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校教育论文
社区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其对象不仅是社区成员,也包含着在校学生,学校教育也是社区教育的内容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社区学校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学校教育论文篇一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与发展研究》
摘 要: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学校教育也是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基础。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拓展学校教育宽度、挖掘社区教育深度、提升教育发展高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现教育大繁荣、大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社区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精神;融合发展
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学校教育也是社区教育的基础和助力。只有将两种教育紧密联系、优势互补,创新教学方式,形成一种教育合力,注重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教育的大繁荣、大发展,实现“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的最终目标。
一、依托社区教育,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学校教育宽度
社区有着丰厚的教育资源、教育氛围和教育环境,这些为学生进行德育、美育以及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很多社区内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名胜古迹、文化名人、民俗文化等,是开展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学校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广泛的人文教育,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实践活动,将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部分学校由于受到经费、活动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宽敞、适宜的实践活动空间,而社区内的图书馆、健身中心、影剧院、博物馆、公园等文化、娱乐、休闲场地和设施恰好弥补了上述种种不足,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生活、学习、娱乐舞台。例如,锦溪镇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中小学、幼儿园,则充分利用社区的这些天然资源开展校外实践活动。通过博物馆的参观,能够让学生品味历史文化艺术魅力;通过对文化名人事迹和作品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和生活坐标;通过对民间文艺的了解和欣赏,能够丰富学生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对爱国主义基地的参观,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校有效挖掘、整合这些社区资源,发挥其教育功能,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拓展,既能够让学生走出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融入丰富灵活的社区教育,发展创新能力;又能够寓教于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拓展学校教育的宽度。历史环境的影响制约着人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天然教科书。步入社区,便如同步入了历史的画卷、文化的殿堂,可以随处受教。学生在社区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既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加深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立足学校教育,开展理论研究,挖掘社区教育深度
社区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其对象不仅是社区成员,也包含着在校学生,学校教育也是社区教育的内容之一。由于学校教育体制比较系统和完善,教学资源也比较丰富,教育对象是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和儿童,这些都决定了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社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社区教育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居民受教育年限、学历等数据和指标,主要由学校教育生成,很多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题研究、实验项目也都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因此,探究社区教育发展深度,应该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立足学校教育开展理论研究,是推动社区教育持续、长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例如,现在实施的“挖掘历史文化题材,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唱响锦溪宣卷,弘扬传统文化”等实验项目,对扩展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层面,深化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小学的德育可以利用晨会、班会、辅导课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参观抗战时期历史遗址、爱国志士馆,举办中小学生宣卷培训班等。实验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对探究社区教育的深度,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深远意义。社区教育的深化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社区居民和学生踊跃参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协作尤为重要。当我们以理论为支撑,以科学研究为导向,探索社区教育的深度时,学校教育以其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更多的教育优势,成为了社区教育的重点实施对象,在社区教育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社校融合,资源共享,提升教育发展高度
(1)文化共享。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充分展示地方特色,整合、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各地区大力提倡和鼓励学校、社区编写校本教材和特色课程。通过校本教材的使用和特色课程的实施,可以加深学生、社区居民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传承、弘扬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无论是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还是社区编写的特色课程,其依据都是地域文化、地方特色,目的都是传承、弘扬家乡文化,激发受教育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将学校和社区的文化资源进行共享,从而达到彼此促进和交流,实现共同提高。例如,镇社区教育中心编写的特色课程《水乡古镇――锦溪》和中学编写的校本教材《灵秀锦溪》,都是以地域文化为依托,融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以及社会、艺术、本土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乡土教材。社区教育中心与学校联合,以辅导课、实践课、讲座等形式将特色课程应用到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教。学校也将校本教材面向广大社区群众,以讲座、培训、活动等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定时、定点教育。通过将校本教材与社区特色课程的交换施教,既实现了思想文化的交流、互补,也扩大了施教范围,打破了学校和社区独立的教育模式,从而做到了文化资源共享,使整体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
(2)师资共享。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知识更新快、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水平高,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投身到社区教育中。目前,很多地区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不足,大多是志愿者和兼职教师,师资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发展。因此,发动和鼓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走进社区,用自己的爱心和文化知识服务社区居民,不仅可以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提高广大居民的文化素质,而且,教师自身也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有效促进了学校与社区教育的联系和发展。教师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教育,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如依据一些教师的专业特长,为社区的市民学校开设计算机班、美术班、舞蹈班以及旅游、文秘、法律等知识讲座。实践证明,教师深入社区,不但切实带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也在社区的大环境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3)设施共享。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和资源共享还体现在硬件设施的互惠互用方面。学校的文化体育设施,如阅览室、美术室、舞蹈室、计算机室、实验室等在周末和假期向社区居民开放;运动场、篮球场等在晚上放学后向社区居民开放。学校硬件设施对社区的开放,扩大了社区居民学习、运动、休闲的活动范围,为居民提供了方便的活动场所。与此同时,社区充足的硬件资源也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阵地。例如,社区内的图书馆、健身室、影剧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文化、娱乐、休闲等场地和设施为学生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提供了生活、学习空间。设施开放、资源共享,使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彼此融合、相互促进。傍晚,居民们在校园里健身、锻炼;放学后,学生们回归社区活动和嬉戏;白天,学生们在校园里认真学习;周末,居民们在学校的功能教室接受继续教育;老教师、老干部当起了校外辅导员,进行课外辅导和知识讲座,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学生们做起了志愿者,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慰问鳏寡孤独老人,体现了传统美德……这些和谐、美好的互动环节,充分体现了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共享,加强了学校和社区的联系,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实现“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的教育愿景提供了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燕农,张琪.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顾侠强.社区教育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3]曾青云,付丽丽.社区教育发展与区域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07).
[4]姜益琳,刘敏.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社企联动教育平台建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社区学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