6.3 定植

  促进早发根、早发苗是确定定植期及定植后管理的主要原则。定植过早,土温低,影响根系发育及植株生长。定植前开沟晒土,定植时少伤根,设立风障、短期覆盖等都是保证缓苗、促进早发的有效措施。辣椒以沟栽或平栽为宜,定植时可浅覆土,以后逐渐培土成垄。一般采用双株或3株1穴定植,对防止风害、提高早期产量有利。辣椒株型比较紧凑,适于密植。栽培密度依品种及生长期而定,一般生产密度为4.5~6.0万株/hm2(双株),行距50~60cm,株距25~33cm。密植方式与栽植效果有很大关系,大垄单行密植、大小垄相间密植及大垄双行密植等方式都能获取较好的效果。

  7 田间管理

  7.1 早施提苗肥椒苗定植成活后10~15d,每公顷用清粪水2.25万kg+尿素75kg提苗,以促根、茎、叶的生长。

  7.2 稳施花肥辣椒开花而果实尚不多时,每公顷用清粪水2.25万kg+复合肥300kg淋窝并喷施开花素叶面肥,以满足开花、分枝及结果的需要。

  7.3 重施果肥辣椒植株大量挂果时,因需肥量大,每公顷用清粪水2.25万kg+专用复混肥600kg淋窝,并喷施高钙磷酸二氢钾0.3%溶液+0.2%尿素叶面肥,在采收1~2次果后,每隔10d分别喷1次。

  7.4 中耕除草定植成活后10~15d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封行前进行第2次,除草应与化学除草相结合。芽前除草剂主要选择乙草胺,苗后除草剂主要选择金草克、盖草能、赛锄等,每公顷用药剂900~1200ml对水450~750kg喷雾,除草效果最佳。

  7.5 病虫害防治

  辣椒的病虫害较多,防治上要注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药剂防治不能超量施用,且不能使用剧毒、高毒农药,要对症用药,否则不但防治效果差,还会造成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

  7.5.1 病害防治:由于病害的发生与天气关系密切,因此要依照气候特点提前施用相对应的药剂进行预防,高温多雨的天气条件下易发生炭疽病;连日阴雨后暴晴,在土壤高湿、高温的条件下易发生青枯病;雨季时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易发生疫病;高温干旱天气易发生病毒病。下面简单举两例。

  7.5.1.1 病毒病的防治:病毒病发病时,可选用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结合灌根,隔9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7.5.1.2 疫病的防治:由于疫病的流行迅速,需用药加强保护,可适当的早喷。适宜选用40%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64%口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防治,每隔9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7.5.2 虫害防治:当前自然界生物链遭到破坏,且施药不尽合理,害虫天敌减少,使害虫抗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为了提高防效,同时保证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农药施用要做到:(1)选择两种无交互抗性的药剂轮用;(2)要限制施药次数,以延缓害虫的抗药性;(3)杀虫剂要合理混配,如多数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与有机磷类药剂混配施用,可以明显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8 摘收管理

  辣摘收的基本标准为果皮呈浅绿并且初范光泽,果实已长大定型。及时的摘收不仅能够保证较高的市场价格,而且能够促使植株持续开花结果。辣椒的初次采摘适宜在定植后的30d左右,第1次采收后,每4d左右采收1次。

  
看了“辣椒种植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辣椒的种植管理技术

2.辣椒的种植方法

3.辣椒种植的技术有哪些

4.朝天辣椒种植技术

5.辣椒的种植技巧

253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