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论文

坚烘分享

  思想政治课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狭隘的学科壁垒,实现相关学科或相邻学科知识的交叉、迁移和渗透,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论文篇一

  《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为国家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未来培养出创业型的劳动者,是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各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探索创新教育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人格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而思想政治教学就其目标而言,是对学生的知识的传导、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三者的有机统一,就内容而言,除了传输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常识以外,还肩负着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重任。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课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狭隘的学科壁垒,实现相关学科或相邻学科知识的交叉、迁移和渗透,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思想政治教学更贴近、关注和折射生活。那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以多种的形式和渠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因素。对于强化学习效果、培养能力和提高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杨振宁教授说:“成功的秘诀是兴趣。”感兴趣才会促使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使其更专注,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现今的思想政治教材,虽经过数次改版和修订,加入了大量的生活元素,但仍显得理论性过强、说教过多,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且理解困难,这肯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科学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必须联系实际生活,善于寻找和发现教材突破口,捕捉契机,同时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灵活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当中,千方百计地搜集生活化素材,使学生进入一种既贴近自己,其乐融融,又令人豁然开朗的境界之中。如我在讲解《经济生活》的货币时,应用现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对“钱”的认识和理解,“钱是怎么来的”,“钱是什么”,“钱有什么用”,“你要怎样得到和使用钱”等问题,结合现实经济生活,把多种有趣的、有疑问的、感性的材料和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钱的思考、探索、认识和理解,也实现学生对金钱的科学认识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给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无限的空间。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学习知识、掌握理论、理解现象、透视本质,并借此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兴奋点。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更易于质疑和探究,从而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探索中有所发展和创新。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育教学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填塞过程,而是以原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而内化为自己的认识的过程。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就是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主中学习和建构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从此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学生“主体”地位必须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即教师不再是简单而直接地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通过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里,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不可或缺。教师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教育思想观念。

  首先,教师要有民主教育观的创新。所谓的民主教育观,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及各自独特的个性,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努力营造出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民主的教学观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心理学研究和教育证明了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信任往往会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即亲其师而信其道。民主的教学观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在交流中迸发思想火花,在争论中产生创新的萌芽,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我总是在上课之前,给学生一个与上课内容有联系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得出答案,然后学生各自交换意见。快到下课时,给学生一个下节课将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比如说我在讲到《货币的职能》就先给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钱是不是万能的?没有钱行不行?为什么?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像是“万能上帝”的金钱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较浓厚,会课前纷纷去找资料调查、质疑、思考、探讨,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探究。通过研究探讨,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其次,教师要有正确的师生观和评价观上的创新。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教师正确处理好“角色”问题,不能仍沉迷师道尊严,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而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完整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在教学中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引导其独立自主思考和操作,提高分析整合能力,以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研究的能力。

  同时,教师看待学生时须持有正确、科学的评价原则。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成果评价是否公众、合理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能否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因此教师要摒除那种单纯以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标准,重成果、态度、现状,轻过程、方法、发展旧的评价观念,在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踊跃参与,再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完成主题探究活动的成果进行量化给分,进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算入期末成绩。

  三、开展“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本质力量所在,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造性地计划、组织和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师从头讲到底,不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余地。其结果常常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创造性思维受到极大的制约,还谈何创新?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创新。学生也要更新分数至上的旧观念,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能力上来。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努力提高想象力、创造力。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逐步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在挖掘教材、创设新情境、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求异创新等方面下工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启发学生思考可供选择的还有什么。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学生探索“多”。如在学习高二《哲学常识》辩证法部分时,关于“事物性质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教材分别讲了“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原因或根据”,“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变,事物的性质就不会改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创新。在学生思考、讨论并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从矛盾的特征看,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从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看,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从事物发展的原因看,事物的性质是由内因决定的。这样就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事物性质的认识更加科学、深刻和完善。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肯定学生大胆求异、不盲从的精神,从而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课后练习时,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后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练习题应少而精,要以开放性题目为主,给学生留有实践创新的广阔空间。如:在学习高一《政治常识》中“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时,给学生设计这样的辩题: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中国有没有永恒的朋友或永远的敌人?正方是当今的国际关系中中国有永恒的朋友或永远的敌人,反方是当今的国际关系中中国没有永恒的朋友或永远的敌人。辩论前双方会积极查找图书资料,搜集相关的新闻材料数据、准备论据论点等。在辩论时正、反两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妙语连珠,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作业完成,不但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各国的国际关系如何完全是由各自的国家利益来决定的,如果有共同的利益,就会成为朋友,若是利益上有冲突时,那就可能会从朋友变成敌人”这个知识点,而且能推动学生积极质疑、思考、搜集、探讨、合作、表达、写作等,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实践,不是口号,也不是吹嘘,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做到思想统一、方法正确、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刻苦钻研,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6-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开放教育研究.2010,(6、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论文

2850266